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龙江医学》2017,(5):424-425
目的比较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和半紧闭七氟烷吸入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文山郑保骨伤科医院2015-05—2016-02间接诊的上肢骨折患儿36例,将其随机分为臂丛复合七氟烷组和全麻组,每组患儿各18例。臂丛组的患儿进行吸入七氟烷诱导后行肌间沟穿刺,全麻组患儿行静脉复合诱导气管插管,观察记录两组患儿在手术过程中的血压、心率、苏醒时间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臂丛组患儿手术的苏醒时间较全麻组明显缩短,且患儿在术后苏醒期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等体征更加平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半紧闭七氟烷吸入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安全性高,苏醒期平稳,且价格比全麻便宜,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七氟烷用于小儿腹腔镜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麻醉诱导与维持技术,评估七氟烷在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优势.方法 选择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均于气管内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随机分成两组,I组接受七氟烷吸入诱导和维持麻醉,Ⅱ组接受传统的静脉复合全麻维持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七氟烷吸入诱导迅速,呼吸道分泌物少,血流动力学稳定,术毕苏醒较静脉复合全麻快,不良反应少,麻醉效果满意.结论 七氟烷吸入用于小儿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麻醉诱导快,气道刺激小,心血管抑制反应轻,苏醒迅速,麻醉舒适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七氟烷用于喉罩与气道内插管麻醉下行小儿食管镜异物取出术中的使用效果。方法选择225例采用七氟烷麻醉的小儿食管镜异物取出术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111例)和气道内插管组(114例)。两组均采用加压面罩吸入氧气5L/min+8%七氟烷的麻醉诱导。术中两组均维持吸入氧气2L/min+5%七氟烷,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食管镜进入食管内第10分钟(T1)时的心率(HR)、血压(BP)、MAP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等指标。术毕后记录停用七氟烷至拔管的时间,苏醒后是否再入睡率。结果 MAP地T1时,气管插管组低于喉罩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喉罩组苏醒时间短于气管插管组(P<0.01);喉罩组苏醒后再入睡率低于气管插管组(P<0.01)。结论喉罩吸入七氟烷麻醉用于小儿食管镜异物取小术时,不但能快速麻醉诱导、稳定维持麻醉过程、对呼吸可控,苏醒过程迅速平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寻找一种最佳的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方法用于小儿门诊手术.方法 将200例门诊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四组,分别采用单用丙泊酚,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氯胺酮或吸入七氟烷的复合麻醉方法,并记录患儿入室血压(MA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术中MAP、HR、ECG、SpO2,并与术前相比较,观察并比较各组丙泊酚用量、意识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术毕苏醒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丙泊酚复合氯胺酮或复合吸入七氟烷麻醉,患儿术中生命体征平稳,用药量少,麻醉并发症少,苏醒迅速.结论 笔者认为小儿门诊手术采用丙泊酚复合氯胺酮或复合吸入七氟麻醉方法烷安全,麻醉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5.
成国荣  吴启胜  谢晓玲 《吉林医学》2010,31(9):1178-1178
目的:比较丙泊酚、七氟醚与氯胺酮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麻醉诱导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2~10岁、择期在气管内插管全麻下行扁桃体摘除术小儿90例,随机分为P组、S组和K组。P组采用丙泊酚静注诱导,S组采用七氟醚吸入诱导,K组采用氯胺酮肌注诱导,三组均采用丙泊酚、阿曲库胺静注和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观察停药至气管拔管、苏醒的时间,观察患儿术后支气管痉挛和SpO2不稳定的发生情况。结果:与K组比较,P组和S组中病人效果满意,手术后苏醒、清醒快,并发症少,几乎没有发生支气管痉挛和SpO2不稳定,P组和S组两者各有优点,七氟醚可用于术前难以配合的小儿,而丙泊酚无手术室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7%七氟烷复合氯胺酮诱导在新生儿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3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行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15例患儿接受7%七氟烷复合氯胺酮诱导,B组15例患儿接受全凭静脉麻醉诱导,两组术中均使用1%~3%七氟烷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惠儿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诱导时间、术毕拔管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与B组比较,A组术中患儿血压、心率、诱导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毕拔管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 7%七氟烷吸入复合氯胺酮诱导过程中患儿循环较稳定,与全凭静脉麻醉诱导相比,术毕拔管更快.  相似文献   

7.
