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膳食疗研究》2009,(3):19-20
乌骨鸡,又叫乌鸡、药鸡、绒毛鸡、泰和鸡、武山鸡、黑脚鸡、松毛鸡等,属雉科动物,为我国特产鸡种。  相似文献   

2.
乌骨鸡,原产江西泰和县武山下,故又名泰和鸡、武山鸡。它还有不少异名,如乌鸡、药鸡、丝毛鸡、羊毛鸡、绒毛鸡、松毛鸡、竹丝鸡、黑脚鸡、丛冠鸡、穿裤鸡等。其外貌特征有“十全”之称:即紫冠、缨头、绿耳、胡子、五爪、毛脚、丝毛、乌皮、乌肉和乌骨。它的眼、喙、蹠、趾、内脏及脂肪均为乌黑色;躯体短矮而小,一般公鸡体重1~1.25公斤,母鸡0.75~1公斤。乌骨鸡是我国特有的药用珍禽。驰名中外的“乌鸡白凤丸”和“乌鸡酒”等著名补药和补酒,都是以乌骨鸡作为主要原料的。乌骨鸡能补气养血,调经止滞,平肝祛风,益肾养阴。《本草纲目》中记载:“乌骨鸡甘平无毒,主治补虚劳亏损,益产妇”。近  相似文献   

3.
在江西省泰和县马家洲武山脚下的汪陂村,千百年来出产一种乌骨的鸡种,人们叫它乌骨鸡,因该鸡群历年来饮武山汪陂村的水源而保持了乌鸡生态的鸡种特点,也叫武山鸡、羊毛鸡、绒毛鸡、松毛鸡、黑脚鸡、丛冠鸡、穿裤鸡,传统以药用配方用或滋补食用而闻名。从地方优良品种志等资料考查,远在唐朝就有泰和乌鸡的  相似文献   

4.
泰和乌鸡原产于江西泰和县武山山麓,是一种药食两用的珍贵禽类种质资源。通过梳理本草古籍、医籍、地方志中泰和乌鸡的记载发现,明清时期产于泰和县的家鸡有2种不同的品种,一种具有白丝毛、乌骨、乌肉、绿耳、红冠、五爪等外观特点,为古今药用乌骨鸡品种泰和乌鸡,当与另一种黄耳、红毛的泰和鸡进行区别。泰和乌鸡味甘、辛,性热,同其他乌骨鸡相比,药性更偏于温热,温补效用更佳。江西泰和、吉水诸县俗传泰和老鸡能发痘疮、助湿热发脓。泰和乌鸡相关的方剂有乌鸡丸、白凤丹、巽顺丸等,现代妇科常用乌鸡白凤丸一方即来源于此。  相似文献   

5.
乌骨鸡饲养     
乌骨鸡原产我省吉安地区泰和县武山西岩汪陂涂村。鸡的外貌美观奇特,内脏骨肉俱黑,肉质柔嫩爽口,营养价值较高,是驰名中外的优良药用鸡。现将乌骨鸡饲养的有关资料整理如下: 一、鸡舍要求乌骨鸡喜燥怕潮,场地应选择高而通风,阳光充足,冬暖夏凉不积水的小山丘,方向以坐北朝南为好。鸡舍内要干燥,要设地下火道或装置不散发炭气的暖气管等保温设备,在春寒湿重的季节里应在鸡舍地面铺  相似文献   

6.
泰和乌骨鸡益气,滋阴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泗才  张斌 《中药材》1999,22(1):32-34
以泰和乌骨鸡为药物,并以普通鸡作对照,喂养“气虚”及“阴虚”造模大白鼠。结果表明:对游泳劳损造成的大鼠“气虚”,泰和乌骨鸡及普通鸡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前者效果较好;对于注射甲状腺素造成的大鼠“阴虚”,泰和乌骨鸡能显著降低大鼠肾组织APT酶的活性,有滋阴泻火作用。  相似文献   

