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建立测定氯沙坦钾片溶出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流动相为甲醇-水(含0.05mol/L磷酸二氢钾,用磷酸调pH至3.2,64:36),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50nm。结果线性范围为11.43~114.3μg/mL(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61%,RSD=1.03%(n=6)。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简便易行,结果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氯沙坦钾片的溶出度测定。  相似文献   

2.
熊去氧胆酸胶囊溶出度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春江 《中国药业》2008,17(7):19-20
目的建立熊去氧胆酸胶囊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依照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溶出度测定项下第一法,以磷酸盐缓冲溶液(0.05mol/L磷酸二氢钾与0.05mol/L磷酸二氢钠等量混合,用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5)9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75r/min,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检测波长206nm。结果熊去氧胆酸质量浓度在0.1~2.0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高、中、低3种质量浓度的平均回收率为102.4%,99.4%,98.7%,RSD分别为0.97%,0.42%,1.2%(n=3);3批样品的溶出度为85%~102%。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适用于熊去氧胆酸胶囊的质量研究;  相似文献   

3.
戚继红  范贤松 《中国药业》2009,18(16):34-35
目的建立盐酸林可霉素胶囊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依照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溶出度测定项下第三法,以0.05mol/L硼砂溶液(用85%磷酸溶液调节pH至5.0)-甲醇-乙腈(73:20:7)为流动相,以水2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50r/min,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检测波长为214nm。结果林可霉素质量浓度在0.08—2.0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8),溶出度达90%以上。结论HPLC法简便、准确、可靠,适用于盐酸林可霉素胶囊的溶出度测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HPLC和UV法测定氧氟沙星注射液的含量。方法 采用HPLC法,以氧氟沙星为对照品,检测波长为293nm,甲醇:枸橼酸(0.05mol/L):乙腈:醋酸铵溶液(0.05mol/L):10g/L磷酸(100:75:22:1:2)为流动相;采用UV法:用0.1mol/L盐酸作溶剂,测定波长293nm,吸光系数为927。结果 HPLC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9.44%,RSD为0.83%;UV法测得平均回收率为97.96%,RSD 1.31%。结论 HPLC法结果准确,精密度、重现性均好,与UV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PLC法可替代UV法作为该制剂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刘永祥  李素萍 《中国医药》2013,8(10):1420-1421
目的探讨脱氧核苷酸钠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7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综合疗法,观察组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加用脱氧核苷酸钠150mg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ml,4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后疗效、肝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加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2.5%(29/40)比57.9%(22/38),P〈0.05]。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ALT明显低于治疗前[(110±80)μmol/L比(245±76)μmol,/L,(85±32)U/L比(326±126)U/L,均P〈0.01],血清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高于治疗前[(37±10)g/L比(28±10)g/L,(50±15)%比(36±10)%,均P〈0.05]。对照组ALT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84±25)U/L比(289±104)U/L,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感染、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35.0%(14/40)、20.0%(8/40)和15.0%(6/40),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5.3%(21/38)、34.2%(13/38)和36.8%(1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死率分别为40.0%(16/40)和57.9%(2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脱氧核苷酸钠联合丹参川芎嗪对慢性重型肝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陈玉华  邱平  任伶俐 《中国医药》2012,7(12):1522-152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外周血管病变外周动脉病变的易患因素。