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CLINICALSTUDYONTHEPATTERNOFLYMPHNODEMETASTASISINCARCINOMAOFESOPHAGUS(ANANALYSISOF200CASES)LinRuobai林若柏LinPeiqiu林培裘ZhouLun周仑Ch...  相似文献   

2.
988例食管癌放射野外淋巴结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目的 探讨食管癌常规放射治疗野外淋巴结转移的途径和几率,为食管癌放射治疗设野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对988 例食管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病变两端各延长3c m 为界划分放射治疗野内、外淋巴结。对术后放射治疗野内、外淋巴结转移与病变长度、病理类型及浸润深度做相关分析。结果 全组淋巴结转移率为39 .1 % ;放射野内、外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 .2 % ,30 .4 % ;放射野外淋巴结转移率与病变长度、外侵及 T 分期呈正相关,其中 T3 , T4 期病变放射野外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4 .8 % ,40 .0 % ;放射野外淋巴结转移与鳞癌和腺癌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常规食管癌放射野外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值得今后食管癌放射治疗设野时注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已经发表的文献来研究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和可能性,以建立一个描绘和选择No、N1期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范围的适形放疗标准.方法 检索万方、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以MRI为主要或者唯一影像学诊断方式的鼻咽癌临床试验,提取数据,采用Statal2.0进行Meta分析.结果 从963篇原始文献中,纳入21篇临床试验,最常见的淋巴结转移区域为咽后淋巴结(67%)和Ⅱ区淋巴结(71%);Ⅲ、Ⅳ、Ⅴ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7%、14%、21%;低转移率淋巴结区包括ⅠA、ⅠB、Ⅵ和腮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2%、2%、1%.淋巴结转移规律是自上而下循序性扩展,而跳跃性转移的可能性在0.5%~7.9%之间.结论 鼻咽癌淋巴结转移存在一个可以预期的循序性转移规律,并且跳跃性转移是非常罕见的,以此证实了鼻咽癌No、N1期治疗以适形放疗减少射野的方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DNA依赖蛋白激酶(DNA-PK)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二步法)检测60例大肠癌组织标本中KU70、KU80和PKcs的表达,其中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淋巴结转移各30例。结果:KU70和KU80的表达与淋巴结是否转移密切相关,淋巴结未转移组呈高表达,而转移组则呈低表达,即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KU70,r=-0.57;KU80,r=-0.38);PKes则与淋巴结是否转移无相关性(P〉0.05)。KU70、KU80、PKes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浸润深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DNA-PK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转移呈负相关,检测大肠癌组织中KU70和KU80的表达有可能为大肠癌的预后和疗效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对生存率的影响和放射治疗的意义   总被引:27,自引:8,他引:27  
目的 分析淋巴结转移个数对生存率的影响及放射治疗的意义。方法 495例食管癌根治性手术切除患者,随机分为单一手术组(275例)和术后放疗组(220例),根据淋巴结转移的个数分为3组:A组无淋巴结转移,占47.2%;B组淋巴结转移个数1~2枚,占29.5%;C组淋巴结转移个数≥3枚,占23.2%。结果(1)相同T分期(T3)时,A、B、C三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2.6%、28.8%和10.9(P=0.0000);在C组,单一手术和术后放疗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0和19.3%(P=0.0336)。(2)在淋巴结阳性组(B C组),单一手术和术后放疗者的胸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5.9%和21.2%(P=0.014),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9.7%和4.4%(P=0.000);在淋巴结阴性组(A组),单一手术和术后放疗的胸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7.8%和10.3%(P=0.003);A、B、C三组的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9%、9.4%和17.5%(P=0.000)。血行转移率以C组最高,为27.8%。结论 淋巴结转移个数是影响食管癌生存率的因素之一。淋巴结转移个数≥3枚时,血行转移率高,是全身化疗的指征。术后放疗降低了放疗部位淋巴结转移率,明显提高了C组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与传统术式在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淋巴结清扫数量、淋巴结转移率和远期生存率等方面的差异,评价三野淋巴结清扫的优劣。方法同期入组的96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46例行食管癌淋巴结三野清扫(三野清扫组),另外50例接受传统术式(传统手术组)。结果三野清扫组扫除淋巴结39.28枚/例,显著高于传统手术组13.30枚/例(P〈0.01);三野清扫组患者淋巴结阳性率73.91%(34/46),也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的38.00%(19/5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喉返神经损伤和呼吸并发症三野清扫组显著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三野清扫组术后胸腔积液引流量增多;三野清扫组3年生存率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三野清扫术有效地扩大了淋巴结的清扫范围,使食管癌的分期更加准确,同时在提高患者生存率方面也有大量的证据。但缺点是手术创伤大,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胰腺癌伴淋巴结转移的基因芯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an Z  Hu X  Ying K  Li Y  Tang R  Cao G  Tang Y  Jin G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3):243-246