7.
珍禽乌骨鸡的滋补与药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乌骨鸡为我国特有珍禽,发源于江西泰和县武山西岩汪陂涂村,又名泰和鸡、武山鸡。外貌有十全之称:紫冠、缨头、绿耳、胡子、五爪、毛脚、丝毛、乌皮、乌肉、乌骨,故又称丝毛鸡,乌骨鸡。1915年参加美州巴拿马国际展览会,受到国际重视,被评为观赏鸡,我国列为重点保护珍禽。它不仅外貌美丽,有观赏价值,而且具有特殊的营养滋补与药用价值,其经济价值高于普通鸡2~3倍。近年国内已大量繁殖,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一些成效。进一步开发研究,综合利用,将为社会提供大量营养、保健珍品与药用原料,为人类作出积极贡献。一、文献记载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丹雄鸡的记载,列为"上品",指出:"味甘微温,主女人崩中漏下,赤白沃,补虚,温中,止血"。唐·孟洗《食疗本草》记载丹雄鸡等多种食疗处方,用于强身健体,防治疾病,  相似文献   

8.
乌骨鸡发源于江西泰和县武山西岩汪陂涂村,又称乌鸡、泰和鸡、武山鸡,为我国特有珍禽。据《本草纲目》记载,本品“甘平无毒,补虚劳羸瘦,治消渴,中恶……益产妇,治女人崩中带下,一切虚损诸病,大人小儿下痢噤口,并煮食饮汁,亦可捣和丸药”。明代龚廷贤《寿世保元》载有乌鸡丸。原方出自唐朝,经历代沿用修订,现代以乌鸡白凤丸收入国家药典,以乌鸡为主药,配伍它药共20味组成,是中医妇科的常用中成药。近年有关单位又将乌鸡白凤丸丸剂改为口服液、胶囊等新剂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并从实验药理等方面进行了现代机理探讨。兹将有关研究概况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不同日龄泰和乌骨鸡体内氨基酸含量以确定最佳入药时间。方法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40~140日龄泰和乌骨鸡的氨基酸含量。结果泰和乌骨鸡体内氨基酸含量受日龄影响,在110~120d达最高值。结论泰和乌骨鸡的最佳入药时间为110~120日龄  相似文献   

10.
赵永仪 《中药材》1996,19(4):210-211
乌骨鸡为雉科动物家鸡,产于江西泰和县的武山下,名竹丝鸡,是一种稀有而珍贵的药食二用鸡。乌骨鸡营养丰富,药膳应用由来已久。现将本人跟师期间先生在临床上常用有效的药膳介绍如下。1 黄芪当归乌骨鸡 配方:黄芪10克,当归10克,乌骨鸡一只(约750克)。 食法:将乌骨鸡去毛及内脏,洗净,然后将黄芪、当归用纱布袋装入,浸湿,填入鸡腹内,加适量水,清蒸至熟烂,取出药袋拧干汁,加适量调味品再用蒸片刻即  相似文献   

11.
复方乌鸡口服液,近日已由江西省药物研究所和江西泰和制药厂合作研制成功并获卫生部新药证书。该口服液是在江西方乌鸡白凤丸的基础上进行剂型改革研制出来的,仍然以蜚声海内外的江西泰安和武山乌鸡为主要原料,不仅保持了  相似文献   

12.
泰和乌骨鸡实验药理学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泗才  辜清 《中药材》1999,22(12):660-661
简要地介绍了作者在泰和乌骨鸡实验药理学研究方面的某些进展。  相似文献   

