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又称Caroli病 ,十分少见 ,该病于1 95 8年由Caroli首先报道 ,并因此而命名。目前该病的检查手段包括B超、CT、MRI、PTC和ERCP ,由于CT和MR能更好地显示肝内胆管的全貌及其与囊状扩张胆管之间的关系 ,对于鉴别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且为无创检查 ,因此成为先天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骨斑点症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对6例患者均行全身骨X线检查,4例行CT与MRI检查.结果:6例患者发病均较广泛并双侧对称,病灶呈大小不等的圆形,类圆形硬化结节.大部分病灶位于骨松质内,并与骨小梁走行一致,少部分位于骨皮质内.相邻关节软骨无异常改变.结论:骨斑点症X线、CT、MRI表现均具有特异征象,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又称先天性总胆管囊肿,文献上虽有报告,但利用CT检查此病国内尚未报道,我们自1985年以来经CT诊断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共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累及肺、肝脏时的CT表现。方法:应用螺旋CT扫描观察3例经临床明确诊断的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的肺及肝脏动静脉瘘表现。结果:3例患者肺内均发现肺动静脉瘘,其中1例同时合并肝内动脉-门脉瘘。结论:增强扫描可清晰显示肺动静脉瘘影像特征-供血动脉、动脉瘤瘘及引流静脉;肝内受累表现为肝动脉、静脉及门脉迂曲扩张、肝内动脉静脉瘘,而且CT是首选的非侵袭性影像方法。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输尿管狭窄的影像学诊断(附31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US)、静脉尿路造影(IVU)、CT和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对先天性输尿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先天性输尿管狭窄的US、IVU、CT资料,其中4例行MRU检查。结果:US、IVU、CT和MRU对先天性输尿管狭窄定位诊断的总符合率分别为67.74%、87.10%、96.77%、100%,对病因定性诊断的总符合率分别为48.39%、77.42%、93.55%、50%。结论:CT、IVU对病因的定性诊断符合率较高,但四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又各具优势和特点,应根据具体情况和临床需要进行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联合应用,更能提高先天性输尿管狭窄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扩张的CT诊断(附4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收集我院1993年~2001年期间46例支气管扩张的CT资料,现报告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骨斑点症(8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斑点症临床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证实的8例骨斑点症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骨斑点症影像学表现为骨内多发边缘清晰、密度均匀的小圆形或卵圆形的致密结节,4例患者有症状,4例患者无临床症状。结论骨斑点症影像学表现典型,影像学检查正确诊断该病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肺泡蛋白沉积症的X线与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X线与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肺泡蛋白沉积症,分析其X线与CT征象。结果4例病变中皆见到弥漫性斑片影与磨玻璃影,CT扫描病灶呈地图样分布。结论CT对肺泡蛋白沉积症的范围、程度及病变轮廓的显示较X线平片准确,根据CT和HRCT表现的典型特征,可以作出可靠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CT、CTA、MRI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VBD的认识。方法 5例VBD患者均接受CT、CTA及MRI检查,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57~71岁,平均61.5岁。采用容积再现(VRT)、多平面重组(MPR)和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MRA)3种方式重组图像。结果5例基底动脉(BA)管腔内径均≥0.45 cm,2例BA的高度(H)为3,2例H为2,1例H为1;2例BA的位置(P)为3,2例P为2。结论 CT薄层扫描可作为筛查VBD的基本检查,CTA及MRI可较好反映BA的血管及脑干病变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VBD提供全面、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检查对儿童胆管扩张症的诊断价值及分型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97例胆管扩张症的CT特征,按胆管受累部位分为肝外型、肝内型、肝内外混合型。结果:97例胆管扩张症表现为肝内、肝外胆管单独或同时不同程度地扩张,其中肝外型64例(66.0%);肝内型3例(3.1%);肝内外混合型30例(30.9%)。结论:CT能清楚地显示扩张胆管的部位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并且无创伤,因此CT是儿童胆管扩张症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MM)的CT和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AMM5例,其中男2例,女3例。4例行CT检查,1例行MRI检查。结果AMM表现明显蕈伞型肿块充满肠腔不伴肠梗阻(n=4),肠壁明显增厚(n=1);2例伴肠周脂肪浸润,其中1例延伸至骶前间隙;4例伴淋巴结转移,其中1例淋巴结直径>3cm。