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kg以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5 kg以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CHD)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管理策略,以减少婴儿先心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5 kg以下婴儿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的CPB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全组34例,年龄13 d至9个月,平均(3.71±2.25)个月、体质量2.5~5.0(4.23±0.59)kg;采用中低温中等流量CPB 18例、深低温停循环(DHCA)3例、深低温低流量CPB(DHLF)9例、DHCA结合DHLF 4例;26例行超滤.结果开放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34例(100%),无严重心律紊乱;32例顺利停体外循环,无严重的CPB并发症.死亡4例,死亡率为11.8%.结论小预充、CPB中较高的血球压积(HCT)和胶体渗透压、充分静脉引流及与温度匹配的足够灌注流量、良好的心肌保护和脑保护是低体重儿成功CPB的关键,适时的超滤是减少CPB术后并发症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2.
①目的探讨胸主动脉瘤手术的体外循环(CPB)管理方法.②方法 1991年9月~2001年9月在不同CPB方法下实施胸主动脉瘤手术52例.采用中低温完全CPB灌注法29例;降主动脉重建术4例,其中2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另外2例在常温部分CPB下完成;术中实施脑保护者19例,其中10例用DHCA+上腔静脉逆行灌注(RCP)法,另外9例用DHCA+右锁骨下动脉灌注(SCP)法.心肌保护方法改良式温氧合血停搏液持续逆行灌注法(温血组)9例,4∶1冷氧合血停搏液顺行或逆行间断灌注法(冷血组)27例,改良冷晶体St.Thomas停搏液顺行或逆行间断灌注法(冷晶组)16例.③结果 CPB时间(195±89)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35±63)min,RCP时间(37±4)min,SCP时间(33±12)min.CPB期间平均鼻温(24.9±3.9)℃,肛温(27.7±3.5)℃.心脏自动恢复冲动率温血组67%,冷血组44%,冷晶组31%.住院死亡9例,平均CPB时间(302±109)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49±120)min.其余43例病人术后(20±6)d痊愈出院.④结论采用DHCA+RCP及DHCA+SCP法是一种较好的脑保护措施,可降低术后卒中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胸主动脉瘤的CPB方法选择及术中保护各重要脏器功能是CPB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新生儿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9年9月~2004年5月新生儿心内直视手术45例,其中急诊手术11例。体外循环(CPB)中采用深低温停循环22例,中度低温15例,浅低温8例。心肌保护应用4℃冷晶体停搏液一次灌注(34/45)或10℃氧合冷血20min间断灌注(11/45)。增加预充液胶体成份,调节预充液pH及维持正常离子浓度。转流中平衡超滤(BUF) 改良超滤(MUF)结合,使用药物进行血液保护。深低温停循环者降温期用pH稳态(pH-STAT)管理。重视保温。结果 术后1例死于低氧血症,5例死于低心排并发肾功能衰竭。结论 体外循环中采用综合性措施是取得新生儿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胡英超  王雪芹  丁力  张峰 《安徽医学》2005,26(4):277-279
目的探讨儿童法洛四联症(TOF)的体外循环(CPB)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我科自2003年3月至2004年11月进行的40例儿童TOF根治手术的CPB情况,包括血液稀释、灌注方式、心脑肺保护等。结果CPB时间50~178(110.9±26.5)分钟(min),主动脉阻断(ACC)时间36~151(79.6±23.6)min.主动脉开放(CCR)后38例心脏自动复跳,自动复跳率95%。常规应用多巴胺支持撤机,停机顺利。38例采用中低温中低流量灌注,2例采用深低温低流量CPB,CPB中尿量50~1000(324.7±268.9)毫升(ml)。全部应用改良超滤(MUF)7~15(11.2±2.2)min,滤出液500~1000(651.4±110.3)ml,超滤后红细胞压积(HCT)升至35%~40(36.6±1.4)%。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2.5±99.8(12.4±25.5)小时(h),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1~8(2.2±0.5)天(d),无死亡病例。结论儿童TOF手术的CPB管理是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认为:应采用适中的血液稀释和胶体液预充、选择与外科手术相配合的灌注方式、应用MUF、注意术中心脑肺保护。  相似文献   

5.
