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苯并[a]芘染毒致小鼠脑组织胞核DNA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苯并[a]芘(BaP)染毒对小鼠脑组织胞核DNA的损伤。方法将5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染毒组分为高、中、低3个剂量组,并设溶剂对照及空白对照组。染毒组用BaP的植物油溶剂进行腹腔注射处理,高、中、低剂量组每次分别腹腔注射BaP7.8,3.2和1.3mg/kg,每周4次。溶剂对照组用植物油溶剂作平行处理,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实验中观察记录小鼠一般情况及神经系统症状,染毒10周后取各组小鼠脑组织制作切片及细胞悬液,DNA断点末端核糖核酸转移酶地高辛标记法(TUNEL)及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2种方法检测小鼠脑组织神经细胞DNA的损伤。结果(1)高剂量BaP染毒组小鼠有明显的全身及神经系统中毒症状。(2)TUNEL法检测,染毒组与对照组以及不同剂量BaP染毒组之间小鼠脑组织胞核DNA损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10^-16~10^-62)。(3)SCGE法检测,高剂量BaP染毒组与对照组之间小鼠脑组织胞核DNA损伤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BaP具有神经系统毒性。BaP染毒可引起小鼠脑组织胞核DNA损伤,损伤率及损伤程度随染毒剂量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揭示聚合酶β(polβ)的表达水平与苯并[a]芘(BaP)诱导的DNA损伤效应的关系。方法采用3种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polβ野生型(polβ+/+)、polβ缺陷型(polβ-/-)和野生型polβ高表达型(polβoe)作为模型细胞。首先用RT-PCR和Western blot鉴定3种细胞中polβ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情况,然后通过MTT试验和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试验)观察BaP作用下3种细胞的存活率及DNA损伤和修复效应。结果3种细胞在polβ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polβ-/-细胞中polβ基因缺失,而polβoe细胞中polβ基因则较野生型polβ+/+细胞高出2倍以上;BaP能诱导3种细胞DNA的损伤以及细胞存活率的降低;与polβ+/+细胞相比,polβ-/-细胞的IC50更低,DNA损伤更严重且更加不易修复;反之,polβoe细胞的IC50更高,DNA损伤效应更弱,DNA修复速率加快。结论polβ在修复外源性致癌物BaP导致的DNA损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polβ基因缺陷使细胞DNA修复能力降低,而polβ基因的高表达则能帮助细胞应对DNA损伤,在一定程度上对细胞的存活起到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苯并[a]芘对小鼠神经毒性的光镜、电镜及行为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苯并[a]芘对小鼠神经系统的损伤。方法:将50只昆明小鼠分为5组,每组10只,染毒组用苯并[a]芘的植物油溶剂进行腹腔注射处理,每次剂量分别为7.8,3.2,1.3mg/kg,每周4次,溶剂对照组用植物油溶剂作平行处理;空白对照组不施加处理因素。实验中观察一般情况,于实验第21,35,49,63天各进行1次行为学实验,实验10周后取小鼠脑组织,脊髓与坐骨神经制作光镜及电镜切片并观察。结果:发现苯并[a]芘染毒组光镜及电镜下可见明显的神经组织损伤,行为学测试中游泳实验记分较对照组低,而溶剂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组织结构未见异常,行为学实验正常,结论:苯并[a]芘具有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4.
苯并[a]芘染毒小鼠神经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及细胞凋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苯并[а]芘(BaP)染毒小鼠神经组织的损伤状况。方法:将5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染毒组分为高、中、低3个剂量组,并设溶剂对照及空白对照组。染毒组用含BaP的植物油溶剂进行腹腔注射,每组分别注射7.8、3.2和1.3mg/kg,每周4次,连续染毒10周。溶剂对照用植物油溶剂作平行处理,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10周后取各组小鼠脑组织大脑皮质、海马、小脑和脑干部分以及脊髓、坐骨神经制作普通石蜡切片及电镜切片,光镜及电镜观察组织损伤的形态学指标,并用DNA断点末端核糖核酸转移酶地高辛标记(TUNEI)法进行细胞原位凋亡检测。结果:BaP染毒组在光镜及电镜下可见到组织损伤的形态学改变,高剂量组各组织在光镜及电镜下可见较为集中的坏死区,未做原位凋亡检测;中剂量组原位细胞凋亡阳性率为90.02%-94.22%;低剂量组原位细胞凋亡阳性率为62.45%-77.54%;而溶剂对照及空白对照组各组织未见组织损伤,原位细胞凋亡阳性率很低(4.60%-5.57%)。结论:BaP具有神经毒性,可损伤神经组织并使神经细胞胞核内DNA断裂,引起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苯并 [a]芘、铅单独及其联合作用对体外神经元毒性及胞核DNA的损伤。方法 取 8日龄SD大鼠小脑粒细胞培养 ,按以下分组进行处理 :①空白对照组 ;②溶剂对照组 (等量DMSO +S9 mix平行处理 ) ;③低浓度铅染毒组 (PbAc5 μmol L) ;④高浓度铅染毒组 (PbAc5 0 μmol L) ;⑤低浓度BaP染毒组(BaP5 μmol L +S9 mix) ;⑥高浓度BaP染毒组 (BaP5 0 μmol L +S9 mix) ;⑦低浓度铅 +低浓度BaP联合染毒组 ;⑧低浓度铅 +高浓度BaP联合染毒组 ;⑨高浓度铅 +低浓度BaP联合染毒组 ;⑩高浓度铅 +高浓度BaP联合染毒组。染毒 90分钟 ,胰酶消化法收集标本 ,台盼蓝染色法检测存活率 ;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胞核DNA的损伤。结果 ①两种浓度的BaP、铅单独或联合染毒均可降低细胞存活率 (P <0 0 5 ,P <0 0 1)。②高浓度BaP单独染毒组 (第 6组 )、两种毒物联合染毒且其中 1种或 2种为高浓度组 (第 8、9、10组 )与对照组相比胞核DNA损伤程度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①BaP、铅均有一定的体外神经毒性 ,二者联合作用可使毒性增强。②胞核DNA损伤可能是BaP引起体外神经毒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7.
