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转移因子口服液提高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效果。方法 收集幼儿园2~6岁用现行程序(0.1.6)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简称:乙肝疫苗)5μg基础三针后再检测抗体-HBs阴性者350例,按年龄随机分为A、B、C、D组,A组为5μg乙肝疫苗试验组,即使用转移因子口服液联合接种5μg乙肝疫苗三针,为84例;B组为5μg乙肝疫苗单纯接种组,为86例;C组为10μg乙肝疫苗试验组,即使用转移因子口服液联合接种10μg乙肝疫苗三针,为93例;D组为10μg乙肝疫苗单纯接种组,为87例,四组均为接种三针完成一个月后检测抗-HBs。结果 A组有76例抗-HBs阳性,阳转率为90.48%(76/84),B组有67例抗-HBs阳性,阳转率为77.91%(67/86),C组有86人抗-HBs阳性,阳转率为92.47%(86/93),D组有71例抗-HBs阳性,阳转率为81.61%(71/87)。A、B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3,P<0.05);C、D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6,P<0.05);A、C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3,P>0.05);B、D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7,P>0.05)。结论 使用转移因子口服液能提高儿童乙肝疫苗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2.
袁跃彬  朱结根  段新科  王仲倩 《医学争鸣》2004,25(11):1042-1044
目的: 研究新兵采用快速免疫程序或两针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为丰富军人乙肝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150名符合要求的新兵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按标准免疫成序、快速免疫程序、两针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每次均为10 μg.结果: 首针免疫后1 mo时B组的血清抗-HBs阳转率(64.0%)高于A组(26.0%,P<0.01)和C组(28.0%,P<0.01),首针免疫7 mo和12 mo时三组间抗-HBs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首针免疫后1 mo时,B组的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高于A组和C组(P<0.01),3 mo时,B组的抗-HBs几何平均滴度仍高于A组和C组(P<0.01),7 mo时A组的抗-HBs几何平均滴度高于B组和C组(P<0.01).结论: 和标准免疫程序相比,快速免疫程序能较早地产生保护性抗体,两针免疫程序经济、有效,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同时HBV-DNA阳性(双阳性)母亲经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后所产婴幼儿的免疫效果及注射HBIG方法不同对双阳性孕妇的HBV宫内感染阻断作用.方法 将228例双阳性孕妇分为4组:A组于妊娠26周、30周和34周时分别肌肉注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20 μg,共3次;B组于妊娠26周、30周和34周时分别肌肉注射HBIG 200 U,共3次;C组于妊娠26周、30周和34周时分别肌肉注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20 μg,共3次,同时于妊娠28周、32周和36周时分别肌肉注射HBIG 200 U,共3次;D组(对照组)孕期未进行任何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干预.4组新生儿均于出生后6 h内和2周注射HBIG 200 U,满月起按l、2、7月龄分别接种乙肝疫苗,并定期随访.结果 A、B、C、D 4组宫内感染率分别为7.8%、14.0%、7.7%、29.0%,A、B、C组新生儿的HBsAg阳性率在出生时、出生后6个月及12个月时均低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阳性率在出生后12个月时分别为86.3%、82.0%、89.2%和62.9%,而A、B、C组的抗-HBs阳性率在出生后6个月及12个月均高于D组(P<0.05).4组新生儿出生时抗-HBs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HBsAg伴HBV-DNA双阳性孕妇,选择注射乙肝疫苗、HBIG或乙肝疫苗联合HBIG注射能有效减少HBV宫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李琼珍  毛雄  朱涛 《西部医学》2011,23(7):1333-1334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不同给药方式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全麻下行LC患者160例,随机均分为4组:A组患者于手术开始前5 min静注布托啡诺20μg/kg;B组患者于手术结束前5 min静注布托啡诺20μg/kg;C组患者于手术开始前5 min和手术结束前5 min均静注布托啡诺20μg/kg;D组不予镇痛,采用VAS评分评估术后镇痛效果以及观察术后镇痛药物使用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hVAS评分A、B、C组均低于D组(P〈0.05);术后8h VAS评分A、C组低于B、D组(P〈0.05);术后24h VAS评分C组低于A、B、D组(P〈0.05)。结论手术开始前5 min和手术结束前5 min均静注布托啡诺20μg/kg镇痛效果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下肢缺血剂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rh-bFGF治疗下肢缺血的效果及最佳剂量。方法30只实验兔,建立下肢缺血模型。随机分为5组,A组为对照组,B、C、D、E组为治疗组,分别经肌肉局部注射rh-bFGF2.5μg,5μg,10μg,20μg。行血管造影、毛细血管密度、微血管/肌纤维束比值及病理学检查。结果1.下肢动脉造影:D、E组侧支血管数均多于对照组及B、C组(P〈0.05)。2.微血管密度和微血管/肌纤维束比值:D、E组较对照组和B、C组增高(P〈0.05)。3.