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急性发作期胆囊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发作期胆囊炎患者102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及术前、术后3个月消化病生活质量指数(GLQI)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及肛门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GLQI生活质量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发作期胆囊炎患者,能有效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胃肠功能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与50例开腹胆囊切除术(OC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C反应蛋白水平手术前后的变化。结果:LC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比OC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OC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LC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治疗急性胆囊炎对机体损伤较OC小,胃肠功能恢复快,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胆道探查术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92例,依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46例,研究组采用LC联合胆道探查术治疗,参照组采用LC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长、切口长度)、术后胃肠功能(肛门排气、肛门排便、肠鸣音恢复时间)恢复情况以及术后1d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研究组术中失血量低于参照组,手术时长、切口长度短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肛门排气、肛门排便、肠鸣音恢复时间短于参照组,术后1d VA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LC联合胆道探查术应用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能改善术中情况,加快胃肠功能恢复速度,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4.
周快乐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3,(22):3333-3334+3337
目的 观察中药热奄包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行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热奄包治疗,对比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肛门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5 d胃肠道反应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热奄包可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作用.方法 采用历史对照,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51例干预组患者采用针时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评价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腹部不适主诉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在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上均较对照组时间有所缩短(p<0.05).干预组腹部不适主诉发生率为21.6%.而对照组腹部不适主诉发生率44.7%(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进一步改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两种胆囊切除术对患者排气排便功能影响的队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开腹胆囊切除术(conventional cholecysteetomy,CC)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对机体排气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诊断为良性胆囊疾病,择期在全麻下行胆囊切除的患随机分为LC、CC两组,每组各20例记录术后第1次排气排便时间。结果:第1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LC组少于CC组(P<0.01)。结论:LC组排气排便功能恢复时间小于CC组,有助于患术后胃肠功能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饮水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饮水,对照组给予常规排气后饮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流质饮食时间以及术后腹胀、口腔不适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首次进流质饮食时间提前,患者出现腹胀数少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患者术后早期饮水干预安全可行,能有效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优质护理)各60例,采用焦虑量表评分(SAS)和抑郁量表评分(SDS)、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C30)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SAS及SDS变化、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与总分以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有效调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负面情绪,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自制纯中药“和中饮“灌肠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0例,分2组,各300例, A组(灌肠组)、B组(对照组),观察比较患者术后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24 h血浆胃动素水平.灌肠组300例,按灌肠后保留时间分为Ⅰ组(<5 min)、Ⅱ组(15 min)、Ⅲ组(30 min)、Ⅳ组(45 min)、Ⅴ组(60 min)、Ⅵ组(90 min)6组,观察各组患者术后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24 h血浆胃动素水平.结果 肠鸣音出现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24 h血浆胃动素水平:灌肠组相较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灌肠后不同保留时间患者术后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24 h血浆胃动素水平:Ⅲ、Ⅳ、Ⅴ、Ⅵ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相较于Ⅰ、Ⅱ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和中饮“灌肠可以有效促进胃肠功能早期恢复;灌肠保留时间≥30 min即能发挥疗效,最佳保留时间为30 min.  相似文献   

10.
辛玲芳 《现代护理》2007,13(31):3028-3029
目的 探讨自制纯中药"和中饮"灌肠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0例,分2组,各300例, A组(灌肠组)、B组(对照组),观察比较患者术后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24 h血浆胃动素水平.灌肠组300例,按灌肠后保留时间分为Ⅰ组(<5 min)、Ⅱ组(15 min)、Ⅲ组(30 min)、Ⅳ组(45 min)、Ⅴ组(60 min)、Ⅵ组(90 min)6组,观察各组患者术后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24 h血浆胃动素水平.结果 肠鸣音出现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24 h血浆胃动素水平灌肠组相较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灌肠后不同保留时间患者术后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24 h血浆胃动素水平Ⅲ、Ⅳ、Ⅴ、Ⅵ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相较于Ⅰ、Ⅱ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和中饮"灌肠可以有效促进胃肠功能早期恢复;灌肠保留时间≥30 min即能发挥疗效,最佳保留时间为30 min.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传统开腹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蒋东霞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7):1244-1247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OC)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的手术效果。【方法】1 276例患者接受胆囊切除,其中接受LC者952例,OC者210例,MC者114例。分析三种不同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费用情况。【结果】LC组中有37例患者(3.9%)需要中转为OC;并发症发生情况为:LC组36例,1例死亡;OC组8例;MC组1例。OC组和LC组(3.8%)的并发症发生率相近(P>0.05),但是在MC组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0.8%;P<0.001)。MC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从切开皮肤至关腹)明显短于LC组[(48.2±10.6)min vs(68.0±6.3)min,P<0.001]。LC组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MC组[(3.6±1.6)d vs(3.8±1.8)d],但是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OC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6.2±2.4d,明显长于LC和MC组[(3.6±1.6)d和(3.8±1.8)d,P<0.05]。LC组的手术费用明显高于OC组和MC组(P<0.05);OC组平均住院时间和病房住院费用明显高于MC组(P<0.05)。【结论】MC术式有着与LC相近的优势,并且费用较低,技术设备要求低,更适合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逆行和次全胆囊切除对复杂胆囊病例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09年我院对39例复杂胆囊病例实施腹腔镜逆行切除术(21例)和腹腔镜次全胆囊切除术(18例)的治疗效果.结果 腹腔镜次全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88.89±18.11)min]相对短于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109.52±21.7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术中出血量[(82.78±44.96)ml]和所需补液量[(847.22±169.32)ml]也少于后者[(116.67±53.23)ml和(964.29±147.6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术后恢复平稳,术后住院时间与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无明显差异[(5.56±1.20)d与(5.29±1.38)d],P>0.05.结论 对于复杂胆囊病例,合理实施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有助于简化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操作的安全性,而手术效果与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经脐气腹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TSLC)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TSLC手术的患者21例以及同一时期接受LC治疗的18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以及并发症之间的差异。结果 TSLC组21例患者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94.62±16.57) min,出血量为(20.48±10.71) ml,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为(29.29±6.44) h;而L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3.89±7.19) min,出血量为(21.94±13.52) ml,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为(28.78±6.12) h,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半年,无相关并发症发生。TSLC组的手术时间长于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9,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37、0.25,P均>0.05)。结论 TSLC具有与LC相同的安全性,但所需手术时间较长,对器械和技术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4.
