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心肌酶变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国华  李良忠 《华西医学》1994,9(4):452-454
我院自1992年4月至1993年4月对12例体外循环病人作了围术期AST、ALT、GGT、ALP、HBDH、LDH、CK及CK-MB共8种酶检查。观察到AST、ALT、GGT、ALP、HBDH等5种酶变化在正常范围内。LDH、CK,CK-MB三种酶阻断循环后开始升高,与阻断循环前各次标本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CPB>90′与<90′的各6例病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PB>90′的6例病人中3例经心室切口与3例不经心室切口的比较LDH、CK无显著差异(p>0.05).心室切口CK-MB升高明显,比较差异显著(p<0.01),提示心室切口对心肌损害严重。  相似文献   

3.
杨建  黄旭中 《华西医学》1995,10(1):97-99
运用系统论观点,观察停降温期间体外循环系统的机器-人体两部分的温度,发现(1)人-体热交换停止,全温受期初温度和室温的影响;(2)心温水温脱离机-人温度系统,体外街环被简化;(3)机温大致平稳,体温分布不均。讨论:(1)测温点的选择,主张一般手术测鼻咽温度,阻断时间长的秫尖加测心温、混合静脉血温,及中心-周围温差;(2)心温控制靠及时补充停跳液和冰;(3)体温的处理,应重视中心-周围温差,必要时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在体外循环前出现心脏骤停时的治疗。方法 2002年3月至2010年12月,在体外循环开始建立前出现心脏骤停的心脏手术患者12例,其中手术前发生心脏骤停6例,开胸后发生心脏骤停6例。建立股动、静脉体外循环后手术2例,常规体外循环后手术8例,心脏复跳后放弃手术2例。结果 死亡4例,其中放弃手术2例均死亡,正常手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死亡2例,存活患者2例有一过性神经症状,对症治疗后逐渐消失。结论 对于体外循环前出现心脏骤停的重症心脏病患者,积极抢救并手术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贾成瑶 《华西医学》1998,13(3):303-305
作者采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法对10例风湿性心脏病行换瓣术的患者红细胞、血浆以及尿液电解质进行连续测定,并按在术前补镁与否,将患者分为二组,结果发现,转流前,补镁组与非补镁组的血浆K+浓度及红细胞K+、Mg2+浓度无明显差异;而在转机后,补镁组的血浆及红细胞K+、Mg2+浓度能够基本维持在基本平衡,但非补镁组的血浆及红细胞K+、Mg2+浓度从转机始至停机有明显的变化,停机后基本能够回升;并且二者尿液中钾的排出量也有差异。所以,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前,在预充液中常规加入超生理浓度的镁离子能够较好地维持血浆及红细胞中K+、Mg2+浓度,并减少尿钾的排泄,防止心律失常,故提倡术前补镁  相似文献   

6.
