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和法为中医传统治疗八法之一在《伤寒论》中,调和营卫,和解表里,和中健脾及补泻合施,寒热并用诸法均可归属和法范畴和法的应用原则应是补虚之中兼达其邪,常用于疾病初期的体虚感邪及疾病中后期的正邪相持或虚中夹实阶段。  相似文献   

2.
试论和法的含义与运用范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光明 《国医论坛》2002,17(6):10-12
和法为中医传统的治疗“八法”之一 ,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对和法的真正含义 ,却人云亦云 ,甚至把“和”与“和法”混为一谈 ,将许多有和义的方剂都归于和法。有鉴于此 ,本文试对和法的含义和运用范围作进一步探讨。1 和的含义1 .1 和的本义《辞源》注释 :“和 ,顺也 ,谐也 ,平也 ,不刚不柔也。”《中庸》云 :“发而皆中节 ,谓之和。”可见和的本义为“协调和谐、适度之义”。1 .2 《内经》中和的含义一是指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和于阴阳 ,调于四时”) ;二是人体整体系统的协调 (“血气不和 ,百病乃变化而生”) ;三是饮食起居情…  相似文献   

3.
和法的临床运用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傅宗翰 《中医杂志》1989,30(9):4-11
  相似文献   

4.
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方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甘草、大枣组成,具有和解表里、宣通内外、调理升降的功能。笔者临证加减运用本方治疗多种病证,疗效甚佳,现举例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作者认为,和有广义狭义之分,《内经》、《伤寒论》中所指的和是广义的,八法及现代方剂学中所说的和法是狭义的。作者进一步阐明了和法的含义和适应范围,介绍了临床应用和法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和法在老年病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法是中医治疗八法之一 ,清代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认为“论病之情 ,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 ,而论治病之方 ,则可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因其简明扼要 ,故仍被当今所认可沿用。对于和法 ,明代徐思鹤提到“调”、“和”、“解”治法 ,清代汪昂的《医方集解》中专列“和解”类 ,其实和法的始作俑者应是宋代的成无己。他在《注解伤寒论》中说 :伤寒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汗之不宜 ,吐下不合 ,当“与小柴胡汤以和解之”。自此成为和解之定法。诚然 ,和解少阳 ,使邪从半表半里而出 ,是和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从临证…  相似文献   

7.
周丹庆  指导:叶海 《新中医》2020,52(20):181-183
正文:叶海(1940-),男,主任中医师,教授,浙江省名中医,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骨科研治工作逾五十载,博览群书,集百家流派之所长,在骨科疾病的诊疗方面有独特的见解,创立“经纬辨证理论”的重要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8.
和法的临床运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法是通过调和脏腑营卫气血及表里寒热以解除病证的治法。《伤寒论》创立了调和营血、和解少阳、调和肠胃、调和寒热等和法。戴天章曾说 :“寒热并用之谓和 ,补泻合剂之谓和 ,表里双解之谓和 ,平其亢厉之谓和”,何廉臣又增加了“苦辛分消”、“平其复遗”、“调其气血”,使和法的范围更加扩大。疑难病往往因容易误辨误治 ,迁延日久 ,常导致表里相兼 ,虚实挟杂 ,寒热并见 ,故和法是治疗疑难病的重要治法。1 调和营卫治多汗刘某某 ,男 ,6 4岁 ,农民。患慢性肾炎多年 ,久治不愈。 1月前曾受风寒 ,自服 APC片 ,寒热虽解 ,但汗出不止。先后求…  相似文献   

9.
和法探析     
和法最能集中反映中医学调整阴阳、恢复平衡的治疗法则。和法是治疗八法之一,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指的是和解少阳,用小柴胡汤化裁;广义是指凡体现兼顾调和之用意的方法和方剂。正如张介宾所言:“和方之剂,和其不和者也。凡病兼虚者,补而和之;兼滞者,行而和之;兼寒者,温而和之;兼热者,凉而和之。”笔者现以和法为主要治则的经典方剂,  相似文献   

10.
试论脏腑表里关系及其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脏腑表里相合,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也是指导中医临床治疗脏腑疾病的重要理论体系之一.它是古人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观察,并运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特性加以概括而成.千百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因其体现了传统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理论诊治疾病的优点,而日益受到临床和科研工作者的重视,使之成为中医学的特色理论之一.本文兹就此作一肤浅探讨.  相似文献   

