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水提醇沉不同的含醇量对生脉益智口服液总固体物总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不同醇沉浓度成品的总固体物含量进行比较。结论:选择含醇量60%的醇沉浓度有利于保持口服液的澄明度、稳定性及总固体物总量。  相似文献   

2.
王彦波  杨淑英 《中成药》1999,21(11):609-610
通过数学推理的方法对水提醇沉过程的加醇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乘以一系数n以后,使所加入的乙醇更加准确地达到含醇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4.
浅谈影响中药醇沉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药醇沉是利用中药中的大多数有效成分,如生物碱盐、甙类、有机酸盐、氨基酸、多糖等易溶于水和醇的特性,用水提出,并将提取液浓缩,加入适当的乙醇反复数次沉降,滤除其不溶解的杂质,最后制得澄明液体的一种方法。它是中药制备注射剂和口服液剂的最为常用的一种精制...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目前中药生产中的主流分离精制技术-醇沉工艺的技术特点及装备技术现状,指出了这一传统技术存在的长期未解决的生产周期长、生产成本高、有效成分包裹损失大、工艺参数控制水平低等难题,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加强醇沉过程微观机理和化学物质迁移规律的研究,提高醇沉工艺的控制水平,实现整个醇沉过程的精确控制和连续化操作;针对高能耗环节,采用先进工艺,提高效率,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目前中药生产中的主流分离精制技术一醇沉工艺的技术特点及装备技术现状,指出了这一传统技术存在的长期未解决的生产周期长、生产成本高、有效成分包裹损失大、工艺参数控制水平低等难题,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加强醇沉过程微观机理和化学物质迁移规律的研究,提高醇沉工艺的控制水平,实现整个醇沉过程的精确控制和连续化操作;针对高能耗环节,采用先进工艺,提高效率,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7.
王卓  韩丽梅 《中国中药杂志》1993,18(10):604-605
<正> 制备中草药制剂过程中,用乙醇沉淀法来处理中药水煎液,去除其中某些杂质,是一简单易行、常用的方法。加醇量的计算可由下式求得:  相似文献   

8.
中药醇沉工艺的关键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肖琼  沈平孃 《中成药》2005,27(2):143-144
目的:研究中药醇沉工艺过程的规律,为该工艺的科学、准确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阐述了乙醇醇沉工艺过程的实质,提出了影响乙醇醇沉工艺的两个关键工艺参数:醇沉达到的乙醇浓度和乙醇总量.通过"消银方"水提取物的醇沉实验和文献报道的醇沉实验数据分析揭示了醇沉工艺的客观规律.结果:醇沉精制过程中当乙醇总量低于某一临界乙醇总量时,醇溶物的量随乙醇用量增加而增加:高于临界乙醇总量时,增加趋势减缓直至不再增加.结论:该规律对醇沉工艺的应用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水提醇沉对中药各类有效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正> 在中药制备中,经常采用水提醇沉工序。但在醇沉过程中容易使有效成分受到损失。为此,我们按中国药典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了水提醇沉对生物碱类、黄酮类、皂甙类、有机酸类等有效成分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药醇沉工艺及设备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苗  于筛成  张虹  林光伟 《中成药》2007,29(8):1202-1204
1前言在中药生产过程中,乙醇沉淀法是常用于中药水提取液的一种纯化精制方法。该法的原理是,药材先经水煎提取,其中生物碱、有机酸盐、氨基酸类等水溶性有效成分被提取出来,同时也浸提出很多水溶性杂质。醇沉法就是利用有效成分能溶于乙醇而杂质不溶于乙醇的特性,在加入乙醇后,有效成分转溶于乙醇中而杂质则被沉淀出来。醇沉的目的是为了除去杂质保留药物有效成分,因而醇沉单元操作工艺及其设备的适用性将密切关系着中药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有效性,与产品的剂型和质量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2影响醇沉工艺的因素2.1初膏浓度及温度为了保…  相似文献   

11.
陈霞  阳长明  陈浩  孙立霞  刘乐环  吴晨悦  王玲玲 《中草药》2021,52(19):5807-5813
中药复方制剂的生产工艺决定着中药复方制剂安全、有效的物质基础,是影响中药复方制剂质量的关键因素。研究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的特点,探讨符合中药复方制剂特点的工艺研究模式,对科学合理设计中药复方制剂的工艺路线和优化工艺条件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对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结合《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中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提出基于中药复方制剂特点开展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研究的思路,以期为中药复方制剂的工艺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在保障中药复方制剂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基础上,合理设计中药复方制剂的工艺路线、生产装备和质量控制方法,建立一套符合中药复方制剂特点的工艺研究模式尤为重要。基于中药复方制剂的政策、工艺、装备现状,运用整体观、动态观和辨证观分析中药复方制剂的工艺模式,突破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难点,提出中药复方制剂工艺开发的研究策略,以期为中药复方制剂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杜松  罗爱勤  刘美凤 《中草药》2012,43(8):1652-1655
现行中药浸膏醇沉工艺中混淆了溶剂和溶液的概念,计算加醇量时没有扣除浸膏中干提取物(溶质)量,将整个浸膏(溶液)当作水(溶剂),导致计算加入乙醇过量,最终的含醇浓度偏高.指出醇沉本质为乙醇/水混合溶剂提取中药干提取物的过程,醇沉浓度是指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含醇浓度;同时从体积和质量两方面重新推导了加醇量计算公式.建议根据浸膏中干提取物的量,筛选醇/水混合溶剂的乙醇浓度以及体积,调整制定合适的醇沉工艺.  相似文献   

