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已知幽门螺杆菌(HP)为胃癌的Ⅰ类致癌原,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增加胃癌的发病率,根除幽门螺杆菌有利于减少胃癌的发生。本文就二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是目前人类感染最为普遍的细菌,全世界约有一半的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幽门螺杆菌可造成慢性活动性胃炎,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等上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感染时年龄越小,以后发生胃癌的可能性越大。因此,预防和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是防止癌变的一个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我国约50%左右。而幽门螺杆菌现在又确认和胃癌密切相关,是一类致癌因子。幽门螺杆菌的传染性,决定了其可以在家庭成员间相互传染,那如果父母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孩子要不要检查?很多父母很纠结。日本主张在孩子12岁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以希望通过检测和根除而达到控制胃癌发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究社区人群幽门螺杆菌再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根除诊疗优化方案。方法:2022年7—12月按照随 机、双盲的方法选取在上海市高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治疗的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患者472例,经过规范化治疗2周后共有 11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转阴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11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 (58例) 和干预组 (58例)。 不给予对照组患者任何干预,给予干预组患者家庭医生社区干预,干预内容包括饮食、生活习惯、慢性病用药指导与监督 等。干预时间为转阴后的6个月。评价患者转阴6个月后幽门螺杆菌再感染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幽门螺杆菌再感染患 者2例,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6.55% (56/58);对照组幽门螺杆菌再感染患者27例,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53.45% (31/58)。 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28.736,P<0.05)。对 29例幽门螺杆菌再感染患者进行单因素分 析,结果显示,直系亲属文化程度、刷牙频率、上消化道疾病史、饮酒史及新鲜水果食用频率对患者幽门螺杆菌再感染的影 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值分别为4.647、7.302、4.296、4.494和6.121,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直系 亲属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不刷牙、有上消化道疾病史、有饮酒史及从不食用新鲜水果为幽门螺杆菌再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四联疗法联合家庭医生团队的社区干预、养成良好的就医行为对于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儿童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最危险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发生在儿童期,是引起儿童许多胃十二指肠疾病内、外等相关性疾病的重要致病菌。如不给予根除治疗,将终身持续存在,甚至影响成人期的健康。本文就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流行病学情况、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相关性疾病的研究作一综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野外作业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探讨野外作业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其他职业人群的差异。方法:对选定人群用胶体金法定性检测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抗体阳性视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统计感染率。结果:野外作业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达52.0%,其他职业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30.8%,二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野外作业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人群,应从多方面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减少相关疾病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河南开封读者张某来信说:检查出了幽门螺杆菌,怎么才能尽快根除?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定了幽门螺旋杆菌是1类致癌因子,因此我很担心。答张某读者:很多人在查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时很着急,都希望尽快将其清除。因为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定了幽门螺旋杆菌是1类致癌因子。但是研究发现有些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很高,但胃癌的发生率却并没有水涨船高。相反,有些人根除了幽门螺旋杆菌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却高了,有些人甚至更容易过敏了。  相似文献   

8.
儿童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易感人群,绝大多数儿童均有短暂或持续存在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腹泻以及反复发作的腹痛等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甚至许多胃、十二指肠外疾病。如缺铁性贫血、荨麻疹等也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因此,寻找适合儿童的、快速准确检测幽门螺杆菌的诊断方法,对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影响因素及对儿童的适用性作以评价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丁国兴 《社区卫生保健》2009,8(6):428-428,436
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从人胃黏膜中成功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并首次报道以来,通过25年的研究,现已证实Hp感染可导致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粘膜相关的淋巴组织淋巴瘤。Hp可能起着先导作用而被列为Ⅰ类致癌原。因此,根除Hp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bri,Hp)是一种微需氧的革兰阴性杆菌,主要存在于胃黏膜层,是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致病菌。1994年被WHO列为胃癌第一类致癌因子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人群中的检出率有很大的差别[1-3],我国是Hp高感染国家,各地区人群Hp感染情况亦各不  相似文献   

11.
正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细菌感染,全世界约一半的人口都感染了HP,分布在不同地区及不同年龄人群。研究表明,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也和消化道肿瘤有一定关联,所以目前检测和根除HP已成为消化道疾病治疗的热点。中华医学会消  相似文献   

