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脑卒中是当今全球成人致残和死亡的重要病因,其中缺血性卒中占75%~85%。颈动脉狭窄和闭塞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约1/3的缺血性脑卒中由颈动脉狭窄引起。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即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改善脑血循环,减少卒中发生率,自1954年Eastcott完成首例CEA以来,CEA已有60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文章对颈动脉狭窄的手术适应证、术前评估及手术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中重度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CEA治疗的中重度颈动脉狭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术后恢复良好,脑缺血症状有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内均未出现死亡及脑卒中事件,并且在术后的随访中均未出现脑卒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且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结论 采用CEA治疗中重度颈动脉狭窄,对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包文  段永亮  冯涛 《新疆医学》2011,41(5):70-72
据统计,我国脑卒中已达到200/10万,超过300万人,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病因。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已历经半个世纪的检验,被证实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自2001年11月-2010年4月笔者共对10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EA手术11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志文 《医学综述》2007,13(16):1243-1246
颈动脉狭窄和闭塞是最常见的老年病之一,由于脑部供血不足,早期主要表现为嗜睡、一过性晕厥或黑蒙,随着狭窄的加重,随时有可能发生脑梗死,导致偏瘫或死亡。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术前需进行头部CT扫描、磁共振、颈动脉超声或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有临床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程度超过50%,无临床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程度超过60%可作为CEA的主要手术指征。全身麻醉仍是CEA的主要麻醉方法,局部麻醉亦有有利之处。补片成型以及应用转流被大多数学者所采纳。与CEA相比,血管内治疗仍处在实验阶段,尚不能取代CEA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方面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是导致死亡的第三大疾病,也是引起功能残疾的重要原因。颈内动脉狭窄是栓子的主要来源,并引起同侧大脑半球的低灌注,因此颈动脉狭窄增加了缺血性卒中的危险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最早报道于二十世纪50年代,此后,接受CEA治疗的患者数量有所增加,但在1985年,颅外,颅内分流术的研究表明分流术没有益处,增加了CEA治疗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因此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成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及预防复发的重要措施[1].2008年11月,我科应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病人1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脑保护下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10年6月1 328例脑保护下行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1328例患者均顺利将脑保护装置于颈动脉人颅处,患者治疗前颈动脉的狭窄率为(88.2±6.7)%,治疗后为(19.2±11.1)%,治疗后颈动脉狭窄明显减轻(P<0.01).其中768例患者进行了平均1年随访,无1例死亡、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结论 脑保护下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起瘫汤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颈部血流的影响。方法:对60例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用起瘫汤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患者颈动脉斑块及管腔狭窄程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颈动脉斑块/管腔狭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起瘫汤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及管腔狭窄,对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供血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120例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自愿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每日给予药物保守治疗,并进行临床危险因素控制,手术组60例患者行CEA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情况并随访治疗后中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手术组患者围术期内未出现死亡及脑卒中事件。随访期内(1~56个月),对照组患者死亡10例,脑卒中发生率为35.0%,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手术组患者死亡3例,脑卒中发生率为13.3%,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为15.0%,手术组死亡率、脑卒中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CEA效果显著,中远期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可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等并发症发生率,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治疗手段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一种有效预防和治疗颈动脉狭窄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外科方法,我院2006年7月—2011年3月在全麻复合颈丛阻滞下完成CEA3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通心络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及颈部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颈部血流的影响。方法对60例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予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治疗3个月后观察患者颈动脉斑块及管腔狭窄程度、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颈动脉斑块、管腔狭窄及血脂、血液流变学水平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及管腔狭窄,进而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供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风险性的关系。方法:我院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0例,均行颈动脉全程MSCTA检查。结果:颈动脉狭窄程度越重,脑卒中发生率越高。结论:颈动脉狭窄程度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有关。  相似文献   

13.
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导致同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但目前针对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医疗实践和临床证据之间存在矛盾,其最佳治疗方法仍有争议。因此,评估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脑卒中发生风险,选择易损斑块进行外科干预以提高疗效是必要的。本文回顾了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流行病学、治疗方法及脑卒中风险评估和潜在干预指征的最新成果,旨在减少不必要的干预,更加有效地预防脑卒中。  相似文献   

