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手法复位治疗头位难产110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分娩活跃期徒手纠正胎头位置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产程进入活跃期110例,经加强产力,改变母体体位等处理,胎方位仍不能自然旋转为枕前位,产程阻滞的持续枕后位、枕横位,施行经阴道徒手旋儿头,辅以经孕妇腹部推儿背为脊前方位联合手法。结果:110例经手法旋转后,84例成功自娩,转位成功率为76.36%,其中26例转位失败者14例行胎头吸引术,8例产钳助产,2例剖宫产结束分娩,转位失败率为23.64%。新生儿体重≤3500g者,手法转位成功率高,达87.50%;新生儿体重>3500g者,手法转位成功率为46.6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手法复位可矫正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为枕前位,改善胎头俯屈,降低难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及时处理持续性枕横位 枕后位可降低头位难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胎头位置异常是造成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而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是最常见的胎头位置异常。产程中及时发现活跃期延缓或阻滞,经阴道检查确诊为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及时使孕妇进行体位改变并适时进行经阴道徒手旋转胎位,使胎位转为枕前位并顺利经阴分娩,是目前降低头位难产的最主要措施。我们对152例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进行胎位旋转,成功率为78.22%,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矫正产程中持续性枕后位的有效方法,以降低难产率.方法 对产程进入活跃期后持续性枕后位的92例产妇,经加强产力、改变孕妇体位、封闭宫颈水肿等处理,胎儿仍不能自然旋转为枕前位,且产程阻滞,为持续性枕后位者,辅以经孕妇腹壁推胎背成枕前位联合手法,行徒手旋转胎头.结果 92例中转胎位成功80例,失败12例,成功率为87.0%;无胎儿头皮擦伤、颅内出血、胎盘早剥、脐带脱垂及软产道擦伤等并发症.结论 徒手旋转持续性枕后位胎头,可改善胎头以最佳的径线和头盆关系使胎儿以枕前位顺利娩出,降低难产及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4.
头位难产是指发生于头先露的难产,据报道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12.56%,超过难产总发生率2/3以上。在头位难产的发 病原因中,胎头位置异常是一大重要因素,占85%左右,剖宫产率及阴道手术助产率均很高,新生儿及母体并发症均比正常产明显增高。为保证母婴健康,降低头位难产率,笔者对胎头位置异常的产妇试行经阴道徒手转位的方法,使难产变为顺产,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5~1999年,临产后经充分试产,产程进入活跃期,宫口开大3~5cm以上,经阴道检查确诊为胎头位置异常的产妇86人,其中枕横位64例,左或右枕后位12例、枕后位10例。1.2 徒手转位的条件①宫颈扩张进入活跃期后出现迟缓、停滞时。②胎膜已破。③阴道检查确诊为胎头位置持续异常。④  相似文献   

5.
在产科,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是导致头位性难产的常见因素。适时采用手法旋转胎头变为枕前位,可以使难产转化为顺产,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本文对78例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采用手旋转儿头并辅以经产妇腹部推胎背的联合手法,取得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2000—2001年分娩中产程进入活跃期后胎头在不同骨盆平面为枕横位或枕后位者78例,其中枕横位46例,枕后位32例,全部为初产妇,均经改变体位、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徒手旋转胎头处理持续性枕后位在降低头位难产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住院分娩4352人数中123例活跃期产程异常,子宫颈口扩张4 cm-10 cm,胎头位置持续性枕后位的孕妇,经加强产力,改变母体体位封闭水肿宫颈等处理:胎方位仍不能自然转为枕前位,分为2组,Ⅰ组宫口开大4 cm-7 cm,Ⅱ组宫口开大≥8 cm,右枕后位作顺时针旋转,左枕后位作逆时针转为枕前位.结果 Ⅰ组中51例,自然分娩24例,成功率为47.1%.Ⅱ组中72例,自然分娩65例,成功率91.6%.头盆评分越高成功率越高.头盆评分≥8分,成功率95.5%,头盆评分=6分,仅为43.3%,P<0.05.结论 严密监测产程,适时徒手旋转胎头处理持续性枕后位,可显著增加自然分娩率,降低手术产率,有利于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7.
