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2008—2022年青岛市肺结核流行特征。方法:通过“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收集青岛市200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登记的38 507例肺结核患者信息,分析青岛市肺结核流行特征。结果:2008—2022年青岛市共报告肺结核患者38 507例,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7.63/10万,年均递减率为3%,2008年报告发病率最高(33.66/10万),2022年报告发病率最低(20.78/10万)。(1)时间分布:2008—2019年报告发病数呈现明显的时间规律,每年3—8月报告发病数较多,占55.16%(17 539/31 798);11月及1—2月则为报告发病低谷,占20.46%(6505/31 798)。(2)地区分布:2008—2022年活动性肺结核平均报告发病率李沧区最高(50.09/10万,3622例),市南区最低(20.70/10万,1719例)。(3)人群分布:男性报告发病率为52.97/10万(26 959例),大于女性的13.05/10万(11 548例);20~29岁年龄组患者最多(25.81%,9940/38 507),职业为“农民”者占比最高(40.5...  相似文献   

2.
2004年乌鲁木齐市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率、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分布及性别因素.方法 对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2004年部分住院及门诊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做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lgM)检测.结果 共检测患儿1120例,阳性471例,阳性率为42.1%;支原体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该地区以12月、3月发病率最高,各年龄组发病率有明显差异,发病年龄以学龄前儿童(1~7岁)发病最多,占到总人数的63.3%,性别间有差异.结论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重要病原之一,临床上应加强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医源性发热     
医源性发热主要是指病人在医院门诊就医或住院过程中,由医院内感染、输液或药物治疗所致的发热。医院内感染性发热我国医院感染发病率波动在0~11.17%,其中以地(市)级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教学医院感染发病率明显高于非教学医院。各临床科室发病率波动在1.47%~5.44%,以外科最高,内科次之,五官科最低。各科感染部位主次不同。内科主要为下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占整个感染部位的63.73%。外科主要为手术切口、下呼吸道以及皮肤软组织感染,占整个感染部位的66.91%。妇产科主要为泌尿道与手术切口感染。儿科为胃肠道,其次为下呼吸道。内科各疾病组发病率以血液病组最高(10.38%)  相似文献   

4.
2005—2008年胜利油田肺结核疫情报告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胜利油田肺结核报告发病特征,为肺结核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将2005-2008年胜利油田各社区通过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报告的肺结核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获得胜利油田不同时间、不同社区肺结核报告发病率,肺结核患者职业、性别、年龄分布和疾病分型及治疗转归情况。 结果2005-2008年,胜利油田肺结核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9.86/10万,胜南社区年报告发病率最高,为 72.93/10万;每年11月~次年2月报告发病人数稍低,3~6月份报告发病人数达高峰,占发病数的39.1%;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98∶1;20~40岁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40.8%;职业分布以工人为最高,占总发病数的 41.8%;发病主要以Ⅲ型为主,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率为95.9%~98.0%。 结论 胜利油田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各社区悬殊,发病年龄和职业分布以职工劳动年龄为高。应建立油田社区和属地管理的结核病防治网络,加强结核病的预防及控制工作;广泛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提高人群防治意识;加强重点人群、重点地区肺结核患者的发现和管理工作,保护劳动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麻城地区2014年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腺病毒的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全年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腺病毒抗原,并对患儿的性别、年龄、患病时间段以及临床症状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4年全年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腺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患儿1 364例,阳性率为7.07%;发病患儿年龄集中于0~2岁婴幼儿,男女比例为1.76:1.00;全年第1季度的发病率最高,第2季度次之,第3季度最少,其中以4月份发病率最高;患儿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球结膜充血、扁桃体上白色渗出物、颈部淋巴结肿大、咳嗽、喘息、精神萎靡等。结论:2014年我地区呼吸道感染儿童中腺病毒感染率较高,了解此类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对本地区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北京部分地区2019-2021年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情况与异常天气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中国疾控预防中心收录的北京部分地区2019-2021年呼吸道传染病2 890例为对象,结合国家气象局数据,应用STATA8.0软件分析呼吸道传染病发病与气象因素,评价北京地区异常天气对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情况的影响。 结果2019-2021年北京朝阳区、大兴区上报呼吸道传染疾病2 890例,其中肺结核1 075例、麻疹886例、猩红热735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19例、百日咳75例。面板数据分析显示,肺结核患病率与最高气温显著负相关(P<0.001);麻疹患病率与平均气温负相关,与最小相对湿度正相关(P<0.00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病率与平均气温显著负相关(P<0.001);猩红热患病率与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正相关(P<0.001);百日咳患病率与平均相对湿度正相关(P<0.001),与温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北京部分地区呼吸道传染病患病率较高,肺结核、麻疹、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是本地区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其患病率与温度、湿度密切相关,应根据天气变化做好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武汉地区儿童呼吸道人博卡病毒(HBO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儿童呼吸道感染患儿1 033例,抽取所有患儿痰标本、鼻咽吸取物,测定样本HBOV阳性检出情况。统计不同年龄患儿、不同季节HBOV阳性检出情况,不同年龄HBOV患儿临床表现。结果共检出HBOV阳性81例(7.84%),不同年龄患儿HBOV阳性检出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1~6个月年龄范围最高(9.34%);春、夏、秋、冬HBOV阳性检出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春季HBOV阳性检出率高于夏、秋、冬季;本组HBOV患儿发热率为81.48%、喘息率为77.78%、咳嗽率为79.01%。结论武汉地区儿童呼吸道HBOV感染发病率较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春季发病率最高,主要临床表现为喘息、咳嗽及发热。  相似文献   