低出生体重儿心内直视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低出生体重儿(≤2.5 kg)心内直视术的体外循环(ECC)管理经验。方法对我院34例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心内直视术的ECC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22例,女性12例,出生体重1 130~2 500(2 278.3±444.6)g;孕周28~42(36.5±3.29)周。手术时日龄为3~80(23.9±15.4)d,手术日体重1 130~2 700(2 193.2±349.6)g。其中早产儿15例。所有患儿均在全身麻醉ECC下完成心内畸形矫治手术。其中深低温停循环(DHCA)2例,深低温低流量(DHLF)15例,ECC中度低温中低流量11例,浅低温中高流量3例,常温不停跳3例。1例术中给予平衡超滤(ZBUF)结合常规超滤(CUF)和改良超滤(MUF),其余均给予CUF联合MUF。结果本组病例无术中死亡。ECC转流时间35~235(109±55.9)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4~125(59.8±28.2)min。所有病例在开放主动脉后心脏均自动复跳,并成功脱离ECC,14例延迟关胸。术后早期死亡8例,死亡率23.5%。结论防止液体潴留,良好的心肌保护、脑保护,选用适宜的灌注方式有助于降低围术期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改良犬深低温停循环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建立改良犬深低温停循环(DHCA)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对10只犬行升主动脉插管灌注,上下腔静脉插管引流,建立犬体外循环(CPB)模型.转流降低鼻咽温度至18℃以下.停循环1 h后转流复温,鼻咽温度恢复到37℃后脱离CPB,呼吸机辅助呼吸直至脱离呼吸机,观察犬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存活情况.结果 10只犬心脏均复跳,能够脱离呼吸机.脱机后2 h内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 改良犬DHCA模型可成功建立,为探讨DHCA时的病理生理变化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成人动脉导管未闭的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8例成人动脉导管未闭(PDA)在体外循环(CPB)下行手术的患者,总结体外循环经验。方法 CPB采用深低温低流量(DHLF),心肌保护为4:1高钾含血停搏液灌注。心脏停跳后切开肺动脉堵住动脉导管开口,防止灌注肺。结果 CPB时间53~96min,心脏阻断25~63min,均自动复跳,顺利脱机,痊愈出院。结论 采用深低温低流量CPB行成人动脉导管直视缝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深低温体外循环在婴幼儿大动脉转位矫治(Switch)术中的运用和技术关键进行探讨和总结。方法回顾本院2004年1月至2006年7月期间,共对131例婴幼儿Switch术采用的深低温体外循环技术。占同期体外循环手术的3.2%。女16例,男115例。年龄从出生7个小时至12个月(3.6±2.2)个月,体重从1.79~8(4.2±1.4)kg。采用深低温低流量(DHLF)14例,深低温停循环(DHCA)5例,深低温停循环结合低流量(DH-CA DHLF)112例。所有病例采用pH稳态结合α稳态的血气管理方法。术毕131例均采用改良超滤法(MUF),其中57例采用传统超滤(CUF)结合改良超滤的方法。结果体外循环时间45~215(126.5±45.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4~160(80.9±26.4)min;停循环时间4~53(18.5±12.6)min;低流量时间8~150(65.4±34.3)min。MUF时间10~15min,滤出液体(229.9±121.3)ml;在体外循环期间CUF时间5~30min,滤出液体(237.8±107.5)ml。体外循环中Hb(86±8.7)g/L,MUF后Hb可达到(118±17)g/L。本组死亡率10.7%,自动复跳率100%。结论新生儿和低体重的婴儿选择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Switch术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超滤在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月~11月我院共行心脏瓣膜置换术165例。随机分为改良超滤(MUF)组(n=89)和无超滤对照组(n=76),动态观察体外循环(CPB)前、CPB停时及MUF结束时(对照组为CPB停后15min)3个时间点心排量(CO)、心排指数(CI)等心功能指标。结果 MUF组患者超滤时间为35~115min,滤出液量600~1800ml。所有患者在停ECC时血细胞比容得到提高(〉28%),关胸时术野渗血明显减少,MUF组超滤后CO、CI均较CPB停时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停CPB时与CPB停后15min相比,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UF组超滤结束后与对照组CPB停后15min相比,CI升高显著(P〈0.05)。且MUF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减少,呼吸机辅助时间6~10h,对照组呼吸机辅助时间8~18h,在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MUF组为2~4d,对照组为3~6d。结论 ECC中应用改良超滤方法可迅速排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和中小分子炎性因子等有害成分,能迅速浓缩血液,同时减轻患者术后各脏器水肿,减少术后各脏器并发症,有利于心、肺及全身各脏器功能的恢复,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患者监护室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深低温停循环对婴幼儿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DHCA)在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中的脑保护效果及对围手术期肾功能、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74例术中应用DHCA的复杂先心患儿,并与同期应用常规体外循环患儿进行对照。