11.
清代中叶著名医学家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一书,该书其大部分内容都专为论治瘀血证方法,多为后人称道,尽管王氏错误的将横膈膜认为”血府”,将肠系膜认作”气府”,但错误的理论却产生了有效的疗效,对书中许多治法尚能重复,在活血化瘀这个领域内影响甚巨。笔者在多年的临床生涯中取得了可喜的收益,该文章写出本人见解,望同道给予斧中。  相似文献   

12.
浅谈和法的临床运用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法是常用八法之一 ,是理法方药的组成部分 ,是指导临床的一种治疗法规。如能掌握使用 ,常能取得很好疗效。“和”者 ,平也 ,缓也 ,与“烈”相对。和法意指法取中庸 ,用性不偏依的药物组成 ,它是一个以和为主以缓济急以巧取胜的治疗策略。我们对待和法 ,不能局限于和解少阳的小柴胡汤证 ,还应有更广泛更深入的进行研究和探讨。和法即不同于八法中的汗吐下清诸法以直接攻邪为务 ,得以迅速取效 ,又不同于祛瘀、祛痰等具有一定的病理产物可除 ,更不同于补益法有明显的虚弱征象可征。它是通过其特有的和缓、和解、疏畅、调和、平衡等作用 ,达到…  相似文献   

13.
浅论托法及现代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荐  潘立群 《光明中医》2004,19(5):20-21
托法是传统中医外科疮疡疾病中最具有特色的内治方法。关于托法的含义 ,一般认为是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 ,扶助正气 ,托毒外出 ,以免毒邪内陷的治疗方法。适应于外疡中期 ,正虚毒盛 ,不能托毒外出 ,疮形平塌 ,根脚散漫 ,难溃难腐的虚证。历代医家对托法的论述很多 ,代表性的有 :元代齐德之《外科精义》认为疮疡“经久不除 ,气血渐衰 ,肌寒肉冷 ,脓汁清稀 ,毒不出 ,疮口不合 ,成聚肿不赤 ,结核无脓 ,外证不明者 ,并宜托里。”以达到“脓未成者 ,使脓早成 ;脓已溃者 ,使新肉早生”的目的。明代李《医学入门》谓“毒因外感发者 ,内无便溺阻…  相似文献   

14.
作者运用和解通淋,和解攻下,和解疏调法分别治疗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胆囊炎,乳房异常发育症均收到满意的疗效,作者认为,外科多种病证,只要具有少阳证的症状,即可用和解少阳合治疗本病方药同施,可收卓效。  相似文献   

15.
16.
和法为中医传统治疗八法之一。在《伤寒论》中,调和营卫、和解表里、和中健脾及补泻合施、寒热并用诸法均可归属和法范畴。和法的应用原则应是补虚之中兼达其邪,常用于疾病初期的体虚感邪及疾病中后期的正邪相持或虚中夹实阶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将药物贴敷于人体表面,来治疗疾病。方法将药物研成粉末,再与其他液体或物品调成糊状或捣成泥状,敷贴于一定穴位或患处。结果该疗法除能使药物直达病所,直接发挥作用外,还可使药性通过皮毛腠里由表入里,再循经络传至脏腑,来调节气血阴阳,治愈疾病。结论该法不仅善治局部病变,还可治疗全身疾患,本法临床运用范围广,可涉及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并具有见效快、疗效肯定、简易便廉、使用安全、毒副作用少等优点,还可弥补内治法不足。  相似文献   

18.
和法治疗痤疮的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痤疮是常见、多发皮肤病之一 ,中医治疗一般以清 (肺 )法为主。笔者经多年临床观察 ,发现本病的发生与肝、脾(胃 )、功能失调有密切的关系 ,属“表里同病”。因此 ,采用调理肝脾 (胃 )表里同解 ,即和法治疗痤疮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兹介绍验案 3则如下 :  病例 1 小柴胡汤合四逆散加减治疗寻常痤疮案  陈某 ,女性 ,2 3岁。初诊 :1993年 9月 2日。患面部痤疮6年 ,曾外用硫黄洗剂、内服四环素等抗炎药 ,时愈时发 ,每因饮食肥甘、生冷而加剧 ,心情十分郁闷。症见颜面、额部散在性丘疹、粉刺 ,间有少量脓疮 ,伴面部油腻 ,胃脘饱闷不适 ,口…  相似文献   

19.
笔者临床应用攻下法治疗多种病症,效果较好,摘验案三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从补气健脾、益气升陷、调中降逆、升清降浊四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升清降浊法主要是调理脾胃之枢机,治脾要注意升阳,治胃要注意降逆,临床上升清与降浊每需同用,收效方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