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尿路感染(UTI)是泌尿系最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UTI的发病率、复发率、再感染率和病死率仍未降低。临床上误诊率和漏诊率较高,有人报道高达85%。实验室检查是诊断UTI的重要依据。本文对UTI实验室诊断的现状作一简要综述。一、尿分析(一)脓尿检查1.显微镜检:尿沉渣显微镜检是脓尿检查中最常用的方法。本法简易、快速,但因影响因素较多,故精确度不高。如每次操作条件一致,本法与血细胞自动计数仪法将有很好的平行性。  相似文献   

2.
尿红细胞相差镜检在尿路感染定位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宏  黄家麟 《医学综述》1996,2(8):447-447
尿路感染(简称尿感)定位诊断的资料,迄今国内、外报道尚少。作者就尿红细胞计数及形态在尿感定位诊断中的价值作一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 尿感诊断按第二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制订的标准。尿感定位诊断:1典型上尿感的症状及体征;2血、尿培养出同样的致病菌;3尿β2微球蛋白排泄增加;4尿渗透压下降;5X线肾盂造影有异常改变者;6单剂抗菌疗法无效者。符合上列任意三项或三项以上者为上尿感,均不符合者为下尿感;未明确者不计入。1.2 病例选择 57例尿感均为住院患者,其中上尿感组35例,男4例,女31例,年龄28~72岁(平均48.27±21.65)…  相似文献   

3.
泌尿道感染(简称尿感)的临床症状可很不典型,有些完全没有症状的患者,其尿细菌定量培养却可为真性细菌尿,而另一些有明显膀胱激惹症状者,却有约一半的患者反复尿培养均无细菌,而仅为尿道综合征。故尿感的诊断不能单纯依靠临床症状,亦不能依靠脓尿,因有25%病者可无脓尿。故学者们认为诊断只能依靠细菌定量培养。但定量培养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一定的设备,难于广泛推行,化学检验诊断颇简便,易于施行,现将我组在这方面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们用单剂抗菌药物的方法(单剂疗法)治疗尿路感染(以下简称“尿感”)20例,均为女性,中段尿细菌培养均有致病菌生长,大肠杆菌15例,葡萄球菌4例,副大肠杆菌1例。诊断标准: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革兰氏阴性杆菌计数>10~5/ml,革兰氏阳性球菌>10~4/ml,结合临床有膀胱刺激症状和尿常规的检查。20例尿感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0例“尿感”体温均在38℃以下,无明显的腰部叩痛。  相似文献   

5.
尿路感染(下简称尿感)包括下尿路感染(主要是膀胱炎)和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据我们普查3万多名妇女的结果,发病率约占2%。尿感的诊断尿感的诊断,主要是依靠实验室检查,特别是细菌学检查,临床症状只能作为诊断上的参考,因许多尿感没有临床症状;而有尿急、尿频、尿痛(膀胱刺激征)者,据国外和我们的资料,仅半数真的是尿感。因此,必须强调:严格按规程收集清洁中段尿标本,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确诊的30例肾结核的诊断及延误诊断进行分析,并探讨肾结核的早期诊断。 1 诊断标准(1)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伴有腰痛;(2)脓尿和/或有终末血尿或全程血尿;(3)合并肾外结核;(4)尿结核菌检查阳性;(5)膀胱镜检查示膀胱粘膜充血、水肿、溃疡或结核结节;(6)X线造影检查有典型肾结核影象;(7)CT检查有肾结核改变。具备1~3项为疑似诊断,兼有4~  相似文献   