目的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伴与不伴淋巴结转移胰腺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 将4000个人类全长基因的PCR产物点样于特殊处理后的玻片上制备基因芯片。用逆转录的方法,分别将两种荧光Cy3-dUTP和Cyt-dUTP标记正常胰腺组织和胰腺癌组织mRNA,以制备cDNA探针,并与芯片杂交。以ScanArray 3000荧光扫描仪扫描芯片上两种荧光信号,获得的荧光信号图像用计算机分析。每点上两种荧光信号的强度分别代表Cy3-dUTP和Cy5-dUTP的量。最后,计算每点的Cy5和Cy3比值。结果 在所检测的2例伴淋巴结转移和2例不伴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标本中,56个基因(其中包括24个已知基因)有表达差异。结论 基因芯片技术为阐明人类胰腺癌伴淋巴结转移的特异性基因表达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气管食管沟巨大淋巴结转移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CT检查和放射治疗对食管癌和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治疗价值和疗效。方法 收集我科自 1992年 3月至 2 0 0 1年 5月治疗的食管癌气管食管沟巨大淋巴结转移 15例。常规放射治疗 12例 ,3例配合立体照射。 13例按计划完成放射治疗 ,照射剂量 6 5Gy。 结果 按计划完成放疗的患者局部病变完全缓解率为 10 0 %。 12例生存 6~ 18个月 ,中位生存时间 10个月 ,1例已生存 2年仍健在。结论 CT对食管癌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食管癌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者放疗应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9.
胸段食管癌转移淋巴结数量与生存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转移淋巴结数最与食管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分析1995年7月至2005年7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行胸段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1140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生存情况分析.结果 淋巴结转移数量与食管癌的生存率呈负相关(P=0.000);患者淋巴结切除数量≥8枚、<8枚时,淋巴结转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数量与患者预后呈显著相关性,能反映其预后,建议pTNM分期将淋巴结转移数考虑在N1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探讨临床病理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为胸段食管癌放射治疗临床靶区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7例行根治术的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临床病理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 胸上段食管癌颈部、上纵隔、中纵隔、下纵隔及腹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6.7%、33.3%、11.1%、5.6%和5.6%,胸中段食管癌分别为4.0%、3.8%、28.5%、7.1%和17.1%,胸下段食管癌分别为1.5%、3.0%、22.7%、37.0%和3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长度、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是影响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145、1.501和1.973).结论 影响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有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肿瘤长度,应综合考虑肿瘤部位及这些因素,以选择合适的放疗临床靶区.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右颈气管旁三角区域的淋巴结清扫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Xue HC  Wu CR  Zhang ZB  Zhu ZH  Ma ZK  Lin AM 《中华肿瘤杂志》2003,25(4):397-400
