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osteoprosis)是以低骨量及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伴有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占骨质疏松症的90%,它又分为2种亚型,即Ⅰ型和Ⅱ型。Ⅰ型又称绝经骨质疏松症,Ⅱ型为老年型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可继发于其他疾病或由药物引起。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中,大部分是骨吸收抑制剂,通过减少破骨细胞的生成(如雌激素)或减少破骨细胞活性(如双膦酸盐)来抑制骨的吸收,防止骨量过多丢失。  相似文献   

2.
鲑鱼降钙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密度(BMD)降低、骨微结构破坏和脆性骨折发生风险增加为主的慢性复杂性疾病。骨质疏松症的病理特征是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引起骨强度降低,骨折危险性增加。骨质疏松症多发生于老年人和绝经后妇女,绝经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吸收多于骨形成,造成骨质疏松,出现全身骨痛及脊椎、股骨胫等处骨折,发病率为30%~50%。  相似文献   

3.
<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高龄妇女的常见病,主要由绝经引起的骨质疏松症与卵巢合成的激素降低有关。其特征是全身性的骨量减少及骨组织的微结构的改变,以致骨脆性增高,易于骨折[1]。去卵巢诱导大鼠骨质疏松的模型较好地模拟了成年女性雌激素缺乏引起的反应,  相似文献   

4.
甲状旁腺激素激动剂特立帕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佳 《药学进展》2004,28(10):476-477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退化为特征的最常见的代谢性骨病。这种疾病将导致大量骨质丢失,骨骼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常见骨折部位是髋骨、脊椎骨和腕骨。市场上多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如雌激素、双磷酸盐类和降血钙素均属骨吸收抑制剂。而其他一些药物如氟化物、甲状旁腺激素(PTH)是骨形成促进剂。  相似文献   

5.
李雪靖  郭鸿 《河北医药》2010,32(20):2911-2914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osteoporosis,P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POP包括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1型)和老年退行性骨质疏松(2型)。一般认为绝经后骨质疏松主要原因为雌激素缺乏,骨质形成正常而吸收增多,致高转换性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6.
<正>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被破坏、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疾病。以骨质量减少及微结构退化,进而使骨的脆性增加,骨折的危险性增加为特征,多发于老年人和绝经后妇女。研究显示,由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大大增加了老年人的病死率。因此,加强骨质疏松的防治非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个世界范围的、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的健康问题。目前全世界约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症,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七位。它是指以骨量降低、骨组织结构退变、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骨折危险性增大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目前,骨质疏松症治疗常用雌激素(激素替代治疗。HRD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是,存在的一些危险性如:乳腺癌、心血管与骨骼等问题。使用一种复合疗法如雌激素和双仑膦酸尚在临床评估中。虽然尚无理想的药物安全而有效的根治疏松的骨骼恢复原状。但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在该病的治疗方面已取得较大成就,以下就其药物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抗骨质疏松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荣 《中国药房》2008,19(32):2546-2549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该病主要影响绝经后的妇女,但男性及绝经前妇女也可以发生。其早期常无特殊临床表现,在中老年人中发病较为普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称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病”。在美国,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并导致每年大约200万例骨折。该病以骨的矿密度丢失为特点,严重者常常发生髋、腕或椎骨骨折。1993年的共识研讨协会(The Consensus Development Conference)达成目前接受的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即“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退变并导致骨脆性和易骨折风险增大为特点的全身骨骼障碍”。  相似文献   