7.
自1955年Kass提出以尿培养细菌计数作为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以来,菌数≥10~5/ml即为感染的概念已被普遍接受。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该标准仅适用于无症状的菌尿患者及人群普查,而不适用于有症状的尿路感染(近半数患者的菌数<10~5/ml)。不离心尿白细胞计数具有操作简便、迅速等优点,又弥补了尿常规检查中定量不准确的缺点。文中对30例正常人、47例尿路感染患者及15例可疑尿路感染患者(系指有明显脓尿,但在抗生素应用期间尿培养阴性或菌数<10~5/ml者)的新鲜尿标本,作了每立方毫米不离心尿白细胞计数检查。结果,30例正常人尿内白细胞均≥7(3.2±2.1),尿路感染者为71~2800(292.0±307.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典型脓肾的特点,提高不典型脓肾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对本院1996年5月至2003年11月共29例脓肾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综合运用尿常规、血常规、B超、肾脏核素显像、静脉尿路造影(IVU)、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术前经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脓肾的共22例,另外7例为经皮肾穿刺造瘘或手术中发现.[结论]近年来脓肾表现不典型化,应强调对不典型脓肾的早期诊断;B超在脓肾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CT在脓肾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路感染细菌尿与脓尿的关系。方法:195例患者于治疗前认真清洗和消毒会阴部,然后取中段尿送培养,有细菌生长者作菌落计数及药物敏感试验,依据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无菌尿(尿中无细菌生长)、低菌尿(尿中细菌<105个/ml)及高菌尿(尿中细菌≥105个/ml)3组。将全部患者的脓尿按以下标准分为3组;轻度脓尿为尿液中白细胞5~20个/HP;中度为21~30个/HP;重度为>30个/HP。将脓尿与细菌数量的差异作显著性检验。结果:195例中,轻度脓尿55例,中度60例,重度80例。无菌尿109例,低菌尿48例,高菌尿38例。结论:对尿路感染患者的脓尿及菌尿均应认真对待,严重再发性感染应精密随访,加强治疗及预防。反复发作者应当用抗生素半年以上。应鼓励患者大量饮水并经常排空膀胱。性交后排空膀胱可减少再感染机会,但睡前服1次预防量的抗菌药可能会更有效。大多数尿路感染患者的尿培养细菌计数低于105/ml,因此,关于细菌尿对有症状患者的诊断价值,值临床医师和微生物学家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尿路感染的综合研究30年总结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60年代初本所在国内率先进行尿路感染(下称尿感)研究。目前仍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有下述创新之处;①组织中南地区有关医务人员对妇女尿感发病率进行当时全国最大规模的调查;②在国内首次报告尿毒症并发尿感的特殊表现及其影响;③在国内首次报告真菌性屎感;④在国内首次提出慢性肾盂肾炎的新概念及其与返流性肾脏病的关系;⑤在国内首次报告返流性肾脏病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⑥在国内首次报告用不沉淀尿找白细胞和细菌。白细胞排泄率及其临床意义,此较传统的Addis计数准确,⑦国内首次研制和报告Gtiess试验等化学试验对诊断的价值;⑧国内首次研究和报告了沉淀和不沉淀屎用染色或不染色的方法找细菌及其意义;⑨国内首先报告并指出,不能用传统导尿定性培养的方法来诊断尿感,定性培养仅对膀肫穿刺尿才有意义;⑩国内首先研制和报告了简单倾碟法,玻片培养法,较传统定量的培养方法简便,亦准确,⑾在国内首先研究和报告膀胱冲洗后尿培养法和用ACB法作尿感定位,⑿在国内首先报告和提出了用单剂疗法治疗膀胱炎,14天疗法治疗一般肾盂肾炎,6周疗法治疗复杂性肾孟肾炎,对经常再发的病人则应给予长疗程低剂量疗法;⒀报告了一组国际上追踪时间最长的病例(16年),表明非复杂性尿感,纵使反复再发,罕见发生慢性肾盂肾炎(这是国际争论热点)。  相似文献   

11.
一、尿中查见脓细胞能诊断为尿路感染吗? 尿常规检查,应采集早晨第一次清洁中段尿,要求标本及时送检。清洁中段尿,就是把一次尿分成初段、中段及末段,只留中间尿送检。若随便拿一点尿去检查,其结果的可靠性差。妇女尿易被白带污染,常可查见脓细胞;男性,尤其是少年,阴茎包皮长,冠状沟内常存积一些污垢,若不将包皮翻过来清洗后留尿检查,亦  相似文献   

12.
为降低反复尿路感染 (以下简称尿感 )的发生率 ,笔者对202例女性尿感患者进行了尿感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旨在了解女性反复尿感 (发病3次及以上 )与卫生习惯、对医嘱的依从性及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关系 ,并以此指导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 ,以期提高女性自我保健意识 ,改变不良卫生习惯 ,提高女性健康水平。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选择1998年1月 -2002年12月在本院以尿路感染就诊的女性患者258例进行问卷调查 ,收回有效问卷202份 ,年龄为36.42±12.53岁。1.2诊断标准尿感的诊断参照1985年第二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尿路感染诊断标准[1]:(1)清…  相似文献   