目的 探讨食管癌右颈气管旁三角区内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及其清扫方法。方法 在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的基础上 ,采用经右胸打开右胸顶胸膜 ,显露右颈气管旁三角进行该区域淋巴结清扫。对不同区域淋巴结进行分组编号及病理检查。结果  333例食管癌患者右颈气管旁三角区内淋巴结转移率为 36 .0 4 % ,转移度为 2 4 .96 % ;颈段食管癌右颈气管旁三角区淋巴结转移率为 6 6 .6 7% ,转移度为 4 4 .4 4 % ;上段食管癌右颈气管旁三角区淋巴结转移率为 4 5 .4 5 % ,转移度为 2 7.0 4 % ;中段食管癌右颈气管旁三角区淋巴结转移率为 34.19% ,转移度为 2 4 .32 % ;下段食管癌右颈气管旁三角区淋巴结转移率为 15 .79% ,转移度为 18.92 % ;转移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转移度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PTis、PT1、PT2、PT3、PT4期右颈气管旁三角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 0、17.2 4 %、2 8.70 %、4 5 .16 %和 5 3.5 7% ,转移度分别为 0、8.77%、17.6 2 %、33.0 0 %和 4 1.17% ,各期转移率及转移度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乳头型早期食管癌的右颈气管旁三角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 0 .0 0 % ,转移度为 2 3.5 3% ;糜烂型转移率为 3.85 % ,转移度为 1.82 % ;斑块型和隐伏型转移率和转移度均为 0 ;四者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螺旋CT对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探讨食管癌转移淋巴结的分布规律。方法 1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术前行CT扫描,判断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评估CT对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重点观察记录CT、病理同时检出的74例食管癌患者转移淋巴结的分布特征。结果 CT对117例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6.0 %、80.6 %、84.6 %。食管癌转移淋巴结胸上段以最上纵隔组[8/14(57.1 %)]、气管旁组[4/14(28.6 %)]最多;胸中段以气管旁组[21/41(51.2 %)]、主肺动脉窗组[17/41(41.5 %)]、隆突下组[15/41(36.6 %)]为最多;胸下段以贲门旁[7/19(36.8 %)]、胃左动脉旁[5/19(26.3 %)]为最多。结论 螺旋CT检查可以较准确地评估食管癌转移淋巴结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3.
咽后淋巴结是鼻咽癌淋巴结转移通道中经历的第1级淋巴结,通过咽后淋巴结转移预测鼻咽癌区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状况,为鼻咽癌的准确分期和综合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咽后淋巴结是鼻咽癌淋巴结转移通道中经历的第1级淋巴结,通过咽后淋巴结转移预测鼻咽癌区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状况,为鼻咽癌的准确分期和综合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PN0食管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及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雪峰  潘铁成  李军  陈涛  魏翔  宋定伟  胡敏  张霓 《肿瘤》2005,25(4):383-385,395
目的探讨食管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免疫组化诊断方法并评价其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用细胞角蛋白19和粘蛋白1单抗检测56例经传统HE染色诊断为无转移(pN0)食管癌患者的118个淋巴结.对患者随访,应用x2检验比较患者的生存差别.结果淋巴结微转移率为25.0%(14/56),食管癌淋巴结微转移与TNM分期(T1/T2、T3)统计学处理结果显著相关(P<0.05),而与其它临床病理特点无显著相关性(P>0.05).有淋巴结微转移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53.85%,无转移者3年生存率83.63%,两组相比较差别非常显著(x2=7.24,P<0.05).单变量与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微转移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细胞角蛋白19和粘蛋白1单抗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较常规组织学检查方法敏感性更高,提高了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率,可以用来诊断淋巴结微转移,对pN0食管癌预后评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81例原发食管小细胞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食管小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收集和分析81例原发食管小细胞癌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 81例患者中,男58例,女23例,年龄35~82岁,中位年龄60岁.75例患者有分期资料,其中局限期52例,广泛期23例.原发于食管中段42例,食管下段29例,食管上段9例.单纯小细胞癌77例,混合型4例.81例患者中,20例仅接受了1种手段治疗,其中11例接受手术治疗,6例接受化疗,3例接受放疗;61例接受了1种以上方式的综合治疗,其中以术后化疗居多(30例).81例患者生存时间为2~7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3.5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5.6%、6.2%和2.5%.局限期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2%、7.3%和3.6%;广泛期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个月,1、3年生存率分别为25.2%和0.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体能状况、治疗方式和治疗模式是原发食管小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原发食管小细胞癌是一种少见且恶性度极高的肿瘤,临床分期、患者的体能状况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采用合理的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The authors studied retrospectively lymph node metastatic status impacting on survival of 212 patients with thoracic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663 (19.4%) of the total 3, 419 lymph nodes examined (an average of 16.1 per patient) were proved to be positive. The overall 5-year survival rate was 19.3% (41/212).