苏红玲  聂继盛 《职业与健康》2014,(13):1776-1779
目的探讨磷酸化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phospho-retinoblastoma protein,p-Rb)在苯并[a]芘致神经元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CCK-8试剂检测细胞活性;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观察p.Rb表达,免疫印记法(Western-blot)检测p—Rb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神经元活性降低(P〈0.05),凋亡率增高(P〈0.05),p-Rb表达量增高(P〈0.05),2μmol/L组加入抑制剂后细胞活性增强(P〈0.05),凋亡率下降(P〈0.05),p—Rb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p-Rb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苯并[a]芘可引起磷酸化Rb水平升高,是苯并[a]芘致神经元凋亡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国食用植物油中苯并[a]芘的污染状况。方法 2011年对中国八省(区、市)不同销售场所销售的部分食用植物油中苯并[a]芘含量进行调查,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进行评价。结果从食用油种类分析,菜籽油和花生油苯并[a]芘含量最高,分析可能与其生产加工方式有关。从样本类型分析,散装植物油苯并[a]芘含量高于定型包装产品。结论中国食用植物油(主要为花生油和菜籽油)仍存在苯并[a]芘超标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监测重庆市主城区空气中苯并[a]芘(B[a]P)浓度,结合使用标准化修订版丹佛智力发育筛查表(DDST)筛查出的06岁儿童早期智力发育异常情况,探讨B[a]P暴露与儿童智力发育损害的效应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B[a]P浓度,并根据浓度均值梯度将相应区域分为高、中、低污染区域及对照区域;分别在每个区域内选取06岁儿童为高、中、低暴露组及对照组研究对象,共计467名。采用自制的儿童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用DDST评估儿童的智力发育情况。结果距离污染源越远,空气中B[a]P浓度越低(F=2 014.38,P0.01)。初筛发现智力发育可疑/异常的儿童54例(11.6%)。高、中、低暴露组及对照组儿童的智力发育可疑/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5.6%,12.8%,10.7%及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44,P=0.21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智力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空气中B[a]P的浓度、平时有无香烟烟雾暴露情况以及母亲文化程度。结论 B[a]P暴露可能会对06岁儿童的智力发育产生损害效应,这可为今后研究B[a]P对儿童神经发育的毒性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苯并[a]芘、铅染毒小鼠神经毒性及脑组织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苯并[a]芘(BaP)、铅及其联合作用引起的小鼠神经毒性及脑组织细胞凋亡.方法将8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10组,即:①未处理对照组;②溶剂(植物油)对照组;③低浓度铅(5.4 mg/L,饮水)染毒组;④高浓度铅(54 mg/L,饮水)染毒组;⑤低剂量BaP(0.5 mg/kg体重,每周4次腹腔注射)染毒组;⑥高剂量BaP(5 mg/kg体重,每周4次腹腔注射)染毒组;⑦低浓度铅 低剂量BaP联合染毒组;⑧低浓度铅 高剂量BaP联合染毒组;⑨高浓度铅 低剂量BaP联合染毒组;⑩高浓度铅 高剂量BaP联合染毒组.实验中观察记录一般情况,处理8周后测脑脏器系数,TUNEL法检测小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率并对凋亡率与脑脏器系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高浓度BaP单独染毒组(0.98%)及各联合染毒组(0.95%、0.93%、0.92%、0.90%)小鼠脑组织脏器系数低于对照组(1.08%、1.08%, P<0.05~P<0.000 1).②除低剂量铅单独染毒组外的其余各染毒组小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率(11.91%、18.09%、44.62%、20.12%、60.84%、52.28%、90.17%)显著高于对照组(5.89%、5.87%, P<0.000 1). ③细胞凋亡率与小鼠脑组织脏器系数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827 1,P<0.05).结论①BaP、铅对小鼠均有一定的中枢毒性,两者联合作用可使毒性增强;②细胞凋亡可能是BaP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苯并[a]芘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幼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3个染毒组(浓度分别为1.0、2.5和6.25mg/kg体重),连续腹腔染毒13周(90d)。染毒结束后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测定海马组织中NOS活性和NO含量。[结果]BaP暴露各组大鼠寻找平台的平均逃避潜伏期比对照组明显延长,末次跨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BaP暴露各组大鼠海马NOS活性和NO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BaP暴露使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降低,其机制可能与BaP抑制NOS活性,影响海马NO含量,从而使LTP的诱导和维持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苯并[a]芘(B[a]P)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和3个染毒组(分别为6.25、2.5和1mg/kg体重),连续腹腔染毒B[a]P13周(90d)。