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柴胡解热的物质基础、药效及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药理实验探讨中药柴胡对干酵母致发热大鼠的解热效果、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测量各组大鼠基础体温,采用皮下注射干酵母混悬液致大鼠发热,并且测量大鼠致热后体温。测量大鼠给药后体温,观察中药柴胡各组分的解热效果。取血浆、下丘脑及脑腹中隔区脑组织,分别检测分析环磷酸腺苷(cAMP)、精氨酸加压素(AVP)指标,分析中药柴胡各组分的解热机制.结果:中药柴胡各组分解热效果显著,柴胡挥发油组、柴胡皂苷组及柴胡水煎液组大鼠下丘脑中环磷酸腺苷(cAMP)和脑腹中隔区中精氨酸加压素(AVP)含量显著减少;血浆中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变化不明显,血浆中精氨酸加压素(AVP)含量显著增加。结论:中药柴胡各组分具有良好的解热效果,作用机制与调节cAMP及AVP的合成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成分含量变化、解热抗炎活性、体外肝损伤等指标优化柴胡和白芍配伍比例和提取工艺,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以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柴胡皂苷c、对2,4-二硝基苯酚致热大鼠模型的解热作用、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抗炎作用、体外肝损伤情况为评价指标,使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进行试验,运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分别以柴胡和白芍剂量为因素,优选其配伍比例;以乙醇浓度、溶剂倍数及提取时间为因素,优化提取工艺。根据星点设计试验结果优选的最佳配伍比例(柴胡10 g,白芍10 g)放大10倍量后进行柴胡和白芍配伍比例模型验证,按照最佳提取工艺,选取8倍量9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90 min进行柴胡和白芍提取工艺模型验证。结果 柴胡配伍白芍后可不同程度改变柴胡中指标成分含量、降低2,4-二硝基苯酚致热大鼠温度、改善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炎症、降低对人正常肝L02细胞抑制率、降低细胞上清LDH含量。针对星点设计-配伍比例拟合的二项式方程为:Y=0.100+0.020X1-0.207X2+0.116X12+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柴胡-黄芩水煎液中分离出的5类主要化学成分群的不同配伍与解热作用的相关性,旨在从化学成分群层次上揭示柴胡-黄芩药对解热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依照正交设计L8(27)表将柴胡-黄芩合煎液中分离出的5个化学成分群,依次配制成化学成分群配方1~8。以80μg/kg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LPS复制大鼠发热模型;中药各组分别灌胃给予化学成分群配方1~8(剂量均为折合原药材10 g/kg);从注射LPS开始,分别于30、90、150、210、270、330 m in测量体温,连续观察330 m in,计算各组体温变化值ΔT。结果在大鼠发热第2、3峰值处(150、330 m in),配方1、5、6组能够显著降低LPS引起的大鼠体温升高(P<0.05),显示出明显的解热作用。与配方1组相比,各组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配方5、6组具有更强的解热趋势。各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化学成分群挥发油部分(B)、黄酮部分(D)和剩余混合物部分(E)在解热效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协同增强解热效果;而皂苷部分(C)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多糖部分(A)对解热作用无显著影响。结论柴胡-黄芩药对中化学成分群的不同配方对发热模型表现出不同的作用,表明各化学成分群的不同配伍与解热作用的相关程度不同。化学成分群BDE为正交设计法优选出的抑制LPS诱导大鼠发热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4.