14.
中药指纹图谱及其对中药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李克  王曙东  宋炳生 《中草药》2002,33(11):961-963
简要介绍了中药指纹图谱的原理,探讨了建立中药指纹图谱对提高中药质量控制标准的水平,加快中药现代化的进程,建立了中药材规范化栽培,促进中药新药研制水平的提升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对中药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的中药质量追溯系统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昌孝 《中草药》2017,48(18):3669-3676
中药质量标志物从概念到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得到我国中药科研与产业界的重视。中药质量是影响产业发展和民生需求的重大问题,确定影响中药质量的标志物,并综合信息分析、风险评估,确定并控制影响产品质量所有因素。特别是通过从药材源头到成品全过程的质量、标准和控制研究,构建全程可溯源的控制和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的中药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应是保证中药质量和产业过程全程控制的关键,以期对中药产业健康发展产生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药灭菌工艺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少俊  伍振峰  王雅琪  岳鹏飞  张帅杰  杨明 《中草药》2015,46(18):2667-2673
灭菌操作作为影响中药及其制剂质量的关键操作单元,直接影响着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稳定性。从有关中药及其制剂灭菌技术的分类、原理、应用现状、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中药及其制剂灭菌工艺方法很多,包括干热灭菌、湿热灭菌、辐射灭菌和环氧乙烷气体灭菌等,但是存在较多问题,对中药及其制剂的质量影响非常大。应根据中药及其制剂的性质特征选择适合该中药或剂型的灭菌工艺,加速中药及其制剂灭菌新技术研发和转化。  相似文献   

17.
康廷国  张慧  李峰  王添敏  许亮  张建逵  李娜  宋慧鹏  李思雨 《中草药》2024,55(11):3579-3587
中药传统性状一般是指感官获得的宏观性状,如形、色、气、味等,不包括微观性状。在中药“辨状论质”相关研究中发现,中药的微观性状(显微特征)也与其质量相关,且其特征更容易量化和数字化,在中药“辨状论质”的机制探讨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此,依据遗传学中“性状”的概念,结合中药的特点,将中药的微观性状(显微特征)与宏观性状合二为一,提出“中药性状学”的概念,即对中药所呈现的宏观和微观性状进行表征和研究的应用科学。中药性状学不仅能够揭示中药“辨状论质”机制和传统的中药鉴别经验的科学内涵,而且还能与中药化学、中药生物学质量标志物关联(三学关联),建立符合中医整体观的中药质量三维评价体系。因此有必要将其内涵、任务、地位加以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中药质量评价和控制。  相似文献   

18.
中药配伍理论科学内涵的外在表象——复方水煎自沉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学浩  张昊  李桐  王辉  李佳媛  王鹏龙  雷海民 《中草药》2017,48(22):4778-4783
从化学成分角度研究中药配伍理论是当前阐释方剂遣药组方原理的重要手段。中药复方中的化学成分类别众多,包括生物碱类、苷类、有机酸类、鞣质类、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等。中药复方水煎煮过程中,有效成分溶出后便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并生成自沉淀。传统中医认为自沉淀应与汤药同服,自沉淀的形成蕴含着中药配伍理论的科学内涵,因此复方水煎自沉淀现象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通过总结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介绍了复方中不同类别有效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及水煎自沉淀现象的研究进展,为中药复方水煎自沉淀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为阐释中药组方配伍理论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微米中药及其制备技术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陈力  吴懿平 《中草药》2002,33(10):865-868
介绍了微米中药的概念,分析了微米中药与纳米中相比在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的优势,阐述了微米中药的特点和对于中药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并论述了当前制备微米中药的两种主要方法:利用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的浸提干燥法和利用机械粉碎设备的超微粉碎法。着重结合作者的研究开发实践分析了振动磨在微米中药制备中的应用,对不同类型和性质的中药的粉碎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我国炮制用辅料标准现状研究及工作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中国药典》2015年版、《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及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炮制规范中炮制用辅料相关内容的现状进行了梳理,整理出了药典、全国炮制规范、地方炮制规范这三级标准中对炮制用辅料的通用性要求、个性化技术要求、质量标准等的收载情况,根据炮制用辅料存在的"药辅同源"、"食辅同源"的特点,对标准现状进行了分析;对炮制用辅料全国性标准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对炮制用辅料标准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针对标准体系不完善、缺乏总体性要求、标准水平低、标准引用混乱、标准研究工作不足等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工作建议,为下一步炮制用辅料国家药品标准体系的建设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