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诗 《医疗卫生装备》2007,28(2):64-64,66
对50例气管切开应用机械通气的病人做好呼吸道的管理,确保病人机械通气疗效。结果:50例病A-3~5天脱离呼吸机、呼吸功能恢复,1~2周拔除了气管套管。结论:具体有效的呼吸道管理措施是提高治愈率及病人生活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机械通气是有效恢复患者通气并改善氧合的一种呼吸支持方法,而危重症患者常需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气管切开术可建立人工气道,方便连接呼吸器,从而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系统介绍了长期机械通气治疗危重患者的研究进展和气管切开在机械通气中的应用现状及问题,探讨气管切开时间对预后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医生正确选择气管切开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病人应用机械通气的呼吸道管理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做好呼吸道的管理 ,确保气管切开病人机械通气疗效。方法 实施舒适的半坐卧位 ,固定气管套管的系带以能通过 1指为宜 ,套管与呼吸机螺纹管接口密闭连接 ,套管气囊 4h放气 1次 ,监测呼吸机性能及患者生命体征 ,视血气情况调节呼吸机各参数 ,充分雾化吸入湿润气道和稀释痰液 ,勤体疗翻身叩背 ,鼓励并及时协助深呼吸、咳嗽排痰 ,帮助训练呼吸肌功能 ,按需电动吸痰 ,预防院内感染。结果  5例病人 3~ 5d脱离呼吸机、呼吸功能恢复。 1~ 2w拔除了气管套管。结论 具体有效的呼吸道管理措施是提高治愈率及病人生活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曹微微 《医疗装备》2020,(5):187-188
目的探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护理在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基础间断性气道湿化护理,观察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1.42%)较对照组(38.89%)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护理在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昏迷病人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80例昏迷的气管切开患者加强病房管理、体位、吸痰、气管套管和气囊护理等.结果 80例患者均成功拔除气管插管,未发生肺部感染,褥疮、泌尿系统感染等护理并发症.结论 气管切开术后良好的术后护理可以有效地避免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经皮气管切开与传统气管切开在重症监护室(ICU)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ICU气管切开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行传统气管切开,观察组32例行经皮气管切开,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用时、伤口出血量级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II度出血患者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88%(P<0.05).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更加快捷、简单的微创急救技术,特别适合ICU的危重患者紧急气管切开的,相较于传统气管切开手术,更加安全、简便、并发症更少,可取代传统气管切开手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94年以来,应用持续药物湿化疗法治疗气管切开及应用呼吸机的危重患者38例,有效地防止了痰液粘稠,痰痂形成,保持了呼吸道通畅,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本组共观察76例,其中男45例,女31例,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15岁,平均年龄35岁,其中重症有机磷中毒41例,脑出血12例,颅脑外伤6例,乙型脑炎4例,格林巴氏综合征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根据气管切开及应用呼吸机的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1.2 方法 湿化液均选用0.9%盐水200ml内加庆大霉素16  相似文献   

8.
1了解气管切开适应症
  为什么要气管切开?为了困难气道的急救或需要气管插管时间较长超过10-21天的患者!
  1.1预防性
  1.1.1对可能出现呼吸道梗阻或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的疾病,气管切开做为辅助治疗方法。
  1.1.2神经系统病,由于病变侵及呼吸中枢,使呼吸反射障碍而出现呼吸困难。如传染性多发性神经炎、延髓型脊髓灰质炎、重症肌无力、脑血管疾病等。
  1.1.3各种原因的昏迷如颅脑外伤、颅内肿瘤,气管切开术可防止或解除因咳嗽机能及吞咽机能抑制及喉痉挛引起的呼吸道阻塞。  相似文献   

9.