方法对78例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进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PAD组(46例)病程较无PAD组(32例)长[(10±6)年比(5±3)年,P〈0.01],血尿酸、TG、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脂蛋白a水平明显升高[(339±107)umol/L比(270±53)umol/L,(2.44-1.7)mmol/L比(1.64-0.4)mmol/L,(1.15±0.77)mmol/L比(0.78±0.33)mmol/L,(305±222)mg/L比(199±88)mg/L,均P〈0.01),LDL—C、载脂蛋白Bico水平也升高[(2.53±0.82)mmol/L比(2.17±0.62)mmol/L,(0.94±0.20)/L比(0.84±0.18)g/L,均P〈0.05),而HDL-C、载脂蛋白A1(ApoAl)水平降低[(1.01±0.30)mmol/L比(1.14±0.23)mmo]/L,(1.08±0.22)/L比(1.26±0.46)g/L,均P〈0.05],合并高血压者也明显增多[76.0%(35/46)比40%(13/32),P〈0.05]。回归分析显示,病程(OR=0.365,P〈0.01)与尿酸(OR=0.968,P〈0.05)、LDL—C(OR=0.274,P〈0.05)均是2型糖尿病患者PV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PAD与病程、尿酸、血脂紊乱有关,病程长和尿酸及LDL—C水平越者更易发生PVD。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透析液钾浓度对血液透析患者血钾和心律的影响,总结钾浓度3.0mmol/L透析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50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先后应用钾浓度为2.0mmol/L(第一阶段)、3.0mool/L(第二阶段)的透析液各进行3个月血液透析,分别记录并比较临床症状及透析前和透析后血钾、心电图。结果第二阶段患者透析前和透析后血钾水平较第一阶段升高(P〈0.05),血液透析中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第一阶段[(第一阶段429例次,第二阶段137例次)](P〈0.05)。两阶段透析前高血钾出现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钾浓度3.0mmol/L透析液能明显减轻血液透析中和血液透析后的低血钾,避免或减轻透析中心律失常的发生。透析间期未发现危及生命的高血钾症。使用钾浓度3.0mmol/L透析液预防血液透析相关心律失常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重氮法与钒酸盐氧化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结果的相关性,并对两法进行偏倚评估,建立仪器间的校正方法。方法依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EP9.A文件方案,每天随机抽取8份血清标本,分别用重氮法与钒酸盐氧化法进行总胆红素测定,共测定5d。对检验结果进行离散点检查,计算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并进行偏倚估计。结果以重氮法(X)为参比方法,对钒酸盐氧化法(Y)进行评估,两者测定总胆红素的回归方程为Y=1.1588X-2.4616,相关系数R2=0.998。总胆红素浓度为34.2、171μmol/L、342μmol/L时,钒酸盐氧化法的相对偏倚分别为8.72%、14.42%、15.12%。结论两种方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其比例误差是0.1588,恒定误差是.2.4616μmol/L。其相对预期偏倚随总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增高。  相似文献   

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罗红霉素胶囊的溶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罗红霉素胶囊溶出度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HPLC法测定采用Shimadzu VP-ODSC C18柱(250mm×4.6mm,5μm),以水-乙腈-0.1mol/L磷酸二氢铵(1:2:2)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15nm。结果罗红霉素胶囊质量浓度在0.02574-1.0296g/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9%,RSD=0.7%(n=7),2批样品的40min溶出度均在70%以上。结论HPLC法简便、准确、可靠,且不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可用于罗红霉素胶囊溶出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CHF并高尿酸血症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在常规应用缓解心力衰竭药物和降血尿酸药物的同时,对照组给予常规宣教及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饮食干预、活动指导、用药护理、出院指导等,比较两组一年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前对照组和观察组血尿酸分别为(442.6±37.8)umol/L、(438.8±38.9)u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一年后观察组尿酸为(349.6±29.6)u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6.8±28.7)umol/L(P〈0.05);观察组发生心血管事件6例(14.6%),对照组心血管事件14例(3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HF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使高尿酸血症得到控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毒早期血浆毒物浓度测定在急性百草枯中毒(APP)患者肝肾功能损伤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APP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例入选标准为口服中毒、未行输液及血液灌流治疗、中毒至入院时间≤6h。根据人院时测得的血浆百草枯浓度将患者分为低浓度组(〈0.5mg/L)、中浓度组(0.5~2.0mg/L)和高浓度组(〉2.0mg/L)。比较3组患者住院期间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血尿素、血肌酐水平的最高检测值和病死率。