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血尿与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莱莱 《临床儿科杂志》2001,19(5):266-266,268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又称胡桃夹症是指左肾静脉在穿越肠系膜上动脉和主动脉之间受压而导致左肾静脉高压和扩张。这是引起儿童非肾小球性血尿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产生血尿的机制为扩张的左肾静脉与肾盂肾盏粘膜下血管有交通支相通,当左肾静脉瘀血时粘膜下静脉窦内压力上升而破裂,血液进入肾集合系统。  相似文献   

2.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与血尿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单纯性血尿是儿科肾脏病常见症状之一,临床上可有多种病因,其中部分非肾小球性血尿可由于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又称胡桃夹现象所致,本症临床表现为血尿或蛋白尿,病程迁延,反复发作,但多有自愈倾向,无需特殊治疗。然而,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不少左。肾静脉受压患者同时存在其他。肾脏疾患,现对我院70例经B超检查存在左。肾静脉受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如何评价左。肾静脉受压与血尿的关系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3.
左肾静脉综合征又称胡桃夹现象,是左肾静脉在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形成的夹角内受到机械性挤压而引起的反复发作性血尿和(或)蛋白尿。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上常被误诊为肾小球肾炎或不能明确诊断,故对胡桃夹现象认识非常重要。现对误诊的病例做如下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胡桃夹现象的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诊断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胡桃夹现象(NCP)也称胡桃夹综合征或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临床特点为左肾静脉受压,伴发血尿或直立性蛋白尿、腹痛和精索静脉曲张,临床以反复发作肉眼血尿为主要表现,多见于青少年偏瘦体形。本文通过观察32例青少年  相似文献   

5.
B型超声诊断的胡桃夹现象2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全面分析和评估经B超诊断的胡桃夹现象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方法 回顾性地研究 10年间经多普勒超声诊断的胡桃夹现象的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 以左肾静脉受压迫前后管径比值为≥ 3作为诊断标准 ,共有 2 5 8例患儿被诊为胡桃夹现象 ,被分为 4组 :( 1)非肾小球性血尿 ,10 9例。其中肉眼血尿的患儿平均年龄为 ( 10 0± 2 7)岁 ,肾静脉压迫前后的管径比值为 ( 4 2±1 4) ;镜下血尿的患儿平均年龄为 ( 8 0± 2 8)岁 ,肾静脉压迫前后的管径比值为 ( 3 1± 1 0 )。 ( 2 )直立性蛋白尿 ,10 8例。其中 5例伴有精索静脉曲张 ,占男孩 8 5 %。肾静脉受压前后的管径比值为 ( 4 9±3 0 )。 ( 3 )同时表现为非肾小球性血尿和直立性蛋白尿者 ,8例。其中一患儿在 10年后的检查中发现仍有蛋白尿和镜下血尿 ,而且肾早期损害指标增高。 ( 4)同时有肾小球性血尿和持续的蛋白尿 ,3 3例。其中 11例患儿接受肾穿刺检查 ,6例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5例为IgA肾病。结论 胡桃夹现象最多见的临床表现为非肾小球性血尿或直立性蛋白尿。其也可见于有肾脏基础病的患儿和正常人。故胡桃夹现象的诊断需全面检查及分析 ,并长期随访 ,以确认其确实为一良性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胡桃夹现象的临床特点及伴随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4年9月至200r7年9月收治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肾病房的70例胡桃夹现象患儿,完善相关化验检查,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70例胡桃夹现象仅有11例为单纯胡桃夹现象,占15.7%.38例为感染后肾炎伴胡桃夹现象,占54.2%,其中,20例有肺炎支原体感染,5例为急性链球菌感染,13例感染源不明,25例病理为轻-中度系膜增生性肾炎.9例为lgA肾病伴胡桃夹现象,占12.9%.9例为过敏性紫癜肾炎伴胡桃夹现象,占12.9%,有5例同时存在肺炎支原体感染.3例为泌尿系感染伴胡桃夹现象,占4.3%,1例为出血性膀胱炎,2例为下尿路感染,其中1例伴有肺炎支原体感染.结论 诊断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时,应注意儿童器质性肾脏疾病,必要时应及早做肾活检确诊,防止误诊.  相似文献   

