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慢性疼痛是一种常见的,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感觉。虽然它不如被称为"报警信号"的急性疼痛那么令人"痛不欲生",但它的持久性与医生的束手无策,往往使患者的痛苦加重。一些患者的慢性疼痛可以找到躯体病因,但是许多找不到器质性原因的慢性疼痛,  相似文献   

2.
疼痛并不是坏事,它使人重视,及时查找原因,防患于未然。绝大多数的疼痛是躯体疾病的表现之一,往往通过治疗躯体疾病就能得到缓解,而慢性疼痛情况较为复杂,需要医生专业检查治疗。久治不愈的疼痛往往与心理、情绪有关,下面介绍几种特殊的疼痛,可称之为“心理痛”。  相似文献   

3.
补充医学已被许多国家纳入卫生保健体系.而且对进一步与常规医学结合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尽管西医在常规的治疗疼痛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慢性疼痛的患者往往对其感到失望.多数病人转向补充医学。补充和替代医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相似文献   

4.
补充医学已被许多国家纳入卫生保健体系,而且对进一步与常规医学结合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尽管西医在常规的治疗疼痛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慢性疼痛的患者往往对其感到失望,多数病人转向补充医学.补充和替代医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周围,患前列腺病的人为数不少;有些老病号,甚至被前列腺病折磨得痛不欲生。许多患者花了不少冤枉钱,病没有消除,反而添了许多精神上的压力(严重的甚至患上了心理疾病)。医生和患者一般都认为这个病不会造成死亡,但很难治愈,所以,人们称前列腺疾患为“不死的癌症”。于是,  相似文献   

6.
慢性疼痛是临床常见的反复发作性疾病,其发病过程中常伴有焦虑障碍的产生。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是其中常见的焦虑障碍之一,可能会加重疼痛程度,影响疼痛治疗。GAD与慢性疼痛相互影响,对慢性疼痛的评估可能造成一定影响。但在当前临床实践中,尚未有工具可以系统、客观地测量慢性疼痛合并GAD患者的实际病情,难以评价GAD对慢性疼痛患者在疼痛评估过程中的影响。本文探讨了慢性疼痛与 GAD的相互作用,回顾了现有的 GAD评价工具及疼痛测量工具中的焦虑障碍测量部分,发现这些工具在疼痛合并GAD患者的疼痛评估中存在不足之处,并提出研究慢性疼痛与GAD的相互作用机制可能是优化临床实践的方法之一,优化现有评价工具或构建基于叙事医学的医患共建平行病历体系,可能是全面评价慢性疼痛与GAD相互作用的可行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7.
东方 《家庭中医药》2003,10(6):39-41
名为心理门诊,却使“患者”平添几分心理障碍。中国的 心理门诊大大小小、林林总总, 具有真正意义的心理门诊到底 有多少?有人说,目前中国根本 就没有够格的心理疾病医生, 此话当然有些偏激,但是用寥 若星辰来描述,大概还算是贴 切的。 然而,心理疾病,尤其是那 些不被认为是心理疾病的心理 疾病,事实上正在很大程度地 发生着,而病人很有可能就是 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8.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2年的国际疼痛大会上达成基本共识——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慢性疼痛可以出现在很多的疾病中,也可以单独存在而寻找不出原因。中、重度的慢性疼痛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对于慢性疼痛的诊断主要为痹症或根据不同的疼痛部位命名例如头痛、胸痹、胁痛或胃脘痛等。笔者近几年来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40例慢性疼痛证属气虚血瘀型患者,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国际疼痛研究学会将疼痛定义为"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1],慢性疼痛是指持续3个月以上无明确组织损伤的疼痛,它表现出来的症状往往不仅是疼痛,还会有身体功能的衰退。研究表明慢性疼痛患者几乎都伴有日常活动功能受限,慢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家庭活动、休闲活动、社交活动、睡眠,严重影  相似文献   

10.
慢性疼痛不仅与患者生理病理因素相关,还与其心理情绪和社会环境等关系密切。患者的心理诉求在慢性疼痛管理中至关重要,但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对于患者的人文关怀常常被忽视。此外,慢性疼痛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单一,缺乏统一标准,严重制约了其科学测量和精准评价。医患共建平行病历的引入,创新性地将叙事医学与人文关怀理念补充交融在临床诊疗中,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尊重。其优势在于医患之间在共情基础上沟通互动,将医生作为客观疾病证据的寻求者和患者作为主观诉说病痛的倾诉者二者相结合,从患者疼痛症状、身心健康、生活质量等多维度、综合评价慢性疼痛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规范诊疗和评价方法提供借鉴,促进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王琦教授治疗男科疾病经验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东坡 《新中医》2005,37(10):12-13
王琦教授认为,早泄多为精神心理性,而器质性相对较少,治以调肝、宁心、清肾诸法;血精多由精囊及前列腺急、慢性炎症等引起,治疗血精,关键在于清、化;子痛则以睾丸慢性疼痛为主症,分器质性与功能性疼痛,治疗大法以通为治则。  相似文献   