梅忆枫 《河北医学》2009,15(11):1277-1279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复合静脉全麻应用在婴幼儿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择期进行婴幼儿腹腔镜下腹股沟疝内环口结扎术,随机分为两组:①静脉全麻组(R组)30例,麻醉诱导为异丙酚2.5mg/kg、阿曲库铵0.06mg/kg、芬太尼3ug/kg。②吸入全麻组(S组)30例,麻醉诱导吸入七氟烷,芬太尼3ug/kg、阿曲库铵0.06mg/kg。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进行机械通气。R组用瑞芬太尼0.15~0.3ug/kg.min、异丙酚6mg/kg.hr维持麻醉。S组吸入七氟烷2.5~3%维持。术中根据手术进程适当调整麻醉深度。常规监测血压、心电图、SPO2、EtCO2、心率。记录停药后拔管的时间、苏醒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插管前、插管后、气腹后5min、拔管后的SPO2、EtCO2、MAP和心率均无显著性差异。R组停药后拔管的时间、苏醒的时间均少于s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复合静脉全麻在小儿腹腔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苏醒更优于吸入七氟烷麻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新生儿不同浓度七氟烷吸入诱导和静脉全麻诱导的效果.方法 45例新生儿患者,ASA Ⅰ~Ⅲ级,行全身麻醉.随机分为3组(n=15):静脉诱导组(A组)、8%七氟烷吸入诱导组(B组)、6%七氟烷吸入诱导组(C组).患儿入室后记录平均血压(MAP)、心率(HR)作为基础值.记录意识消失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间以及插管不良反应.记录插管即刻、插管后1,3,5 min的MAP和HR.结果 两不同浓度七氟烷吸入诱导组的意识消失时间显著比静脉诱导组短(P<0.01).气管插管时间B组显著短于C组,C组明显短于A组(P<0.01).在插管后1,3,5 min 3个时刻点的HR和MAP均较基础值下降(P<0.01).在插管后的1,3,5 min时间点上,3组心率之间变化有差异(P<0.01);8%七氟烷吸入诱导的B组MAP明显低于A,C两组相应时刻点的MAP(P<0.01),B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七氟烷用于新生儿全麻诱导,是一种快捷安全有效的诱导技术,6%的七氟烷比较适合用于新生儿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七氟烷在婴儿眼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择ASAⅠ级、择期行眼科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七氟烷全凭吸入麻醉和氯胺酮静脉全麻,观察麻醉诱导期及维持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苏醒质量及相关时间。结果七氟烷吸入麻醉术中循环波动小,苏醒及清醒快,手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氯胺酮静脉麻醉组。结论七氟烷全凭吸入麻醉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婴儿眼科手术。  相似文献   

10.
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扁桃体手术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1月~2008年11月择期行扁桃体摘除术的患儿31例,随机分为R组和F组。R组采用瑞芬太尼诱导和维持麻醉,F组采用芬太尼诱导和异氟烷吸入维持麻醉。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停药至气管拔管、苏醒、清醒的时间,观察患儿拔管后上呼吸道梗阻或屏气、苏醒期躁动、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①两组插管前、插管后、插管后5min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插管后30minR组的心率低于F组,平均动脉血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 ②R组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清醒时间及停药至气管导管拔管时间明显短于F组(P〈0.05); ③两组患儿术前、术中SpO2无明显变化,R组患儿在气管拔管后SpO2〈90%。术毕R组上呼吸道梗阻或屏气的发生率、苏醒期躁动、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F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瑞芬太尼泵注全身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可行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应用喉罩吸入七氟烷或异氟烷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0例择期行妇科肿瘤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七氟烷(S组,n=30)和异氟烷(I组,n=30)组。两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2mg/kg、芬太尼4μg/kg和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mg/kg快速诱导后,经口插入3^#~4^#喉罩。两组患者均吸入七氟烷或异氟烷和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术中根据患者心率和无创血压的变化调整七氟烷或异氟烷的浓度。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及无创血压和吸入麻醉药浓度、术后的苏醒质量。结果S组和I组麻醉过程中心率及无创血压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的苏醒质量S组较I组高(P〈0.05)。