12.
自1983年Warren及Marshall发现幽门螺杆菌以来 ,有关幽门螺杆菌及幽门螺杆菌与胃肠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日益扩大与深入。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也不断在改进 ,并且通过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性治疗 ,可以预防甚至治愈胃、十二指肠疾病。所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工作者最关注和最热门的研究课题。1诊断方法目前诊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可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大类。1 1侵入性检测方法侵入性检测方法需做胃镜检查和胃粘膜活检 ,并可同时确定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性质。其方法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抗原表型特征,评价Hp根除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上胃肠疾病患者及许多胃肠外疾病,共800例,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上述800例患者的幽门螺杆菌IgG抗体分型。对其中Hp抗体I型志愿患者采取无痛胃镜检查以及病理检查,分析胃肠道疾病患者以及胃肠外疾病患者的患病概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采用二联抗生素法进行Hp根除治疗。结果检出幽门螺杆菌阳性423例,阳性率为52.88%;其中I型220例,占52.01%;II型203例,占47.99%;自220例I型Hp感染患者中,经评估后及患者意愿,挑选140例行无痛胃镜检查及病理检查,其中:慢性胃病70例,胃溃疡37例,十二指肠溃疡30例,胃癌3例;病理检查:慢性炎症90例,肠化20例,轻度不典型增生27例,胃癌3例。结论采用免疫印迹技术可以一次性、快速检测到Hp抗体谱,同时对不同的抗体分型的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有利于临床上对于胃肠道外疾病以及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李思雨 《保健医苑》2022,(10):21-22
<正>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等一系列疾病,甚至会演变为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幽门螺杆菌划分为I类致癌物,它是胃癌最主要的可控危险因素之一。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有55%的人口感染或感染过幽门螺杆菌,成为我国居民重要的健康问题。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改善胃炎表现,延缓胃黏膜萎缩、肠化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甘肃省武威市胃肠道疾病患者组织中幽门螺杆菌(H.pylori,Hp)的感染状况.方法 用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结合革兰染色法判断所选组织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状况.比较不同病变类型、性别、部位及不同病理类型的肿瘤组织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状况.结果 胃癌组、癌前病变组和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分别为86.42%(70/81)、94.12%(64/68)和80.36%(45/56),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的病变组织间、不同部位以及不同病理类型的肿瘤组织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甘肃省武威市胃肠道疾病患者中存在较高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性别无关;幽门螺杆菌在该地区的致癌作用与感染部位及所致胃癌的组织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16.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童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易感人群 ,绝大多数儿童均有短暂或持续存在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小儿消化系统疾病 ,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腹泻以及反复发作的腹痛等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甚至许多胃、十二指肠外疾病 ,如缺铁性贫血、荨麻疹等也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因此 ,寻找适合儿童的、快速准确检测幽门螺杆菌的诊断方法 ,对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影响因素及对儿童的适用性作以评价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蒲元和胃胶囊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给予根除治疗。治疗组给予蒲元和胃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病理、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55例患者在服药过程中有4例出现大便干。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在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5例和3例出现纳差、口苦,停药后均消失。疗程结束后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消化系统彩超等检查均无明显异常。结论蒲元和胃胶囊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小,同时可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机体铁代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幽门螺杆菌感染系世界范围广泛存在且最常见的细菌感染,近年国外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造成加重机体铁营养不良的因素,特别是对于铁,缺铁性贫血的危险人群(包括儿童)。当机体处于铁营养相对不足的状态下,如同时并存幽门螺杆菌感染,通过铁的摄入量及吸收减少,机体对铁需求增加,铁流失等铁代谢变化,可出现明显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在幽门螺杆菌摄取铁的过程中,乳铁蛋白及其受体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Hp)与胃炎、消化道溃疡、胃黏膜相关B细胞淋巴瘤、胃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故对其早期进行筛查并及时治疗控制或根除,对预防其感染导致的消化道疾病及癌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及其与胃肠疾病间的相关性,以期控制感染率、降低胃肠疾病发生率。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4月医院消化内科患者184例,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78例,比较其临床资料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年龄、病种、吸烟、饮酒等情况分布以及胃肠疾病感染因素。结果阳性率为42.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职业、吸烟、饮酒和胃肠疾病病种是消化内科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且复合型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率高于其他胃肠疾病阳性率,胃息肉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低于其他胃肠疾病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消化内科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筛查,分析其与胃肠疾病的相关性,是预防幽门螺杆菌发生的有效途径,对降低感染率、防止胃肠疾病发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