12.
浅谈痛经     
妇女在月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或伴腰骶部疼痛及其他症状,严重者出现呕吐、面色苍白、手足厥冷等症,称为痛经。痛经可分为功能性与器质性两类,“功能性痛经”又称为“原发性痛经”,系指盆腔无器质性病变,常见于初潮6~12个月内或排卵周期初建立时。“继发性痛经”系指盆腔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盆腔炎、宫内异物,痛经的确切原因不清楚,一般认为精神神经性内分泌因素及子宫因素引起子宫过度收缩,子宫缺血、缺氧有关。  相似文献   

13.
疼痛从湿瘀论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光泽 《新中医》2006,38(12):73-74
疼痛是许多患者就诊时的主诉,也是很多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过程中的一个主要临床症状。诊治疼痛,临床治法颇多,一般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笔者根据辨证,对慢性疼痛从湿瘀进行论治,获得满意的疗效。浅谈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4.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的疼痛定义为:“一种不愉快的感觉或情绪体验,和急性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或可以如此描述的损伤相关联。”疼痛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当机体遭到外界伤害或疾病侵扰时,就会产生疼痛。给人类带来巨大痛苦,甚至是生命的折磨。如果这种保护性反射一旦消失,生命也即将终止。近年来,自控镇痛治疗泵(PCA)越来越多的受到临床的重视,深受广大疼能患者的欢迎。疼痛可分为慢性疼痛,和急性疼痛,疼痛始终伴随着多种疾病的全过程,无论是慢性疼痛,还是急性疼痛,是癌症晚期疼痛还是手术后疼痛都需要特殊治疗,才能够减轻或缓解疼痛,不但为患者减轻了痛苦,减少了疾病的折磨,使患者身体在无痛中康复,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有了生存质量,活着才更有意义,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针挑可以改善机体多种原因引起的疼痛,临床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具有较强的止痛作用。黄苠桂枝五物汤为治疗血痹名方,益气和营,通阳行痹,被称为“痹证属虚者之总方”。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运用针挑配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肩周炎,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疼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病症,从外伤到心理因素、从感染性疾病到恶性肿瘤,几乎所有的原因或疾病都可以引起或伴发疼痛,疼痛的治疗既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由于导致疼痛发生的原因及疼痛发作机制的复杂性和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人类对于疼痛的认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临床上对于一些常见的轻、中度的,无器质性病因或病变基础及心因性的慢性疼痛仍在不断地寻找和探索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期“临床报道”栏目以疼痛为专题,通过对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疗法及非药物疗法在各种痛证中的镇痛作用的报道,旨在广泛交流经验,开拓思路,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止痛方法。  相似文献   

17.
镇树清  镇万雄 《中医研究》2008,21(11):51-52
关节疼痛是痹证的主要症状之一。《金匮要略》在湿病、历节病等篇章中对关节疼痛的描述有:“骨节疼烦掣痛”、“一身尽痛”、“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诸肢节疼痛,身体魁赢”等,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病的临床表现颇为相似。疼痛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往往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因此减轻患者关节疼痛的症状,对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集治疗痹证疼痛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医生,我的后背经常特别酸痛、僵硬,就像驮着个钢板一样。”——这是许多伏案工作的年轻病人,在我面前经常说的一句话。的确,在骨科临床,许多患者的疼痛之源,就在宽阔的后背上。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慢性疼痛开始不断干扰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不断有所增加。随着医学的发展,疼痛己被列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对大多数老年人来说,慢性疼痛是常见的病症,而疼痛往往被认为是中老年人器官老化及病变的一部分。对慢性疼痛的忍耐,可以引起慢性疼痛诊治的延误。持续的疼痛,可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痛苦,每当发生疼痛时,应做到如下防治:1、充分休息。必须放松身心,好好减轻各种压力而做到充分休息,能洗个澡,设法睡个好觉就更好了。2、寻求疼痛的来源。应积极求医,寻求疼痛的…  相似文献   

20.
<正>疼痛抑郁共病(pain-depression dyad,PDD)是指同一患者疼痛与抑郁相兼存在的一种病理状态。国际疼痛协会将疼痛定义为“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体验”,是心理、情绪、行为、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慢性疼痛是指3个月以上的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