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风急性期辨证分型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二元回归法对739例首发中风急性期患者的辨证分型单个和多个危险因素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中医辨证分型以风痰瘀血闭阻脉络、肝阳暴亢风火上扰、气虚血瘀为主,危险因素以高血压病、吸烟、饮酒为主;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与高血压病、吸烟、饮酒、高血压病和心脏病、高血压病和吸烟、吸烟和饮酒、高血压病和吸烟及饮酒这七种危险因素或危险因素组合有相关性,其它证型与危险因素无相关性.结论高血压病、吸烟、饮酒分别为中风之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和心脏病、高血压病和吸烟及饮酒、高血压病、吸烟和饮酒等为中风之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的危险因素,其它辨证分型与危险因素无统计学意义,其结论对中风急性期的辨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353例缺血性中风患者发病季节与证候要素、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9年2月作者所在医院脑病科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353例,分析不同发病季节与其证候要素、常见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痰湿证患者夏季发病率较高,内风证、内风+痰湿+血瘀组合证患者秋季发病率较高,内火证及内风+痰湿组合证患者冬季发病率较高。年龄≤65岁具有脑卒中家族史者夏秋季发病风险增加,合并高血压者秋冬季发病风险增加,合并颈动脉狭窄者冬季发病风险增加;年龄65岁合并高血压者夏季发病风险增加,饮酒嗜好者秋季发病风险增加,合并血脂异常时冬季发病风险增加。结论缺血性中风患者发病季节规律与证候要素及危险因素均相关。  相似文献   

3.
袁明  裘昊 《江西中医药》2014,45(2):10-11
目的:探讨影响中风复发常见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新发中风病例682例,其中中风复发114例,对114例复发中风患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中断治疗、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糖尿病、烟酒嗜好、体质肥胖、情志不调、过度劳累等因素与中风复发相关。50—69岁复发率较高,50岁以下与70岁以上复发率相对较低。结论:中断治疗、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糖尿病、烟酒嗜好、体质肥胖、情志不调、过度劳累均为中风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中风的发病与许多危险因素有关。目前对缺血性中风的治疗国内外均无很好的疗效,因此探寻危险因素并积极进行干预,对降低缺血性中风发病率及改善患者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医学认为中风病是因人体气血亏损、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侵入所引起,即“内虚邪中”。中医药在防治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目前对中医辨证分型尚不尽统一。本病证候因素复杂多变,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与中医证候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分析国内外文献资料,对缺血性中风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作一综述,以期为缺血性中风的中西医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逐渐增多,已进入老龄化国家之列,中风(脑血管病)有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对中风的防治有其特殊的意义。有许多因素可以增加脑血管病的风险,如果这些因素不加以重视,则使中风的发病率大大增加。  1.高血压是目前公认的引起中风(脑血管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国内文献报道,高血压人群为正常血压人群发病的3倍;日本报道,脑出血患者高血压组比正常血压组死亡率高17倍,脑血栓形成患者高血压组比正常血压组高4倍。且血压的高低与高血压持续的时间与中风的发生率成正比关系。如果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控制,将大大增加中风的发生机会,但相当…  相似文献   

6.
中风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四高一多”的特点。一旦发病,无论采取什么治疗方法疗效都不是十分理想,笔者认为,最好还是按照中医学的“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原则采用中西医结合预防中风。中风可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引发中风危险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可干预因素,如年龄、性别、遗传、种族等;另一类是可以于预因素。如患高血压、心脏病、高血脂、血粘度增高、动脉硬化、糖尿病、肥胖症、嗜烟酒、生活紧张压力大、不良生活习惯等。如果能够积极避免这些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就可大幅度防止中风发生。笔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控制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以预防中风。  相似文献   

7.
中风危险因素与中医证型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对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辨证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可为早期中西医结合干预治疗提供帮助.根据近年来的文献报道,对缺血性中风危险因素的中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中风复发是导致患者死亡、再次住院、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缺血性中风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的研究,有利于临床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完善该类患者二级预防工作,有助于预防和减少中风的复发。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缺血性中风病复发危险因素国内外文献,系统总结归纳近5年缺血性中风病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展望了目前危险因素研究存在的问题,为缺血性中风病患者复发事件的预测及其二级预防提供提借鉴。  相似文献   