结果共收集到符合标准的APP患者87例,男性48例,女性39例,年龄9~76(30±14)岁。低浓度组31例,中浓度组27例,高浓度组29例,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和中毒至入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浓度组患者的ALT最高检测值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39(18,87)、126(92,249)和345(108,666)U/L,AST分别为29(25,37)、120(57,222)和233(106,361)U/L,总胆红素分别为24(18,33)、31(22,52)和65(39,86)μmol/L,血肌酐分别为77(59,136)、243(134,421)和295(248,489)μmol/L,血尿素分别为8(5,11)、15(13,21)和24(19,27)mmol/L,病死率分别为3.2%(1/31)、44.4%(12/27)和86.2%(25/29)。3组之间两两比较,上述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中毒早期血浆毒物浓度可以作为评估APP患者肝肾功能损伤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SC)近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2例。并选取门诊健康查体者20例作为对照组。在患者入院后30d内随访其心血管事件发发生情况,将ASC患者以随访结果分为再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组(MACE组)和未再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组(N--MACE组)。结果:ASC组脂联素浓度低于正常对照组脂联素浓度(5.95±0.55.9.35±0.6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MACE组和N—MACE组脂联素浓度,前者低于后者(5.75±0.48.6.08±0.56)mg/L,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联素可能是预测ASC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宋文慧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9):2609-2610
目的探讨不同钾浓度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7例作为透析组,另外选择30名健康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透析组患者应用钾浓度为2.0mmol/L、3.0mmol/L的透析液各进行血液透析。采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两组的QT间期并计算QT离散度(QTd)和校正的QT间期(QTcd)。结果透析组QTd、QTcd分别为(52.7±8.2)ms、(63.2±9.O)11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2±6.0)ms、(35.4±7.1)ms(t=2.638、2.750,均P〈0.05)。钾浓度2.0mmol/L组的QTd、QTcd、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63.5±7.6)ms、(72.3±8.0)ms、22.8%(13/57),均明显高于3.0mmolfL组的(52.8±7.7)ms、(60.5±6.4)ms、7.0%(4/57)(t=2.245、2.351,X。=5.599,均P〈0.05)。结论QTd主要反映心室复极的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采用钾浓度为3.0mmolfL的透析液进行透析可以缩短QT间期并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陆卫娟  张薇茜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1):2001-2002
目的探讨脐血胆红索预测新生儿黄疸程度的价值。方法测定166例足月健康新生儿的脐血胆红素水平,并监测出生时、出生后24、48、72h经皮胆红素指数(TCBI)。比较高胆红素血症和非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脐血胆红素水平。结果两组脐血胆红素水平及出生后24、48、72h的TCBI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脐血胆红素水平≤40μmol/L及〉40μmol/L时,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分别为24.2%(16/66)和75.0%(75/100),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脐血胆红素水平用于预测足月健康新生儿后续莆疽的程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郭毅  付焱 《中国药业》2006,15(14):16-17
目的建立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普卢利沙星胶囊含量及溶出度的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0.1mol/L盐酸溶液作为溶剂,测定波长为274nm。结果线性范围为1~10μg/mL,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9%,RSD=0.29%(n=9)。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普卢利沙星胶囊含量及溶出度的方法简便,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药柚皮苷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环氧化酶2(CoX-2)tu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人卵巢癌sK—OV3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柚皮苷10umol/L组、柚皮苷20tzmol/L组、柚皮苷40umol/L组、阳性对照组(塞来昔布80tLmol/L)。MTT法测定柚皮苷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运用Real—timePCR和WesternBlot法测定培养48h后各组细胞中COX_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MTT检测法显示,柚皮苷各浓度处理组,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人卵巢癌SKOV3细胞生长。