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了15例开心手术患者,体外循环前、中、后三个阶段中,血浆和尿液的锌、铜、镁的含量。麻醉前血和尿中锌、铜、镁的含量均正常。白浆锌在体外循环中明显降低,停机转流时有所回升。术后第1天明显下降,第6天恢复正常。血铜在麻醉后至术毕阶段明显下降,术后第1天恢复正常,第4天明显高于术前。血镁在体外循环中稍增高,术后第1天明显降低,第4天恢复正常。尿锌浓度无明显改变。尿铜、尿镁浓度明显降低,术后第4天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中胃肠道的保护作用。方法 28例在体外循环下行换瓣手术的风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CPB预充液中给予奥美拉唑40mg,12h后再给予奥美拉唑40m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均于术前、CPB 30min、CPB结束时、术后4h、术后12h进行胃黏膜pH(pHi)测定,并采集血液标本,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CAM-1。结果 实验组血清TNF-α、ICAM-1分别于CPB 30min及CPB结束时开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Hi于CPB 30min开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 在CPB心脏手术中给予奥美拉唑可起到明显的胃肠道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2004年1月-2005年11月共完成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52例,效果满意,现就术中体外循环管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体外循环(CPB)中温度的监测必不可少,可保证手术中所需温度,控制降温及复温速度,协助诊断,指导治疗.常温下CPB中心及周围温度的监测未见报道.本组观察20例常温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中中心及周围温度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镁离子(Mg~(++))是机体代谢过程中很多酶的激活剂,约有200多种酶与镁有关,它参与蛋白质与核酸的合成,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氧化磷酸化作用,细胞膜的离子转运,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递以及肌肉的收缩等。一镁的生理功能正常人血清镁约为0.8~1.2mmol/L,男性略高于女性,40岁以上成人更高。细胞内镁为细胞外液的10倍,细胞内1/3的镁以游离形式存在,特别与脂蛋白、核蛋白、ATP相结合。血清镁以三种形式出现,离子镁(Mg~(++))约占血清总镁量的55%,与重碳  相似文献   

11.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护理276800山东日照市人民医院范长在,周世梓,孙运香,王茂桂护士长:今天我们进行一次总结性护理查房,先请责任护士介绍病人情况。责任护士:患儿,李某,女,6岁,3月前查体时发现有心前区杂音,患儿平时无心慌气短,无慢性咳嗽、咯血...  相似文献   

12.
13.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监测ACT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麻醉科应用美敦力自动化激活凝血时间(ACT)测定仪Ⅱ型 (简称ACT监测仪 )对 1999~ 2 0 0 2年对 12 3例体外循环手术进行激活凝血时间监测 ,有效准确地提供了临床数据 ,使体外循环手术得以顺利进行 ,现将应用该仪器的方法及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抽取我院体外循环手术患者 12 3例 ,年龄 2~ 70岁 ,女病人 5 1例 ;男病人 72例。1 2 操作方法1 2 1 ACT Ⅱ型测试程序 :(1)准备凝血酶元时间测试药管 (4 0 2~ 0 5号 )一对 ,放置测试管至室温 ;(2 )轻摇测试管使之成混悬液 ;(3)每一测试管加入静脉血 1ml ;(4 )将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期体温的变化及护理。方法对54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期病人的鼻咽温、肛温进行了监测,分别于皮肤消毒前、体外循环(CPB)开始、CPB中维持、CPB停止、关胸、手术结束贴敷料时等6个点测量鼻咽温、肛温,观察体温变化,同时记录室温、湿度,并于CPB停止至手术结束这段时间应用综合性体温保护技术,以维持病人体温。结果54例CPB下心脏手术期平均室温为(23.7±1.1)℃,平均湿度为(58.6±3.4)%,手术结束时平均鼻咽温为(36.1±0.8)℃,手术结束时平均肛温为(36.5±0.5)℃。经统计学分析,鼻咽温:CPB开始、CPB中维持与皮肤消毒前相比,P<0.01;CPB停止、关胸、手术结束贴敷料与皮肤消毒前相比,P>0.05。肛温:CPB开始、CPB中维持、CPB停止、关胸、手术结束贴敷料等几个点测定的数据与皮肤消毒前相比,经统计学分析,P<0.01。结论在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期,应采取综合性体温保护技术,努力维持病人体温,避免因各种因素引起病人低温,以保证手术结束时,病人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期体温的变化及护理.方法对54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期病人的鼻咽温、肛温进行了监测,分别于皮肤消毒前、体外循环(CPB)开始、CPB中维持、CPB停止、关胸、手术结束贴敷料时等6个点测量鼻咽温、肛温,观察体温变化,同时记录室温、湿度,并于CPB停止至手术结束这段时间应用综合性体温保护技术,以维持病人体温.