8.
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16(CoxAl6)、EV71等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多见于于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传染源主要为发病患儿及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相似文献   

9.
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致病菌及耐药现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占各类感染疾病之首,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有创诊疗技术的开展,感染病原体构成谱不断变迁,耐药菌广泛流行,抗生素的选择面l晦诸多困难。现对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及耐药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甘肃省崇信县乙型肝炎的发病情况,掌握其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网络直报数据及各类医疗机构上报的疫情报表,分析2004─2013年崇信县乙型肝炎疫情。结果 2004─2013年崇信县共报告乙型肝炎1 537例,平均发病率153.83/10万;发病最多为农民824例、占发病总数的53.61%,其次为学生302例、占19.65%;0~80岁均有发病,集中在15~20岁高中生和30~40岁青壮年两个年龄组,占发病总数的61.29%;男性895例,女性642例,男女性别比1.39∶1。结论甘肃省崇信县乙型肝炎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在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仍有较高的发病率,建议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普及乙型肝炎的防治知识;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及全程免疫接种率;及早对孕产妇进行HBs Ag筛查,减少发病。  相似文献   

11.
呼吸道疾病中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晔  徐志飞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15):1157-1160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在部分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患病风险、病理学和发病机制上存在明显差异。性别不仅造成男女的生理差别,还导致他们在社会地位、经济和文化背景等各方面的不同,这些因素同样也影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该文回顾了性别差异在主要呼吸道疾病中的作用,并进一步讨论哮喘、阻塞性肺疾病(COPD)、结核病及肺癌等部分呼吸道疾病的性别差异发生的具体机制。  相似文献   

