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庆其 《新中医》1992,24(11):11-13
谈到标本问题,“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已属众所周知的治疗原则。但“标本之道,要而博,小而大”,决非仅此一端。笔者通过文献追踪,结合临床体验,发现标本理论的应用范围甚广,兹爰举数则以求正于同仁。本急治本标急治标《素问·标本病传论》提出“甚者独行”的标本治则。即指疾病严重者,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标急则独治其标,或者本急独治其本,是谓“独行”。并列举“中满”及“小大不利”两症,不管其属标属本,  相似文献   

2.
“急则治其标”源于《素问·标本病传论》,是中医治疗原则之一,其意为当病情危急之际,标病甚急,如不先治其标,可影响本病的治疗,甚至危及生命,此时就须采取“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先治其标,后治其本。在危急重症的救治中,若能深入探究,权衡标本之缓急,灵活运用,每每能收到逆转病势,转危为安之效。现就其在临床中的运用,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3.
治病先明标本凡病有标本,本者根源,标者末也。明·张介宾《景岳全书·传忠录》云:“本为病之原,标为病之变,病本惟一,隐而难明,病变甚多,显而易见,故今之治病者多有不知本末,而惟据目前,则最为斯道之大病。”可见治病不辨标本,或指本为标,或指标为本,必迷乱经常,倒施针药。故云:“良工之治病,必辨新病邪实,久病正虚,论缓急先后而调理,因病有当急治有不当急治,夫若外感之邪必乘其方起之时,邪入尚浅,先驱而出之,若候邪气已深,与气血相乱,乃至伤于元气则治难焉,此当急治之理。”大凡新病可急治,久病宜缓调,急则治标,缓则固本,先治其实,后治其虚…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将标本缓急治则应用到外感病表里同病、痼卒同病的治疗中,起到了执简驭繁的作用。结合《内经》理论从“从外之内者,治其外…”“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闻者并行,甚者独行”三个方面。对其应用规律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谈“小大不利治其标”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030012)朱进忠关键词治则,标本论治初读《素问·标本病传论》:“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塞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塞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病而后泄者...  相似文献   

6.
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以肝肾阴虚为本,气郁、痰阻为标,本缓标急,本着“急则治其标”的原则,从“郁”、“痰”入手,治以疏肝解郁,健脾化痰,药中病机,病即得愈。  相似文献   

7.
从《内经》标本逆从论看《伤寒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跃华 《中医研究》2002,15(1):11-13
本篇根据《内经》“标本逆从论” ,较详细地论述了仲圣具体模范地运用了这一理论原则 ,并对此理论进一步充实和发展。认为《伤寒论》仍以标本概括疾病对立的双方 ,辨证上以病机为本、症状为标 ;正气为本、邪气为标 ;阳为本、阴为标 ;病为本、工为标等几个方面。治疗上强调辨证论治求其本 ,标本轻重分缓急 ,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 ;或正治或反治 ;药量调整 ,药味加减 ,以药病相应为原则 ,对后世临床具有很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北乡医话     
<正> 治本与治标疾病的发生,是错综复杂的,在发病上既有新病、旧病之分,在病情上又有轻重缓急之别。因而“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之说,早为医家公认是临床的治疗原则。但要掌握好这个原则,首先要弄清标与本,缓与急的关系。疾病的发生,既有内在本质的一面,又有外存现象的一面,在发病的过程中,有缓慢和危急不同的阶段,所以才有标本缓急之说。但标与本不能截然分开,缓与急也是相  相似文献   

9.
探讨周永明教授治疗血液系统常见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经验。周师提出临证贵在把握疾病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明辨其标本虚实,采取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之法。出血性疾病病机特征是本虚标实,多属于脾肾亏虚为本、火热伤络为标,瘀血内停、肝气郁结等为变。临证应以虚损为本、火热为标之纲要。  相似文献   

10.
杨成居 《陕西中医》2000,21(1):47-48
<正> 《素问·标本病传论》曰“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张介宾注:“诸病皆先治本,而惟中满者先治其标,盖以中满为病,其邪在胃,胃者藏府之本也,胃满则药食之气不能行,而藏腑皆失其所禀,故先治此者,亦所以治本也。”本人从事临床工作以来,本着“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的治疗原则,对于临床上一些脾胃病的治疗用药,略有体会,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病有标本,治有先后”,医理易明,但临证病情往往错综复要,孰轻孰重孰主孰次亦扑朔迷离,而治疗措施也因而“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本”(《素问·标本病传论篇》)。谈何容易!  相似文献   