经药物处理48h后,Real-timePCR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1.094±0.053)比较,10、20umol/L柚皮苷即对SK—OV3细胞COX_2mRNA表达抑制作用(O.828±0.006,0.753±0.011,P〈0.05),而40gmol/L柚皮苷则明显下调COX-2mRNA的表达(0.412±0.216,P〈0.01),与塞来昔布组(0.321±0.017)的抑制程度相近。Western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1.7325±0.0826)相比,10umol/L柚皮苷组相对表达量(1.7925±0.0880)虽略有上调,但无统计学差异,20、40/umol/L柚皮苷组均可明显下调SKOV3细胞COX-2蛋白的表达(1.2225±0.0822,1.2725±0.0763,P〈0.05),塞来昔布组也明显抑制CoX-2蛋白的表达。结论:柚皮苷可抑制人卵巢癌SKOV3细胞体外增殖并抑制COX-2mRNA和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双黄连粉针中黄芩甙和绿原酸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心  郡修德 《中国药房》1997,8(5):229-230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制剂双黄连粉针中黄芩甙和绿原酸含量。流动相分别是0.1mol/L磷酸二氢钾:乙酸:四氢呋喃(100:10:19)和甲醇-10%磷酸缓冲液(10:90),流速分别是0.8和1ml/min;色谱柱ERC-ODS-1161(6×100mm),柱温55℃;黄芩甙以电化学为检测器,检测电压是+650mv;绿原酸以紫外为检测器,检测波长274nm;结果:该方法的最小检测浓度分别为0.025mg/L和0.1mg/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和100.4%,重现性好。本方法测定快速、简便、准确,适用于含黄芩甙和绿原酸的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CHF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观察尿酸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随访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CHF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率37.6%(79/210),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分别为18.2%、39.2%、74.4%,平均血清尿酸水平分别为(389.6±37.8)umol/L、(436.8±48.9)umol/L、(512.6±57.1)umol/L,各级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显示,高尿酸血症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5.4%(28/79)明显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22.9%(30/131)(P〈0.05)。结论尿酸是CHF患者心血管事件及其总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监测血清尿酸水平变化对CHF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两种HPLC线性梯度洗脱测定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有关物质的方法,并对其进行比较。方法两种方法均采用C18柱,流速1.0mi/min,所用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液:乙腈色谱系统。方法一中流动相A为0.05mol/L磷酸盐缓冲液(pH5.0);乙腈(99:1),流动相B为0.05mol/L磷酸盐缓冲液(pH5.0):乙腈(80:20);方法二中流动相A为0.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6.0),流动相B为0.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6.0):乙腈(20:80)。两种方法的梯度变化不同。方法一和方法二的检测波长分别为254和215nm。结果两种方法的线性范围、检测限及测定结果基本一致。结论两种方法准确,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中有关物质测定,且方法一的稳定性优于方法二。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对无糖尿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组织因子及组织因子活性的影响。方法:分离无糖尿病的AC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别以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0.0、0.1、1.0、10.0umol/L)干预,共同孵育24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单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浓度及单核细胞组织因子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它们的mRNA表达,底物发光法检测组织因子的活性。结果:罗格列酮呈剂量(0.0、0.1、1.0、10.0umol/L)依赖性地抑制无糖尿病的AC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合成TNF-α、组织因子及组织因子活性。与0.0、0.1、1.0、10.0umol/L浓度的罗格列酮干预相对应,单核细胞合成TNF-α蛋白水平分别为(306±40)、(262±32)、(236±28)、(194±23)ng/L,其表达TNF-α mRNA的相对半定量吸光值比值分别为(0.78±0.14)、(0.60±0.09)、(0.39±0.11)、(0.30±0.11);单核细胞合成组织因子抗原水平分别为(5.8±1.3)、(4.6±0.9)、(3.3±0.5)、(3.0±0.3)ng/L,其表达组织因子mRNA的相对半定量吸光值比值分别为(0.42±0.11)、(0.37±0.10)、(0.31±0.09)、(0.22±0.05),其表达组织因子活性分别为(16.2±3.2)、(8.6±2.0)、(5.4±0.6)、(4.5±0.8)umol/L(P均〈0.05)。结论:罗格列酮可抑制无糖尿病的AC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合成TNF-α、组织因子及组织因子活性,提示罗格列酮可能具有降糖外的抗炎、抗血栓作用,从而可能在ACS中起着潜在的重要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