7.
小儿胡桃夹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桃夹综合征也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left renal vein entrapment syndrome)或称胡桃夹现象(nut cracker phenomenon,NCP)。本病可见于小儿及成人,儿童发病年龄多为7~13岁,以男性居多。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胡桃夹现象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该病临床多表现为血尿及蛋白尿。据统计,小儿胡桃夹性血尿占儿童血尿的33.3%,成为儿童血尿较为常见的病因,因此日益受到各国儿科专家的重视,其诊断及治疗亦倍受医生及患者的关注。现就小儿胡桃夹综合征的临床意义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肾脏疾病与胡桃夹现象的伴随情况及诊断治疗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肾脏疾病伴胡桃夹现象患儿22例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 22例合并胡桃夹现象的肾脏疾病中,薄基底膜病1例、Ig M肾病1例、肾病综合征3例、紫癜性肾炎8例、感染后肾炎9例。其中5例临床症状由左肾静脉受压和肾脏疾病共同引起,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造成一定干扰,其余17例尿检异常单纯由肾脏疾病引起。结论薄基底膜病及Ig M肾病合并胡桃夹现象如诊断有困难时,应尽早行肾脏活检助诊。治疗肾脏疾病时如尿检出现均匀型红细胞也须排除胡桃夹现象的存在。肾病综合征及紫癜性肾炎合并胡桃夹现象如未进行多次尿检排查易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9.
胡桃夹现象(Nut cracker phenomenon)也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Left renal vein entrapmentsyndrome)或胡桃夹综合征,是指左肾静脉在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受到挤压,伴发血尿、腹痛和精索静脉曲张的一种不常被识别的疾病。  相似文献   

10.
胡桃夹现象(NCP)是指左肾静脉受主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SMA)压迫而导致左肾静脉及左性腺静脉曲张,这种现象少见,但可引起血尿.血液检查,尿液分析、培养及细胞学检查,膀胱镜,肾活检,CT,超声检查,静脉肾盂造影和血管造影等常规手段不易确定诊断。采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诊断NCP应用价值报告如下。病例男,13岁,因持续肉眼血尿8个月入院.无肾外伤,肾绞痛及尿路感染史。体检无异常。全血细胞计数、血液生化、凝血系列检查正常。尿液分析示大量红细胞及微量蛋白,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查提示非肾小球性血尿。重…  相似文献   

11.
胡桃夹现象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胡桃夹现象 (nutcrackerphe nomenon)是指左肾静脉回注下腔静脉过程中需穿经由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形成的夹角 ,当其受到挤压而引起临床症状和 (或 )尿检异常而言 ,故又称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 (leqtrenalveinentrapmentsyndrome )。 1972年DeSchepper报告胡桃夹现象 (以下简称NCP)引起左肾出血 ,1990年Shintaku等报告 15例NCP患儿表现直立性蛋白尿[1] 。因血尿、直立性蛋白尿为儿科临床常见的症状 ,故受到临床重视。国内姜新猷 1989年以综述形式介绍NCP[2 ] ,1992年笔者等在国内首先报告以B超诊断的 6例NCP引发直立性蛋白尿[1] ,其…  相似文献   

12.
胡桃夹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桃夹现象(nutcracker phenomenon,NCP)又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left renal vein entrapment syndrome),是指走行于腹主动脉(AO)和肠系膜上动脉(SMA)之间的左肾静脉(LRV)受到挤压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由于常引起肉眼血尿,而为放射科、超声科、泌尿科及小儿科医师所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儿童胡桃夹现象并肾脏疾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在本院儿内科住院的24例存在胡桃夹现象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合并疾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特点和治疗情况.结果 24例诊断为胡桃夹现象的患儿中,单纯血尿者、仅存在肾小管损伤者各3例(各12.5%),单纯蛋白尿者8例(33.3%),血尿、蛋白尿者10例(41.7%).24例中10例并紫癜性肾炎(41.7%),6例并IgA肾病(25.0%),4例并肾病综合征(16.7%),3例并过敏性紫癜(12.5%),1例并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4.2%).10例彩超诊断为胡桃夹现象的患儿尿检存在肾小球源性血尿和(或)蛋白尿,肾脏病理提示并肾小球疾病.4例临床或肾脏病理诊断为肾小球疾病的患儿,尿检存在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或经治疗后仍存在较长时间的轻度血尿和(或)蛋白尿,彩超检查存在胡桃夹现象.患儿均存在血β<,2>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升高.结论 胡桃夹现象可与肾脏疾病共同存在.胡桃夹现象易损伤肾小管.必要时应行肾活检以助诊.  相似文献   

