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PCR-RFLP法检测150例肝癌患者(肝癌组)和1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DNA损伤修复酶基因的表型,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癌组XRCC1 Arg399Gln位点野生型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XRCC1(Arg194Trp、Arg280His)、hOGG1Ser326Cys位点多态性型别在两组中出现的频率相近(P〉0.05);各基因位点不同表型者的尿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相比,P均〉0.05。结论 DNA修复酶基因多态性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无明确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长期使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癌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应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51例,观察6年肝癌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在长期接受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肝癌发生率为5.19%;大于60岁患者肝癌发生率为11.64%,显著高于50~60岁组患者的5.36%和小于50岁组患者的1.48%(P〈0.05);男性患者肝癌发生率为6.54%,显著高于女性患者的2.67%(P〈0.05);合并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率为8.61%,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3.55%(P〈0.05);未使用护肝药物患者的肝癌发生率为7.50%,显著高于使用护肝药物患者的3.82%(P〈0.05);HBV DNA≤1×104copies/ml患者肝癌发生率为7.00%,明显高于HBV DNA≤1×102copies/ml患者的3.68%(P〈0.05);ALT反复波动患者肝癌发生率为8.76%,显著高于ALT未反复波动患者的4.40%(P〈0.05);对治疗依从性好患者的肝癌发生率为3.81%,明显低于依从性差患者的7.55%(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长期进行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可降低但不能消除肝癌发生的危险,高龄、男性、合并肝硬化、未使用护肝药、HBV DNA低水平复制、ALT反复波动和对治疗依从性差是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先进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了27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肝癌及癌旁双份组织中的乙肝病毒DNA(HBV DNA),并探讨了与血清学标记物(HBV-M)之间的关系。检测结果表明:癌组织中HBV DNA检出率较癌旁组织中检出率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阳性合并HBeAg阳性者检出HBV DNA最高,癌旁组织中慢活肝中HBV DNA检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TTV DNA在肝组织表达特点。方法 选择TTV DNA高保守区设计一对引物,采用PCR扩增法,以地高辛标记TTV ORF1部分基因序列,合成Gla,G2b两种亚型的双链TTV DNA探针。应用巢氏PCR法筛选出TTV DNA阳性的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病人的肝组织标本共60份,同时用两种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结果 TTV DNA主要见于肝细胞、肝癌细胞的细胞核内,极少数肝细胞胞浆内TTV DNA呈弱阳性。TTV DNA阳性细胞在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组织中均呈散在分布。肝癌组织与癌周组织中TTV DNA阳性细胞密集程度差别不明显。结论 TTV是一种嗜肝病毒,TTV DNA在被感染肝组织及肝癌的细胞核内表达及复制。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7,(8):126-134
原发性肝癌组织中Kruppel样因子6(KLF6)的表达及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潘修成等(江苏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传染科);《实用肿瘤杂志》,2007,22(2):125-129[目的:了解Kruppel样因子6(KLF6)基因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p16基因在原发性肝癌中表达缺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16基因的异常表达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PCR、SSCP分析及DNA序列测定技术研究了3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p16基因外显子2(E2)的缺损情况。结果:(1)p16基因缺损的检出率与肝癌的肿瘤组织类型无关,在肝细胞癌与胆管细胞癌中p16基因缺损的检出率分别为33.33%和20.00%,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p16基因缺损率的高低与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0.05)。结论:结果提示p16基因的缺损与原发性肝癌的组织学分级相关,它可能参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肝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其基因的表达。方法以自身配对法分别收集经手术切除患者的肝癌及癌周组织各35份,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癌及癌周组织HIF-1α的表达,从癌组织中制备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以巢式PCR扩增HIF-1α基因片段和DNA测序分析,以探讨HIF-1α及其基因表达的病理特征。结果肝癌及癌周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呈棕黄色颗粒状,主要定位于胞浆中,部分位于胞核;癌周组织表达较强,中央静脉周闹表达明显;癌周组织HIF-1α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癌组织(P〈0.01);癌周组织中总RNA浓度明显高于肝癌组织(P〈0.01);肝癌和癌周组织HIF-1α基因阳性率分别为54.3%和74.3%(P〉0.05);癌组织HIF-1α表达率与肿瘤大小相关,与肿瘤数目和HBsAg阳性间未见明显相关。结论肝癌的发生、发展与肝组织HIF-1α过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肝癌组织HBV复制与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Ⅱ表达的关系。方法以自身对照法收集人肝细胞癌(HCC)组织及癌旁组织,以生物素标记的HBV—DNA探针检测肝癌组织中HBV—DNA,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TGF-β1和IGF-Ⅱ的表达,分析TGF-β1和IGF-Ⅱ表达与HBV复制的临床病理学关系。结果肝癌组织中TGF-β1和IGF-Ⅱ均呈较高表达,其阳性率均为83.3%,肝癌组明显高于癌旁组(P〈0.01)。癌灶组TGF-β1和IGF-Ⅱ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而与肿瘤直径、数目无关(P〉0.05);TGF-β1和IGF-Ⅱ表达与HBV复制显著相关,且HBV—DNA阳性组显著高于HBV—DNA阴性组。结论肝癌组织中TG-β1和IGF—II过度表达,且与HBV复制和肝癌的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中MDR1基因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MDR1基因编码的P-糖蛋白(Ppg)在肝癌(HCC)及癌周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78例肝癌及60例癌旁组织中Pgp表达,分析肝癌中Pgp表达程度和临床病理特征。(1)Pgp表达主要位于肝癌,胆管上皮细胞膜上,少量位于胞质内;Pgp表达量,在治疗前癌组织中平均为26%,而癌旁组织平均为56%以上,治疗后接近癌旁组织。(2)Pgp表达量与肝癌分化程度有关,分化程度越高,其表达量越高。(3)术后1,3,5年,Pgp高表达组生存率略高于低表达组。  相似文献   

10.