病理学观察:D、E组血管生成较A、B、C组多。结论应用实验剂量rh-bFGF治疗肢体缺血是安全有效的;其疗效随着rh-bFGF剂量的增加而增强,rh-bFGF治疗肢体缺血的最佳剂量为10μg。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无肝病史,SGPT正常、HBsAg与抗-HBs均阴性的175名幼儿为对象,设A、B、C、D四组方案,对美国乙肝血源疫苗进行接种及效果观察。结果表明:以每次5ug皮下接种三次的A组方案最佳,每次6.5ug肌肉接种三次的C组方案次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接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方法将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118例根据知情、自愿原则分为两组,每组59例。分别接种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20μg重组CHO(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乙肝疫苗,检测婴儿出生和12月龄时HBsAg和抗-HBs水平,比较不同剂量疫苗免疫后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效果。结果婴儿出生时,接种10μg和20μg乙肝疫苗组婴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8.47%和5.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月龄随访时,接种10μg和20μg乙肝疫苗的婴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3.4%和1.7%,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3.1%和8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μg乙肝疫苗组婴儿抗-HBs无/弱应答率高于20μg组婴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2.5%vs 33.9%,P<0.05)。结论 20μg乙肝疫苗免疫效果优于10μg乙肝疫苗,对于母亲HBsAg阳性的婴儿,建议接种20μg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112例硬膜外阻滞后伴有寒战的产妇在静注不同剂量可乐定后寒战抑制的情况。根据静注剂量随机分5组:A组生理盐水5ml;B组0.5μg/kg;C组1μg/kg,D组1.5μg/kg;E组2μg/kg。观察各组寒战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B、C、D、E4组都对寒战有显著疗效(各组分别同A组相比P<0.01),B组、C组不仅抑制寒战效果佳,且并发症少,超过此剂量,效果未见明显增加,而并发症却增多。结论:静注可乐定0.5μg/kg以上的剂量可显著抑制产妇硬膜外阻滞后的寒战,且0.5-1μg/kg的剂量可能是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布比卡因用于手术后镇痛对膀胱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阑尾手术病人随机分4组,A、B、C3组为观察组,D组为对照组。观察组于阑尾切除术后硬膜外镇痛,其配方为:A组:0.25%布比卡因+芬太尼2μg/ml,B组:0.125%布比卡因+芬太尼2μg/ml,C组:0.075%布比卡因+芬太尼2μg/ml,D组未进行术后镇痛。观察术后镇痛效果及术后24小时内自主排尿功能状况。[结果]A、B、C3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无明显差异,而4组发生尿潴留例数为:A组22例,B组14例,C组2例,D组1例。A、B、C各组间尿潴留发生率有明显差异。[结论]0.075%布比卡因术后镇痛对膀胱排尿功能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芬太尼分次注射对其诱发的咳嗽反射的影响。方法选择400例全身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预先注入0.9%生理盐水5mL,1min后注入2.5μg/kg芬太尼;B组预先注入0.5μg/kg芬太尼,1min后注入2μg/kg芬太尼;C组预先注入1μg/kg芬太尼,lmin后注入1.5μg/kg芬太尼;D组预先注入1.5μg/kg芬太尼,1min后注入1μg/kg芬太尼。观察各组呛咳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四组咳嗽的发生率分男11为68%、5%、40%、64%,B组和C组显著低于A组和D组(P〈0.05),B组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预先注入0,5μg/kg芬太尼,1min后注入2μg/kg芬太尼,这种分次注药方式可以降低全麻诱导期间咳嗽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抑制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术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有效剂量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A组瑞芬太尼剂量为0.25μg/kg,B组为0.50μg/kg,C组0.75μg/kg,D组1.00μg/kg,E组1.25μg/kg。进行血气分析、新生儿阿氏评分、收缩压和心率观察,统计有效率,分析半数有效剂量和有效剂量。结果五组血气分析结果及新生儿阿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插管前各组收缩压、心率均较基础值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D组、E组收缩压、心率较基础值低,A组、B组较基础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时各组收缩压、心率均低于基础值。插管后A组、B组、C组收缩压、心率及胎儿娩出时A组、B组、C组、D组收缩压、心率均高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E各组有效率分别为15.00%、45.00%、65.00%、75.00%、90.00%(P=0.0000);ED50为0.64μg/kg(95%CI 0.52~0.74),ED95为1.32μg/kg(95%CI 1.08~1.70μg/kg)。结论瑞芬太尼能有效抑制子痫前期剖宫产气管插管反应,应提前准备复苏设备以及时处理使用后新生儿短暂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12.