12.
张志钧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专家 ,从事临床工作近 5 0年 ,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临床注重中西医结合、辨证与辨病结合、针药兼施 ,往往药到病除 ,针至病瘥。本人有幸跟师学习 ,现将其主要学术思想与经验专长简介如下。1 学术思想张老学术思想本于《内经·标本病传论》之“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 ,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故治有取标而得者 ,有取本而得者 ,有逆取而得者 ,有从取而得者。故知逆与从 ,正行无间 ,知标本者 ,万举万当 ,不知标本 ,是谓妄行” ,避免头痛医头 ,脚痛治脚 ,遵循“见痰休治痰 ,见血休治血 ,无汗不发汗 …  相似文献   

13.
刘茜 《河南中医》2006,26(6):32-33
“火”、“热”虽为血证急性期的基本病机,但亦不能排除虚寒证。由于“火”、“热”所导致的急性出血病势多急,以清热凉血止血之中药,血得凉则止;然而对于虚寒性出血,方中也可见到寒凉药,是由于虚寒性出血病势均不甚急,多采用标本兼顾、标本并重之法,通过辨证以治其本,而用寒凉止血药以治其标。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扩张咯血病因病机为各种内因、外因所致肺络受损,血溢脉外,其病位在肺,与脾胃、肝、肾关系密切。本病治疗当分清标本缓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急性期当以辩证止血治其标为主,缓解期当以求因治本,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复发为主。  相似文献   

15.
对月经病的调治:一是治病求本,分清经病与他病的关系;二要明辨标本缓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对带下病的治疗:一是治疗多法,祛湿为先;二是治带尤重脾肾;三是内外合治,祛邪除秽;四是经带同病,先治带下。关于妊娠病的治疗:一是治病与安胎并举;二要祛胎益母,急以下胎。对于产后病:一是勿拘于产后,勿忘于产后;二是用药慎戒;三是产后第一方,当推生化汤。  相似文献   

16.
蔡建平教授认为,膝骨关节炎(KOA)为内外因结合致病,其中肝脾肾不足为内因,风寒湿乘虚侵袭、损伤致瘀为外因,内外因结合致膝肿痛,由本虚致筋骨失养,不荣则痛,标实致经脉不通,不通则痛,虽同为痛证,当辨其本,同病异治。临床中患者多以发作期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就诊,发作期多为标急之实,首当去标之急,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原则,基于辨证分型,以通络治痹汤加减内服,消肿膏、和伤散、三伏贴等行患膝局部外敷,标本同治。然防病胜于治已病,平时加强对双膝的防护和锻炼,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认为该病之蛋白尿,与脾肾精微下漏相类;其病机,以脾肾气虚为主;辨证,宜分清“标本”;施治,应以扶正固本为主,临床所见,多为虚实互见,故于治“本”方中恰当使用治“标”之药,使“本”复“标”除。病在脾肾,病程较长,难于速愈,务须坚定信心。所治20余例蛋白尿者,其水肿多已消退,而属虚损或水肿属“阴水”者多,属“阳水”精微下漏者尚未治过。临床体验:兽除尿蛋白之药,首推黄芪、红参、虫草,萸肉、胡桃仁、淫羊藿等亦似有效,若遇管型尿者,布渣叶、蝉衣似有  相似文献   

18.
一、对“病本”的认识“治病必求于本”是中医治则的主要精神。本即根本,如事物的本质,疾病的根源。治疗疾病必须从病情的阴阳变化这个根本来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医宗必读》称:“本之为言,根也,源也,世未有无源之流,无本之木,澄其源而流自清,灌其根而叶乃茂,自然之经也,故善为医者,必责于本。”与本相对的是标,求本必先识标,例如:以疾病言,病因为本,症状为标;以病所言,里为本,表为标;以邪正言,正气为本,邪气为标;以传变言先病者为本,后病者为标;以医病关系言,病人是本,医生是标。“标本  相似文献   

19.
浅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我们根据“内病外治”、“冬病夏治”,以及“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在夏季三伏进行药物穴位贴敷预防、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获得较满意效果,现探讨其治疗机理如下。  相似文献   

20.
基因和新陈代谢的关系,遗传和获得和遗传的进化过程,中医“天人相应”理论,指导着“四诊八纲”,“君臣佐使”,“辨证施治”和临床医疗保健工作,用整体观点,辨证观点,进化论观点,指导临床医疗保健实践,是克服数百年来指导西方科学“机械思维范式”的有效理论。“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和天人合一”,将使现代医疗保健模式获得更大的发展和完善。“八纲”为本,证为本,病为标,标本兼治。“治病必求于本”“标本治则”的选择,就是辨证施治。证病的因果关系,同样应引起临床的重视。“证病辨证,是“标本”的辨证,急则治其标和“治未病”,是辨本施治和辨证施治的完美体现,互为因果就是“标本转换”,健康管理,医疗保健,同样是一种干预,干预的“矫枉过正,过之不及”的辨证思维和“中病量勿过”的辨证观点,是顺应自然“适者生存”和完善医疗保健服务的关健,医疗干预和人体自洽及以人为本,将体现辨证施治者的人文水平和名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