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腮腺炎脑膜脑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7例临床诊断为腮腺炎脑膜脑炎患儿,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及脑脊液特异性IgM抗体。结果血清IgM抗体阳性率为94.44%(85/90),脑脊就座IgM抗体阳性率为86.90%(73/84)。结论采用ELISA方法检测脑脊液腮腺炎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是早期诊断腮腺炎脑膜脑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细胞因子在病毒性脑炎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对30例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患儿脑脊液测定了IL-1、IL-6、IL-8(白细胞介素-1、6、8),TNF-α(肿瘤坏死因子),结果发现急性期腮脑患儿脑脊液中上述细胞因子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说明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的发病与IL-1、IL-6、IL-8、TNF-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腮腺炎病毒性脑膜脑炎儿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告 42例急性腮腺炎病毒性脑膜脑炎 (简称腮脑 )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动态测定 ,并对腮脑儿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原因及意义进行初步探讨。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我科 1999~ 2 0 0 0年住院腮脑儿 42例 ,男 2 3例 ,女 19例 ,年龄 3~ 11a ,平均 6 .5a ,根据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及临床表现诊断。腮腺肿大 35例 ,颌下腺肿大 7例 ,抽搐 3例。脑电图轻度异常 10例 ,中度异常 2 3例 ,重度异常 9例 ,均无胰腺炎、睾丸炎合并症 ,血淀粉酶均升高 ,均治愈 ,发病至治愈时间 16 .1± 6 .3d ,退热时间 7.6± 4.5d。血清腮腺炎病毒抗体I…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病毒性脑炎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6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及脑脊液VCAM-1、TNF-α水平,对照组为15例先天性畸形需外科手术患儿。结果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血清、脑脊液VCAM-1和TNF-α分别为(15.68±2.90)μg/L、(17.18±3.67)μg/L和(2.09±0.45)μg/L、(2.25±0.54)μg/L,均高于对照组的(4.48±1.28)μg/L、(4.17±1.12)μg/L和(0.78±0.57)μg/L、(0.79±0.3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6~14.38,P均<0.01);恢复期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脑脊液VCAM-1和TNF-α水平分别为(7.54±1.06)μg/L、(7.72±1.22)μg/L和(0.87±0.41)μg/L、(0.96±0.35)μg/L,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43~22.21,P均<0.01);脑脊液VCAM-1、TNF-α水平与血清VCAM-1、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腮腺炎脑膜脑炎(腮脑)患儿脑脊液和血液β2微球蛋白(β2M)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比较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β2水平.方法放射免疫法.结果腮脑急性期脑脊液和血液β2M均明显高于正常,β2M恢复期脑脊液下降;4例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β2M高于腮脑.结论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时β2M在颅内局部合成.脑脊液β2M含量测定对于CNS的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感染性疾病仍是目前儿童死亡的主要病因。感染性危重患儿是根据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1]确诊为危重患儿 ,再根据病原学检查确诊为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的患儿 ,约占PICU住院患儿的88.16 %。在感染性危重患儿早期病原未明的情况下 ,治疗针对性不强 ,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致使有些患儿疗效欠佳 ,如何找到一个早期的生化指标来指导临床治疗 ,避免在病原未明确前临床治疗的盲目性 ,提高抢救成功率 ,显得非常重要。对象与方法一、对象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入住本院PICU的危重患儿152例 ,其中男103例 ,女49例。年龄最小30天 ,最大12岁。根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简称腮脑)时血清及脑脊液中细胞因子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7例腮脑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SIL-2R、TNF-α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血清中SIL-2R和TNF-α明显高于对照组,脑脊液中SIL-2R、TNF-α亦比对照组有一定的升高。结论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的发病与SIL-2R、TNF-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6、IL-10、TNF-α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急性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30例MPP患儿急性期和20例无肺部病变的对照组患儿BALF和血清中IL-6、IL-10、TNF-α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MPP患儿BALF和血清中IL-6、IL-10、TNF-α水平在发病的急性期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并且BALF中IL-6、IL-10、TNF-α浓度高于血清中相应细胞因子浓度(P均<0.05),血清IL-6、IL-10、TNF-α与相应的BALF中IL-6、IL-10、TNF-α有相关性(r=0.953~0.992,P均<0.05)。结论 MPP患儿BALF和血清中有明显的细胞因子变化,IL-6、IL-10、TNF-α可能参与了MPP的发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病毒性脑炎患儿不同时期脑脊液中Caveolin-1、IL-1β、VEGF水平的差异,探讨Caveolin-1、IL-1β、VEGF在病毒性脑炎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评估其对病毒性脑炎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病例来自于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2科住院的病毒性脑炎患儿65例,急性期54例,恢复期11例;按临床表现又分为轻度组40例及重度组25例,收集对照组10例,癫(癎)组10例.