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邵金余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10,24(5)
目的:探讨干眼症的诊断方法。方法:对63例干眼症患者进行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测定和角膜荧光素染色3项检查。结果:63例患者中有异物感和(或)磨砂样感37例(58.7%),视物模糊23例(36.5%)。33例(52.4%)干眼症3项检查结果均阳性,63例均BUT<10s,46例(73.0%)SchirmerⅠ试验阳性,40例(63.5%)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致病因素:长期局部用药、沙眼、眼烧伤等16例(25.4%),使用角膜接触镜、使用电脑22例(34.9%),其他原因25例(39.7%)。结论:干眼症的发病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干眼症3项检查是确诊干眼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本组80例干眼症患者,男性34例,女性46例,年龄19~78岁,平均54岁.全部患者主诉均有眼干涩,易疲劳,伴有不同程度的异物感或磨砂样感,烧灼感,眼胀痛,视力波动,晨起眼红,对烟尘敏感.①裂隙灯检查:轻微结膜充血,少量乳头增生,少量黏液丝状分泌物,角膜浅层细点状上皮粗糙.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干眼症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要点。方法对127例临床干眼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临床症状及泪液分泌功能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的检查结果为诊断标准。结果 127例干眼症患者,男性42例(33%),女性85例(67%)。干眼症的症状及体征出现频率,眼部有干涩感108例(85%),异物感102例(80%),视物疲劳100例(79%),视力波动78例(61%),视物模糊66例(52%),眼部疼痛50例(39%),畏光41例(32%),眼部粘液感40例(31%),眼烧灼感36例(28%),溢泪31例(24%),眼部痒感29例(23%),眼红20例(16%)。结论临床症状是干眼症诊断的重要依据和必要条件,做相关检测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中药煎汤先熏蒸后内服联合羟丙甲纤维素滴眼液治疗肝郁脾虚型干眼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6例(132眼)肝郁脾虚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2组患者均给予羟丙甲纤维素滴眼液的人工泪液滴眼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中药汤剂内服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汤剂先熏蒸眼部再内服治疗,疗程为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IT)、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9%(31/33),对照组为72.7%(24/33),组间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BUT、SIT及F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且治疗组对BUT、SIT及FL评分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研究过程中,2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8):38-40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眼表指标BUT、FL、SRI、SIt变化。方法选择2018年1~6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0例为糖尿病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眼表疾病指数(OSDI)、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睑板腺缺失评分、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泪液分泌试验(SIt)。结果糖尿病组OSDI评分为(15.1±2.1)分,对照组为(8.0±1.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泪河高度(0.22±0.03)mm,糖尿病组泪河高度(0.17±0.02)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FL评分(0.51±0.11)分,糖尿病组(1.80±0.1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It(10.0±2.5)mm,糖尿病组(7.1±1.3)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状态以及持续睁眼10 s后,对照组SRI均显著低于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眼表损害,存在泪膜功能下降、泪液分泌量减少、角膜上皮不规则等情况,临床工作中应注意预防,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与单纯使用玻璃酸钠治疗干眼进行临床观察。方法将180例干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玻璃酸钠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干眼症状评分的变化,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5.56%和83.33%,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周、4周两组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4周两组干眼症状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干眼患者,从临床有效率、干眼症状评分、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等方面分析,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组治疗方案优于单纯使用玻璃酸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干眼症的发病因素复杂,发病机制多种多样,常常导致明显的眼部不适,出现各种各样的不同症状,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因此,能够掌握干眼症的临床特点及病因,对干眼症患者给予正确诊断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于我院门诊以眼部不适为主诉的40岁以上患者300例(600眼),男88例,女212例,男︰女=1︰2.4。平均年龄(50.2±11.30)岁。检查排除近2周内无急性结膜炎病史及使用人工泪液史,无角膜炎病史。主观症状包括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眼疲劳、痒、视物模糊(眨眼后好转)、眼红充血、畏光流泪,在以上症状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睑板腺疏通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儿童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干眼症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治疗组予睑板腺疏通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 I试验(SIT)值、眼表疾病指数(OSDI)、睑板腺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32/50),治疗组为88%(44/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BUT明显延长,SIT值明显升高,OSDI、睑板腺评分、FL评分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睑板腺疏通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儿童干眼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疏通睑板腺,稳定泪膜,缓解角膜干燥,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患儿依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呼吸系统症状学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地区6家SARS定点医院收治的409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09例临床确诊的SARS患者的呼吸系统症状中以咳嗽为最主要表现(306例,7418%),其次为胸闷(221例,54.0%)、咯痰(202例,49.4%),血丝痰最少见(46例,11.2%)。