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香,为桃金娘科常绿乔木植物丁香的花蕾,名公丁香;丁香的成熟果实,名母丁香,又名鸡舌香。主产于非洲西南部、亚洲南洋等地,我国广东等地也有栽培。丁香在中国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中国的名贵花卉。春季盛开时硕大而艳丽的花序布满全株,芳香四溢,观赏效果甚佳。现已成为庭园中著名的花木。杜甫曾写诗赞美丁香:“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深栽小斋后,庶近幽人占。  相似文献   

2.
以丁香命名的几种中草药山东中医学院附院(250011)米杰山东中医学院(250014)滕佳琳关键词公丁香,母丁香,白丁香,苦丁香,紫丁香,丁香蓼,中草药研究以丁香命名的中草药,除众皆熟知的传统药公丁香外,尚有数种。现将诸丁香大概述于下,以兹临证区别使...  相似文献   

3.
 目的:消除或减少因插入性操作引起的尿道感染。方法:合理配制抗菌止痛润滑剂在临床上应用。结果:明显降低了插入性操作引起的感染率。结论: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住院天数,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公丁香与母丁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公丁香(丁香花蕾)和母丁香(丁香果实)挥发油的分离、鉴定方法,确定其化学结构及相时含量,并比较公丁香与母丁香挥发油成分在结构和含量上的异同。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后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GC/MS)-计算机联合定性、色谱峰面积归一法定量。结果 公丁香出油率为16.2%,远高于母丁香的出油率2.4%,其挥发油分别为无色和淡黄色。共鉴定了41个化合物,分别从公丁香和母丁香的挥发油中鉴定出29种和33种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98.42%和93.22%。结论 二者在出油率、挥发油颜色、化学成分、相对含量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差异,为丁香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丁香挥发油体内外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香挥发油是由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经水蒸汽蒸馏而得.以前的实验发现丁香挥发油是丁香抗金葡球菌的最强活性成分[1].本文对丁香挥发油体内外抗菌作用进一步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树 Euqeniacaryophyllata Thunb.干燥花蕾 ,具有温中降逆 ,补肾助阳等功能。丁香主要从坦桑尼亚、马来西亚等地进口 ,因药源较为短缺 ,时有以肉桂子伪充或用母丁香代之。肉桂子与丁香科属来源不同 ,功能各异 ;母丁香温中散寒 ,与丁香药效有异 ,故三者不宜混用。有关它们的性状及显微鉴别已有报道[1] ,本文就其理化鉴别作进一步探讨。1 仪器、试剂及样品UV- 2 5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 (日本岛津 ) ;试剂 硅胶 G薄层板 (青岛海洋化工厂 ) ;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样品 :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树 Euqeniacaryophyllata T…  相似文献   

7.
行气止痛话香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附用途十分广泛 ,妇科称其为“圣药”。李时珍《本草纲目》指出 :“诸书皆云益气 ,而俗有耗气之说 ,宜于女人 ,不宜于男子者 ,非矣 !”赞扬其为“气病之总司 ,女科之主帅”。书中该条之下列主治症 3 8则 ,附方 48首 ;其中妇科 8则 ,内科杂病 1 4则 ,血证 5则 ,五官头面 9则 ,外科 2则 ,可谓详尽其用。今将笔者由学习与临床所获对香附的认识整理如下。1 行气止痛为要药李时珍谓香附能治“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香附能提高机体对疼痛的耐受性”。1 .1 胸痹心痛 :《景岳全书》柴胡疏肝散中用香附配川芎治“气滞心胸…  相似文献   

8.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3):185-187
目的:探讨清热止痛方联合丁香油治疗可复性急性牙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到2014年7月88例可复性急性牙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44例,予丁香油棉球暂封洞2周后永久填充治疗;观察组44例,在丁香油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热止痛方治疗,观察治疗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在总体疗效上,对照治愈率36.36%、总有效率81.81%;观察组治愈率61.36%、总有效率90.9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发生率上,对照组轻度疼痛率72.73%,中度疼痛率20.45%,重度疼痛率6.82%;观察组轻度疼痛率90.91%,中度疼痛率9.09%,重度疼痛率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在肌酐、血小板、谷丙转氨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白细胞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髓活力测试结果进行比较,治疗前两组牙髓活力冷诊法和热诊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冷诊法和热诊法牙髓活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清热止痛方联合丁香油能提高可复性急性牙髓炎临床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丁香     
了香体柔弱,乱结较犹垫。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深栽小斋后,庶近幽人占。晚堕兰麝中,休怀粉人念。——唐.杜甫市花丁香花丁香是一味古老的中药,早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即有记载,称之为"丁子香"。丁香入药最早见于南朝齐梁陶弘景的《名医别录》里,称之为"鸡舌香"。据近代考古学家报道,汉代马王堆中发现的未腐烂的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古尸手中就握有丁香。丁香是以丁香树的花蕾入药,因为它的形状像"丁"字,而且又有浓郁的香味,故称"丁子香",简称"丁香"。又因为花蕾干燥后酷似鸡  相似文献   

10.
郝丽静  冯天铸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3076-3077
目的探讨五香止痛散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该方中的厚朴、木香与丁香进行鉴别;采用双波长锯齿扫描法测定方中厚朴酚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鉴别可检出样品中对应薄层斑点,用薄层扫描法可测定出厚朴酚的含量。结论用该方法作定性鉴别简便、快速、专属性强,可有效控制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许晋  许强华  孙蓓伟 《新中医》2015,47(3):103-104
目的:观察清热止痛中药联合丁香油治疗可复性急性牙髓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复发率。方法:将82例风火型可复性急性牙髓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丁香油棉球龋洞内暂封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清热止痛中药(连翘止痛方)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和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患者随访半年,对照组复发8例,复发率为31.25%(5/16);观察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10.00%(2/20)。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清热止痛中药联合丁香油治疗风火型可复性急性牙髓炎患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范承媛 《新中医》2019,51(10):221-223
目的:观察运用清热止痛中药方治疗可复性急性牙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口腔内科收治的90例风火型可复性急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丁香油棉球龋洞内暂封2周后永久填充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清热止痛中药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相关生化指标、疼痛缓解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血白细胞计数(WBC)均有明显下降,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水平分别与治疗前比较,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2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等均无异常改变。结论:清热止痛中药可有效减轻风火型急性牙髓炎患者牙髓炎症,去除和缓解疼痛,且安全性较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查阅历代本草书籍和相关资料, 从丁香与母丁香的区别、丁香与母丁香的别名, 以及丁香的产地与引种、功效主治等方面对丁香进行考证与溯源, 并从丁香和母丁香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认为丁香与母丁香是不同的中药, 两者的别称、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均存在明显差异。丁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香料进贡到中国, 且丁香的功效主治从古自今并未发生太大的变化。丁香在消化科和口腔科应用较广, 为七大天然辛香料之一, 可用于食品防腐。  相似文献   

15.
肉桂,又名桂皮,为樟科常绿乔木植物肉桂树的树皮。大暑时将树皮割裂,立秋后剥离,刮去表层,切片或打碎。祖国医学认为,肉桂性味辛、甘、大热,入肾、脾、心、肝经,有温中补阳,散寒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脾肾亏虚所致胃寒肤冷,遗精尿频,  相似文献   

16.
喹诺酮类药物(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依诺沙星、氧氟沙星等)为60年代推出的合成抗菌药,近十几年来发展更为迅速,新三代喹诺酮类的抗菌作用,被认为可以和第三代头孢菌素相媲美,为此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