完善脑脊液、脑电图、头MRI等检查.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以上患儿脑脊液中Caveolin-1、IL-1β、VEGF的水平.结果 Caveolin-1、IL-1β、VEGF水平在病毒性脑炎急性期分别为(49.209±22.320) pg/ml、(16.923±6.823) ng/ml、(44.342±19.264) ng/ml,在恢复期的表达分别为(33.253±20.349)pg/ml、(11.724±3.009) ng/ml、(30.312±18.147) 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期与恢复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表达高于癫(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脑炎组患儿脑脊液中蛋白含量在0.5 -1.0 g/L范围的脑脊液中Caveolin-1与IL-1β及VEGF表达水平高于≤0.5 g/L组,且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不同的脑炎严重程度、不同的抽搐频繁程度、不同的EEG改变严重程度患儿脑脊液中Caveolin-1、IL-1β、VEGF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头MRI改变严重者,脑脊液中Caveolin-1、IL-1β、VEGF水平增高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veolin-1、IL-1β、VEGF可能参与病毒性脑炎的发病机制,对病毒性脑炎的病情严重性评估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病毒性脑炎(VE)是脑实质广泛受损的病变,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VE发病机制的一个重要部分即是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该研究通过测定VE患儿脑脊液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水平的变化,探讨VEGF,VCAM-1在V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其对VE病情严重性及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65例VE患儿不同时期脑脊液中VEGF和VCAM-1的水平。结果:VEGF,VCAM-1水平在VE急性期与恢复期明显高于对照组;急性期与恢复期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VE重度组患儿脑脊液中VEGF,VCAM-1水平与轻度组相比不具有统计学差异。VE各组脑脊液中VEGF与VCAM-1水平均具有明显相关性。VE患儿脑脊液中蛋白含量越大,脑脊液中VEGF,VCAM-1水平越高,尤以蛋白含量在0.4 g/L~1.0 g/L明显,与蛋白含量<0.4 g/L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VE患儿脑脊液中细胞数越多,脑脊液中VEGF,VCAM-1水平越高,但却不具有明显相关性。VE组患儿抽搐次数、EEG改变与脑脊液中VEGF,VCAM-1水平之间无统计学上的差异。但头MRI改变严重者,脑脊液中VEGF,VCAM-1水平增高明显,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VEGF,VCAM-1可能参与VE的发病机制,对VE的病情严重性评估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脑脊液(CSF)内含有数十种酶。在脑部疾患时,如炎症、出血、肿瘤、外伤等,这些酶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本通过对40例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腮脑)患儿CSF中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PK)的测定,以探讨其CSF酶活性变化,并就其诊断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膜脑炎患儿脑脊液(CSF)细胞学检测和细胞因子的意义。方法将79例病毒性脑膜脑炎患儿按病情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采用腰椎穿刺术采集CSF进行常规和细胞因子检测,另取CSF检测正常的64例儿童为对照组,比较3组CSF细胞学检测和生化检测结果。结果对照组、轻症组和重症组CSF淋巴细胞阳性率分别为12.5%、63.41%和86.11%,TNF-α水平分别为(6.37±1.48)mg.L-1、(22.75±6.68)mg.L-1和(53.41±7.74)mg.L-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症组和重症组CSF单核细胞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2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SF淋巴细胞数和TNF-α可作为脑损伤轻重程度的判定标准,单核细胞和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也可作为脑损伤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HIE脐血IL-6、IL-8与TNF-α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 HIE)脐血 IL - 6、IL - 8与 TNF-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 4 0例 HIE患儿 IL- 6、IL- 8与 TNF- α水平 ,并与 4 0例正常新生儿比较。结果显示与正常新生儿比较 ,HIE患儿与正常对照儿相比脐血IL - 6水平分别为 ( 61.0 4± 2 3 .0 6)对 ( 91.83± 3 7.5 4 ) ng/L ( P<0 .0 1) ,IL - 8分别为( 0 .3 4± 0 .0 9)对 ( 0 .2 6± 0 .0 7) μg/L( P<0 .0 1) ,TNF- α分别为 ( 1.0 3± 0 .3 0 )对 ( 0 .83± 0 .3 1) μg/L( P<0 .0 1) ;而且病情越重改变越明显。因此 ,我们认为 ,围产期窒息与HIE患儿脐血 IL - 6水平减低、IL - 8与 TNF-α水平升高有关 ;它们可能参与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某些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4.
病毒感染危重患儿血浆IL-1、IL-8、TNF-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感染危重患儿是根据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确诊为危重患儿,再根据病原学检查确诊为病毒感染的患儿,约占PICu住院患儿的17.76%,在病毒感染危重患儿早期病原未明的情况下,治疗针对性不强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如何找到一个早期的生化指标来指导临床治疗,弥补在病原未明确前临床治疗的盲目性,提高抢救成功率,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肿瘤坏死因子_α(TNF_α)和白细胞介素_6(IL_6)可由中枢神经系统的星形细胞和胶质细胞产生 ,参与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 ,但其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十分确定。我们测定25例病毒性脑炎及28例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中TNF_α、IL_6水平 ,探讨其在脑炎、脑膜炎中的变化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临床资料我院自1998年3月~1999年1月收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53例 ,其中病毒性脑炎组28例 ,男19例 ,女9例 ;年龄2月~12岁 ;昏迷15例 ,死亡5例。