研究对象来自2003年5月至2006年5月在我院产科就诊的405例孕妇,其丈夫均为HBsAg、HBeAg、抗-HBc阳性,采用完全随机实验设计方法将218例抗-HBs阳性孕妇分为A组和B组,187例抗-HBs阴性孕妇作为C组,A、C组孕妇产前肌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结果新生儿宫内感染率A组12.1%,B组12.8%,C组23.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并与芬太尼进行比较.方法:将60例择期瓣膜置换术病人随机均分成芬太尼10 μg/kg(A)、舒芬太尼1 μg/kg(B)、舒芬太尼1.5 μg/kg(C)与舒芬太尼2 μg/kg(D)四组.分别给予芬太尼10 μg/kg,舒芬太尼1μg/kg、舒芬太尼1.5 μg/kg与舒芬太尼2 μg/kg加咪唑安定、维库溴铵诱导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插管后1 min(T2)、3 min(T3)、5 min(T4)、10 min(T5)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计算出相应的心率和收缩压乘积(RPP).于T0、T2、T5各时间点抽血测定血糖.结果:四组病人T0时SBP,DBP,MAP,HR,RPP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T1时上述参数与T0比较明显下降(P<0.01),但组间无差异(P>0.05).A组T2,T3时SBP,DBP,MAP较T1有所升高(P<0.01~0.05),但与T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C,D三组SBP,MAP在T2,T3时低于A组(P<0.01~0.05),D组在T4时仍低于A组(P<0.05).A组在T2时HR较T1有所上升(P<0.05),但仍未达到T0水平,B,C,D三组在T2时HR较T1变化不大,T2时D组HR低于A组(P<0.05);T5时A,D组HR明显低于B组(P<0.05).B,C,D三组在T1直至T5时RPP均较T0明显降低(P<0.01),在T2时A组RPP高于B,C,D三组(P<0.01).A,B,C,D四组在诱导插管期间使用阿托品的例数分别为5(33.3%),0(0%),4(26.7%),5(33.3%),B组明显低于A,D两组(P<0.05).A,B,C,D四组各时间点血糖值变化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组剂量舒芬太尼均能有效抑制心脏瓣膜置换病人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其中1 μg/kg组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HBsAg阴性、抗-HBe和,或抗-HBc阳性人群中隐匿型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187例HBsAg阴性、抗-HBe和,或抗-HBc阳性(ELISA方法)人群血清中HBV-DNA含量,并采用Abbot(雅培试剂)检测HBsAg。结果187例HBsAg阴性、抗-HBe和,或抗-HBc阳性(ELISA方法)的人群血清中HBV-DNA阳性率为6142%(12/187),HBsAg阳性(Abbot方法)率为24.6%(46/187)、抗-HBs和抗-HBe阳性(A组)5例,抗-HBc阳性(B组)30例,抗-HBs和抗-HBc阳性(C组)4例,抗-HBe和抗-HBc阳性(D组)116例,抗-HBs,抗-HBe和抗-HBc同时阳性(E组)32例。以抗-HBe和抗-HBc同时阳性的模式(D组)为主,占62.0%(116/187),既往有慢乙肝病史率最高,迭36.2%。B、D、E组均有一定比例HBsAg(Abbot方法)阳性率,其中以D组最高,这32.76%;其次为B组,HBsAg阳性率20%;E组HBsAg阳性率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3.251,P〈0.01)。抗-HBs阳性(包括A、C、E组)与抗-HBs阴性(包括B、D组)人群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4.88%(2/41)与30.14%(44/146),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Х^2=15.936,P〈0.001)。结论HBsAg阴性、抗-HBe和,或抗-HBc阳性人群中存在隐匿型HBV感染。应进一步进行更敏感的方法如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或PCR定量检测HBV-DNA,以免误诊与漏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无)应答人群复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有效方法。方法:乙肝疫苗低(无)应答对象208例,随机接受2种复种方案,A组105例,予乙肝疫苗30μg1次接种;B组103例,予乙肝疫苗10μg按0、1、6月免疫程序接种,分别于首次接种后1个月、2个月、7个月检测抗-HBs。结果:复种后1个月和2个月,A组抗-HBs阳性率分别为53.33%(56/105)和60.95%(64/105),B组分别为9.71%(10/103)和22.33%(23/103),A组的1月和2月抗-HBs阳性率均高于B组(χ^2=45.679,31.876,P=0.000);复种后7个月抗-HBs阳性率,A组55.24%(58/105)和B组46.60%(45/10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52,P=0.213)。B组随接种次数增加及时间延长,抗-HBs阳性率逐渐增加,不同时间抗HBs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为6.098~30.385,P均〈0.05)。结论:低(无)应答人群复种乙肝疫苗时,增加单次剂量可提高免疫应答,并减少接种次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在老年肱骨骨折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12月赣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A、B、C、D组,每组各20例。A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啶1μg/kg+舒芬太尼2μg/kg+托烷司琼10mg治疗,B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1.5μg/kg+舒芬太尼2μg/kg+托烷司琼10mg治疗,C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2μg/kg+舒芬太尼2μg/kg+托烷司琼10mg治疗,D组患者给予舒芬太尼2μg/kg+托烷司琼10mg治疗。比较4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情况、PCIA按压次数和药物用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镇静情况。