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Summers骨凿提升上颌窦底同期种植修复上颌后牙缺失骨高度不足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上颌后牙缺失病例21例,剩余牙槽骨高度平均7.2mm,以Summers骨凿行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种植术,共植入29颗OsstemSSⅡ种植体。术后6~9个月修复,随访18~36个月。结果观察期内种植体留存率为96.6%,28颗种植体成功负载,稳定,骨结合良好,1颗因感染拔除。术后6个月X线片示窦底平均提升3.2mm。结论 Summers骨凿提升上颌窦底同期种植术能有效治疗上颌后牙区上颌窦底牙槽骨高度不足的牙缺失。  相似文献   

2.
俞雪芬  王芳 《护理与康复》2012,11(6):597-598
上颌后牙区因骨质疏松、上颌窦气室化常致上颌后牙区牙槽骨高度和骨量不足,为种植牙带来较大的困难。采用上颌窦外提升加骨挤压同期种植体植人术,拓展了牙槽骨垂直和水平向的空间,增加了种植体周围牙槽骨的密度,扩大了种植牙的适应证。上颌窦外提升加骨挤压同期种植体  相似文献   

3.
上颌窦提升手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岭  马建民  童昕  汤春波 《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1):1047-1048
上颌后牙缺失后常常会出现牙槽骨高度的不足,为种植体植入带来较大的困难。近年来我们采用上颌窦提升植骨种植技术,避免了种植体容易进入上颌窦这一难题。为了保证上颌窦提升植骨种植手术的成功,除厂术前合理的设计和轻柔准确的手术操作外,种植前的充分准备、术中、术后的护理以及宣教也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成败。本研究总结我科2002年8月~2005年5月开展上颌窦提升植骨种植的手术配合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人同种异体冻干脱钙骨应用于上颌窦提升术中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人冻干脱钙骨作为植骨材料对20例患者共22侧上颌窦行上颌窦提升术,同期或延期行牙种植术。种植体修复后随访36~48个月。结果:植骨后6~8个月X线检查发现,移植物和正常骨组织界线逐渐变模糊,植入材料吸收少,新形成的牙槽骨高度符合牙种植要求。同期或延期植入的33颗种植体中有1颗骨结合失败,其余种植体均形成良好骨结合。观察期内种植义齿行使功能良好。结论:人同种异体冻干脱钙骨应用于上颌窦提升术中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骨挤压器在闭合式上颌窦提升种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48例上颌后牙区牙列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应用骨挤压器进行闭合式上颌窦提升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随访1年后,观察患者牙种植体红色美学指数PES、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缺牙区牙槽骨高度、种植成功率及咀嚼功能。结果:48例患者共植入48颗种植体,其中脱落1颗、松动1颗,种植成功率为95.83%(46/48);治疗后,患者种植体PES评分、缺牙区牙槽骨高度、咬合力以及咀嚼效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上颌后牙区牙列缺损患者应用骨挤压器进行闭合式上颌窦提升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牙槽骨剩余高度,改善咀嚼功能,且种植体美学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植骨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并同期种植体植入治疗剩余牙槽骨高度(RBH)不足的上颌后牙缺失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7例RBH为4~6mm的上颌后牙缺失患者,行不植骨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同期种植体植入32颗。术后6个月行二期手术及修复,并随访1~3年。结果所有患者种植体骨结合良好,咀嚼功能正常。上颌窦底内提升部分种植体周围有新骨形成。结论在上颌后牙区RBH不足的情况下,不植骨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并同期种植体植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可以取得较好的近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背景:上颌后牙缺失后,部分病例出现上颌窦底剩余牙槽骨骨高度极端不足,如何做到简单、快捷、有效的进行种植修复是正在努力探索的课题,通过钛板或钛网固定种植体获得足够的初期稳定性,缩短治疗周期同时提高成功率是目前探索的方向之一.目的:探讨在上颌窦底剩余骨量极端不足(1~3 mm)时,上颌窦外提升同期牙种植术中应用钛网连接固定种植体增强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可行性.