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患儿的MRI形态学改变。方法:对110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MRI检查,与同时做31例头颅CT检查结果及病因对比分析。结果:宫内或产时窒息、未成熟儿和核黄疸为脑性瘫痪的三大主要病因。110例MRI异常90例,异常率81,8%,其中脑白质髓鞘形成延迟占首位49例(44.5%)。 CT与 MRI均异常者 16例,CT正常而 MRI异常者 5例,CT异常率 51.6%。结论:MRI检查对小儿脑性瘫痪病因学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成像对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4例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MRI表现为双侧对称的白质异常信号,主要位于枕、顶、颞叶,视放射和胼胝体压部,T1加权为低信号,T2加权为高信号,有增强效应。多维成像和高对比强度使MRI比CT有更强的敏感性,能明确病变的部位及其严重程度,故MRI是诊断ALD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患儿的MRI形态学改变。方法:对110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MRI检查,与同时做31例头颅CT检查结果及病因对比分析。结果:宫内或产时窒息、未成熟儿和核黄疸为脑性瘫痪的三大主要病因。110例MRI异常90例,异常率81.8%,其中脑白质髓鞘形成延迟占首位49例(44.5%)。CT与MRI均异常者16例,CT正常而MRI异常者5例,CT异常率51.6%。结论:MRI检查对小儿脑性瘫痪病  相似文献   

4.
本文收集了经CT或MRI证实的桥脑出血19例,结合其CT及MRI表现,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比较CT及MRI对桥脑出血的诊断价值。提出桥脑出血的预后与出血的部位及数量有关。桥脑出血各期MRI均有阳性表现,且MRA(磁共振血管成像)无创伤,可发现隐匿血管畸形,有助于桥脑出血病因诊断,故桥脑出血的最佳影像诊断方法为MRI。  相似文献   

5.
桥脑出血的临床、CT与MRI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收集了经CT或MRI证实的桥脑出血19例,结合其CT及MRI表现,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比较CT及MRI对桥脑出血的诊断价值。提出桥脑出血的预后与出血的部位及数量有关。桥脑出血各期MRI均有阳性表现,且MRA(磁共振血管成像)无创伤,可发现隐匿血管畸形,有助于桥脑出血病因诊断,故桥脑出血的最佳影像诊断方法为MRI。  相似文献   

6.
左旋咪唑致脱髓鞘脑病的临床及CT与MRI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左旋咪唑致脱髓鞘脑病的临床及CT、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6例左旋咪唑致脱离病的临床及18例CT、20例MRI资料,结果: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弥漫性脑损害。1例脑活检不脱髓鞘病灶。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好。13例CT及20例MRI显示脑白质区有多发病灶,CT为低密度影,MRI为长T1长T2信号,仅1例有占位效应。MRI的影像学诊断率明显高于CT。结论:本病的诊断依靠其临  相似文献   

7.
脑白质疏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40例痴呆患者、120例无痴呆脑血管病患者及60例临床既无痴呆也无脑血管病病史的“正常”老人CT和MRI资料,脑白质疏松的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痴呆(62.50%)、脑血管病(34.17%)和“正常”老人(15.00%)。推测脑白质疏松的病理生理基础是脑室周围半卵圆区缺血、缺氧及炎症反应所致脑白质神经纤维脱髓鞘。脑白质疏松可能加重或导致智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静止性脑损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静止性脑损害周国庆综述金泳清审校随着CT、MRI影像检查问世,发现许多无明显症状的脑梗塞。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静止性脑梗塞(SCI)及脑白质损害两方面。两者虽为不同概念,但其病理发生、临床意义有相似之处。本文对近年文献进行综述。⒇一、静止性脑梗塞CT、...  相似文献   

9.
用MRI和CT对5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同时进行MRI(0.5T)、CT扫描,并进行对照。结果:MRI异常41例(82%),病灶70个,多发灶22例,颞叶异常30例(73.17%);CT异常28例(56%),病灶36个,多发灶8例,颞叶异常16例(57.14%),X2检验P<0.0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但是,确定病灶要用MBI、SPECT和EEG检测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血管病引起心脏电学变化多端,常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现将我院2000~2001年间具有完整心电图和CT(或MRI)资料的急性脑血管病84例整理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84例既往无心脏病史,其中男47例,女37例。年龄28~74岁,平均59岁。系我院2000~2001年住院病例,入院前2h内均检查了心电图和脑CT(或MRI)。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或CT(MRI)明确诊断。其中脑出血31例,网膜下腔出血5例,脑梗死48例。2 结果 84例中有心电图明显变化者47例,占总数56%,其中脑出血36例中有心电…  相似文献   