人胃癌,肝癌的c—myc癌基因甲基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人胃癌和肝癌相关癌基因的甲基化情况。材料与方法:将22例进展期胃癌的癌区、癌旁和外周正常区组织和33例原发性肝癌的癌区、癌旁区及10例正常肝组织的DNA,以限制性内切酶Hpall/Mspl消化、Southernblot分析其c-myc癌基因片段的甲基化情况。结果:发现47%(10/22)的胃癌区、59%(13/22)的胃癌旁和30%(10/33)的肝癌区、13%(4/33)的肝癌旁组织的c-myc癌基因呈低甲基化状态。结论:在消化系常见的恶性肿瘤的发生中,某些癌基因甲基化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1.
人原发性肝细胞癌中总基因组DNA甲基化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总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及其与病理学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以甲基化酶温育3H-腺苷甲硫氨酸掺入、液闪计数法分析33例中晚期肝癌手术标本的癌灶和癌旁组织细胞内总基因组DNA甲基化水乎,并以10例正常肝组织作对照比较。结果:肝癌灶内的DNA甲基化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和正常对照肝组织(P<0.01),其甲基化水平降低程度与肿瘤的大体形态(多发性或单灶性.结节型或区块型)有关,而与组织学改变(Edmondson分级)、门脉癌栓有否及血清AFP水平无明显关系。结论:人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DNA的甲基化水平有显著降低,值得进一步研究肝细胞癌组织个别癌基因片段甲基化及mRNA表达状况。  相似文献   

12.
乙肝X基因在原发性肝癌及转移中表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HBxAg在HBsAg阳性的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的研究,以进一步了解HBV X基因在原发性肝癌发展与转归中的作用。方法:对60例肝癌病人HBxAg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进行免疫组化检查,并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BxAg在肝癌单发灶组(I组)病人中表达为阴性,阳性者分别为8,20例;在肝癌伴肝内转移灶组(Ⅱ)组病人中表达为阴性,阳性者分别为6,26例;肝癌病人外周血中的HBV DNA在I组和Ⅱ组阳性数分别为5,7例,HBeAg在I组和Ⅱ组阳性数分别为7,10例。结论:乙肝X基因不仅与肝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而且与肝癌转移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DNA-PKcs蛋白和MGMT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单位(DNA—PKcs)和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NA—PKcs蛋白和MGMT蛋白在68份肝癌组织(肝癌组)和10份正常肝脏组织(对照组)中的表达情况,采用X^2检验及Spearman秩和相关检验分析结果。结果肝癌组及对照组DNA—PKcs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和10%,MGMT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和90%(P均〈0.05);两者表达具有负相关性(r=-0.475,P〈0.05)。结论DNA-PKcs和MGMT在肝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望作为肿瘤标记物、基因靶点等用于肝癌的诊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肝癌组织中谷氨酰转移酶GGTmRNA—H亚型表达,并探讨其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RT—PCR法,检测65例原发性肝癌病人癌组织及癌周组织、108例良性肝病肝组织、6例正常对照肝组织的GGTmRNA—H亚型,观察该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65例原发性肝癌中,癌组织GGTmRNA—H亚型的阳性例数为61例(93.8%),肝组织血清AFP阳性40例(61,5%)(P〈0.05);GGTmRNA—H亚型在20例小肝癌癌组织阳性表达例数为18例(阳性率为90.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GTmRNAH亚型阳性表达率虽明显升高,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组织中(如TmRNA—H亚型与血AFP联合分析可弥补AFP检测的不足,对提高肝癌、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GGTmRNA—H亚型基因检测的结果比AFP的检测更敏感、特异性更高,有望成为肝癌早期诊断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15.
增龄大鼠心肌线粒体DNA损伤及DNA修复酶γ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增龄过程中心肌组织DNA损伤和DNA修复酶表达的变化。方法:从不同月龄的大鼠心肌组织中提取DNA、RNA及蛋白。采用定量多聚酶链反应(Q-PCR)检测心肌DNA损伤;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DNA修复酶γ(Polγ)表达的变化。用ELISA法检测DNA内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的水平。结果:随着鼠龄的增长,大鼠心肌组织中核DNA(nDNA)损伤不明显,线粒体DNA(mtDNA)损伤严重,DNA内8-OHdG的水平增加,Polγ的表达下降。结论:随着鼠龄的增长,大鼠心肌组织中DNA修复酶Polγ的表达下降,mtDNA损伤增加。DNA损伤与DNA修复能力下降间会引起恶性循环,最终可导致DNA损伤的增加加快心脏衰老。  相似文献   

16.