方法:24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上颌窦底剩余牙槽骨量1~3 mm,进行上颌窦外提升术植骨,同期植入Straumann种植体63颗,术中采用钛网辅助增加种植体初期稳定性,术后6个月上部结构修复,随访30个月.结果与结论:术中种植体扭力均达到10 N·cm以上,与未连接钛网前术中种植体扭力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6个月后种植体ISQ值为69.78±4.78;负载24个月时种植体末端骨厚度(2.53±0.36) mm,与刚植入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种植体边缘骨吸收(1.07±0.40) mm;术中未发生上颌窦黏膜破裂,观察期内种植体稳固,种植体周围组织健康,没有脱落现象,上部结构修复后咀嚼功能恢复满意;X射线检查种植体与骨结合紧密,种植体周围未见骨低密度影,无上颌窦炎症影像;2例在上部结构修复完成后失访.结果表明上颌后牙缺失2个以上牙位,上颌窦底剩余骨高度在极度不足(1~3 mm)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大直径的Straumann黏膜水平即刻种植体,同时采用钛网辅助增加初期稳定性,可以进行上颌窦外提升同期牙种植,获得理想的近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背景:研究已经证实,上颌窦黏膜具有促进成骨的能力,上颌窦内膜与种植体之间的空间随着时间的延长会有新生骨的形成。目的:通过对两种上颌窦提升术不植骨同期种植牙的研究,明确不植骨对两种上颌窦提升后种植体成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上颌窦外提升和上颌窦内提升两组,分别在不植入骨替代材料的情况下同期进行种植体的植入,共植入种植体60个,外提升组25个植体,内提升组35个植体。结果与结论:在不植骨的情况下,60个种植体经过12个月的观察,59个植体正常行使功能,1例外提升的种植体术后松动,治疗失败。内提升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外提升组(P<0.05)。两组患者的近期稳定性(术后12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外提升组种植体周围的骨量增加显著少于内提升组(P<0.05)。结果说明不植骨在上颌窦的两种提升术中是可行的,而且能简化手术过程,减少治疗费用,但对种植体长期稳定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声骨刀上颌窦侧壁开窗提升术在严重骨量不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上颌后牙缺失,需行牙种植术的7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通过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扫描(CBCT)测量上颌窦底垂直高度(RBH),根据测量情况分为两组,其中上颌后牙区严重骨量不足(RBH2~3mm)的32例患者(44颗种植体)为观察组,采用超声骨刀行上颌窦侧壁开窗提升牙种植术,并植入人工骨粉+自体骨混合物行骨再生术,RBH4~5mm的4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46颗种植体),采用上颌窦提升术。种植体植入6个月后行永久修复,患者均随访24个月,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前RBH高度为2.71±0.18m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3±0.35mm,观察组术后6个月RBH提升高度为8.22±0.85m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1±0.7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6个月RBH高度、种植前ISQ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种植成功率97.73%,黏膜破损等并发症发生率12.50%;对照组种植成功率为95.65%,并发症发生率为7.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骨量不足的上颌后牙缺失患者采用超声骨刀上颌窦侧壁开窗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上颌窦提升植骨同期种植体植入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上颌磨牙区因骨质疏松、上颌窦底过低、缺牙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牙槽骨萎缩导致牙槽骨高度不足 ,在进行种植义齿修复时一直被视为种植的危险区 ,在上颌窦提升技术问世前 ,以上原因使得这一区域的种植体种植失败率居高不下。采用上颌窦提升、植骨 ,使这一区域的种植成功率大幅度提高 ,拓展了种植的适应证 ,为种植修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本文介绍此手术的配合及体会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 0 0 1年 1月~ 2 0 0 3年 5月 ,共进行 9例病人 12侧上颌窦提升植骨 ,同期植入 2 4颗种植体。 9例病人中 ,男 2例 ,女 7例 ,年龄 2 1~ 4…  相似文献   

11.