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与传统手术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OC)的疗效。方法对近3年我院的胆囊切除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发发将患者分为LC组(71例)和OC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手术均获得成功,无胆漏、无感染。L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OC组(P〈0.05)。结论LC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只要掌握好适应证,没有显示出比传统手术更多的并发症,是胆囊切除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在困难性胆囊切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LSC)在困难性胆囊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6年6月至2009年2月,我院对40例解剖困难的胆囊结石患者行LSC.根据局部病理情况,采取3种LSC术式.其保留部分胆囊床(LSC Ⅰ式)9例,保留部分胆囊壶腹(LSC Ⅱ式)18例,保留部分胆囊床和壶腹(LSC Ⅲ式)13例.并在同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384例病例中,按照性别相同,年龄、炎症类型、手术难度相近的原则,选择40例与LSC组一一配对,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LSC组和LC组均顺利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和胆道损伤发生.术中出血量LSC组[(73±26)ml]多于LC组[(41±1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83,P<0.05).手术时间LSC组[(77±15)min]与LC组[(81±14)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8,P>0.05).住院天数LSC组[(6±6)d]与LC组[(7±5)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6,P>0.05).LSC组的术者主要为腔镜经验5~10年(5~10年与10年以上的比例为32/8).LC组的术者主要为腔镜经验10年以上(5~10年与10年以上的比例为7/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叉(χ~2=34.690,P<0.05).LSC组中2例(5.0%),LC组中3例(7.5%)术后出现胆漏(χ~2=0.231.P>0.05),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所有患者均病愈出院,术后随访无胆道狭窄、梗阻和残留小胆囊等并发症.结论 胆囊解剖困难时,LSC是一个安全、有效的选择,可避免传统的中转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根治性胆囊切除术(RC)两种方法治疗早期胆囊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63例早期胆囊癌患者,按其所接受的治疗方法分为LC组(28例)与RC组(35例).对2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及复发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LC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2/28),与RC组的48.6%(17/35)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75,P<0.01).RC组中Ⅰ期患者的术后第1、3、5年累积生存率均为100%,Ⅱ期为76.2%、42.9%和23.8%;LC组Ⅰ期为81. 8%、54.5%和27.3%,Ⅱ期为17.6%、5.9%、0.0%.两组同期生存曲线经log-rank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Ⅰ期:χ2=20.74,P<0.01;Ⅱ期:χ2=11.35,P<0.01),RC组的生存率优于LC组.RC组术后1、3、5年肿瘤累积复发率分别为20.0%、48.6%、68.6%,LC组为60.7%、85.7%、9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0,P=0.0013),RC组术后的复发率显著低于LC组.结论 对于早期胆囊癌患者,首选的外科治疗方法是根治性胆囊切除术,这对降低术后肿瘤复发率,提高远期生存质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的充满型胆囊结石的手术方法及可能遇到的困难。方法 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8月超声诊断的208例充满型胆囊结石的手术所见。结果慢性结石性胆囊炎79例,胆囊内充满结石33例,胆囊萎缩80例,急性炎症16例;其中合并胆囊颈管结石嵌顿22例(含Mirizzi综合征Ⅱ型2例)、胆总管结石12例、胆囊-胃肠内瘘3例;合并施行胆总管手术19例。结论B超诊断的充满型胆囊结石多数病理解剖并不复杂,可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少数病例确实存在复杂的病理改变,易导致治疗失误,需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症状胆囊结石的临床处理原则。方法体检发现无临床症状胆囊结石76例,非随机分为2组:预防性胆囊切除组36例;治疗性胆囊切除组40例,比较两组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病理、并发症及手术困难程度差异显著(P〈0.05~0.025)。结论预防性胆囊切除是无症状胆囊结石的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不应单纯将发现胆石症并症作为手术疗指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肺部并存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  2 0 0 3年 1月 36例伴肺部合并病的患者行胆囊切除术 ,其中LC组 16例 ,OC组 2 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恢复饮食时间和腹胀发生率、伤口及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均无手术死亡。术后恢复活动时间分别为(2 4± 6 .8)h和 (6 8± 16 .3)h ,恢复饮食时间分别为 (2 6± 8.4 )h和 (6 8± 2 2 .4 )h ,住院时间分别为 (4.4± 2 .2 5 )d和 (10 .6± 5 .38)d。腹胀发生率分别为 6 .7% (1/ 16 )和 35 .0 % (7/ 2 0 ) ,切口感染 (和 /或裂开 )率分别是 0和15 .0 % ,肺部感染率分别为 6 .6 %和 2 5 .0 %。结论 肺部并存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接诊的118例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微创组,每组59例。参照组采取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微创组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LT、AST、γ-GT、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的ALT、AST、γ-GT、TBIL水平均明显降低,且微创组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微创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微创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而言,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通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并发症发生概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