12.
<正> 近年来,国内有关军团菌在各类人群中感染情况的报道较多,但对较长时间工作在有空调环境中的人员感染军团菌的情况,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对空调列车工作人员感染军团菌情况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选运行外环境和时间相似的非空调列车工作人员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08—2017年重庆市某区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提取发病年度在2008—2017年、现住址为重庆市某区的细菌性痢疾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特征和病例就诊特征。结果2008—2017年重庆市某区细菌性痢疾发病8701例、发病率91.90/10万,发病率2015年最低(63.07/10万)、2008年最高(162.90/10万);夏秋季高发(5357例、占61.57%),发病高峰在7月;男女性别比1.08∶1,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9,P>0.05);发病率0岁~组最高(1366.40/10万)、35岁~组最低(27.68/10万),各年龄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100.00,P<0.05),散居儿童发病最多、占40.81%;平均发病率城区(101.58/10万)和乡镇(63.80/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χ^2=282.65,P<0.05);79.72%的病例于发病后3天内就诊,64.80%的病例到二级医疗机构就诊。结论细菌性痢疾是重庆市某区高发传染病,应在高发季节在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中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测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脑血管疾病成为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其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远远超过传染病和癌症,居各类疾病之首,其中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最高。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一旦发病,治疗比较棘手,因此,如何预测及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已成为当今人们关切的热点,也是医务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5.
重视消化系疾病大样本资料的分析研究总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0 引言消化系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我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因此,无论是发病率高的疾病,还是发病率低的疾病,患病人数的绝对值都是非常大的样本.对这些大样本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不仅有利于阐明某一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特点,诊治情况,而且对世界消化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近在呼吸道发现多种神经肽,其中 VIP 及 PHM 是强力的支气管扩张剂,也可能是呼吸道内非肾上腺素能抑制性神经的递质。哮喘时,如其在炎症细胞释放酶的作用下加快分解,可致支气管反应加剧。SP、神经激肽 A 及 CGRP 等感觉神经肽是通过轴反射从受刺激的无髓鞘神经末梢释放的,可参与哮喘发病。作者综述新近对呼吸道神经肽的一些研究,特别强调了神经肽在哮喘发病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10─2014年甘肃省武威市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及规律,了解传染病的防控效果,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10─2014年武威市法定传染病疫情的上报资料。结果 2010─2014年武威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丙类传染病共计19种65 709例,年均发病率为720.96/10万,死亡51例、年均死亡率5.60/10万;发病最高为凉州区,年均发病率为862.76/10万;全年均有病例报告,1月为发病高峰,报告6 589例、占发病总数的10.03%;以农民最多39 994例、占发病总数的60.87%;年龄以20~70岁为主,报告52 135例、占发病总数的79.34%;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分别占发病总数的69.20%和18.76%;发病居前五位的病种分别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病、手足口病、水痘和痢疾,5类传染病占发病总数的91.03%。结论甘肃省武威市乙、丙类传染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病,病毒性肝炎和肺结核病是现阶段传染病防控的重点,应对群众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宣传、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某部1992—2008年肠道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1992--2008年间某部肠道传染病的发病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集1992--2008年间某部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利用军队疾病监测软件、Excel和Stala软件统计与分析肠道传染病的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特征。结果1992-2008年某部报告肠道传染病总体发病率为34.75‰。男性患者占89.56%,女性占10.44%;干部占60.69%,战士占37.31%,其他人员占2.00%。1996年报告发病率较高,2003年较低;17年中5~10月份报告发病率较高,其余各月发病率较低。结论17年中某部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波动式下降趋势,夏秋季高发。因此,应加强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危重症手足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防控危重症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0-2011年在厦门市手足口病定点医院就诊的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31例为病例组,随机抽取69例非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为对照组。调查患儿人口学情况、出生情况、发病和临床经过、就医情况、感染的病毒型别等。结果 手足口病危重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感染EV71、发病至首次就诊的时间以及发病前1个月内罹患呼吸道疾病。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起病急、症状重,EV71感染是重症手足口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发病年龄低、发病前一个月内罹患呼吸道疾病会增加重症手足口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心源性胸痛患者临床特征,加深临床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经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胸痛中心收治的心源性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性别、年龄、来院方式、发病时间、既往史、合并症、临床表现、诊断及转归情况等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共纳入心源性胸痛患者3107例,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为1.54:1,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为65~74岁,84.84%的心源性胸痛患者自行来院就诊,发病时间好发于冬季,且凌晨、上午和晚上发病率最高。按照诊断进行分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1099例(35.37%),不稳定型心绞痛(UA)1573例(50.63%),非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心源性胸痛435例(14.00%)。AMI患者多为持续性胸痛,UA和非ACS心源性胸痛患者多为间歇性胸痛,不同类型患者伴随症状、既往史/合并症各异,各型患者占比最高的既往史均为冠心病。心源性胸痛患者院内死亡率为1.71%(53/3107),死亡率最高为AMI患者,死亡原因均为心源性死亡。结论 心源性胸痛患者有一定的发病规律,各型患者临床特征不同,AMI患者死亡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