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吡喹酮(Praziquantel)治疗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中与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模型对照组不做治疗,吡喹酮治疗组按500mg/kg给药,1次/d,连用2d。10周后处死小鼠,取肝组织制片,免疫组化染色(SP法),观察小鼠肝组织中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实验设正常小鼠对照。结果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小鼠肝组织Bcl2、Bax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或P〈0.05);治疗组Bcl-2水平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而Bax的表达水平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吡喹酮可能通过促进Bcl-2表达,减少肝细胞的变性坏死,阻止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吡喹酮治疗血吸虫肝纤维化小鼠前后血清 TNF-α,IFN -γ水平的变化。方法 制备血吸虫肝纤维化小鼠模型 ,应用 EL ISA方法检测血吸虫肝纤维化小鼠在吡喹酮治疗前后血清TNF-α,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 吡喹酮治疗组 TNF-α含量较感染组显著降低 (P<0 .0 1) ,吡喹酮治疗组 IFN-γ含量较感染组显著增加 (P<0 .0 1)。结论 吡喹酮可通过降低血吸虫肝纤维化小鼠血清 TNF-α的含量 ,提高 IFN-γ的含量从而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纤软肝胶囊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6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数字表法中选取66个数字依大小排列,前12个为正常组,中36个为模型组,后18个为干预组,通过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4)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Bax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三组羟脯氨酸(Hyp)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模型组和干预组高于正常组,模型组高于干预组(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Bax蛋白主要分布在肝细胞质、Bcl-2蛋白主要分布在肝纤维间隔和汇管区。三组Bax、Bcl-2蛋白表达差异显著(P0.05),其中正常组和干预组低于模型组,正常组低于干预组(P0.05),三组Bax/Bcl-2比值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抗纤软肝胶囊可能降低肝细胞Bax和Bcl-2蛋白表达,减轻肝损伤。  相似文献   

4.
吡喹酮除具有广谱抗吸虫和绦虫作用外,还具有调节炎症反应、抗纤维化等药理作用.本文综述了吡喹酮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其机制,以期为吡喹酮用于肝纤维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前后血清一氧化氮及肝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变化。方法:制备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和多媒体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定量观察吡喹酮治疗前后肝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含量的变化,并通过化学还原反应检测血清一氧化氮的水平变化。结果:吡喹酮治疗组肝内iNOS和血清NO的含量均低于感染组,P均小于0.01。结论:吡喹酮可显著降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及血清NO含量而发挥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多次吡喹酮治疗对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临床诊断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治疗组在常规护肝、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连续3年每年给予吡喹酮60 mg/kg,分2 d服完;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护肝、对症治疗,2组疗程均为3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及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4型胶原(IV-C)、Ⅲ型前胶原肽(PCIII)等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并作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及HA、LN、IV-C、PCIII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总有效率93%(26/28),对照组总有效率60%(16/2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次吡喹酮治疗对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吡喹酮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TGF—β1和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及其抗纤维化机制。方法 制备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和多媒体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观察吡喹酮治疗前后肝脏TGF—β1和Ⅰ、Ⅲ型胶原定量表达的变化。结果 吡喹酮治疗组与感染组比较,TGF—β1,Ⅰ、Ⅲ型胶原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可降低其肝脏TGF—β1和Ⅰ、Ⅲ型胶原的含量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吡喹酮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60例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确诊病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60 mg/kg 吡喹酮,每月1次。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门静脉内径、脾厚度、脾静脉宽度,测定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蛋白(C-Ⅳ)和Ⅲ型前胶原肽(P ⅢP)含量以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评价吡喹酮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效果。观察患者口服吡喹酮后24h内出现的不良反应。 结果  对照组患者平均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宽度和脾厚度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平均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宽度和脾厚度治疗6个月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ST和ALT酶活性均下降,但是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大;对照组治疗前后HA、LN、C-Ⅳ和PⅢ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均 <0.05)。口服吡喹酮后,3例患者出现恶心、1例患者出现头晕症状,且症状均在2 d内消失。 结论  吡喹酮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扩大应用。  相似文献   

9.
血吸虫病小鼠肝纤维化肝组织中Fas/FasL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荔枝核总黄酮(total flavone from Litchi Chinensis Sonn,TFL)对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腔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的同时,TFL干预组分别以高、低剂量的TFL灌胃6wk进行干预治疗,空白对照组、秋水仙碱组分别以生理盐水、秋水仙碱灌胃作为阴阳性对照.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Bcl-2、Bax的表达;测定血清ALT、AST的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Bcl-2、Bax的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00),TFL高、低剂量给药组及秋水仙碱组Bcl-2的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00,0.047,0.021),Bax的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00,0.014,0.007),TFL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Bcl-2的表达升高(P=0.018),Bax的表达显著降低(P=0.002).Bcl-2、Bax在秋水仙碱组与TFL低剂量组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726,0.767).肝纤维化严重程度与Bax的表达显著正相关(P=0.000);与Bcl-2的表达负相关(P=0.000).空白对照组、TFL高低剂量给药组及秋水仙碱组血清ALT、AST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低剂量组与秋水仙碱组无显著性差异(P=0.597,0.669).结论:TFL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并推测这种作用可能与上调Bcl-2、下调Bax的表达,抑制肝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pHGF对日本血吸虫病宿主肝内TNF及肝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免疫组化SABC技术,动态观察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不同时期肝内TNF-α、FN、LN、Ⅰ及Ⅲ型胶原的分布及含量变化。结果显示感染后第8-12wk,肝内TNF的量即明显增加,第16wk时达到高峰,主要分布在虫卵肉芽肿内及其周围。炎症反应越重,TNF量越多。在慢性感染期,肝内FN、LN、Ⅰ及Ⅲ型胶原的量逐渐增加,使得感染初期呈细线、环状结构分布的Ⅰ及Ⅲ型胶原,逐步增宽变厚,呈网状连结分布,虫卵肉芽钟内开始有较多的胶原纤维沉积。但TNF的含量变化与肝内胶原的增加不成正比。注射pHGF后.对肝内肉芽肿的大小及炎症反应、TNF、FN及Ⅲ型胶原的量影响不大(P>0.05),但LN及Ⅰ型胶原的含量明显低于同期非注射组(P<0.05)。提示早期应用足量pHGF治疗日本血吸虫病,对于减轻虫卵引起的肝损害及肝纤维化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洞庭湖区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采用选择性群体化疗、选择性群体化疗加易感地带药物灭螺和单纯治疗粪检阳性对象3种对策,3年后居民患病率分别下降为62.9%、59.2%和14.1%。水上流动渔船民采用群体化疗,血吸虫病患病率仅下降41.5%。家畜群体化疗组,感染率下降77.6%,只治粪检阳性组化疗前后感染率无变化。3种对策实际污染指数下降分别为74.7%、84.6%和36.2%。前2种对策虽下降幅度比较大,但都未达到阻断传播的阈值,感染螺密度和哨鼠感染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3.