呼吸系统症状在病程第1d的出现率最高,咳嗽、咯痰、血丝痰、胸闷、胸痛的出现率分别为:45.09%(138例/306例)、30.2%(61例/202例)、15.22%(7例/46例)、23.98%(53例/221例)、17.91%(12例/67例)。在病程第8d上述症状的出现率出现第二峰。各呼吸系统症状与血象、胸片的严重程度之间似乎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SARS是SARS-CoV所致的新型烈性传染病,肺为该病毒攻击的主要靶器官,呼吸系统症状是SARS的主要临床表现,其中以咳嗽为最常见,次之为胸闷、咯痰,以血丝痰最少见。目前尚无早期确诊SARS的金标准,也没有针对该病毒的特异性治疗方法;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特征是早期诊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干眼的临床特点,防止误诊的发生.方法 对42例(84眼)干眼误诊病人进行临床分析,包括症状、病因、临床检查(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染色的检查).结果 误诊疾病包括慢性结膜炎、沙眼,点状角膜炎、流行性角、结膜炎、病毒性角膜炎;误诊原因为忽视干眼的临床特点和病情的全面分析.结论 干眼的症状结合干眼诊断试验检查可减少干眼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干眼症患者86例,43例患者采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A组),另43例患者应用人工泪液治疗(B组).两组点眼为4次/d,时间2周.两组进行干眼症状问卷、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 Ⅰ试验、荧光素染色及疗效评价.结果 A组治疗后的干眼症状计分和荧光素染色评分低于B组(P<0.05);泪膜破裂时间高于B组(P<0.05).A组治疗效率95.3%,明显高于B组.结论 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干眼症效果良好,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药局部应用及中药联合角膜保护剂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确诊的干眼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中药组。前者予素高捷眼用凝胶、中药栀黄滴眼液,后者单纯应用栀黄滴眼液。观察患者用药前后临床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量(Schirmer法)等指标变化。[结果] 1)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泪液分泌均有改善,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两组治疗前后BUT均显着改善,联合用药组改善更为明显。3)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为92.68%,中药组总有效率为73.1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药栀黄滴眼液可使干眼患者泪液分泌增加、BUT延长。栀黄眼液在改善泪液分泌方面效果与联合素高捷组无统计学差异,而在改善BUT方面联合应用素高捷组优于单用栀黄滴眼液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儿童眼外伤的特点提出相应防治措施。方法针对收治的127例儿童眼外伤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治疗127例,视力提高109例。结论儿童眼外伤伤情重,对视力的损害大,及时救治能不同程度地挽救视功能。加强家庭和社会安全宣传教育是预防儿童眼外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导乐陪伴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导乐分娩产妇127例作为观察组,传统分娩产妇168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母乳喂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新生儿窒息低于对照组,母乳喂养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程总时间、产后出血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乐陪伴分娩降低剖宫产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增加母乳喂养,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利于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纹眼线对于干眼症发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21例纹眼线术后患者,对其进行干眼问卷调查及干眼相关参数检查(包括泪膜破裂时间和泪液分泌试验),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干眼病表现,纹眼线术后5年内一般没有任何症状,5年至10年出现症状者有11.21%,10~15年为36.45%,而15年后高达97.81%。结论:纹眼线术后干眼症的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人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经CT确诊的脑出血 2 5 7例 ,其中 6 0岁以上的老年组 12 7例和 5 9岁以下非老年组 130例 ,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对比性别及出血部位未见明显差异 (P >0 .0 5 ) ,但在病因、病情进展、头痛发生率及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并发症上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老年人脑出血具有以下临床特点 :①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病因 ;②疾病进展更迅速 ,较早出现意识障碍 ;③头痛发生率低 ;④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18.
19.
391例儿童眼外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儿童眼外伤发生的原因、规律及特点,探讨儿童眼外伤防治措施。方法对391例14岁以下的眼外伤住院儿童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比例4.6∶1;4~8岁年龄段是儿童眼外伤发病的高峰期,占总受伤人数的48.6%,且不同性别的儿童在各个年龄段发生眼外伤的差异显著(P<0.05);致伤环境主要是在公共场所和家庭;锐器伤所占的构成比高于钝器伤及爆炸伤;眼外伤发生类型中穿通伤占50.6%,居首位,其中由剪刀、竹签和铁丝所致者比例最高(62.0%);1、2月受伤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28.1%;12月到翌年2月鞭炮、玩具子弹及弹弓致伤比例最高。结论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儿童眼外伤的发生率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儿童眼外伤发生的原因、规律及特点,探讨儿童眼外伤防治措施.方法 对391例14岁以下的眼外伤住院儿童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 男女比例4.6:1;4~8岁年龄段是儿童眼外伤发病的高峰期,占总受伤人数的48.6%,且不同性别的儿童在各个年龄段发生眼外伤的差异显著(P<0.05);致伤环境主要是在公共场所和家庭;锐器伤所占的构成比高于钝器伤及爆炸伤;眼外伤发生类型中穿通伤占50,6%,居首位,其中由剪刀、竹签和铁丝所致者比例最高(62.0%);1、2月受伤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28.1%;12月到翌年2月鞭炮、玩具子弹及弹弓致伤比例最高.结论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儿童眼外伤的发生率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