13.
在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尿动力学检查作为一种准确可靠的工具和方法 ,可以提供一个客观的标准 ,从而提高治疗的针对性。现就尿动力学检查在膀胱尿道功能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1 不稳定膀胱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形成不稳定膀胱的原因主要有 :①膀胱出口梗阻 ;②膀胱颈周围术后 ;③特发性的不稳定膀胱。从病史和体征可以获得许多诊断信息 ,但更准确的诊断依靠尿动力学检查。ICS诊断标准为 :做膀胱压力图 (CMG)时如有高于 15cmH2 O时逼尿肌不自主的收缩 ,即为不稳定膀胱 ;另外 ,逼尿肌压低于 15cmH2 O…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求可靠的尿液白细胞检验方法,结合亚硝酸盐试验,判断与培养结果的相关性,协助临床早诊断早治疗。方法直接用血细胞计数池检查清洁的新鲜不离心尿,参考国外的标准即新鲜不离心尿白细胞≥10个/μl判为白细胞尿,结合亚硝酸盐试验,判断与尿细菌培养的相关性。结果直接用血细胞计数池检查清洁的新鲜不离心尿,诊断尿路感染的敏感性更高。结论计数池计数不离心尿白细胞比传统离心法更优,再联合NIT结果对尿路感染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尿路感染(下称尿感)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单纯依据临床表现来诊断甚不可靠。然而,许多实验方法都需要作定量培养,且不能立即得出不用培养而接近定量培养准确性的结果,且又无假阴性,为此,国内、外学者均在积极寻求快速诊断尿感的新方法以满足临床需要。最近我们根据Riley等的报道并加以改良,用位相显微镜定量检查不  相似文献   

16.
尿路感染(简称尿感):凡是尿路内有真性细菌尿的,即可诊断为尿路感染。真性细菌尿的诊断标准为:凡是有下述之一者,均可诊为真性细菌尿:(1) 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计数>10万/ml,在无尿感临床症状者,则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临床诊断泌尿系统感染目前实验室以干化学白细胞酯酶试验(Leukocyte esterase LE)和亚硝酸盐还原试验(Nitre Nit)作为筛查,以尿细菌培养作为金标准.但实际实验中60-80%尿培养结果阴性[1] 、时间长、费用贵、增加细菌室的工作量.为了避免这些缺点、通过尿中检查Nit、LE和细菌培养进行比较.目的 评价Nit、LE诊断细菌尿筛查中准确性和可信性.方法 同时检查尿常规和尿细菌培养标本163例,标本取必须清洁的中段尿、晨尿,女性患者均要求清洗外阴部后留标本.用接种环尿接种到伊红美兰和血平皿,置350C18-24小时以后分通过尿中检查Nit、LE和细菌培养进行比较,离出纯细菌.结果 根据Nit、LE选择性进行尿细菌培养,助于满足临床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我们从 1994年 4月份起 ,开始对反复发作性泌尿系统感染 (简称泌感 )病人 ,用亚接种法检测其尿液中B群链球菌感染的情况 ,经过 5年的研究与临床密切配合 ,筛选泌感 10 4例 ,均为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女性患者。1 临床资料分组 :把上述 10 4例泌感患者设观察组及对照组 ,临床上均有泌感症状 (尿频、尿急、尿痛 ) ,其中 67例伴有畏寒、发烧、腰痛、双肾区有叩痛 ,尿常规检查尿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脓细胞及红细胞 ,血压及肾功能均正常。病程 :3年内 15例 ,3~ 5年 65例 ,5年以上 2 4例。研究方法 :观察组用亚接种法 :无菌留取中段尿 ,用定量接种环…  相似文献   

19.
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因是由于病原菌入侵尿道而所致。菌尿、白细胞尿的检出是尿路感染确诊的重要指标。菌尿的检测方法包括菌尿的显微镜检查、尿细菌定量培养、尿中亚硝酸盐定性检测、三磷酸腺苷测定、鲎试验等;脓尿的检测方法有尿中白细胞酯酶测定、脓尿显微镜检查、全自动尿分析仪定量计数测定、尿白细胞排泄率法及Addis计数法。超敏C蛋白、ESR、降钙素原检测也是尿量感染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尿乳糜试验用于检查尿液中是否含有乳糜,对乳糜尿的诊断和疗效考核具有重要意义。但用常规的试验方法不能鉴别其他脓血尿与脂肪尿,因而诊断符合率低,且不能判定强度,不便于观察疗效。自1975年以来,我们改为沉淀凹片法(简称沉淀法),并将两法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作了对比,现报告于下:一、试验对象与标本选择将对象分为3个组:发作期乳糜尿组;非乳糜尿的脓血尿组(两组对象均选自住院确诊病例,采一日中最浑一次的中段尿作标本);进脂肪餐健康人组(选无乳糜尿病史的健康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