结论经喉罩吸入七氟烷或异氟烷用于妇科肿瘤手术的全麻均可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但七氟烷组可控性更佳且苏醒质量较吸入异氟烷组理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以七氟烷为主的全身麻醉应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安全性和麻醉后苏醒完全的时间和质量。方法:40例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随机分为氯胺酮组和七氟烷组。氯胺酮组于手术开始时静脉注射氯胺酮2mg/kg,术中持续静脉输注氯胺酮0.5mg/(kg.h);七氟烷组经面罩半开放式吸入,七氟烷浓度控制在2%~4%,两组均保留自主呼吸,面罩吸氧流量控制在1~4L/min,维持患儿麻醉。结果:七氟烷组心率(HR)、呼吸(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基本保持平稳;而氯胺酮组心率明显增快,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七氟烷组麻醉后苏醒迅速,明显快于氯胺酮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都比较低。结论:七氟烷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全麻具有副作用小,苏醒迅速、彻底,麻醉深度易于调控等诸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比较新生儿不同浓度七氟烷吸入诱导和静脉全麻诱导的效果。 方法 45例新生儿患者,ASA I~III级,行全身麻醉。随机分为3组(n=15):静脉诱导组(A组),8%七氟烷吸入诱导组(B组),6%七氟烷吸入诱导组(C组)。患儿入室后记录平均血压(MAP)、心率(HR)作为基础值。记录意识消失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间以及插管不良反应。记录插管即刻、插管后1,3,5 min的MAP和HR。结果 两不同浓度七氟烷吸入诱导组的意识消失时间显著比静脉诱导组短(P< 0.01)。气管插管时间B组显著短于C组,C组明显短于静脉诱导组(P< 0.01)。在插管后1,3,5 min三个时刻点的HR和MAP均较基础值下降(P< 0.01)。在插管后的1,3,5 min时间点上,三组心率之间变化有差异(P< 0.01); 8%七氟烷吸入诱导的B组MAP明显低于A,C两组相应时刻点的MAP(P< 0.01), B组相比A组有显著差别(P< 0.01)。结论 七氟烷用于新生儿全麻诱导,是一种快捷安全有效的诱导技术,6%的七氟烷比较适合用于新生儿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比较两种全麻方法,找出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更为平稳,术中"唤醒试验"时又能更迅速平稳,苏醒的麻醉方法.方法 30例病例随机分为氯胺酮丙泊酚静脉全麻组(A组)和气管内插管全麻组(B组),每组15例.A组采用氧胺酮丙泊酚诱导和术中维持麻醉,B组芬太尼,丙泊酚,阿曲库铵诱导,笑一异混全吸入或加丙泊酚微泵注入维持.整个麻醉过程利用PM-9000监测BP、HR、SPO2变化参数,并作为统计学分析.结果 B组术中苏醒明显慢于A组;B组麻醉诱导3'和5',术中停用麻药15'和20'的BP、HR与基础值相比均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 氯胺酮丙泊酚按一定比例配伍使用,对于腋窝神经纤维瘤手术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于飞  陈序 《当代医学》2014,(9):9-11
目的:比较七氟烷吸入麻醉、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及其静吸复合麻醉三种全麻方式用于小儿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的诱导、维持和苏醒的效果,皆在寻找合理的用于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的麻醉方法。方法拟行择期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的ASA I级住院患儿120例,随机分为S组、F组和PR组(n=40)。S组患儿使用七氟烷吸入诱导及维持;F组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PR组使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记录3组患儿的诱导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睁眼及意识恢复时间,苏醒后不良反应。结果(1)F组及PR组心率在T2下降明显,与S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MAP在T3下降明显,与S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各组内,F组HR及MAP在T 2,T 4与基础值T0两两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组在气管插管时间、拔管时间、睁眼和意识恢复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苏醒期躁动5例(12.5%),呕吐3例(7.5%)。3组均无呼吸抑制,喉痉挛发生。结论3种全麻方式用于小儿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均安全可行,复苏、拔管较快。七氟烷吸入麻醉组患儿术后躁动等相关并发症较易出现。全凭静脉及静吸复合麻醉无明显不良反应,在术后苏醒质量方面存在优势。相比之下,静吸复合麻醉能提供更稳定的术中血流动力学状态,有效控制麻醉深度,镇痛效果佳,减少用药量,能较好的满足显微手术术中和术后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艾司洛尔对全麻丙泊酚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拟全麻下行甲状腺叶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艾司洛尔组(E组)和对照组(C组)各20例.E组麻醉诱导前30 min时单次静注艾司洛尔0.5mg·kg-1,随后以50μg·kg-1·min-1的速度维持至手术结束:C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记录血压、心率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值,以及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丙泊酚的诱导和维持量.