CT平扫示肿块呈稍低密度影,轻度强化1例、中度强化3例;AMM及其转移灶在MRIT1WI均呈高信号,T2WI为低信号。抑脂T1WI能更好地显示病灶范围及转移灶。结论肛门直肠部AMM可表现为腔内较大蕈伞型肿块,虽充满肠腔,但不伴肠梗阻,同时具较大淋巴结转移及明显肠周脂肪浸润。MRI对鉴别黑色素性AMM有提示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即错构瘤的临床特点、影像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51岁女性患者肝、肾错构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对其临床表现、影像特点进行探讨.结果 腹部CT平扫示肝右叶一巨大低密度占位,增强扫描动静脉期自周缘向中心渐进性填充.两肾体积明显增大,呈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蜂巢状混杂密度,可见斑块状、条索状的脂肪密度,增强扫描正常皮髓结构消失,蜂巢壁明显强化,其内见未强化区,双肾动静脉明显受压、移位.结论 肝、肾错构瘤与肝、肾其它良性、恶性病变相比,影像表现较典型,但确诊多数只能通过病理组织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骶骨结核的CT表现。方法  13例经手术证实的骶骨结核的病例 ,结合文献分析其CT表现。结果 骶骨结核以S1~ 2 多见 ,骨质破坏有不规则溶骨和沿骶孔破坏 2种。冷脓肿分布于骶前区、髂窝区和 /或臀肌区。 3例 ( 2 3.1% )合并骶髂关节结核 (右侧 2例 ,左侧 1例 )。结论 CT能明确显示骶骨破坏的程度、冷脓肿的位置及邻近结构受累的情况 ,帮助外科医生选择恰当的手术路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跟骨原发性侵袭性骨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跟骨原发性侵袭性骨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对其影像、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患者为一青少年男性, 1年半前病理确诊为右足跟骨原发性侵袭性骨母细胞瘤,行单纯刮除植骨术后10个月肿瘤即复发.结果 X线及CT表现为右足跟骨呈膨胀性破坏,病灶内钙化及骨化影较少,内侧骨质破坏明显,骨皮质明显变薄,不连续,周围未见明显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影,跟距关节间隙尚清晰,周围其余骨质结构尚完整,未见明显破坏征象,周围软组织明显肿胀.结论 跟骨原发性侵袭性骨母细胞瘤与跟骨良性骨母细胞瘤相比影像表现、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差异,确诊只能通过病理组织学方法.单纯采用刮除植骨术效果不佳,易复发并导致恶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影像学表现。5例均进行CT平扫及MRI平扫和增强。结果 5例肿瘤均位于幕上,3例位于右侧颞叶,1例位于左侧颞叶,1例同时位于右侧额颞叶;5例中3例表现为囊实性肿块,1例为实性肿块,增强后实性成分强化;4例见到钙化;5例肿瘤中仅1例于肿瘤周围可见轻度水肿。结论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可提示其诊断。  相似文献   

16.
滑膜软骨瘤病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滑膜软骨瘤病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滑膜软骨瘤病.36例均行相应关节X线检查,其中13例行CT检查,10例行MR检查.结果 36例滑膜软骨瘤病患者中膝关节22例,髋关节5例,踝关节3例,肩关节2例,肘关节2例,腕关节及颞颌关节各1例;单关节发病31例,双关节发病5例均为膝关节.X线及CT表现为关节间隙及周围有钙化的骨小体,少的1个,多的达数百个,小如米粒,大的直径达2.7 cm.10例MRI检查中,8例钙化结节表现为T_1WI及T_2WI呈低信号,2例钙化结节中心T_1WI及T_2WI呈高信号,周边呈低信号.结论 X线、CT及MRI对本病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临床影像学诊断(附30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支气管内膜结核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支气管内膜结核的X线平片、CT、支气管镜所见。结果X线平片显示本病常伴肺结核病灶;CT主要显示支气管狭窄;支气管镜显示支气管内膜炎症、水肿、肉芽肿形成。结论X线平片、CT及支气管镜对支气管内膜结核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淋巴管肌瘤病的影像学诊断(附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提高对淋巴管肌瘤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 对 2例经病理证实的淋巴管肌瘤病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研究。结果  2例均为女性 ,胸片示双肺弥漫网状结节影。HRCT表现为两肺均匀分布的薄壁囊状影 ,边缘清晰 ,大小不等 ,均伴有后腹膜淋巴结肿大 ,大者约 2 .5cm ,部分融合。 1例伴有右肾血管平滑肌瘤及腹膜后平滑肌瘤 ,呈均匀中等强化。结论 淋巴管肌瘤病是一种罕见的位于淋巴器官的平滑肌细胞病态增生的疾病。两肺广泛均匀分布的薄壁囊状影为其胸部HRCT特征。可同时伴有肾脏及腹膜后血管平滑肌瘤 ,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等  相似文献   

19.
胆管癌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胆管癌的CT诊断价值,分析CT误诊、漏诊的常见原因.方法收集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管癌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周围型2例,肝门型10例,肝外胆管型7例,壶腹型4例.CT显示胆道肿块16例,梗阻部位18例呈截断型,5例呈突然狭窄型.肝内胆管21例呈中-重度扩张,扩张胆管17例呈树藤状,6例呈蟹足状,肝外胆管扩张11例,胆囊扩大7例,术前胆管癌误诊4例,漏诊1例.结论CT在胆管癌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