14.
胡桃夹现象的彩色血流显像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彩色血流显像 (CDFI)对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CDFI对 1 3例患儿行不同体位检查 ,观察左肾静脉 (LRV)受压后内径变化 ,血流速度及最狭窄处的峰值压差变化。结果  1 3例患儿均见左肾静脉受压现象。受压部位前可见扩张 ,扩张部位 ,内径 (b) /受压部位内径 (a)比值 ,Va/Vb比值及最狭窄处峰值压差△P值随仰卧位、直立位、脊柱后伸位及俯卧位的体位改变而呈增高、再增高及下降的动态变化过程。 5例表现为非肾小球性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 ,5例表现为直立性蛋白尿 ,2例表现为非肾小球性血尿伴直立性蛋白尿 ,1例表现为肾小球性血尿伴持续性蛋白尿。结论 CDFI可直接观察LRV受压征象 ,方法简单、无创伤 ,为临床提供准确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儿童胡桃夹现象(nutcracker phenomenon,NCP)的临床特征及与肾脏疾病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7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80例临床表现有血尿和(或)蛋白尿且B超提示胡桃夹现象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其主要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 80例诊断胡桃夹现象的患儿中, 9例(11.2%)合并IgA肾病,5例(6.25%)合并紫癜性肾炎, 1例(1.25%)合并薄基底膜肾病, 1例(1.25%)合并C3肾小球肾炎, 1例(1.25%)合并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 1例(1.25%)合并多囊肾, 2例(2.5%)合并感染后肾炎, 18例(22.5%)合并直立性蛋白尿, 31例(38.75%)合并孤立性血尿, 11例(13.75%)合并孤立性蛋白尿; 其中31例孤立性血尿中有19例行肾活检: 13例为轻微病变, 6例为轻度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11例孤立性蛋白尿有2例行肾活检, 均为轻微病变。结论 NCP可与多种肾小球疾病并存, 亦可仅表现为孤立性血尿和(或)孤立性蛋白尿, 在排除泌尿系统相关疾病后, 需考虑血尿/蛋白尿可能与NCP相关, 必要时需行肾活检,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5年来我科收住的51例儿童血尿的病因进行分析。方法2002年1月~2006年5月我科收住的51例血尿患儿,根据血尿鉴别程序首先鉴定血尿来源于肾小球或非肾小球,肾小球性血尿继续分为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疾病,非肾小球性血尿进一步查泌尿系感染,血管及代谢因素。结果51例血尿患儿中,肾小球性血尿39例,以肺炎支原体感染为主,有过敏性紫癜病史和药物性血尿比例较高。非肾小球性血尿12例,以胡桃夹现象为主。结论儿童血尿病因以感染性为主,肺炎支原体感染后肾炎呈增多趋势。对于单纯性血尿患儿,应尽早作肾活检以明确病因,且应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7.
彩色多谱勒超声在诊断小儿胡桃夹现象中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彩色多谱勒超声对小儿胡桃夹现象的诊断价值 ,将随机选择的20例小儿按左肾静脉 (LRV)内径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间LRV前后径比值 (a/b)≥3和<3分为对照组A组与B组 ;与8例临床诊断胡桃夹现象的小儿进行二维及彩色多谱勒超声对比研究 ,并按简化柏努力方程计算LRV与下腔静脉的压力差 ( p) ;部分病例组患儿直立试验后重复以上检查。结果显示 ,病例组b段多谱勒测值流速(144.13±38.6)cm/s,a段流速(8.68±4.22)cm/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 ,对照组A组和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病例组 p :(8.79±4.94)mmHg ,对照组 p<3mmHg。提示彩色多谱勒超声在诊断小儿胡桃夹现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p>3mmHg可作为小儿胡桃夹现象的一个诊断条件  相似文献   

18.
应用B超诊断胡桃夹现象的探讨:附28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本文报告我院应用腹部B超诊断胡桃夹现象28例,其中单纯性血尿(非肾小球性血尿)19例,蛋白尿9例。本症可见于健康小儿及某些肾小球病变患儿,故强调诊断应结合临床及其它实验室检查,以评价B超检查结果,以及随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患儿:女,9岁。5年前因左腰区外伤伴血尿来诊。B超示:左肾中下极血肿6cm×5cm;静脉肾盂造影左肾位置抬高,上极显影可,下极不清。当时诊断为“左肾挫裂伤,左肾血肿”行保守治疗56天,血尿消失,B超示血肿缩小致4.3cm×2.5cm出院。2月前患儿无明显原因左腰区持续性隐痛,逐渐加重,不伴尿频、尿急、尿痛。体检:一般情况良好,血压120.0/67.5mmHg,左肾区饱满,轻度叩击痛,未扪及包块,双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B超示:左肾形态小,上极囊性占位约7.2cm×4.2cm;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左肾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 (NCS)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 5 0例NCS患儿进行检查 ,并总结其声像图特点。结果 本组 5 0例均见左肾静脉受压征象 ,受压部位前可见扩张 ,仰卧位时扩张部位前后径 (a) /受压部位前后径 (b) >3.2 ,扩张部位血流速度 (V1) >受压部位血流速度 (V2 )。脊柱后伸位 15min后a/b >5 ,V1>V2 ,俯卧位 15min后扩张消失或减轻 ,V2 增加 ,呈动态变化。彩超检测狭窄部位血流信号变细甚至缺失 ,狭窄前方左肾静脉 (LRV)血流信号呈花色血流。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直观观察左肾静脉受压征象 ,为临床提供准确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