上颌磨牙区因骨质疏松、上颌窦底过低、缺牙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牙槽骨萎缩导致牙槽骨高度不足,在进行种植义齿修复时一直被视为种植的危险区,在上颌窦提升技术问世前,以上原因使得这一区域的种植体种植失败率居高不下。采用上颌窦提升、植骨,使这一区域的种植成功率大幅度提高,拓展了种植的适应证,为种植修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文介绍此手术的配合及体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不植骨上颌窦内提升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口腔医学中心种植科2012年1-6月完成的不植骨上颌窦内提升种植病人14例,患者上颌后牙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牙槽嵴高度不足,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术提高窦底高度后不植骨同期植入19枚种植体。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最终修复,种植体愈合良好。5年后回访种植体留存率100%,功能行使良好,平均提升高度2.72mm(2.19-3.52mm),窦底有一定程度的新生骨,5年后平均新生骨高度1.38mm(0.98-2.92mm)。结论在提升高度不大于3mm同时能获得较为理想初期稳定性的条件下不植骨上颌窦内提升术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和评价轻度骨量不足上颌后牙区应用短种植体种植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上颌后牙缺失的患者8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种植位点骨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轻度骨量不足(8 mm≤剩余牙槽骨高度10 mm)患者46例,短种植体56颗,种植体长度为8 mm;对照组骨量充足剩余牙槽骨高度≥10 mm患者34例,常规种植体43颗,种植体长度为10~13 mm。随访5年,分别观察短种植体和常规种植体的成功率和存留率、颈部边缘骨吸收量和修复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估短种植体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的种植体成功率(98. 2%)和存留率(100%)与对照组(100%,10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5);两组患者修复后3个月、6个月,1年、3年及5年复查颈部边缘骨吸收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中均未出现修复基台及中央螺丝松动、折断;修复牙冠崩瓷、松动、脱落;种植体颈部黏膜红肿、种植体周围骨破坏等情况。结论轻度骨量不足上颌后牙区应用短种植体与骨量充足患者应用常规种植体具有相同的临床疗效,短种植体更有利于降低上颌后牙区种植手术的难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牙区骨高度不足患者植入Bicon短种植体的临床疗效。方法 112例后牙区骨高度不足患者共植入153颗Bicon短种植体,3~6个月后进行义齿修复,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随访l~3a,153颗种植体均获良好骨结合、并完成义齿修复;义齿修复后,除1例发生种植体周围炎致其松动而拔除外,其余修复效果满意;种植修复成功率达99.3%。结论 Bicon短种植体应用于后牙区牙槽骨高度不足的缺牙区种植修复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种植义齿修复已成为人们普遍接受并广泛应用的一种修复方式。但在临床种植手术中常常会遇到骨量不足而影响种植修复的病例,尤其在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而无法行种植修复的情况很多见。如上颌窦剩余牙槽嵴高度小于5mm,应先行Ⅰ期上颌窦底提升植骨术,经6个月再进行Ⅱ期种植手术。我科2005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上颌窦底提升植骨手术病例70例,现将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探讨上颌窦底提升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的患者24例,均采用上颌窦底提升术进行种植修复。结果 24例患者经过上颌窦底提升术共植入38枚种植体,术中无上颌窦底粘骨膜破损发生,术后无上颌窦炎症发生,无种植体脱落、修复体松动现象,患者对修复后牙齿美观、功能均满意。X线片复查显示38枚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情况良好。结论上颌窦底提升术能够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问题,有效提高口腔种植修复术的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非选择性应用上颌窦提升植入种植体与自然牙联合桥修复上颌后牙缺失2~4年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0-01/2002-01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诊治的9例双侧或者单侧上颌后牙缺失患者,进行非选择性上颌窦提升植入种植体与自然牙联合固定桥修复。结果:种植体与自然牙联合桥修复2~4年随访发现:患者种植体固位稳定,义齿行使功能良好,患者无不良反应,X射线片示种植体周围无明显骨吸收,与种植体单独进行固定义齿修复无明显差异。结论:2~4年临床结果表明,经过严格的临床病历选择,采用非选择性上颌窦提升术植入种植体与自然牙联合桥修复,解决上颌后牙多个牙齿缺失且上颌窦窦嵴距极小而又要行固定义齿修复的病历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水压式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的安全性和提升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绵阳口腔医院种植科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并同期植入种植体患者120例,分为水压法和冲顶法两组,组内又分为植骨和未植骨两组,比较两组舒适度、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上颌窦底提升高度、种植体存留率。结果两种上颌窦底提升方式共植入种植体147枚,均完成修复,观察6~54个月,存留率为100%。术后即刻及术后6月,水压法植骨组与未植骨组的提升高度均分别显著高于冲顶法植骨组与未植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水压组患者舒适度显著高于冲顶组(P 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水压式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效果好,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19.
上颌窦底提升术是指在提升上颌窦底黏膜位置之后,将骨移植物(可以为自体,同种异体或异种来源)放置于窦底骨壁与黏膜之间.我科自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共实施此手术35例,共55颗种植牙,经精心护理,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18~58岁.均为上颌后牙区种植患者,其中12例,骨高度介于8~12 mm,骨质较好,行上颌窦底冲顶术,植入10~14mm的种植体.而23例骨高度介于5~8 mm,行开窗式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经术后复诊,本组35例均未继发上颌窦黏膜穿孔,上颌窦炎,口腔上颌窦瘘,创口未愈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X线检查,手术部位骨密度增强,与周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在口腔种植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骨量不足的问题。骨量不足严重影响种植手术和后期修复方案的制订。对于骨量不足的患者,一般仅能选用较细或较短的种植体,而且往往需要骨增量技术来加以弥补骨缺损。例如上颌后牙区骨质吸收后窦嵴距不足,往往需要进行上颌窦提升术。而前牙区骨量不足的患者在进行种植修复时美学风险较高,通常也需要植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