吡喹酮不同化疗策略与方案对控制血吸虫病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报道1980年-1996年在湖沼型重流行区吡喹酮5种化疗策略控制日本血吸虫病的效果。结果:靶人群化疗后1个月、3个月粪检阴转率均在86%以上,扩大化疗3年粪检阳性率下降74.90%,群体化疗1次和每年1次、每年2次连续2年粪检阳性率分别下降54.36%和70.19%、75.51%,阶段化疗3年粪检阳性率下降88.34%,间歇性化疗粪检阳性率下降39.34%。并对吡喹酮群体与个体化疗的剂量与疗法、不同阶段不同化疗策略的合理应用、群体化疗的对象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秋水仙碱治疗家兔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只家兔1次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80±5条,4个月后可导致肝纤维化。其中4只兔感染4个月后,每日服秋水仙碱40μg/kg,连服7 wk。另4只兔为正常对照。观察秋水仙碱治疗后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并用图象分析仪进行形态测定胶原微纤维在狄氏腔内及肝细胞周围的分布面积。结果显示,秋水仙碱能减轻肝细胞损伤,使狄氏腔内及肝细胞周围活跃的成纤维细胞和胶原微纤维减少。感染组与治疗组胶原微纤维面积占所测量肝组织面积的百分数分别为42.5%和0.2%(P<0.91).提示秋水仙碱有抗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核糖核酸预防日本血吸虫病病兔肝纤维化的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核糖核酸(RNA)对日本血吸虫病病兔肝纤维化的阻抑效果。方法:54只3月龄家兔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感染组及RNA组。于肌注RNA后第40d、70d及100d,各组随机选6只兔抽血及取肝组织,通过光镜、电镜观察其组织病理变化,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HA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肝组织HYP,IBAS图像分析仪测定肝组织胶原纤维分布面积百分比,用潘孺孙法测定肝组织胶原纤维含量。结果:与感染组相比较,RNA组胶原纤维未见明显增加,而肝细胞核仁增大,粗面内质网及其附着颗粒增多,贮脂细胞周围胶原纤维减少,血浆HA、肝组织HYP、胶原纤维分布面积百分比及胶原纤维含量均显著降低。结论:RNA对日本血吸虫病病兔肝纤维化具有早期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患者肝脏胶原病理特征。 方法 采集实验组与对照组肝组织标本 ,对肝组织采用 HE染色 ,对肝胶原采用免疫组化 L SAB法染色 ,并用多媒体电脑图文分析系统对各型胶原定量。 结果 在汇管区和纤维隔 型胶原分布最多 ,在肝窦壁 型、 型和 型胶原均有明显增加 ,各型胶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肝小叶结构基本正常 ,肝细胞无明显坏死 ,肝组织无明显炎症 ,但可见粗大纤维隔形成和肝细胞水样变。 结论  型、 型和 型胶原均参与了肝窦壁毛细血管化 ,是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肝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Fas/FasL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血吸虫病小鼠肝纤维化肝组织中Fas/FasL的表达,并对照经吡喹酮、已酮可可碱治疗前后其表达的变化,分析其意义。 结果Fas以肝细胞浆表达为主,FasL主要在浸润淋巴细胞浆、肝细胞核表达。经吡喹酮及高剂量已酮可可碱治疗后其肝组织Fas/FasL表达明显减少(P<0.01)。 结论 血吸虫感染可诱导肝细胞Fas/FasL的表达,增强Fas/FasL途径介导的肝细胞凋亡,这一机制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吡喹酮及高剂量已酮可可碱可明显下调Fas/FasL的表达,抑制肝细胞凋亡,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不同剂量吡喹酮治疗埃及血吸虫病1627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在马里共和国某医院工作期间,采用不同剂量吡喹酮治疗1627例埃及血吸虫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甲组1187例,给以40mg/k,顿服;乙组321例,给以10mg/kg,日服3次,连服2d;丙组119例,给以50mg/kg,顿服。治疗后3个月,镜检尿内虫卵,3组比较,以乙组疗法的疗效为最佳,虫卵阴转率达96.6%,表明吡喹酮分次给药的方案较单次顿服为佳,且无药物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