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o difference in survival was observed in relation to the site of the involved lymph node. Difference in survival based on the number of metastatic lymph nodes (1 or ≥2) and the frequence of positive nodes ≤10% or >10%)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linical staging of esophageal carcinoma should be made according to the absolute number and the relative frequency of lymph nodes involved. The effectiveness and limitation of extended lymph node dissection in relation to prognosis wa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VEGF-C表达与淋巴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背景与目的 肺癌的复发和转移与其血管生成和淋巴管生成密切相关,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VEGF C)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组 织中血管和淋巴管生成的关系却知之甚少。本研究旨在探讨肺癌组织中VEGF C表达与肿瘤组织中微血管 和淋巴管生成及肺癌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78例肺癌组织中VEGF C、血管 内皮细胞及淋巴管内皮标记物CD31和VEGFR 3,并计算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和微 淋巴管密度(lymphaticmicrovesseldensity,LMVD)。结果 肺癌组织中VEGF C表达的阳性率为52.6% (41/78);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中VEGF C表达(30/43,69.7%)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11/35, 30.3%)(P<0.05);VEGF C阴性组的微淋巴管密度(23.4±2.3)显著低于VEGF C阳性组(43.2±4.1)(P <0.05),而微血管密度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1±1.8比28.1±3.2,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 的肺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和微血管密度(分别为33.6±1.1和41.3±3.3)均显著高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 者(分别为18.7±1.8和25.7±2.1)(P<0.05)。结论 VEGF C可能主要通过调节肺癌组织中微淋巴管的 生成而  相似文献   

19.
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5,自引:15,他引:55  
目的 了解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探讨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 对243例单纯技术切除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淋巴结转移率45.3%,转移度10.5%,表现为沿食管周上的上下“双向性”转移。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为肿瘤浸润深度和肿瘤分化,肿瘤长度则影响不大。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16.4%,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1.9%(P〈0.01),。淋  相似文献   

20.
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强度和淋巴结清扫手术方式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Lu ZM  Zhang H  Wang MH  Cui DH  Yang YQ  Huang HZ 《癌症》2006,25(5):604-608
背景与目的:淋巴结转移强度包括淋巴结转移数量和淋巴结转移度。淋巴结转移度即术后病理证实的淋巴结转移数和切除淋巴结数的比值。这两个指标是评估食管癌分期和预后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强度以及影响淋巴结转移强度的因素,进而探讨淋巴结清扫术式。方法: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切除的120例食管鳞癌患者,术中按美国胸科协会(AST)Casson修订淋巴结分组清扫淋巴结。结果:120例胸段食管鳞癌清扫淋巴结2631个,平均每例22个。胸上段食管鳞癌向颈部转移的淋巴结转移度(20.9%)大于胸中段(12.9%)和胸下段食管癌(6.8%)(P<0.05)。胸下段淋巴结向腹部胃周转移淋巴结转移度(37.5%)大于胸中段(17.5%)和胸上段食管癌(7.1%)(P<0.05)。隆突淋巴结转移以中段多见。食管癌浸润深度、食管癌分化、食管环壁生长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强度显著相关(P<0.05),食管癌病变长度与转移强度不相关(P>0.05)。经右胸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后生存时间优于经左胸二野淋巴结清扫术(P<0.05)。结论:食管癌术中应注意淋巴结转移强度高的区域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浸润深度、食管癌分化、食管环壁生长程度是影响淋巴结转移强度的重要因素。在胸段食管癌淋巴清扫手术中,经右胸三野淋巴结清扫明显优于经左胸二野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