染毒结束后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其大脑皮层、海马内γ-氨基丁酸(GABA)及谷氨酸(Glu)阳性神经元表达。[结果]在Morris水迷宫试验中,高、中剂量组寻找平台的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0.05),末次跨平台次数和在目标区域游泳时间所占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各暴露组Glu、GABA阳性平均光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并[a]芘可能通过影响大鼠海马和大脑皮质Glu和GABA含量,使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3.
补充脱氧嘌呤和嘧啶核苷对淋巴细胞DNA损伤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脱氧核苷是构成 DNA分子的重要组分 ,通过补充脱氧嘌呤和嘧啶核苷探讨对 DNA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彗星”电泳技术分析 DNA断裂损伤 ,用 1 0 0 μmol/LH2 O2 诱导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 DNA损伤后分为两组 :一组为对照组 ,另一组为脱氧核苷补充组( 2 0 μl,1 0 -4 mol/L)。结果 对照组淋巴细胞从初始到培养 2 h后 DNA损伤程度逐渐下降 ,由1 67.75下降为 68.1 ( AU) ;而补充脱氧胸苷组 DNA损伤修复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增高 ,同时补充 DNA合成所必须的四种脱氧核苷经过 3h的培养后也没有出现明显促进 DNA损伤修复的作用。结论 体外补充脱氧核苷对 DNA修复未显示有意义的作用 ,与 DNA损伤修复过程利用脱氧核苷的途径可能不同于 DNA的复制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葡多酚对大鼠DNA氧化损伤的防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岩  钟进义 《营养学报》2004,26(1):54-56
目的:研究葡多酚(GPC)对DNA氧化损伤防护作用。方法: 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膳食、高脂+乙醇、高脂+ GPC(50 mg/kg bw)、高脂+乙醇+ GPC(50 和100 mg/kg bw)等共6组,饲养6 w,处死动物,制作脾细胞悬液,分不给和给予Fenton氧化两种处理,测定脾细胞DNA损伤程度及血清MDA水平和SOD活力等指标。结果: 1.不给予Fenton氧化处理的高脂+乙醇组和高脂+乙醇+GPC(100 mg/kg bw)组的 DNA损伤程度分别为76.15%和15.27%,给予氧化处理的为83.02%和19.83%,差异均有显著意义。2.高脂+乙醇组和高脂+乙醇+GPC(100 mg/kg bw)组的MDA分别为8.18±0.98 mmol/L和5.63±1.16 mmol/L,SOD为597.04±88.88 NU/ml和729.71±88.88 NU/ml,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 GPC对高脂和乙醇引发的DNA氧化损伤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枸杞多糖对镉致大鼠肝氧化性损伤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BP)对染镉大鼠肝氧化性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实验动物为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为对照组,单纯染镉组,干预1组,干预2组和干预3组,对照组灌胃0.9%NaCl,2h后腹腔注射0.9%NaCl,单纯染镉组灌胃0.9%NaCl,2h后腹腔注射氯化镉1.5mg/kg,干预1、2、3组分别灌胃LBP5mg/kg、10mg/kg、20mg/kg,2h后各组腹腔注射氯化镉1.5mg/kg,连续5d,d6取肝脏测定超氧化物歧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GSH)。[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镉染毒组的SOD活力下降,MDA含量升高,GSH-Px活力下降,GSH含量下降;干预1、2、3组肝脏SOD分别是镉染毒组的101.8%、113.2%、114.6%,MDA分别是镉染毒组的75.3%、63.8%、43.5%,GSH-PX分别是镉染毒组的111.6%、160.3%、158.8%,GSH分别是镉染毒组的115.0%、132.6%、136.1%。[结论]LBP对镉染毒致大鼠肝氧化损伤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H2O2-Cu及脂质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氧化修饰的酪蛋白对小鼠血液和消化器官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用H2O2-Cu、MDA处理酪蛋白,测定蛋白体外蛋白消化率及消化产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用氧化酪蛋白饲喂小鼠10 w,测定小鼠血液和消化器官的抗氧化及氧化损伤指标。结果酪蛋白经过氧化处理后,羰基、双酪氨酸(Dtyr)、氧化蛋白晚期产物(AOPP)含量上升,巯基含量下降。氧化蛋白体外消化率下降,消化液清除自由基能力下降。饲喂氧化酪蛋白日粮组小鼠的血液和消化器官氧化还原状态失衡,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还原酶(CAT)活性及总体抗氧化(T-AOC)能力下降,并积累大量活性氧(ROS)和氧化蛋白产物,包括羰基、MDA、Dtyr、AOPP。小鼠体重增长率下降,脏体比上升。结论氧化导致酪蛋白消化率和蛋白消化液清除自由基能力下降,摄食氧化酪蛋白降低机体抗氧化能力,导致消化器官的氧化损伤和机体营养状况的恶化。  相似文献   

17.