结果54例CPB下心脏手术期平均室温为(23.7±1.1)℃,平均湿度为(58.6±3.4)%,手术结束时平均鼻咽温为(36.1±0.8)℃,手术结束时平均肛温为(36.5±0.5)℃.经统计学分析,鼻咽温:CPB开始、CPB中维持与皮肤消毒前相比,P<0.01;CPB停止、关胸、手术结束贴敷料与皮肤消毒前相比,P>0.05.肛温:CPB开始、CPB中维持、CPB停止、关胸、手术结束贴敷料等几个点测定的数据与皮肤消毒前相比,经统计学分析,P<0.01.结论在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期,应采取综合性体温保护技术,努力维持病人体温,避免因各种因素引起病人低温,以保证手术结束时,病人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体外循环术后患者随时可以发生各种危及生命的病情变化,必须进行较其他手术更为严格的护理,其中适时地及时地建立各种治疗管道并进行精心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科从1980年5月至1991年2月,对40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进行术后各种管道的护理观察,收能了满意效果。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体外循环过程中维持血液动力学的平衡,减少灌注压的波动,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安全有效的应用人工心肺机,熟练的手术配合,矫治各心脏手术病人。结果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减少并发症。结论不同的手术,相应的配合,合理良好的体外灌注,有效的心肌保护,使病人在体外循环后尽快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手术期间L-精氨酸对患者红细胞的影响.方法 择期在CPB下行瓣膜置换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L-精氨酸组(L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5例.于麻醉后切皮前,L组L-精氨酸按200 mg/kg的剂量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 ml中,经颈内静脉用注射泵以99 ml/h的速度泵人体内.C组用等量5%葡萄糖注射液,用法同L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基线值T1)、转流30 min(T2)、转流结束时(T3)、手术结束时(T4)、术后24 h(T5)五个不同时段分别抽取静脉血,测定血中游离血红蛋白(FHb)、丙二醛(MDA)、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结果 (1)MDA、FHb、RBC-ICR:转机前,L、C组间无差异,两组转机30 min后的各标本含量均明显高于转机前(P<0.01),于CPB结束时各含量开始下降,转机30 min后L组含量又明显低于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RBC-C3bRR:转机前两组RBC-C3bRR无明显差异,转机30 min后两组RBC-C3bRR均明显低于转机前(P<0.01),于CPB结束时各含量开始回升,但转机30 min后L组RBC-C3bRR又明显高于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内直视手术时CPB可导致红细胞损伤及其免疫功能下降.围手术期应用精氨酸对CPB中RBC及其免疫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并可促进CPB术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低温体外循环 (CPB)中大脑氧代谢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 :选择 2 8例择期换瓣手术 ,分别于CPB前 (T1) ;降温到 3 3℃ (T2 ) ;稳定低温期 (T3 ) ;复温到 3 3℃ (T4) ;停CPB后 3 0min(T5)测定动、颈静脉的氧饱和度 (SO2 )、氧分压 (PO2 )、二氧化碳分压 (PCO2 )、乳酸浓度 (Lactate) ,计算出动 -颈静脉乳酸浓度差 (Dj aL)、脑氧摄取率 (O2 ER)、氧含量差 (Ca jO2 )。结果 :在CPB过程中 ,血浆乳酸浓度明显升高 ,但动 -颈静脉乳酸浓度差无明显改变 (P >0 0 1)。颈静脉的氧饱和度 (SjO2 )较CPB前明显升高。脑O2 ER在T2 、T3 明显降低 (P <0 0 1)。在T3 阶段 ,氧摄取率降至最低。Ca jO2 在T2 、T3 、T4、T5明显小于T1(P <0 0 1)。结论 :低温体外循环中 ,复温阶段是发生大脑氧合失调的主要窗口 ,体温的变化是干扰氧代谢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对于大脑氧代谢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小儿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的呼吸道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肺脏常常发育不良,体外循环及开胸手术不可避免地会损伤肺功能,同时,术后呼吸机的应用又破坏了呼吸道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小儿心脏术后易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其发生率可高达67.4%,并可成为术后致死的主要因素。护理工作专业性强,其质量的保证是患儿术后康复的关键。现将小儿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的呼吸道管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