对柴胡注射液和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临床上配伍应用进行了理化、药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药配伍后澄明度、酸碱性和主要成分均无变化,亦无明显刺激性、毒性,对庆大霉素的效价无影响,解热作用反而增强。提示两药可以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柴胡注射液与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配伍的疗效、毒副作用以及稳定性等方面的变化,以验证两药配伍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理化性分析、药理试验、薄层析检查、微生物测定、临床验证观察等方法进行系统研究。结果 两药配伍后稳定性好,解热作用增强,对效价无影响,无明显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结论 柴胡注射液与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配伍后,质量稳定、疗效可靠、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柴胡、黄芩配伍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采用饲喂高脂饲料,饮用10%乙醇及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的复合因素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应用柴胡、黄芩及配伍进行干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Ⅳ-C)的变化,探讨柴胡、黄芩及柴胡、黄芩2:1配伍对肝纤维化大鼠的影响。[结果] 柴胡-黄芩2:1配伍能降低综合因素所致肝纤维化血清中HA、PCⅢ和Ⅳ-C的浓度(P<0.05).[结论] 柴胡、黄芩及配伍具有一定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异类相制”理论源于临床,是传统中医药理论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对有毒中药的临床应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异类相制理论的指导下,对中药复方配伍减毒的物质基础进行深入分析,方能阐明配伍减毒效应的内在机制。在物质基础的层面探讨中药复方配伍减毒的作用机制,应从毒性的化学成分、毒性成分的代谢、毒性物质与效应的相关性三个途径入手,充分借鉴现代科学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研究方法,加强多学科协作,进行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实验通过观察柴胡-黄芩水煎液以及从柴胡-黄芩水煎液中分离出的挥发油及黄酮类化学成分群配伍后对LPS诱导的大鼠发热模型的解热作用,考察了全煎液与煎液中挥发油-黄酮类化学成分群配方的作用差异。方法:以80μg/kg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LPS诱导大鼠发热模型;造模同时,给药组分别灌胃给予全煎液和挥发油-黄酮类化学成分群配方(剂量均为折合原药材10 g/kg);分别于造模后连续测定体温390 min,计算各组体温变化值。结果:两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其ΔT-Time曲线明显下移,ΔT值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or 0.001);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配方组ΔT-Time曲线始终位于全煎液组曲线下方,210~270 min时,两者间ΔT值显示出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柴胡-黄芩全水煎液及其挥发油及黄酮类化学成分群均具有显著的解热作用,且挥发油类-黄酮类化学成分群配方较全煎液表现出更强的解热趋势,提示柴胡-黄芩水煎液中所含的各类化学成分群在解热效用方面存在作用差异,挥发油-黄酮类为其重要解热物质基础,水煎液中可能有具拮抗作用的共存组分存在。  相似文献   

9.
持"柴胡劫肝阴"论者认为,柴胡升散动阳,有劫耗阴液之弊,温热病阴虚水亏尤忌;否"柴胡劫肝阴"论者认为,柴胡本无温燥之性,具解热、疏郁之功;还有学者认为,南北柴胡不同导致其功用认识不同,及柴胡非指单药而为柴胡汤剂等。柴胡临床使用,需注意不同功效取效剂量有异,适当炮制和配伍等方法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对阐明中药复方配伍药理机制、促进中药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综述了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途径和方法,即利用拆方、血清药理学、血清药物化学、指纹图谱、药物动力学和代谢物组学等方法,对单体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进行研究,为探讨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抑郁症是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核心症状的一类情感障碍类疾病,此病发病机制复杂、症状广泛、病情迁延难愈,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特点,严重危害个人及社会安全。目前西医治疗尚无特效药,以对症治疗为主,而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此病具有显著优势。柴胡作为解表药,具有疏肝解郁、退热、补阳之功效,对抑郁症患者具有明确疗效。目前研究发现柴胡活性成分如柴胡皂苷、山柰酚、异鼠李素、槲皮素,柴胡药对如柴胡-郁金、柴胡-白芍、柴胡-川芎、柴胡-黄芩,柴胡配伍方剂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小柴胡汤、四逆散、柴胡加龙骨牡蛎散等抗抑郁效果显著,其机制可能与调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调节微生物-肠-脑轴、调节神经递质、抑制免疫炎性反应、调节神经细胞营养因子等有关。故该文对柴胡单体、药对、配伍方剂、中成药抗抑郁的具体机制及进展进行总结,以便为后续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中药柴胡解热的临床应用和机制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用药和中成药的开发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了解柴胡在退热方面的特点及临床运用规律,从柴胡的配伍、炮制、用量、煎煮方法以及剂型等方面.对柴胡用治发热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运用规律.认为柴胡的退热配伍不少,然对其药理研究尚不够;有关使用炮制柴胡的报道亦较少,且炮制的方法也有争议;柴胡的用量、煎煮方法对临床治疗发热性疾病有一定的影响,但研究的深度不够,各家意见不一,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柴胡桂枝汤合方解热作用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合方柴胡桂枝汤与桂枝汤、小柴胡汤的解热作用功效.方法:首先复制干酵母大鼠发热模型,给予桂枝汤、小柴胡汤及合方柴胡桂枝汤,然后测量体温,观察各自解热效果.结果:桂枝汤、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均有解热作用,且柴胡桂枝汤解热作用优于桂枝汤、小柴胡汤,小柴胡汤与桂枝汤比较无差别.结论:柴胡桂枝汤解热作用优于桂枝汤、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合方中方与方间解热作用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鳖血柴胡不同比例炮制品的解热镇痛作用。方法通过解热实验及热板、扭体实验,观察、比较鳖血柴胡不同比例炮制品对小鼠肛温、痛阈、扭体次数的影响。结果鳖血柴胡不同比例炮制品可降低发热小鼠的肛温,其中柴胡鳖血100∶20组的肛温相对较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药物组小鼠痛阈值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其中柴胡鳖血100∶20组的痛阈抑制率最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鳖血柴胡不同比例炮制品均能显著减少小鼠扭体次数,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其中柴胡鳖血100∶40组的抑制率最高,其次是柴胡鳖血100∶20组。结论鳖血柴胡不同比例炮制品能降低发热小鼠的体温,但解热效果随时间延长有所差别;鳖血柴胡不同比例炮制品对小鼠均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其中以柴胡∶鳖血为100∶20的比例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6.