番茄红素对体外氧化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解瑞宁  张凯  沈新南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4):2642-2643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番茄红素对体外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当人胚肺二倍体细胞(SL-7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时,加入不同浓度的番茄红素,作用24h后除溶剂对照组外其余再加入H2O2作用1h。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同时测定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0.5、1、5μmol/L番茄红素能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LDH和MDA的含量与H2O2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同时SOD活力增强(P﹤0.05),GSH的含量增加(P﹤0.05)。但10μmol/L番茄红素组上述作用不明显。[结论]0.5、1、5μmol/L番茄红素对体外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10μmol/L番茄红素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硒、锌对链脲佐菌素所致胰岛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金秀平  洪天配 《营养学报》1997,19(4):379-383
用离体培养的新生大鼠胰岛,观察链脲佐菌素(STZ)对胰岛过氧化氢(H2O2)释放和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的影响以及硒、锌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0.5~4mmol/LSTZ增加胰岛H2O2释放和抑制胰岛素分泌,均呈剂量依赖关系,且两者有负相关关系。硒可明显减少STZ诱导的H2O2释放,而锌则无该效应,但硒和锌均能明显减轻STZ和外源性H2O2抑制胰岛素分泌的作用。结果表明:H2O2在STZ所致胰岛损伤中起重要作用,硒和锌对STZ所致胰岛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维生素C、E对体外氧化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维生素C(VC)、维生素E(VE)及其联合作用对体外氧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将血管内皮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H2O2氧化损伤对照组,损伤加VC低、中、高浓度组(VC-L、M、H组),损伤加VE低、中、高浓度组(VE-L、M、H组),损伤加VC、VE联合低、中、高浓度组(VC-L+VE-L、VC-M+VE-M、VC-H+VE-H组)。分别将不同剂量的VC、VE加入到培养液中,预孵24h,再加入除菌后的H2O2进行损伤,终止培养后收集细胞,测定各组细胞抗氧化指标。结果与H2O2氧化损伤对照组比较,VC、VE、VC+VE各组均能增强其SOD、GSH-PX及CAT活性,降低LDH释放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VC+VE)-M、H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此外,(VC+VE)-L组与VC、VE-L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VC+VE)-M、H组SOD均高于VC、VE-M、H组,(VC+VE)-H组LDH释放率低于VC、VE-H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C、VE能够提高氧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且二者联合作用优于单独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天然抗氧化β-胡萝卜素(β-C)联合维生素E(VE)和维生素C(VC)干预,对老年机体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红细胞溶血度、红细胞膜流动性和尿中DNA烷化损伤代谢产物O6-甲基鸟嘌呤(O6-MeG)的影响。方法:选择300名60~75岁老年人,经知情后同意参加,随机分为5组:1组至3组每天补充VE 200mg+VC 300mg的同时再分别补充16.7mg、8.4mg和5.6mg天然β-C,4组(VE 200mg/d+VC 300mg/d);5组(对照组)VE 5mg/d;饭后1次口服,连服16w。6补充前后分别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淋巴细胞增殖活性;H2O2诱导溶血法测红细胞溶血度;荧光偏振法测红细胞膜流动性;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O6-MeG。结果:干预后1组至4组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增高,显著高于其干预前,也明显高于干预后第5组,且干预后第1组显著高于第4组;干预后1组至4组红细胞溶血度均显著低于其干预前,也明显低于干预后第5组;干预后1组至4组红细胞膜荧光偏振度ρ值和微粘度η值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干预后1组至4组O6-MeG浓度低于其干预前,也低于干预后第5组。结论:天然抗氧化β-C联合VE、VC干预可提高老年机体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改善红细胞功能,降低DNA的烷化损伤,提高老年机体细胞的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