14.
钟维章 《广西医学》2004,26(9):1341-1342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卒中)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性〔1,2〕。本文回顾近年国内外有关文献,对颈动脉狭窄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1 颈动脉狭窄的发病率及其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Roubin等〔3〕报道6 8%缺血性脑血管病伴有严重的颈动脉狭窄,在发生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中,6 0 %起因为颈动脉狭窄所致的血流动力学障碍。Lindgren等〔4〕对15 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结果大脑前动脉脑梗死或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发病率约为33%。Mead等〔5〕报道30 5例住院脑梗死患者,发现部分大脑前动脉脑梗…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干预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防止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颈动脉狭窄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中的作用。颈内动脉狭窄在白种人的发生率远较东方人为高。但是近年的一些研究表明,东方人的颈内动脉狭窄发生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颈动脉狭窄的好发部位为颈内动脉的起始部。两个大样本的研究显示,颈动脉狭窄同侧脑梗死的发病率高达90%~95%。所以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成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及预防复发的重要措施。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血管成形术及新型药物的应用明显提高了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减少了并发症。现就有关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影响沿海地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为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150例,门诊正常患者75例,跟踪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颈动脉狭窄、偏心斑块、冠心病、心房纤颤、吸烟、年龄是沿海地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年龄大于65周岁,同时患冠状动脉疾病病史、高血压、吸烟并伴有颈动脉狭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明显增加.结论 对于老年患者,积极控制血压、血脂、防治冠心病对于预防缺血性腩卒中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特别对于其中伴有吸烟以及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粥样斑块偏心指数较高的患者早期积极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的麻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动脉闭塞性疾病一般是指颈总动脉分叉或颈内动脉起始段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所造成颈动脉狭窄的一类疾病。颈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发病机制是栓子栓塞和 /或粥样斑块脱落以及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 (低灌注 ) ,后者占其中的近 10 % [1] 。预防、治疗颈动脉闭塞性疾病目前日益受到重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carotidendoarterectomy ,CEA)是国际上外科治疗颈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大量临床实践已证明 ,其对预防脑卒中有良好的效果。以下就CEA与麻醉相关问题进行综述。1 术前准备1.1 适应证对有症状的脑缺血患…  相似文献   

18.
张静  邵艳文  韩琳  卜淑霞 《吉林医学》2012,(10):2221-2222
<正>缺血性脑血管病大部分是脑动脉硬化所致,颈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之一,根据报道[1],20%~30%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硬化有关,严重颈动脉狭窄容易发生脑卒中。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新方法,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效果好、恢复快等特点[2],是一种预防脑卒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370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双侧颈动脉进行检查,按超声检测结果分狭窄组和非狭窄组,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370例中颅外段颈动脉狭窄者124例(33.51%),其中狭窄≥50%者56例(15.14%),7例为颈内动脉闭塞(1.89%);97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患者中颅外段颈动脉狭窄28例(28.87%),颅内血管狭窄58例(59.79%)。多因素分析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与高龄、高脂血症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呈正相关(P<0.05),而与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饮酒无相关性(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发病率较低,但有增高的趋势。高龄、高脂血症及纤维蛋白原升高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型术(CAS)后再狭窄治疗缺血性脑 卒中的围术期安全性及近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1 月—2017 年 12 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 医院 56 例行 CEA 或 CAS 治疗的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其中颈动脉狭窄支架术后再狭窄 9 例(治疗组) , 颈动脉中重度狭窄 47 例(对照组)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动脉切开长度、手术时间、血管阻断时间 及围术期相关并发症 ; 随访 6 ~ 30 个月,记录两组患者包括死亡在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 术时间、血管阻断时间、围术期并发症及术后近中期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治疗组切口 长度及颈动脉切开长度较对照组长( P <0.05) 。结论??CEA 治疗颈动脉狭窄支架术后再狭窄安全有效。充分 的术前评估、术中电生理监测、娴熟的显微手术技巧及术后管理是提高 CEA 安全性、降低手术风险及并发 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