孙燕  吴燕  王金兵 《山东医药》2009,49(41):66-67
目的调查启东肝癌高发区不同背景HBsAg阳性者中乙肝病毒免疫状态和复制活跃程度。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377例HBsAg阳性者进行血清HBV DNA载量检测,其中HBeAg阳性104例,原发性肝癌173例,有肝癌家族史129例。结果①肝癌患者抗-HBe转换率显著低于非肝癌患者,HBV DNA阳性率显著高于非肝癌患者(P〈0.05或〈0.01)。②HBeAg阳性者HBV DNA阳性率和平均水平均高于HBeAg阴性者,抗-HBe转换患者的HBV DNA平均水平显著低于未转换者(P均〈0.01)。③有肝癌家族史患者HBeAg阳性率显著低于无肝癌家族史患者,血清HBV DNA平均水平也显著低于后者(P〈0.05或〈0.01)。④HBV DNA与HBeAg呈正相关,与抗-HBe呈负相关;有肝癌家族史、抗-HBe阳性的男性患者HBV DNA水平较低。结论HBV活跃复制与肝癌发生密切相关;启东肝癌高发区HBV DNA水平与HBeAg呈正相关,与抗-HBe呈负相关;临床上应重视对HBsAg阳性者HBeAg模式和HBV DNA的联合检测,并根据不同背景正确判断病情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抗人肝癌铁蛋白抗体对原发性肝癌的放射免疫显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131I标记的抗人肝癌铁蛋白抗体对16例原发性肝癌作放射免疫显像分析,其阳性离为81.3%(13/16)。其中经肝动脉插管注射者8例,阳性率为100%(8/8)。注射后当天断层摄影(SPECT)即可获得阳性显像,以第4-6天最为清晰,有3例追踪到第20天仍可获阳性显像。其3、5和8天时肝癌与正常肝部位的中位放射强度比值分别为1.4、1.6和1.8,最高可达2.9。经外周静脉注射者8例,阳性率为62.%%(5/8),低于经肝动脉插管注射者。比值分别为1.2、1.3和1.4,最高为1.8。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癌组织富组氨酸糖蛋白(HRG)的表达,及其在体外研究过表达富组氨酸糖蛋白质粒对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例肝癌组织HRG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11例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HRG表达的差异;在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细胞中转染稳定过表达HRG质粒,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8例原发性肝癌组织HRG表达量较非肿瘤组织明显减少;另11例癌组织HRG表达量为(0.14±0.17),癌旁组织HRG相对表达量为(1.39±2.0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过表达HRG的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细胞增殖比例为(1.72±1.19)%,显著低于对照组[(14.3±2.99)%,P〈0.01]。结论原发性肝癌癌组织HRG表达明显减少,过表达HRG的肿瘤细胞增殖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9.
孙奎霞  李杰  庄辉 《肝脏》2011,16(2):147-149,166
目前我国已批准了4种结构不同的核苷(酸)类似物用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分别是胞嘧啶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LAM)、腺嘌呤核苷磷酸酯类似物阿德福韦酯(ADV)、鸟嘌呤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ETV)和胸腺嘧啶核苷类似物替比夫定(LdT)[1]。这些药物在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逆转录酶的作用下,掺入HBV DNA链,终止DNA  相似文献   

20.
肝癌患者肝组织中螺杆菌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螺杆菌感染是否与人类肝癌的发生相关。方法 选取经病理诊断的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 2 0例为研究对象 ,非肝癌组织 16例作对照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螺杆菌 16SrRNA基因 (16SrDNA)检测螺杆菌 ,扩增产物经Southern杂交证实 ,并对部分标本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及同源比较。阳性者再扩增幽门螺杆菌 (H pylori)的特异基因 (2 6 -kDa蛋白 )和相关功能基因 (cagA、vacA、glmM、rps4 )来验证是否为该菌。结果  4 0 % (8/ 2 0 )的肝癌组织中发现螺杆菌 16SrD NA存在 ,其对应的癌旁组织大部分亦阳性 (7/ 8) ,而非肝癌组无一例阳性 (P <0 0 1)。所有PCR产物用Southern杂交得到证实。 6例测序及同源比较显示 ,肝癌组织中的螺杆菌 16SrDNA序列与H pylori的 16SrDNA序列有 98 5 %~ 99 0 %的同源性。阳性标本中 2 6 -kDa基因大部分亦阳性 (7/ 8) ,但仅 2例扩增出cagA基因 ,2例扩增出glmM基因 ,一直未扩增出vacA基因和rps4基因。 结论 肝癌患者肝组织中螺杆菌感染率较高 ,它与肝癌的发生可能存在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