9.
《浙江中医杂志》2001,36(3):137
专家认为 ,牙龈病虽不是什么大病 ,但可增加中风危险。牙龈病是以隐潜的牙龈炎开始 ,牙龈肿胀 ,容易出血 ,若不治疗 ,继而可发展为牙周炎 ,最后导致骨质和组织破坏。纽约州立大学的吴铁蹇博士在 1970~ 1992年间 ,检查近 10 0 0 0人的健康情况 ,并随访追踪达 2 1年以研究牙龈病或牙周炎与中风的关系 ,结果发现 ,有牙龈病者中风的危险性增加。推测是牙龈病灶的细菌进入血流 ,使血管内膜受损 ,刺激血液形成小凝块 ,从而增加中风危险的。牙龈病可增加中风危险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地域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结合目前对中风发病地域性差异的研究报道,通过查阅文献,发现中风证候的地域差异显著。从完善中风发病的地域性流行病学资料、探索地域性中风发病的相关因素、开展地区中风证候的分布特点等几个方面的必要性出发,论证了开展上述研究的意义。结果认为,开展地域性中风的流行病学资料、证候分布规律和发病危险因素研究可以为有针对性地制定中风的因地制宜方案、合理的进行危险因素干预、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准确的辨证论治及研制与开发地域性的特色药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日本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牙齿少于24颗患中风危险增加57‰,而常用牙线清洁牙齿可以预防中风。日本研究人员表示,牙齿脱落会增加日后中风危险,原因可能与牙龈疾病有关。当大脑供血受阻的时候,中风就会发生。最常见的是缺血性中风,大脑血管堵塞导致缺少血氧和各种营养。另一种中风为出血性中风,是大脑血管破裂所致。无论何种中风,受损大脑部位的神经细胞都会在数分钟内因为缺氧而死亡,导致组织受损。广岛大学研究人员调查了358名患者的牙齿健康状况,结果发现,50多岁中风患者的牙齿数量明显低于总人口同龄人牙齿数量。研究还发现,与牙齿至少25颗的人相比,牙齿数小于或等于24颗(正常成年人应为32颗牙齿)的人患中风危险增加57%。  相似文献   

12.
浅谈肾虚,血瘀,痰阻与中风危险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多种中风危险因素中,肾虚、血瘀、痰阻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因素,其他各种危险因素无不与这三种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作者结合现代研究成果,探讨了三者的理论基础与相互关系,为中风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本院医学实习生对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早期症状等中风知识的认知水平并了解其信息来源,探讨学校中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抽取在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到本院实习的医学生共552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533人(96.7%)能正确指出中风是脑血管的病变;有516人(93.5%)认为高血压是中风的危险因素,408人(73.91%)准确知道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只有168人(30.43%)知道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有384人(69.3%)选择偏身肢体麻木或瘫痪是中风的早期症状;有367人(66.5%)能正确选择2项以上危险因素,有386人(70.1%)能正确选择2项早期症状。溶栓治疗的知晓率是64.5%,仅202人(36.6%)能正确选择溶栓时间窗。结论:医学生中风危险因素、预警信号、溶栓治疗的知识较缺乏,加强实习医生中风健康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痰瘀交结型中风危险因素与干预性治疗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将120例有痰瘀交结型中风危险因素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各40例。中药组口服清脑通脉胶囊,西药组给予常规西药干预治疗,对照组不予药物干预。观察3组病人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血压控制率、中风发病率的变化情况。结果:中药组与西药组、对照组血压在干预1年、2年时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对照组在干预1年及2年各项血液流变学、血脂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痰瘀交结型中风危险因素跟踪监测及早期干预能有效降低中风发病率,有效控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中风近年来发病率有所提高,而发病年龄有下降的趋势,如何进行中风的预防,下面谈谈笔者粗浅的认识。1消除诱因,杜绝高危因素1.1吸烟:吸烟是能独立诱发中风的重要高危因素,吸烟可增加动脉壁硬度,改变动脉血流状态,降低动脉搏动指数,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促进因素,吸烟者中风的发生率比不吸烟者高3.5倍。1.2饮酒:经常大量饮酒,特别是饮“醉”者是中风潜在的危险因素,因其可诱发心率不齐和心脏壁运动异常而引起脑血栓,也可诱发高血压,增加血小板聚集作用,激活凝血系统刺激脑血管壁平滑肌的收缩或促使脑代谢发生改变,造成脑血流…  相似文献   

16.
中风是由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所引起脑血管损害的一种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其发病率、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健康。中风病人除药物治疗、功能锻炼、心理治疗这些恢复手段外,合理调配饮食对康复也具有重要作用,让中风患者从饮食开始走向康复,正确进食,避免危险发生。中风病人的饮食原则是,既要保证病人的合理必需的营养,又要有利于中风危险因素和病因的控制,以利于中风患者的康复和防止再次中风。  相似文献   

17.
探讨青年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是中风发生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对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1年针灸科中风合并有高血压的住院患者505例进行分析,全部病例均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主要治疗手段,将其按轻、中、重3种程度进行疗效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分析社区中35~80岁具有中风危险因素的患者接受针灸治疗现状.方法:在两个社区站用填写调查表的方法收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汇总录入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以腹针、体针治疗为主,耳针、穴位贴敷、刺络放血应用较少;已患中风患者在中风前很少接受中医治疗.结论:社区中风危险因素患者较多接受腹针、体针治疗,较少接受耳针、穴位贴敷、刺络放血的干预治疗;是否接受针灸治疗与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相关危险因素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3月至2006年10月共23家临床单位确诊为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1841例,采用自拟调查表进行调查,包括患者的临床情况、患病情况、个人史、既往史等。将纳入的病例根据中风阳类证、阴类证辨证标准分为阳类证组757例、阴类证组1084例,记录两组患者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吸烟史、饮酒史、性格易怒、嗜食肥甘、肥胖(BMI指数)、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既往中风病史、颈椎病史10项,并进行阴阳类证与危险因素相关性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除外肥胖和颈椎病史,其他8个危险因素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性格易怒、高血压病史这3个因素是影响阳类证辨证的相关因素(P0.05),OR值均大于1,是易辨证为阳类证的相关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主要表现为阴类证,但阳类证组各危险因素影响较大,男性、性格易怒、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易表现为阳类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