柴胡-黄芩药对是小柴胡汤类方发挥和解少阳作用的核心药对。临证凡见少阳枢机不利为病机关键,并辨证论治以柴芩为主药之方,皆可认为是小柴胡汤类方。为探析柴芩药对疏利少阳之奥秘,特检索历代医经,结合现代药理学,试论柴芩药对的配伍意义,及以柴芎散、柴胡清肝汤、柴胡枳桔汤、柴胡达原饮为代表的小柴胡汤类方治疗少阳及兼夹病症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比柴胡、大黄性味功效的异同,发现两者均具有"推陈致新"的功效。但二者性味不同,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达到这一功效。柴胡、大黄配伍后加强了"推陈致新"的功效,且能较好地调整气机,为最重要的配伍药对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白芍与柴胡不同比例配伍共煎芍药总苷及苯甲酸的煎出量,以探讨传统药对白芍配伍柴胡对有效成分及有害成分煎出的影响。[方法]单味白芍、白芍与柴胡配伍(1:2,1:1,2:1),水煎提取,分别直接分离和水解后再分离测定游离苯甲酸及芍药总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结果]白芍配伍柴胡,游离苯甲酸煎出量均比白芍单煎明显降低,芍药总苷煎出量与白芍单煎比变化不大。[结论]白芍配伍柴胡合煎与白芍单煎相比,可显著降低有害成分苯甲酸的煎出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四逆散不同配伍中有效成分柴胡皂苷a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发现药物之间的协同或拮抗作用,探讨四逆散配伍的合理性。方法:通过灌胃分别给予大鼠四逆散全方汤剂及7组拆方配伍汤剂,使用液相色谱仪检测柴胡皂苷a的血药浓度,利用计算机软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白芍与柴胡配伍明显提高了柴胡皂苷a在大鼠体内的最大浓度含量;炙甘草与柴胡配伍不仅提高了柴胡皂苷a在大鼠体内的最大浓度含量,还延长了柴胡皂苷a在大鼠体内的半衰期;枳实本身与柴胡配伍对大鼠体内柴胡皂苷a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影响不明显,但多药合用则对柴胡皂苷a的半衰期有明显延长作用。综合比较各项参数,对四逆散中柴胡有效成分柴胡皂苷a的吸收率及血药浓度维持最为有益的配伍为四逆散全方。结论:四逆散全方结构严谨配伍精妙,白芍和炙甘草均对柴胡的功效具有积极作用,可促进其有效成分的吸收,并与枳实产生协同作用,共同维持柴胡中有效成分柴胡皂苷a的血药浓度,其组方配伍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柴胡与黄芩是古代方剂中常见的药对配伍,在很多著名古方中均有记载。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黄芩在防治癫痫、抑郁、阿尔茨海默症、脑胶质瘤、脑缺血再灌注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其机制为通过调控神经细胞信号通路、炎症因子水平、细胞凋亡过程、神经递质含量等机制发挥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且两药配伍对神经保护具有协同作用,该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柴胡-黄芩及其化学成分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相关研究,旨在为更好地研究开发和合理利用两种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