细菌性脑膜炎组25例 ,男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中可溶性黏附分子 1 (sICAM 1),白介素 6 (IL 6)的变化。方法 2003年 1~1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儿科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 65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在不同时期(急性期、恢复期)的脑脊液进行sICAM 1、IL 6水平的测定,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急性期化脓性脑膜炎组IL 6、sICAM 1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病毒性脑炎组(P<0 05)及对照组(P<0 05),病毒性脑炎组IL 6、sICAM 1亦高于对照组(P<0 05 )。急性期化脓性脑膜炎组WBC与IL 6及sICAM 1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 799、0 728,IL 6与sICAM 1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 0 939。急性期病毒性脑炎组IL 6与sICAM 1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 0 959。结论 sICAM 1及IL 6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理生理过程,脑脊液中sICAM 1及IL 6质量浓度可以作为监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发展状态、判断疾病损害程度的可靠指标。可为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的鉴别诊断提供实验室根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 (VE)患儿治疗前血清、脑脊液和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 6 (IL 6 )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在VE患儿发病中的作用 ,为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 5例VE患儿 (重症组 15例和轻症组 10例 )均采用ELISA法测定其治疗前血清、脑脊液及治疗后血清IL 6和TNF α水平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前轻症组和重症组血清和脑脊液IL 6、TNF α浓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均 <0 .0 1) ,且重症组较轻症组明显升高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轻症组治疗后血清IL 6和TNF α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重症组治疗后血清IL 6和TNF α浓度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且较轻症组亦明显高 (P均 <0 .0 1)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VE患儿治疗前血清和脑脊液IL 6和TNF α水平显著升高 ,病情越重升高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CSF)中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20例化脓性脑膜炎(PM),17例病毒性脑膜脑炎(VME),25例病毒性脑炎(VE)患儿和15例对照组儿童CSF中IL-8和TNF水平进行了检测。并观察CSF中IL-8,TNF水平与CSF常规及生化检查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PM组CSF中IL-8和TNF水平分别为(443±247) ng/L和(640±283) ng/L,明显高于VME组[(184±86) ng/L和(154±95) ng/L],VE组[(54±36) ng/L和(30±26) ng/L]和对照组[(27±20) ng/L和(24±21) ng/L](P<0.01);VME组CSF中IL-8和TNF水平亦高于VE组和对照组(P<0.01);VE组CSF中IL-8较对照组有所升高(P<0.05),但其TN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患儿CSF中IL-8与TNF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PM组IL-8与TNF呈明显正相关(r=0.682,P<0.01);VME组IL-8与TNF亦呈一定正相关关系(r=0.534,P<0.05)。对患儿CSF常规和生化检查各指标与IL-8,TNF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PM组患儿CSF中性粒细胞计数与IL-8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777,P<0.01),而VME组和VE组患儿CSF中性粒细胞数与IL-8水平未见显著相关性;3组患儿CSF中性粒细胞数与TNF水平未见相关性;CSF单核细胞数、蛋白质及糖定量与IL-8和TNF间均无相关性。结论:IL-8参与了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的病理生理过程,而TNF可能主要参与脑膜局部(包括化脓性和病毒性)的炎症过程,提示CSF中IL-8和TNF的检测可作为化脓性脑膜炎诊断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外周血IL-6、IL-8与TNF-α变化的临床意义,采用放射免疫法,对生后1天(24小时内)、3天及7天检测了40例HIE患儿及40例正常新生儿外因血IL-6、IL-8与TNF-α水平.结果显示,与正常新生儿比较,HIE患儿生后1天血清IL-6水平分别为(52.6±24.5)对(80.2±29.4)ng/L(P<0.01),IL-8分别为(0.47±0.13)对(0.68±0.16)μg/L(P<0.01),TNF-α分别为(1.18±0.31)对(0.91±0.30)μg/L(P<0.01),而且病情越重改变越明显;至生后1周IL-6、TNF-α恢复至正常,与对照组水平相比P>0.05,而IL-8则仍显著低于正常新生儿(P<0.01).因此,认为围产期窒息与HIE患儿外周血IL-6与IL-8水平减低,TNF-α水平升高;它们可能参与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某些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外周血细胞因子白介素-21(IL-2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进一步探讨HSP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3例HSP急性期患儿及20例健康儿童血浆IL-21、TGF-β1、IgA1和TNF-α的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IgA、IgG、IgM及补体C3、C4水平并计算IgA/C3值,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HSP急性期患儿外周血IL-2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gA、TGF-β1、IgA1和TNF-α水平及IgA/C3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gG、IgM、C3、C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患儿血浆TGF-β1水平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345,P<0.05),结论血IL-21、IgA1、TGF-β1和TNF-α参与HSP的发病过程,HSP IgA和IgA1水平升高可能与IL-21及TGF-β1水平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