气管切开后气道菌群动态变化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对9例气管切开患者行经气管插管盲目远端取样连续定量培养,发现气管切开后气道细菌菌落形成单位(CFU)计数逐渐升高,且当达到104~105CFU时将有助于肺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使用自制吸氧罩与传统内套管吸氧的优缺点,为指导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将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27例,行罩内吸氧,对照组27例,经内套管吸氧,比较吸痰时SaO2和肺部感染率,并监测罩内湿度与温度。结果吸痰不同时间的SaO2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肺部感染率试验组为7.4%,对照组为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罩内湿度为95%~100%,罩内温度为32℃~34℃。结论使用自制吸氧罩为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人行罩内吸氧,能有效地减轻吸痰时SaO2降低程度,且能使吸入气自动加温、湿化,降低肺部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临床安全、有效的更换气管切开套管的方法.方法 将60例气管切开后48 h内须更换气管切开套管ICU患者随机分为A组29例,B组31例.A组采用气管切开套管内置导管法,B组采用传统方法更换气管切开套管.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更换气管切开套管前后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误入假道发生情况.结果 A组操作前后心率及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操作后心率上升、SpO2下降,与操作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A组操作时间为(50.5±4.2)s,比B组的(84.9±5.3)s明显缩短(P<0.05);A组术中出血量>3 ml及误入假道发生例数(2、0例)明显少于B组(15、5例)(P<0.01或<0.05).结论 对于气管切开48 h内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患者,采用套管内置导管法更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道3例气管切开长期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处理对策。方法收集气管切开的长期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监测其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在病情平稳的基础上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结果在保障呼吸机不漏气的前提下,3例患者均存在过度充气,气囊将导管内口部分堵塞情况,在体位变动时阻塞加重导致患者呼吸困难。分析其原因考虑与气管软化扩张[2-3]、气管套管老化等有关。结论气管切开长期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需要警惕气囊阻塞导管内口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汪霞 《工企医刊》2005,18(2):87-88
2002年1月至2004年2月我院共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62例,其中18例发生肺炎,经精心治疗护理均治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使用自制吸氧罩与传统内套管吸氧的优缺点,为指导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将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27例,行罩内吸氧,对照组27例,经内套管吸氧,比较吸痰时SaO2和肺部感染率,并监测罩内湿度与温度。结果吸痰不同时间的SaO2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肺部感染率试验组为7.4%,对照组为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罩内湿度为95%~100%,罩内温度为32℃~34℃。结论使用自制吸氧罩为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人行罩内吸氧,能有效地减轻吸痰时SaO2降低程度,且能使吸入气自动加温、湿化,降低肺部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杨红梅 《现代保健》2010,(21):111-112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及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时间长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喉癌患者维持呼吸通道的重要治疗方法,呼吸道管理是喉癌手术后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喉癌的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有创人工呼吸道,其护理一直是专业护理人员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现将笔者所在ICU2005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近250例行气管切开,临床护理中加强气道的管理,经过精心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患者的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王艳霞 《现代保健》2010,(1):123-123
气管切开是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的主要措施之一,是维持自主呼吸或呼吸支持治疗的保障,是保证有效通气和充足氧供的关键,是各脏器功能恢复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气管切开的规范化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莉  刘燕君 《现代医院》2008,8(8):98-99
目的采用规范化评估护理预防气管切开并发症,提高综合护理质量和安全性。方法根据患者病情在不同时机评估气管切开的局部、患者全身情况及其他高危因素,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结果40例气管切开患者未发生堵管、脱管、移位等并发症。结论对气管切开病人进行规范化评估护理是预防气管切开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有利于及早发现隐患,杜绝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了67例颅脑外作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经验,所介绍的护理措施,有效地预防了肺部感染及其它并发症.说明了采取正确的气道管理是气管切开术后病人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徐雪峰 《工企医刊》2013,26(4):316-317
目的探讨喉癌术后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方法对23例喉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进行了环境、活动、体位护理,呼吸道的护理,管道的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结果 23例喉癌患者治疗顺利,无一例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喉癌术后全方位的整体护理是患者术后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重症颅脑损伤病人24h之内行气管切开术后感染预防。方法:对我病区1999年1月至11月收治的3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感染预防医院的调查和分析对策,清洁,消毒,气道灌洗,促使其咳嗽,排痰,根据病情2-4h1次,并配合翻身,拍背,增加肺活量,然后气管滴药,每天定时做雾化吸入。结果:收治的36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好转或治愈的31例,自动放弃治疗4例,死亡1例,其中,呼吸道感染1例,结论:病人突发起病,卧床时间长抵抗力低下,容易并发呼吸道感染,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因此应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加强病室及工作人员手,紫外线,治疗桌面等的监测工作,严格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制度,养成为每一个病人操作后洗手的习惯。预防各种细菌的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