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天麻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9月入我院治疗的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采用天麻素联合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天麻素治疗,一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疗效结束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55/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43%(37/46);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p加快、Vp减慢和Vp正常的比率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Vp正常的比例为7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83%,P<0.05。结论采用天麻素和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能有效恢复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周晓东 《四川医学》2013,(10):1569-1570
目的 探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体外反搏(EECP),对照组仅采用天麻素注射液静滴.结果 治疗组眩晕改善有效率93.3%,对照组为7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麻素注射液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盐酸异丙嗪联合天麻素、血塞通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7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天麻素600mg和血塞通400mg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用盐酸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输液结束后评定疗效。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4),治疗过程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盐酸异丙嗪联合天麻素、血塞通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川芎嗪联合天麻素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68例给予川芎嗪联合天麻素,对照组68例给予盐酸倍他司汀,均治疗14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川芎嗪联合天麻素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盐酸氟桂嗪胶囊口服治疗,观察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两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治愈13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1例,而对照组分别为9例、7例、9例和5例,经过统计分析显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比盐酸氟桂嗪更好地改善了两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血液流变学(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在血塞通注射液给药基础上,加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后循环缺血性眩晕82例,随机分组,就单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n=41)与加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n=41)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等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共济失调、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平衡功能障碍各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前,眩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均低于用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在血塞通注射液给药基础上,加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加快症状缓解进程,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液流速,缓解头晕症状,且可防范复发,并具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天麻素注射液和氟桂利嗪联合应用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婉 《中外医疗》2009,28(1):76-76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和氟桂利嗪联合应用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天麻素注射液和氟桂利嗪联合应用。结果治疗组治愈率16.07%、总有效率96.43%,对照组治愈率11.11%、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天麻素注射液和氟桂利嗪联合应用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2002年4月至2005年4月,我们采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眩晕,并与血塞通注射液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65例患者均为我院内科及急诊科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45~65岁,平均55.3岁;病程1天至3月,平均1.5月;其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6例、美尼尔氏病11例、原发性高血压9例。对照组29例,男18例、女11例;年龄42~70岁,平均56.0岁;病程1天至3月,平均1.5月;其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5例、美尼尔氏病4例、原发性高血压10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后循环性缺血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后循环性缺血眩晕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2周。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眩晕症评分变化,验证血塞通注射液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前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眩晕程度评分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可明显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缓解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11.
张云 《吉林医学》2015,(8):1648-1649
目的:探讨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有效策略。方法:选择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80例,均符合本次研究的纳入标准。在患者后循环缺血症状常规药物、手术、血管内治疗以外,积极针对患者心理、饮食、安全指导、用药的各方面的针对性的优质护理。结果:对患者常规治疗的同时,针对性的对患者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安全指导和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和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后循环缺血眩晕痊愈19例(23.8%),显著进步29例(36.3%),好转32例(40%)。结论:针对患者心理、饮食、用药、功能锻炼、健康指导等方面进行优质护理,对后循环缺血患者的康复有积极意义,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徐姣 《吉林医学》2014,(25):5549-5551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长春西汀针治疗,10 d后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6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起效时间(3.5±1.4)d,对照组为(4.7±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起效快疗效好,且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丁咯地尔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组(60例)和丹参川芎嗪治疗组(60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d后,前后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变化及治疗14d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1.6%,显著高于丹参川芎嗪治疗组(总有效率83.3%,P0.05)。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检测结果,治疗前2组血流速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2组血流速度均显著增快(P0.05),联合治疗组血流速度增快更显著(P0.05)。结论:丁咯地尔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能快速、有效地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评价熄风化痰通络方治疗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PCIV)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风痰上扰型PCIV患者72例,采用随机分层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抗血小板聚集),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熄风化痰通络方口服。两组治疗周期均为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评价两组患者的BAEP与TCD检查结果。结果:①临床疗效: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77.1%,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②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③TCD检查: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右椎动脉(RVA)、左椎动脉(LVA)、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增加(P0.05,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LVA、RVA、BA平均血流速度较对照组亦明显增加(P0.05)。④BAEP检查: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BAEP检查结果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BAEP检查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熄风化痰通络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改善PCIV患者的后循环系统供血不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盐酸氟桂利嗪片治疗,观察组联用平肝健脾补肾中药治疗,于治疗前后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和眩晕症状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左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增加(P<0.05)。两组患者血管阻力指数、眩晕症状量表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左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管阻力指数、眩晕症状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肝健脾补肾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颈部血流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并伴有颈部动脉斑块患者病例的收集,分析其与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相关性研究。方法 以健康体检者120例为空白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20例作为阳性对照组,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对两组同型半胱胺酸水平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合并软斑、混合斑及硬斑患者同型半胱胺酸水平的差异。结果 经Logisitc非条件回归分析可见,年龄、文化程度、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清总胆固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危险因素。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血浆同型半胱胺酸水平(35.8±8.9)μmol/L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血浆同型半胱胺酸水平(10.3±3.2)μmol/L,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合并软斑患者血浆同型半胱胺酸水平(31.3±10.3)μmol/L以及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合并混合斑患者血浆同型半胱胺酸水平(26.6±5.3)μmol/L明显高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合并硬斑患者血浆同型半胱胺酸水平(16.6±3.3)μmol/L(P<0.05)。结论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同型半胱胺酸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合并斑块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陕西医学杂志》2017,(12):1640-1641
目的:分析大脑后循环缺血患者的数字减影及磁共振血管成像对其血管病变的检出情况。方法:选取后循环缺血患者80例,依据检查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磁共振血管成像组(n=40)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组(n=40)两组,磁共振血管成像组患者接受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组患者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然后对两组患者的血管病变检出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磁共振血管成像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组患者的血管病变检出率72.5%(29/40)、77.5%(31/40)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P>0.05),累及至少2条血管病变检出率45.0%(18/40)、47.5%(19/40)之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循环缺血患者的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其血管病变的检出效果相当,前者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且具有较为广泛的适应证等,同数字减影比较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后循环又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其各级分支组成,主要分支供应脑干、小脑、枕叶、颞叶后部和丘脑等。后循环缺血(PCI)是指供应脑部的椎基底动脉缺血引起的病变[1],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