所有病例均采用Stockert-Ⅲ型体外循环机转流,Dedico-901膜肺,红细胞及血浆预充,建立体外循环后肛温降到30℃时阻断升主动脉,灌注心肌停搏液。继续降温至鼻咽温18~20℃,肛温18~21℃,停循环时先停止动脉血泵的灌注,麻醉医生鼓肺、外科医生挤压肝区使体内血液回流入贮血室。钳夹动静脉输血管后氧合器自身循环。DHCA期间患儿头部冰敷。恢复体外循环后低温转流后再开始血流复温,并加入20%甘露醇、甲基强的松龙等。其中降温过程采用pH稳态,维持和复温过程采用α稳态分析,采用常规加改良超滤。结果除术后第3天肾功能、腹透例数、引流量外,其他神经系统、凝血系统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婴幼儿复杂心脏手术体外循环中,选择合适的血气管理模式,适当的控制降温和复温过程,维持较高的红细胞压积,改良超滤的应用等进一步改善DHCA脑保护效果,减少手术并发症,是成熟的脑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10 kg以下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CPB)管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1月80例10 kg以下婴幼儿CPB情况.所有手术均使用进口TERMO婴儿膜肺,灌注冷晶体心脏停搏液,心脏表面放置冰屑,浅或中低温高流量灌注.全组均应用超滤或改良超滤.结果 全组CPB时间为23~215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4~148 min,心脏自动复跳率为96.3%,术后恢复良好,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婴幼儿CPB有其特殊性,应选用优质膜肺.根据患儿的病情制订周密的灌注计划,尽量减少预充总量,提高胶体预充量,最好是血液预充,选择适宜材料和灌注方式,着重心肌保护,同时运用超滤技术,对提高术后成功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心室瓣膜置换患者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回顾61例左室舒张末径大于6.5cm的行瓣膜置换术患者,总结体外循环(CPB)经验。方法 CPB采用中度低温,3例二次开胸不能分离上下腔行停循环(鼻咽温18~22℃)。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巨大右房,腹水,恶液质的患者,预充白蛋白并附加入工肾超滤,心肌保护为高钾含血停搏液灌注。结果 CPB时间41~215min,深低温停循环(DH-CA)时间45~66min,心肌缺血时间28~178min。心脏自动复苏率92%。无全心辅助及左心辅助。围术期死亡4人。结论 手术中有效的心肌保护,提高胶体渗透压,可减低手术后心功能衰竭,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是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延长其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改良超滤对成人心脏瓣膜替换术后左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改良超滤对成人心脏瓣膜替换术后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22例成人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随机分为改良超滤(MUF)组(n=10)和无超滤对照组(n=12),动态观察体外循环(CPB)前、CPB停时及MUF结束时(对照组CPB停后15min)3个时间点心排量(CO)、心排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每搏指数(SVI)、平均动脉压(MAP)、左室每搏做功指数(IVSWI)等心功能指标。结果:MUF组超滤后CO、CI、SV、SVI、LVSWI均较CPB停时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停CPB时与CPB停后15min相比,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MUF组超滤后与对照组CPB停后15min相比,CI和LVSWI升高显著(P<0.05)。结论:在成人心脏瓣膜替换术中,应用改良超滤技术可以减轻心肌水肿,提高心脏指数,改善术后早期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刘燕 《海南医学》2008,19(8):91-92
目的总结2005年3月~2007年6月25例30天以内新生儿心脏手术体外循环(CPB)管理经验,以确保新生儿CPB手术的安全,减少并发症,提高新生儿心脏手术成功率。方法各种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25例,年龄3d~30d(24±6.24),体重2.5~5(3.8±0.6)kg,均使用膜式氧气器。预充总量410~850ml,根据转流时间采取浅、中、深低温灌注。采用晶体停跳液3例,1∶4晶血停跳液4例,HTK液17例。转流中和转流后常规超滤与改良超滤相结合。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0~163min(43.52±25.57mm),CPB时间29~318min(76.32±48.27),除1例除颤外,其它心肌全部自动复跳。尿量0~150ml,滤液量150~1100ml。1例无法脱机,2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其他病人治愈。结论采取减少预充量,合适的灌注流量和转流方法,超滤加良好的心肌保护及脏器保护是确保CPB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旨在对小儿心脏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进行经验总结。方法采用中低温CPB法,CPB过程中,监测血气、ACT、血钾变化;灌注流量为2.4~3.0L/(m2·min),直到手术操作完毕后复温。复温后使用滤水器,对减轻水肿、排除毒素有良好作用。结果CPB时间为23~137分,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8~90分,自动复跳58例,电击复跳5例,术后63例病人均顺利脱离CPB,全组病人未发生脑部并发症,肝、肾功能正常。术后死亡1例,死于低心排。结论小儿体外循环必须最大限度的减少预充量,提高良好的心肌保护,灌注压力一般保持在40~60mmHg。