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2.
脑分水岭梗塞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报告20例脑分水岭梗塞(CWI)的临床、CT和MRI资料,认为CWI的主要原因为体循环低血压,脑的大动脉的狭窄和闭塞,血液流变学异常,以及后交通动脉的解剖变异。其临床表现有一定特点,诊断主要依赖CT或MRI。经溶栓、扩血管药等治疗,大多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4.
脑分水岭梗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加纯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89,6(2):124-126
分水岭梗塞(Watershed WS)是指脑、心、肾等器官内较大的相邻血管供血区之间的边缘带一种局部缺血性损害,特别是脑 WS 最易发生。这种梗塞约占全部脑梗塞的10%。脑 WS 的诊断以前只是病理解剖才能诊 相似文献
5.
脑分水岭梗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塞(CWI)的类型、病变部位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经头颅CT证实的幕上CWI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改变。结果其中皮层前型39例(33.9%),病灶在大脑前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皮层支的边缘带,呈楔形,临床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经皮层运动性失语等。皮层后型42例(36,5%),病灶在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后动脉皮层支的边缘带,临床表现为视野缺损、经皮层感觉性失语、皮层型感觉障碍、轻偏瘫等。皮层下型34例(29.6%),病灶在大脑中动脉皮层支与深穿支的边缘带,位于基底节及侧脑室旁,临床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优势半球病变可有言语障碍等。结论CWI的临床表现复杂,诊断主要依据CT或MRI。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分水岭梗塞(CWI)的类型,病变部位及临床部位,方法 回顾性分析115例经头颈CT证实的幕上CWI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改变。结果 其中皮层前型39例(33.9%),病灶大脑前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皮层支的边缘带,呈楔形,临床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经皮层运动性失语等。皮层后型42例(36.5%),病灶在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后动脉皮层支的边缘带,临床表现为视野缺损、经皮层感觉性失语,皮层型感觉 相似文献
7.
脑分水岭梗塞的CT、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瞿学栋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2,10(2):107-108
目的 :研究脑分水岭梗塞的病因、分类、发病机制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 4 3例脑分岭梗塞的临床、 CT资料。结果 :本组单侧分水岭梗塞 38例 ,双侧 5例。皮层前型 16例 ,皮层后型 9例 ,皮层下型 15例 ,混合型3例。 17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 ,脑白质疏松症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临床表现因梗塞部位不同而异。结论 :全身血压骤降可导致脑分水岭梗塞。颈内动脉 /脑内大动脉高度狭窄或闭塞伴血流动力学异常亦可导致脑分水岭梗塞 相似文献
8.
脑分水岭梗塞是指两条主要脑动脉供血交界区的脑梗塞,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其发生率占10%[1],由于CT与MRI的广泛应用,对其病因及临床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为进一步探讨脑分水岭梗塞的类型,病变部位及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23例经头颅CT和MRI证实的脑分水岭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改变,认为血流动力学障碍易导致对称性观测脑分水岭梗塞,然而最终梗塞部位还与Willis动脉环状态,动脉狭窄程度及例支循环状态有关,心脏附壁血栓或大动脉溃疡狭窄处栓子可选择性进入分水岭终未血管导致脑分水岭梗塞。其临床表现复杂,但有一定特点,经溶栓扩血管药物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脑分水岭梗塞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绍文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1999,7(3):171-172
脑分水岭梗塞(CWI)是脑内相邻较大血管供血区之间即边缘带局限性缺血,占全部脑梗塞的10%左右[1]。本科自1993年8月至1998年8月共收住脑梗塞230例,其中CWI22例,现报告如下,并作临床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性15例,女7例。年龄35~78岁,平均62,4岁。睡眠时发病11例,安静时发病8例,活动时发病3例。既往有高血压史16例,冠心病10例,高血脂症8例,糖尿病5例,脑出血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脑血管痉挛2例,红细胞增多症1例。二、临床表现:本组偏瘫15例(10例下肢瘫重于上肢),偏身感觉障碍12例,偏盲6例,失语5例(运动… 相似文献
10.
