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速效救心丸是由川芎、冰片等药组成的滴丸型巾成药,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改善微循环、改善心肌缺血、抗动脉粥样硬化、解痉镇痛等作用,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改善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等症状的良药。近年来,经临床实践证实,该药还有不少应急妙用。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医学科学面对两大主题,一是亚健康,另一是难治病”。尽管现代西医在皮肤病的诊断学研究、遗传性皮肤病的基因突变研究、生物制剂研究等方面取得很大发展,但是相当多皮肤病的发病机理仍然不清楚,特别是一些像银屑病、湿疹、慢性荨麻疹等复发性常见病、多发病,红斑狼疮、白塞氏病等免疫及免疫相关疾病,白癜风、黄褐斑等色素性疾病的防治仍是大难题。  相似文献   

3.
地震是世界上最凶恶的敌人,它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特别是房屋倒塌。  相似文献   

4.
过劳死是由于长期慢性疲劳而诱发的猝死。是诱发心肌梗塞、高血压、溃疡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癌症等病暴发,致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有效地采取劳逸结合,起居有常,坚持锻炼,心情舒畅等预防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血瘀与衰老的实验研究回顾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历代医家多认为脏腑气血虚损尤其是肾虚与衰老密切相关,抗衰老药物亦以补肾居多。近年来,许多学者探讨了实证(血瘀、痰浊、气滞等)与衰老的关系,特别是对血瘀与衰老,但观点不尽相同,如颜德馨等提出“人体衰老的本质在于气血失调、气虚血瘀”,认为“瘀是原因,虚是归宿;瘀是本质,虚是现象(1)。俞征宙等认为“中医衰老机理为多脏器虚损与气滞、血瘀、痰浊等实邪相互作用,即本虚与标实证的相互作用,本虚导致标实,标实使本更虚”(2)。姜惟等认为“在衰老的进程中,肾虚为本,痰瘀乃是标,本虚标实,互为影响,互为因果”(3…  相似文献   

6.
槐米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是芦丁和槲皮素等黄酮类物质。芦丁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能维持及恢复毛细管的正常弹性,增强其抵抗力,防止血细胞凝聚,临床用于防治脑溢血、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1];槲皮素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过敏、抗菌、抗病毒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2]。我国是芦丁的出口国,槐米是提取芦丁的主要原料,  相似文献   

7.
燥咳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主要见于现代医学的上感、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癌、神经官能症等。燥咳四季皆发,秋季尤甚,表现为阵发性短促的干咳,或者是痉挛性呛咳,伴有鼻咽干燥,声音嘶哑等。西医多采用抗感染、止咳药或中枢性镇咳药等治疗。中医则辨其证,用润肺法治疗,收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产科病房是一个特殊的病区,由于母婴同室而实行混合管理,形成了产科工作繁琐细化、责任重大的特点,而保证母婴安全是产科工作的重点。新生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新生儿护理工作具有风险水平高、类型复杂、危害严重等特点。防止新生儿被偷盗、发生窒息等意外,坠床、碰撞等外伤以及医院感染一直是新生儿安全管理的难点。  相似文献   

9.
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满菊  李琛琛 《光明中医》2008,23(3):F0003-F0003,389
心律失常是指心律起源部位和心律频率、节律及冲动传导等任何一项或多项异常,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大致可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两种。功能性多与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脏神经官能症等有关;器质性多由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病等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时尤为多见,是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萝卜食疗方     
萝卜,又名莱服、萝白、芦菔,是十字花科萝卜的块根,呈圆锥、圆球、长圆锥、扁圆等形,肥厚多肉,自、绿、红或紫色等。  相似文献   

11.
熊和 《气功》2011,(2):142-143
我习惯把疾病分成三大类:一是由细菌病毒等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二是由外界物体对人体的打击、碰撞,化学物质的侵蚀,病原虫的侵害等外部原因引起的病症;三是人体某些生理功能发生障碍而产生的病症,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肿瘤等。  相似文献   

12.
“养生首养心,调形先调神,疗病先安心”,中医学在养生保健和临证治疗中,均很重视情绪的安和、协调状态。首先,是要背“精神内守”“神气自如”等健康的心态,这也是养生的基本要求。一般对消化道溃疡、高血压、心肌梗死、哮喘等内科疾病和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人们往往关注其躯体上的不适,而忽略情绪、应激等心理因素,其实这些均属心身疾病。  相似文献   