结果 术后疼痛VAS结果显示,A、B、C组的术后疼痛VAS均低于D组,且B组疼痛VAS低于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用药总量、PCIA按压次数分析显示,相比于D组,A、B、C组更少,且A、C组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显示,相比于D组,A、B、C组的占比更低,相比于B组,A、C组占比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程度评估表(Richmond agitation–sedation scale,RASS)评分显示,相比于A组,B、C、D组RASS评分更低,且C组评分低于B、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肱骨骨折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啶复合舒芬太尼干预可显著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减少PCIA按压次数,减少舒芬太尼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且中剂量右美托咪啶镇静和镇痛效果更优。该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方案疗效确切,可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单项阳性孕妇的新生儿,注射人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剂量与抗-HBs抗体滴度的关系,为预防和治疗乙型肝炎母婴传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择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2010年1月至9月间HBsAg单项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59例.按照新生儿出生时及第15天注射HBIG的剂量不同分成2组:A组25例,新生儿出生时及第15天各注射HBIG 100 U;B组34例,新生儿出生时及第15天各注射HBIG 200 U.检测新生儿出生时、1月龄、2月龄的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epatitis B virus mark,HBVM),比较两组新生儿1月龄、2月龄抗-HBs抗体平均滴度.结果 59例新生儿均未发生宫内感染,1月龄时两组新生儿的抗-HBs抗体平均滴度分别为(165.73±36.57)、(256.58±57.03)U·L-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35,P=0.00);2月龄时两组新生儿抗-HBs抗体平均滴度分别为(157.65±97.14)、(159.39±63.74)U·L-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6,P=0.94).结论 HBsAg单项阳性孕妇的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应用HBIG 100 U短期能产生有效的抗-HBs抗体滴度.  相似文献   

18.
姚宏来  王刚 《吉林医学》2011,(30):6338-6338
目的:对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患者家属免疫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随机抽取就诊且其家属在该院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乙型肝炎患者130例,将这些患者家属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65例。A组患者每次接种乙型肝炎疫苗量为10μg;B组患者每次接种量为20μg。两组患者均在0个月、1个月、6个月分三针进行接种,在全部接种完成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抗-HBs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组患者抗-HBs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出现率与B组相差不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患者家属其免疫效果十分良好,且安全可靠,每次接种20μg效果更为理想,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进行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弱电场下探索电穿孔促进博来霉素诱导头颈部肿瘤凋亡的效果。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人头颈部癌裸鼠移植瘤的肿瘤组织切片(40张)进行TUNEL检测。其中A,B为电化学组A:50v(E),20μg(B);B:100v(E),20μg(B);C药物组:20μg(B);D,E电压组D:50v,E:100v;F:为对照组予以PBS。结果 A、B两组调亡明显,C组凋亡极少,D,E两组无凋亡细胞。结论 弱电场下电穿孔促进了博来霉素对头颈部肿瘤的诱导凋亡效果。  相似文献   

20.
黄忠义  杨杰  袁琴 《河北医学》2011,17(7):883-886
目的:探讨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对患者眼内压的影响。方法:88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B、C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全麻,D组采用芬太尼复合异丙酚,A、B、C三组的瑞芬太尼靶浓度分别为21μg/mL、4μg/mL、6μg/mL,对不同时期四组患者眼内压(IOP)、动脉压(MAP)及心率(HR)测定,并分析对比结果。结果:与D组患者比较,A、B、C三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前IOP明显降低(P〈0.05),但该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气管插管5min后的IOP与全麻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与气管插管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B、C组患者于气管插管前测定MAP较全麻前明显下降(P〈0.05),A组患者气管插管后5min与气管插管前相比MAP明显上升(P〈0.05);B、C组患者于气管插管前所测HR比全麻前明显下降(P〈0.05),A组患者气管插管后5min与气管插管前比较HR明显上升(P〈0.01)。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是目前临床较为理想的全凭静脉麻醉的药物搭配,浓度为4μg/mL、6μg/mL的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治疗具有较好的控制眼内压作用,适合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