确保肾的血流灌注,必要时采用超滤技术,减轻体外循环后水肿,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36例新生儿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年2月~2011年1月新生儿心内直视手术36例,其中,男28例,女8例;年龄3~28 d,平均(22.07±6.76)d;体重2.0~5.0 kg,平均(3.60±0.47)kg。其中常温2例,浅低温14例,中低温11例,深低温低流量4例,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5例。深低温患儿应用pH稳态、甲基强的松龙和甘露醇。CPB中监测平均动脉压﹑心率﹑静脉混合血氧饱和度﹑尿量、鼻咽温、肛温和中心静脉压。全组心肌保护采用高钾晶体液停跳液。术中和停CPB后应用平衡超滤与改良超滤。结果:全组患儿CPB转流时间40~158 min,平均(80.19±35.4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0~85 min,平均(45.02±22.03)min;所有病例均自动复跳,5例发生并发症,1例死亡,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CPB中应用个体化管理和采用综合措施是新生儿心内直视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总结先天性主动脉瓣上狭窄的心肺转流(CPB)管理经验。方法 2009年01月至2019年10月,20例先天性主动脉瓣上狭窄的患者在CPB下行手术治疗,术中运用浅低温下CPB,选择合适的插管、维持合适的灌注压、术中用HTK液心肌保护及加强血液保护的管理方法。结果 20例主动脉瓣上狭窄患者死亡3例,存活率85%,CPB时间(116.77±39.8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2.31±22.15)min,心脏自动复跳14例,余6例经电除颤后恢复自主心跳,除1例在ECMO辅助下脱机外,其余患者顺利脱离人工心肺机。2例患者因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死亡,1例出现重症感染,随后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终死亡,其余患者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术中选择合适的插管,维持较高的灌注压、加强心肌保护及良好的血液保护的CPB管理可以为先天性主动脉瓣上狭窄手术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自体肺动脉瓣置换主动脉瓣,同时用同种异体肺动脉瓣行右室流出道成形术(ROSS)体外循环(CPB)特点及管理经验。方法1994年10月至2002年9月,11例主动脉瓣病变患者,全麻低温CPB下行ROSS手术,男9例、女2例,年龄8~58(33±16)岁。应用性能良好的人工心肺机、膜式氧合器。心肌保护7例应用晶体停搏液,4例应用4:1含血停搏液。复温时根据血色素应用超滤8例。2例应用洗血球机回收术中失血。结果CPB转机时间137~206(177.3±7.1)min,心肌血运阻断时间116—185(139.0±2.5)min。自动复跳率90.9%。转中超滤液400~1 800(1 112.5±478.7)ml。2例应用洗血球机共回收浓缩红细胞900ml。11例患者全部存活。结论ROSS手术应用膜式氧合器,采用浅中度低温,中度血液稀释,中等偏高流量转流是安全可靠的转流方法。转中注意心肌保护方法的综合应用;术中注意血液保护;应用超滤可灵活控制血液稀释度,减少组织水肿,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9.
杨利群  叶茂  徐红珍  吴春  潘征夏  杨杰先 《重庆医学》2006,35(12):1108-1110
目的探讨体重7kg以下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CPB)灌注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5年5月100例7kg以下婴幼儿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的CPB管理过程。结果全组病例CPB方法为深低温停循环9例,深低温低流量19例,浅低温或中低温高流量72例。57例婴幼儿使用常规超滤(CUE)加改良超滤(MUF)技术。治愈91例,死亡9例,死亡率9%,无1例出现严重CPB并发症。结论婴幼儿CPB必须最大限度减少预充量,提供合适的流量灌注和良好心肌保护,维持合理血球压积(HCT)和晶胶比,同时采用超滤技术,减轻CPB后水肿,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开辟绿色通道救治动脉瘤患者的体外循环(CPB)应对策略,以及术中重要脏器的保护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从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开辟绿色通道救治的37例动脉瘤患者;其中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29例,升主动脉瘤3例,马凡综合征5例;行升主动脉替换9例(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1例),升主动脉+主动脉半弓替换3例,升主动脉替换+术中支架植入11例,Bentall术10例,Bentall术+术中支架植入术4例。CPB采用右侧股动脉插管6例,右侧腋动脉插管22例,右侧股动脉及右侧腋动脉插管的单泵双管灌注9例;采用中度低温19例,深低温停循环(DHCA)及上腔静脉逆行灌注(RCP)4例,DHCA及选择性脑顺行灌注(SACP)14例;常规使用自体血液回收系统(ICS)。结果本组病例CPB时间164~343(222.1±30.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7~215(119.7±29.1)min;DHCA时间3~49(24.5±11.3)min;术中或术毕进行超滤31例,滤出液体250~4 300(2396.3±829.1)ml;ICS洗涤红细胞176~1 645(647.4±209.1)ml。术后清醒时间8~76(32.7±14.3)h,术后死亡4例,包括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心跳骤停1例;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无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及与CPB相关并发症。结论根据手术部位和方法,选择相应的插管位置及CPB方法是绿色通道动脉瘤患者手术成功的基础,加强术中CPB管理及重要脏器保护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