13.
乌骨鸡是我国家禽品种基因库中具有特殊经济价值的宝贵禽类之一,药用、食用历史悠久。味甘、辛,性热,具有补肝肾、益气血、养阴清热、调经健脾、补肾固精等功效,在增强体力、补血、治疗糖尿病和妇科疾病等方面效果显著。由于我国各地环境条件、选种条件、饲养条件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地方乌骨鸡品种,主要集中在江西省泰和、万安、吉安等地和福建省莆田、晋江、永春等沿海一带地区。我国地方鸡种早期体型、外貌、毛色等不一,血缘紊乱,遗传性状极不稳定。且我国乌骨鸡种类繁多、外观性状相似,导致市场乌骨鸡品种混乱。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乌骨鸡遗传学进行了大量研究。该文从形态学、染色体、蛋白质和DNA水平对目前我国乌骨鸡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品种鉴定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介绍了线粒体DNA、微卫星标记、单碱基核苷酸多态性标记等DNA水平标记的原理、应用现状、局限性等,为乌骨鸡的优异性状基因发掘、我国地方乌骨鸡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泰和乌骨鸡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的薄层等电聚焦电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技术,研究泰和乌骨鸡肝、肾、眼、肌、脑和心6种组织中的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结果发现,泰和乌骨鸡组织中共有12条MDH酶带。不同组织中酶带分布各不相同,表现出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陈晓东  万仁甫  徐伟亚 《中药材》2006,29(6):537-539
目的:考察从泰和乌骨鸡分离提取的黑色素非均匀体系中乌鸡黑色素与Cu2 和Fe3 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相互作用。方法:黑色素及其Cu2 和Fe3 配合物与KBr压片用红外光谱测定。结果:图谱解析表明Cu2 和Fe3 与2个黑色素大分子中的2个羰基以及羟基键合。结论:通常条件下,黑色素中的羰基能与金属离子相互作用,乌骨鸡的黑色素是真黑色素和异黑色素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6.
醋炖乌骨鸡:用乌骨母鸡1只,陈醋200mL;将乌骨鸡洗净,去内脏,与醋一起加1000mL开水炖煮至熟烂。用法是随意吃鸡喝汤,分数次加热后吃完。每日或隔日吃1只醋炖鸟骨鸡,可吃10-20只,此款的功效是可辅助治疗糖尿病。  相似文献   

17.
补血调经双凤煲 当归6g,赤芍6g,乌骨鸡及乳鸽各1只。乌骨鸡及乳鸽弄净去内脏、切块;当归、赤芍盛纱布袋中扎紧。同放入煲中加水煮,待鸡鸽肉熟后,除去药包,再煮使鸡鸽肉熟烂,加盐、酒、葱、姜适量,再煮片刻即成。吃鸡鸽肉及汤。有补血调经,养阴补肾的功效。对经少、经期不准、面黄、经来腰酸等,在经来前一周服用效佳。  相似文献   

18.
一、黄芪蒸鸡 [适应症]大病和手术后体虚多汗、各种营养不良症、产后虚弱、崩漏、月经不调、慢性肾炎有蛋白尿等。 [原料]乌骨鸡250克,黄芪10克,料酒、味精、精盐、清汤适量。 [烹调方法]1.将黄芪放入汤碗内,加少量清水浸泡。2.乌骨鸡去内脏,洗净切成块,加入适量料酒和水,烧开后加调味品。3.将乌骨鸡连汤一起倒入  相似文献   

19.
乌骨鸡传奇     
乌鸡白凤丸,是我国著名的中成药,功能益气养血,调经止带,主治妇人经水不调,崩漏带下,腰腿酸痛,身体消瘦。属于补益之剂的范畴,其中的主药,即乌鸡。 乌鸡即乌骨鸡,是鸡家族中的一个高品位成员,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育优的杰出成果,最初由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从民间发掘得来,载于《本草纲目》,作为鸡条的新增附品,同被发掘的还有乌骨鸡  相似文献   

20.
泰和乌骨鸡体内黑素的分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胡泗才  张斌  陈颖  李思光  林刚  张香蓉 《中药材》1995,18(12):626-627
本文研究了16只泰和乌骨鸡体内黑素的分布。黑素含量:皮肤中为0.596±0.172%,肌肉中为0.230±0.035%,骨骼(含骨膜)中为0.204±0.045%,内脏中为0.157±0.026%。解剖学观察还表明,黑素主要分布于骨膜、胸膜、腹膜、腱膜、真皮及皮下组织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