胎头位置异常是构成难产的主要因素.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又是引起难产的重要因素.手法旋转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妇痛苦的有效方法.近年来,我院对62例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孕妇采用徒手旋转方法助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持续性枕后位是指正式临产经过一定时间后,胎头枕部仍持续位于母体骨盆的后方,多数需剖宫产结束分娩,少数需阴道助产,自然分娩者较少。本院选择68例进入活跃期产程阻滞的持续性枕后位进行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及经腹部推儿背为脊前方位的方法,其剖宫产率明显降低,阴道分娩率达79.4%,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991年1月至1995年12月,本院共发生持续性枕后位104例,同期分娩总数为4850例,发生率2.1%。104例产妇中,平均年龄25.6岁,初产妇92例,经产妇12例。其中68例行经阴道徒手转胎头位,36例未进行转胎头位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活跃期徒手纠正枕横位、枕后位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已确诊为枕横位、枕后位待产孕妇各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枕横位、枕后位各100例及对照组枕横位、枕后位各100例,实验组产妇进入活跃期后进行徒手干扰其在活跃期的胎头旋转,对照组顺其自然分娩。结果实验组活跃期、第二产程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胎吸助产率、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跃期徒手纠正枕横位、枕后位可缩短产程,提高顺产率,减少胎吸助产及剖宫产的比率。  相似文献   

10.
夏咸梅 《现代保健》2010,(34):180-181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致头位难产时,手转胎头,使难产变为顺产的技巧。方法在头位难产枕横位、枕后位时,以手转胎头为枕前位,使分娩结局改变。结果手转胎位成功率,以产程进入活跃期后先协助胎头俯屈再协助旋转为高。结论手转胎头是头位难产的重要方法,与产钳及胎头吸引器转胎头相比较,更安全、有效、易掌握。胎头内旋转在第一产程末及第二产程初完成,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方法,手转胎头,使难产变为顺产,可有效降低阴道助产及剖宫产率,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时因素对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进行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OLAC)的孕妇资料,纳入病例均为单次剖宫产后首次阴道试产的孕妇,统计的病历资料包括孕妇年龄、临产时胎头位置、潜伏期时长、产程中是否催产素加强宫缩、活跃期起始阶段(宫口开大4~5 cm)胎头位置及胎方位。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OLAC成功的产时影响因素。结果:①纳入行TOLAC的孕妇319例,其中236例成功阴道分娩,VBAC率为74.0%。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活跃期起始(宫口开大4~5 cm)胎头位于坐骨棘水平及以下(85.3% vs. 59.9%,OR=3.895,95%CI:2.282~6.647)、胎方位为枕前位(83.6% vs. 62.8%,OR=3.020,95%CI:1.787~5.104)的孕妇TOLAC成功率较高;而产程中需催产素加强宫缩的孕妇TOLAC成功率较低(61.2% vs. 77.4%,OR=0.461,95%CI:0.260~0.818)。不同的孕妇年龄、临产时胎头位置、潜伏期时长者TOLAC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程中需催产素加强宫缩(OR=0.502,95%CI:0.267~0.943)、活跃期起始(宫口开大4~5 cm)胎头位于坐骨棘水平及以下(OR=3.467,95%CI:1.990~6.042)、胎方位为枕前位(OR=2.633,95%CI:1.515~4.575)是VBAC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于TOLAC,当产程进展至活跃期起始阶段、胎头仍位于坐骨棘水平以上、胎方位为枕横/后位,或产程中使用催产素加强宫缩者,应严密监测母胎情况及产程进展。必要时放宽指征及时行剖宫产,以保障母胎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产程活跃期综合性干预措施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情况。[方法]96名产妇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产妇在产程活跃期接受人工破膜、产妇采取相应体位、徒手扩张宫颈和徒手旋转胎头四种联合干预措施。另一组为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措施。[结果]从5种具体不良结局和阿氏综合评分进行评价,与对照组相比,新生儿不良结局比对照组相比显著性降低。[结论]产程活跃期的综合性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产程活跃期使用间苯三酚促宫颈口扩张,加速产程进展的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分娩的足月妊娠的单胎头位初产妇,宫口开大≥3 cm伴宫颈质韧或水肿者185例随机分成A、B、C 3组:A组(62例)在产程活跃期静脉注射间苯三酚80 mg,B组(63例)在产程活跃期静脉缓慢注射654-2 10 mg,C组(60例)在产程活跃期静脉缓慢注射地西泮10 mg(5 min)促宫颈口扩张,观察3组产程进展、分娩方式、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间苯三酚组用药至宫口开全时间为(3.4±1.2)h,第1产程平均时间为(8.2±1.7)h,明显短于654-2组与地西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活跃期使用间苯三酚可消除宫颈水肿,促宫口扩张,加速产程进展,效果优于654-2及地西泮,而且对母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两种体位在矫正持续性枕后位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在陕西旬阳县妇女儿童医院经B超等检查明确诊断为持续性枕后位的11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在分娩过程中采用的不同体位分为侧卧组(54例)和仰卧组(56例),对比两组产妇分娩状况、产程异常情况以及产妇和新生儿结局等。结果侧卧组阴道自然分娩构成比(66.67%)明显高于仰卧组(30.36%);阴道撕裂构成比(3.70%)显著低于仰卧组(21.43%);侧卧组产妇的活跃期以及其他产程明显缩短,总产程时间[(10.98±2.61)h]明显低于仰卧组[(16.38±3.01)h];侧卧组新生儿阿氏评分较高,为(9.16±0.33)分,胎儿出生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12.96%)明显少于仰卧组(75.00%);产后出血的概率也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娩过程中,采用先同侧后对侧侧卧位或先对侧后同侧侧卧位,可明显改善胎位,提高自然分娩的概率,减少胎儿和产妇的损伤,改善围产结局。  相似文献   

15.