结果 E组和C组比较,丙泊酚诱导用量较少而苏醒较快(P<0.05).而两组丙泊酚维持用量无统计学差异.气管插管后E组BIS和心率较C组为低(P<0.01).气管拔管时舒张压和气管拔管后5min的心率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静注艾司洛尔可降低丙泊酚诱导用量、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减轻气管插管前后的BIS和心率波动,对丙泊酚维持用量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用于小儿腭裂整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常规诱导后,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插管成功后持续泵入丙泊酚1~3mg/(kg·h)、瑞芬太尼0.2~0.5μg/(kg·min)维持麻醉,对照组气管插管成功后,应用氯胺酮2~3mg/(kg·h)静脉持续泵入维持麻醉,根据患儿生命体征和手术步骤进行麻醉深度调节,手术结束后停用所有麻醉药物.记录并统计两组患儿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以及两组患儿术后恢复时间比较.结果:诱导前两组患儿MAP无差别,对照组患儿插管时、插管后5min MAP高于观察组,对照组插管时、拔管时MAP值高于诱导前,观察维血压变化较平稳,诱导前两组患儿HR无差别,对照组患儿插管后5min的HR快于观察组,对照组插管时、拔管时均快于诱导前,观察组心率变化较平稳,观察组患儿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以及停药至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是小儿腭裂修复术的有效麻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七氟烷与丙泊酚用于小儿全身麻醉的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强 《医学综述》2010,16(15):2364-2366
七氟烷是新型吸入麻醉药,具有血气分配系数低、无特殊气味、不刺激呼吸道、血流动力学稳定、起效及苏醒迅速、可控性强等特点,广泛地应用于麻醉诱导及维持中。丙泊酚是传统静脉全麻药,具有快速诱导、苏醒迅速平稳、麻醉效能强、不良反应少等特点。七氟烷和丙泊酚的上述特点均适合小儿麻醉的诱导和维持,被广泛应用于门诊手术。现分别从麻醉诱导、麻醉维持、术后苏醒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评价七氟烷吸入麻醉与丙泊酚静脉麻醉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优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小儿麻醉用七氟烷吸入诱导和丙泊酚静脉诱导的临床特点。方法:择期手术的患儿3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七氟烷(Sev)组和丙泊酚(Pro)组,分别记录诱导至意识消失的时间,和诱导前、诱导时、插管后即时和插管后1分钟的血压、心率、SpO_2,及诱导时躁动、屏气、喉、支气管痉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意识消失的时间没有显著差异,分别为丙泊酚组(35.5±11.7)s;七氟烷组(38.5±11.4)s。两组诱导和插管后血压与诱导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但心率变化两组相差较大。丙泊酚组与诱导前相比心率显著增加(P<0.05);而七氟烷组心率较诱导前明显下降(P<0.05)。发生躁动七氟烷组显著多于丙泊酚组(P<0.05),分别是46%和20%。两组均未见屏气、喉及支气管痉挛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两组在麻醉诱导的时间和有效性、安全性上没有差别。但是丙泊酚静脉诱导心率明显增快;七氟烷吸入诱导患儿躁动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七氟烷吸入麻醉、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和异丙酚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三种麻醉方式用于儿童全麻时的苏醒特征。方法将拟在全麻下手术的2~8岁ASAI级住院患儿60例,随机分为S组、SR组和PR组。S组患儿采用七氟烷吸入诱导及维持麻醉;SR组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诱导,术中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维持麻醉;PR组使用异丙酚、瑞芬太尼诱导及维持麻醉。三组患儿诱导成功后均给予肌松剂完成气管插管。评价三组患儿的拔除气管插管的时间、唤名睁眼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的差异。并比较三组患儿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及苏醒期的不良反应。结果 S组、SR组和PR组患儿的拔管时间、唤名睁眼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上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苏醒及拔管过程中,S组发生心动过速12例(60%)、高血压1例(5%);SR组发生心动过速2例(10%),心动过缓2例(10%)、低血压6例(30%);PR组发生心动过速2例(10%),心动过缓4例(20%)、低血压9例(45%)。S组、SR组和PR组分别有16例(80%)、8例(40%)和6例(30%)出现苏醒期躁动,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和异丙酚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用于小儿全麻均安全、有效,苏醒迅速。与七氟烷吸入麻醉相比,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和异丙酚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较低。适用于儿童全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