9.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一个重要类型,其特征表现为全身性的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改变,以致骨脆性增高,易并发骨折,严重危害患者生活质量。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进行防治,是当今全球性公共卫生难题之一。我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当为此作出贡献。 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理 卵巢功能衰竭,雌激素(E)水平下降是绝经后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常见的骨代谢疾病,以低骨量及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主要特征,并伴有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占90%。它又可分为2种亚型,即Ⅰ型和Ⅱ型。Ⅰ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Ⅱ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可继发于其他疾病或由药物引起。目前,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有骨吸收抑制药、骨形成促进药和骨矿化药物以及应用中医药进行治疗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池玥  夏维波 《药品评价》2012,9(19):33-40
正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异常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代谢性骨病[1]。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最终目的是减少骨折的发生。临床上采用延缓和减少骨量丢失,争取重获骨量,增加骨骼强度而达到此目的。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措施分为基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的常见病,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骼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本文对2000至2007年我院以胸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老年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3.
熊有玲 《医药导报》1997,16(3):126-127
骨质疏松症属于骨骼系统疾病,表现为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及骨组织的微结构退化,此情况造成骨骼日益脆弱,容易发生骨折,人到30岁~40岁后,骨的形成速度慢于骨吸收速度,骨质每年以1%的速度递减.妇女绝经后骨吸收率增加,使全身骨量减少,皮质骨变薄,骨小梁变稀变细,骨基质减少.老年人,尤其是妇女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本文就骨质疏松症药物防治情况,特别是近年上市新药作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是指以单位体积骨量减少为特征的代谢性骨改变,其矿物质和骨基质比例正常.骨服性增加,在轻微外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均容易发生骨折,妇女绝经(自然或手术引起的)后雌激素突然减少。可导致骨量丢失加快。特别是绝经后最初10年,极易引起骨质疏松症。虽然近几年来在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治疗及诊断等方面有了显著的进步,但很多妇女常将骨质疏松与关节炎相混淆,仍未采取足够的措施以保护自己免患此病及其致残影响,本文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作一综述,期待引起广大妇女患者的重视。1激素替代疗法(HRT)雌激素在骨代谢中…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症是临床常见慢性疾病,是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退行性改变为特征,骨脆性增加,易发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代谢性骨病,其临床多见于原发性骨质疏松,如经期后骨质疏松(Ⅰ型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Ⅱ型骨质疏松)。其病因前者与绝经后雌激素不足,后者主要与增龄衰老改变有关。在临床上多见颈椎、双膝关节、足跟疼痛为主。笔者在采用旭痹颗粒(片)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破坏为特征而导致骨脆性增加并易于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本文从作用机制出发,综述首个开发上市的具有抑制破骨细胞吸收和促进骨形成双重作用的新药雷奈酸锶,评价其用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雷诺昔酚与绝经后骨质疏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慧芳  姚爱琳 《河北医药》2002,24(3):218-219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Ⅰ型骨质疏松症 )是因为绝经后卵巢激素分泌不足、骨质丢失速度加快而引起的骨质疏松。本症多发生于绝经后 3~ 5年[1 ] 。预防及治疗主要采用激素补充治疗。然而 ,在补充雌激素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如 :体重增加、不规则阴道出血、长期应用可能增加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等 ,美国约 40 %~ 5 0 %绝经后妇女拒绝接受或终止激素补充治疗[2 ,3] 。雷诺昔酚 (raloxifene ,RAL)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绝经后的骨质疏松 ,其在骨和脂代谢中有…  相似文献   

18.
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是引起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用雌激素治疗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会引发乳腺癌,因而人们使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ERMs)来治疗绝经后妇女OP。SERMs可选择的作用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抑制骨吸收、破骨细胞形成而阻止骨质流失。SERMs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治疗绝经后妇女OP的药物。本文就SERMs的作用机制及其治疗OP效果进行综述,并探讨SERMs治疗绝经后OP的前景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作为骨骼一种退行性病变,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日益增多,全球有超过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在世界常见慢性病中跃居第七位[1]。其特点是长期骨吸收超过骨形成,从而造成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和骨强度的降低,导致骨折危险性增加,大大增加了老年人病残率和病死率[2]。绝经后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下降,骨质疏松情况尤为突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MOP)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慢性病之一[3]。阿仑膦酸钠作为新一代双磷酸盐抗骨吸收药物逐渐开始应用于临床,本研究旨在观察阿仑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异常是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而易于骨折,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目前骨质疏松在全球范围内己成为严重的社会健康问题,据统计全球约有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症,其中绝经后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