对我院产科2002年5月~2004年11月间的22例宫口开全后剖宫产产妇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t检验、二项分布处理后显示:因相对头盆不称行手术者21例(95.45%).22例中胎膜早破11例(50%);胎头位置异常18例(81.82%);脐带异常10例,其中脐带绕颈1周9例(40.91%);活跃期胎头下降速度<0.86 cm/h 14例(63.64%).22例宫口开全后剖宫产术中均未采用阴道托头,术后也未发生产褥感染及产褥病率,但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抗生素用药天数均大于同期择期剖宫产.所以我们认为,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尤其是活跃期胎头下降速度及宫口开大情况,主动调节分娩四因素使之协调,作出及时而准确的决断,做到““多观察、早发现、及时处理““,可减少宫口开全后剖宫产.  相似文献   

16.
陈文 《现代保健》2010,(25):3-5
目的 探讨头位难产的产生原因、识别方法、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本文通过对头位难产54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而得出结论.结果 头位难产的发生率本文为18.82%.造成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为胎位异常,其中以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多见,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和胎头下降,是早期发现头位难产的重要手段.结论 早识别头位难产,及时、正确处理是保证分娩顺利和母儿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朱树国 《职业与健康》2006,22(17):1418-1420
目的探讨导乐陪伴联合笑气(氧化亚氮)吸入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0例单胎头位、足月临产的初产妇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66例,在产程中应用导乐陪伴联合吸入50%笑气与50%氧气的混合气体实行分娩镇痛;对照组64例,在产程中无人陪伴间断吸入氧气,观察两组产妇疼痛的缓解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羊水情况、分娩失血量、新生儿出生时的Apgar评分、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笑气吸入的副反应。结果研究组产妇分娩镇痛的有效率、活跃期、剖宫产率、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产程时间、羊水污染率、新生儿窒息率、产时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产妇无明显的头晕等副反应。结论导乐陪伴与笑气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方便,易被产妇接受,可有效地缓解分娩疼痛,增加阴道分娩率,对产程及母儿无不良影响。可作为阴道分娩镇痛的安全有效方法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武春梅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8):3666-3667
[目的]探讨新式剖腹产术中娩头困难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7月~2009年10月施行新式剖宫产术头位娩头困难9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新式剖宫产术娩头困难原因胎头高浮占28.73%、胎头深定占19.59%、巨大儿占13.79%、胎头过度仰伸占9.28%、麻醉不满意占17.27%、切口小占7.2%、原因不明占10.31%,上述因素可单独存在,或合并存在。[结论]据麻醉情况选择腹壁切口方向;正确选择子宫切口位置;避免腹壁及子宫切口相对小,子宫切口国小行子宫切口上缘多先斜竖剪开法;适时推压宫底;胎头深定先上提胎肩;避免枕后位取头等有助胎头娩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吴娟  栗河舟  丛娟  刘云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2):1878-1880
目的:探讨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联合断层超声显像技术(TUI-STIC技术)在产前筛查常见心脏位置异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采集胎儿心脏的容积图像,再应用断层超声显像技术进行分析,要求清晰显示上腹部横切面及四腔心切面并标明左右方位。结果:199例心脏位置异常胎儿心脏容积数据经断层超声显像技术处理均获得满意的上腹部横切面及四腔心切面。其中右位心67例;左旋心5例;中位心7例;异位心2例;心脏移位107例;心脏异构11例。结论:判断胎儿心脏位置的主要切面是上腹部横切面和四腔心切面。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联合断层超声显像技术简易、准确,可作为产前筛查胎儿心脏位置异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初产妇第二产程延长对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发生的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统计167例初产妇第二产程延长的临床病因,比较各临床病因进行剖腹产、顺产、阴道助产的例数及不同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例数,并分析不同阶段的护理对策。结果胎头位置异常在不同分娩方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在不同分娩方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准确判断导致第二产程延长病因基础上采取正确的分娩方式,并行针对性护理有助于减少第二产程延长对母儿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