13.
顾奎兴 《中医药学刊》2004,22(9):1599-1600
中药毒副反应可大致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全身中毒反应.如服用含有马钱子、斑蝥、砒霜、雄黄等剧毒的抗肿瘤中药或其提取物.可造成中枢或周围神经中毒、热源或其它过敏反应,表现为全身中毒性休克、昏迷,或发热、或药疹、皮下出血性紫癜;或恶心、呕吐等胃肠反应等;二是过量使用了蟾酥、斑蝥、蜈蚣、全蝎、麻黄、细辛、柴胡、黄药子、商陆、雷公藤、青木香、木防己、关木通等中药,造成有关脏器中毒,特别是心、肝、肾脏器中毒,其表现为相应脏器不同程度的功能损害、衰竭现象;三是局部中毒反应,主要出现在用药部位的组织反应.如用毛茛、白芥子、斑蝥等中药外敷.造成局部疤疹,过敏性皮疹,甚至局部组织坏死;或用莪术、鸦胆子、喜树、紫杉等中药提取物静脉或腔内给药,造成局部静脉炎或胸膜、腹膜刺激征等。  相似文献   

14.
关节疼痛是痹证的主要症状之一,痹证与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病的临床表现颇为相似,是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在《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中对关节疼痛的论述主要在湿病、历节病等篇章。研究了《金匮》中对关节疼痛的有关论述,以指导临床实践。综观《金匮》全书,书中论述了关节疼痛的病因病机、伴随症状、治法及饮食宜忌等。感受风寒湿邪是关节疼痛的主要病因病机,饮食失调、正气亏虚亦可导致关节疼痛。其伴随症状有关节肿痛、关节功能障碍及一些全身症状,如头眩、短气、汗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等。就其治法而言,祛除风寒湿邪是主要治法,祛风湿兼清热是常用治法,扶正祛邪是重要治法。在饮食方面指出不宜过于偏嗜五味。  相似文献   

15.
失眠症是指不易入寐,睡梦易惊,或昼夜不得眠。即患者大脑兴奋性提高,造成睡眠时间减少或睡眠不深的一种症状,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因主要是精神因素,如焦虑、紧张、惊恐等,此外消化不良、高血压、动脉硬化等也易导致大脑皮层调节功能失衡,而以兴奋占优势,破坏了高级神经的正常规律而出现失眠。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  相似文献   

16.
肉苛作为多发性硬化中医病名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述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多发性白质脱髓鞘病变和小血管旁单核细胞浸润为特征,临床特点是反复发作的神经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神经系统所有功能均可受累,常见视物模糊、复视、失明,或肢体麻木、奇痒、束带感等感觉异常,或有肢体无力、瘫痪、共济失调等运动异常,或有记忆力减退甚至痴呆,或语言障碍等病程经过。  相似文献   

17.
口臭的食疗     
口臭是一种常见症状。中医认为口臭是内热的表现,与脾胃火盛、肺热壅滞、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有关。口臭是由多种原因引起,例如龋齿、牙周炎、鼻窦炎、扁桃体炎及口腔、鼻咽喉、呼吸道、消化道等疾病。口臭是一种反映内在疾病的症状,多见于慢性肝病、胆病、胃病、胃窦炎、肺炎、肺脓疡、糖尿病、肝硬化及金属中毒等急慢性疾病。有虚热,也有实热。  相似文献   

18.
郭振东 《气功》2010,(8):706-707
疰夏(苦夏症)是老人的夏季通病。许多老人,特别是体弱多病、残疾者和常年慢性病者等,在高温酷暑时节,因炎热难熬,夜不成寐,食不甘味,有的简直是“苦捱度日”。此即“苦夏”症状,中医称为疰夏,具体表现为:时有低热、头晕、恶心、烦躁不安、倦怠乏力、胸闷腹胀、食欲不振、嗜睡厌食、大便溏稀和身体消瘦等症状。  相似文献   

19.
本症是指雀斑,黄褐斑等。雀斑多发生于青少年的面、颈等暴露部位,尤好发于肤也白的女青年,其色泽黧黑,针尖或豆粒大小,形如雀卵,故而得名。其春夏加厦,秋冬变淡,病因与遗传,内分泌及日光照射有关。黄褐斑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尤多,是发生在面部的一种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大小不等。日光、紫外线照射呵使色斑颜色加深。病因与内分泌、营养、日晒等有关。  相似文献   

20.
针刺拔罐加阿是穴注射治疗臀上皮神经炎40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臀上皮神经炎是针灸科、骨科、外科、康复科等门诊常见疾病,患者多有劳伤、受凉、闪挫等病史,患者多腰臀部疼痛难忍,蹲起及坐起等功能受限,影响生活工作。笔者近两年在门诊中采用针灸等综合方法治疗4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