11.
出血性脑梗死的CT,MRI与临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的头颈CT、MRI检查结果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对49例HI患者的CT、MRI检查结果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CT、MRI所见HI主要分为血肿型及非血肿型。1周内发病,高龄,高血糖,有抗凝,溶栓史者以血肿型为主,病情加重且预后不良。结论 CT、MRI均为诊断HI的可靠手段,MRI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12.
多系统萎缩的临床与CT及磁共振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评价临床表现与CT、磁共振(MRI) 结合对多系统萎缩(MSA) 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56 例多系统萎缩病人,其中橄榄桥脑小脑萎缩(OPCA)37 例,Shy- Drager 综合征(SDS)13 例,纹状体黑质变性(SND)6 例。全部病人均行头颅CT、MRI检查,并对其临床表现、分型、MRI进行比较。结果 临床发现各型早期各有特点,且MRI表现也各不相同。结论 临床表现与MRI结合可提高MSA 中OPCA、SND的诊断率,但在SDS病人MDI改变不明显。头颅CT对MSA 诊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3.
脑分水岭梗塞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报告20例脑分水岭梗塞(CWI)的临床、CT和MRI资料,认为CWI的主要原因为体循环低血压,脑的大动脉的狭窄和闭塞,血液流变学异常,以及后交通动脉的解剖变异。其临床表现有一定特点,诊断主要依赖CT或MRI。经溶栓、扩血管药等治疗,大多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16例出血性脑梗死(HI)病人,均经二次CT或MRI检查。14例均在首次CT检查发现颅内单发或多发低密度灶,二次CT或MRI检查均显示大面积脑梗死伴出血,按部位分类以大脑中动脉区为最多(10例,)影学改变可分为血肿型(5例)及非血肿型(11例),本组中报告HI患者率较国外为低,所有病例治疗结果表明非血肿型预后较好,治疗中依其病变没情况进行分别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脑梗塞后皮质性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20例经CT扫描或MRI证实的脑梗塞后皮质性出血(CHI)患者,发现CHI皆发生于大、中面积脑梗塞之后。CT平扫时,在低密度灶周围皮质表面可见蜿蜒走行的高密度或等密度影,且可被造影剂进一步增强,MRI T1加权像其形态呈“脑回强化线样”高信号。MRI是发现脑梗塞后皮质性出血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3O例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分析北京科技大学医院内科(100083)王景春随着CT、MRI扫描技术等影像学的发展,腔隙性脑硬塞愈来愈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现将我院1992年9月份~1993年12月份经CT或MRI证实的30例腔隙性脑硬塞,结合有关文献进行...  相似文献   

17.
脑干出血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脑干出血27例临床分析郑建仲本文报道我院近11年经CT和(或)MRI证实的脑干出血27例,结合CT及MRI检查,对临床表现、预后进行分析讨论。1临床资料男18例,女9例,年龄21~81岁,平均年龄60.9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7例,糖尿病史2例。均为...  相似文献   

18.
CTMRI导向下立体定向开颅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74例CT、MRI导向切除脑内病灶。此术式具有定位准确、侵袭性小、并发症少的优点,详细介绍了手术方式。认为对脑内小于3mm病灶,多发性病灶及AVM,MRI优于CT定位;Leksell(D/G)型定向仪最适合CT、MRI导向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19.
腔隙性脑梗塞100例临床,CT与MR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腔隙性脑梗塞(LI)为脑血管疾病的特殊类型。本文报告100例LI,并对其临床表现CT与MRI进行比较及分析。CT问世后虽提高了LI的检出率,但MRI可更早更完整地显示腔隙性病灶,尤其对位于脑干及小脑的微小病灶有独特优越性。因此MRI是临床研究LI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42例脑白质疏松症病人的CT、MRI所显示的脑的形态变化与SPET所反映的脑的功能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CT、MR泽皮质下病变发现较早,而SPECT对皮质的血流改变较敏感,并对这一现象的发生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