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风险评估及个性化护理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7年7—12月在我院妇产科接受剖宫产手术的15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风险评估并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基于风险评估的个性化护理能显著降低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专项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术后临床评分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8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进行术后6h的临床评分和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选择临床评分≥3分且血浆D-二聚体≤0.5mg/L的剖宫产产妇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产妇进行术后专项护理5d,对照组产妇进行术后常规护理5d,每天对产妇进行临床评分,术后5d对产妇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评分、血浆D-二聚体和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第3天临床评分明显下降,对照组临床评分未出现明显变化;两组产妇术后第4天和第5天临床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第5天的血浆D-二聚体(0.38mg/L±0.10mg/L)与对照组(0.45mg/L±0.12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第5天轻度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对照组产妇术后第5天轻度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对产妇进行专项护理能有效降低术后临床评分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Autar量表的护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我院进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行剖宫产的2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产妇入院后均实施剖宫产分娩,对照组实施常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Autar量表进行评估并进行针对性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状况、术后静脉血流速度以及术后3 d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麻醉后5 min及胎儿娩出时两组心率显著升高,SBP,DBP显著降低(P <0. 05)。麻醉后5min观察组SBP,D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胎儿娩出时观察组心率、SBP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对照组腘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速度均明显低于观察组(P <0. 05)。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基于Autar量表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状况,并提高血流速度,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加温式医用弹力袜对剖宫产产妇下肢静脉血栓预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我科收治的160例剖宫产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产后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产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加温式医用弹力袜实施干预。记录两组产后相关凝血指标水平、静脉血流速度、下肢肿胀发生率、下肢疼痛发生率、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术后3d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TTP)、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d左右下肢静脉流速、左右胫后静脉流速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肿胀、疼痛、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温式医用弹力袜能有效促进剖宫产产妇下肢静脉血液循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安全有效,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剖宫产产妇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22例本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按照便利抽样法将入选产妇分为实验组(n=61)和对照组(n=61)。所有产妇均行下肢静脉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实验组产妇联合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以及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对比2组产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术后1周双下肢肿胀指数、静息心指数以及术后不同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实验组产妇未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对照组产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为13.1%,2组产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剖宫产术后1周,实验组产妇双下肢肿胀指数以及静息心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术后第3天、术后1周以及术后2周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剖宫产产妇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可明显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减轻双下肢疼痛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术后首次下床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3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产妇采用活动干预措施,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于剖宫产后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动干预可提早剖宫产产妇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从而改善其血液循环,降低肺部并发症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以利于切口的愈合及膀胱、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浴足用于预防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7年12月240例高龄剖宫产术产妇,将产妇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实验组给予护理干预使用艾叶和干姜煎制成的药液进行浴足,对照组给于常规护理,观察2组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其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产妇的满意度仅为90%,实验组产妇满意的为96. 6%,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药浴足预防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明显降低了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取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比较两组产妇血小板计数、术前及术后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未见一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例,其中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2例,股静脉血栓2例,髂骨静脉血栓2例。术前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纤维蛋白原含量为(4.37±0.85)g/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等方面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可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且不影响患者其他机体功能,可减轻患者经济和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3月~2010年3月的970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观察组),该组产妇实施全程护理.另回顾分析2004年3月~2005年3月剖宫产产妇800例(对照组),该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症状积分.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应用于预防老年腹部手术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外科行腹部手术治疗患者1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根据医嘱实施相应的治疗与护理,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比较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2%,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31.11%(P<0.01).结论 循证护理在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方面具有良好效果,应根据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分别进行术前、术后的对症护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剖宫产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4月由我院妇产科工作人员组成品管圈,对预防剖宫产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效果不佳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活动目标和下肢深静脉血栓评估标准及护理规范流程,实施对策并观察品管圈活动前后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和肺栓塞的发生情况,比较品管圈前后产妇的住院时间和症状评分,同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品管圈活动后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的发生率低于品管圈活动前(P0.05),品管圈活动前后产妇肺栓塞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后产妇住院时间短于品管圈活动前(P0.05),症状评分低于品管圈活动前(P0.05),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品管圈活动前(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和下肢肿胀的发生率,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实施强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10月本院老年下肢骨折患者100例,依据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实施强化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及便秘、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便秘发生率8%,对照组26%,观察组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为4%,对照组20%,观察组下肢深静脉流速高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直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实施强化护理能够降低便秘和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2年3月~2013年5月行剖宫产手术的55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将2013年6月~2014年7月行剖宫产手术的61例产妇作为观察组,术后采取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术后下肢DVT、下肢肿胀和疼痛、肺栓塞发生率,产妇平均住院时间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下肢DVT、下肢肿胀及疼痛、肺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妇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服务模式避免了护士因医学知识和工作能力差异而影响医疗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产妇下肢DVT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体位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体位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影响.方法:将117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590例和对照组580例,观察组于剖宫产术后采用体位干预,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体位.分别观察、记录两组产妇产后下肢肿胀、疼痛及发生LEDVT的情况,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为2.37%.LEDVT发生率为0.85%;对照组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为5.69%,LEDVT发生率为3.10%.两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体位干预能有效地预防剖宫产术后LEDVT的发生,对减少产后并发症、促进产后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完全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产科收治的60例完全性前置胎盘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收治时间将所有产妇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对策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指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评分(DVT评分)、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产妇应用DVT评分后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产妇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产妇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以及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完全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产妇,采用合理的预防和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重阻断式程序护理在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DVT)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收治500名行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50名。对照组剖宫产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剖宫产围手术期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双重阻断式程序护理, 对比两组产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水平、下肢静脉血液流速及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术后2 d, 观察组产妇APTT、P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总静脉、腘静脉、髂静脉血液流速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周内, 观察组产妇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重阻断式程序护理干预能降低剖宫产术后DVT形成风险, 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前瞻性干预措施对预防脑卒中下肢血栓形成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3月脑卒中住院患者368例为对照组,选2009年3月-2010年2月414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神经内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评估,根据危险因素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比较2组护理后下肢静脉血栓症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评估危险因素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前瞻性干预措施,能有效地减少和预防脑卒中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改善脑卒中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规范护理对肝胆胰外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肝胆胰外科行恶性肿瘤手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规范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1.1%,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对肝胆胰外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防治有一定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张丽丽  乔英乔  燕岩岩 《妇幼护理》2022,2(18):4164-4166
目的 探究围产期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6 月收治的 70 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5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围产 期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产妇下肢肿胀与静脉血栓情况、相关凝血指标、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下肢无肿胀率为 42.86%,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20%;轻中重度下肢肿胀率为 60.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0%;低静脉血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阴道出血量、切口愈合时 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缩短(P<0.05)。结论 在临床剖宫产产妇护理中实施围产期护理干预,能改善产妇下肢肿胀与静脉血栓 情况,改善相关凝血指标,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0.
李蕊  李冬梅 《大医生》2023,(22):28-30
目的 探讨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与肢体气压治疗仪联合使用对高危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情况。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曹县人民医院接受剖宫产术的76例高危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采用气压治疗仪进行预防),另一组为观察组(在采用气压治疗仪的同时使用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每组38例,将两组的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等进行对比。结果 统计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观察组长于对照组,而在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较对照组低,红细胞变形指数较对照组高;在术后疼痛方面,观察组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观察术后下肢肿胀情况,观察组的大、小腿周径差均较小;就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而言,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均P <0.05)。结论 将肢体气压治疗仪运用于剖宫产术产妇(高危)时,配合使用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凝血功能,减轻术后疼痛与下肢肿胀程度,降低血液黏度,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