脑分水岭梗塞的病因及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七十年代CT 应用以后,有关脑分水岭梗塞病因、病理、临床特征和CT 影像的研究日益增多。目前认为其主要病因为发作性低血压,颈动脉阻塞以及微栓塞。其临床表现取决于梗塞部位。 相似文献
11.
输液反应致脑干分水岭梗塞2例报告刘群,包雪英,孟红梅,包云华,王苏平分水岭梗塞是指发生于脑的动脉供血区之间即边缘带地区的脑组织的梗塞,随着CT及MRT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分水岭梗塞的认识逐渐加深,该病多发生在大脑皮层动脉供血区之间或是在皮层动脉与深穿动... 相似文献
12.
胼胝体梗塞姚桂兰白树风梁秀珍胼胝体是由连合左右大脑半球皮质的纤维组成,位于半球间裂底,胼胝体的功能主要是连系两侧大脑半球的皮质中枢,其梗塞临床上甚罕见,其损害在临床上的表现依部位不同而异,今年我科收治2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女,48岁,右利手。...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28例分水岭脑梗塞临床与CT,其中前分水岭脑梗塞6例,后分水岭脑梗塞12例,皮质下分水岭脑梗塞10例。 相似文献
14.
15.
腔隙梗塞的临床、CT与MRI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于文如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1,8(4):237-237
CT 问世以来,腔隙梗塞已有大量报告。现将我院1989年10月至1990年3月,治疗的20例腔隙梗塞的临床与 CT、MRI 对比分析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年龄与性别:20例均为男性。年龄47~80岁。其中50岁以下1例,50~59岁6例,60~69岁居多。二、既往史:与腔隙梗塞发病关系最密切的是高血压伴动脉硬化9例。伴糖尿病2例。病因不明22例。TIA 5例,可逆性脑缺发作(RIND)2例。三、临床表现:以有症状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7例(35%)最多。多表现椎基底动脉系 相似文献
16.
报告经XT、磁共振成像(MRI)证实的68例脑基底节区梗塞患者的脑电地形图(BEAM)并与50例正常对照组的BEAM作对照,结果梗塞且BEAM36例(53%)异常;其中33例以θ波频带能量增高,均在后半部。对照组BEAM异常4例(8%),表现在额、颞区θ波频带能量稍有增高,脑梗塞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BEAM异常率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68例脑基底节区梗塞脑电地形图分析张志锁,涂来慧资料与方法:脑基底节区梗塞组68例,男52例,女16例,年龄46~82岁,平均63.8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单、双侧肢体肌力下降46例,构音障碍5例,肢体麻木感或有痛触觉减退15例,偏盲2例,均无明显意识障... 相似文献
18.
对脑梗塞病人梗塞区及梗塞周围区病理和代射过程改变的研究将促使我们去探索新的治疗方法,降低脑梗塞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9.
双侧丘脑旁正中梗塞综合征3例报告汪颜,李基文双侧丘脑旁正中梗塞综合征是属于脑梗塞的一种腔隙综合征,少见,易误诊及漏诊,尤其在昏迷或症状不典型时,现将我科收治的3例报告如下。病例1,女,58岁,入院前19天突然神志不清,尿便失禁,经附近医院治疗2至3天... 相似文献
20.
<正> 本文对86例经CT证实的急性大脑中动脉(MCA)梗塞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探讨其超早期CT特点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方法:从我院神经内科1995年5月~1997年5月收治的412例脑梗塞患者中选出86例首次发作MCA缺血症状并在6小时(h)内入院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1例,女性45例,年龄27~83岁,平均61.4岁。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脑梗塞诊断标准,且所有对象均有入院前和后来显示出梗塞灶的两张CT片。首次CT扫描时间最短1h,最长6h,平均5.2h。第2次在病后3~8天,平均5.8天。结果由两位对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