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背景:有文献报道心脏在连续灌注、不停跳下保存,有望突破心脏保存时限。但是心脏的摘取和灌注部位沿用单纯低温保存的办法,有背于连续灌注保存的初衷。作者认为保留完整的心包,于头臂动脉干灌注,在不停跳下摘取和保存供体心脏可能更加科学。目的:评价不停跳保存完整心包的可行性以及供心功能变化情况。方法:选用年龄、体质量相当的广西巴马小型猪6只进行不停跳摘取和保存有完整心包供心的试验。实验猪用氯胺酮麻醉,取胸部正中切口,全身肝素化后,不切开心包,先阻断并切断头臂干插灌注管,后切断上腔静脉和右上肺静脉回收血液,用自行组装的灌注装置灌注心脏,在跳动状态下摘取心脏并保存4h。设4个时点连续监测左心室心功能变化,离体时为T0,保存60min为T1,保存120min为T2,保存180min为T3,保存240min为T4。结果与结论:在不停跳下,摘取和保存有完整心包的供体心脏6例全部成功。不停跳保存各个时点的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两两比较:T0与其他时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T1与T2时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1与T3及T4时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停跳保存各个时点的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两两比较:T0与其他时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T1与T2,T3及T4时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在不停跳下摘取和保存有完整心包供心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体视学定量法对比分析两种二尖瓣置换术(MVR)对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旨在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效果作进一步客观的评价。方法将4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手术,20例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MVR(不停跳组),20例在中低温冷血停搏液灌注心脏停跳下行MVR(停跳组)。两组均分别于体外循环前后切取少许心肌组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心肌超微结构的体视学定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线粒体各参数在转流前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停跳组在转流中、后线粒体平均直径(-↑Dmit)、平均截面积(-↑Amit)较转流前增大,但体密度(Vmit)、面数密度(Namit)、比表面(δmit)较不停跳组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两组肌原纤维体密度(Vvmyo)在转流前、转流中变化不大,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而转流后停跳组肌原纤维Vvmyo、比表面(δmyo)均较不停跳组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和P〈0.01)。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能最大程度地减轻心肌缺血、缺氧损伤,避免再灌注损伤,最大程度地保护心肌细胞形态结构的完整性,从而获得较理想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测定心脏不停跳与心脏停跳手术两组患者的血浆肌钙蛋白(cTn—Ⅰ)值以及心肌活检.评价心脏不停跳手术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选择40例心脏病患者于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作为实验组,同期选择40例于低温心脏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各时相的cTn—Ⅰ值,以及心肌活检病理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两组术前cTn—Ⅰ值和心肌活栓病理显示心肌超微结构差异无显著性(P〉0.05);转机后两组cTn—Ⅰ值均升高,对照组比实验组增高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心脏活检病理显示心肌超微结构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手术可明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心肌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猪供心离体不停跳保存的体外循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目前供心保存方法主要是单纯低温保存,安全时限为4~6 h,不可能长途运送,势必影响组织配型和有效的应用每一颗供心.因此,开展不停跳供心保存方法的研究很有必要.目的:建立猪供心离体浅低温不停跳保存的体外循环模型,为供心不停跳保存提供实验保障.方法:取体质量25~30 kg的广西巴马小型猪12头,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取出有完整心包的供心后头臂干插灌注针连接体外循环灌注装置,左心引流,灌注流量60~80 mL/min,使心脏保持跳动8 h.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摘取供心后用低温UW保护液保存心脏8 h.实验组生理记录仪监测心脏跳动心率及灌注压,保存1~8 h各时点抽取动脉血查血气分析、电解质.两组8 h后取心肌组织行ATP测定和超微结构检查.结果与结论:①实验组保存跳动8 h的心脏中,有1头猪出现短暂的2:1下传,其余的都保持完好跳动,②实验组保存跳动期间灌注压没有上升;血气分析pH和BE有逐渐降低的趋势;游离钙离子和钾离子有逐渐升高的趋势.⑨实验组ATP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④实验组心肌超微结构仅有少数线粒体肿胀,大致接近正常的心肌结构.对照组心肌细胞内外水肿,较多空泡变性.结果提示,利用体外循环装置进行离体不停跳心脏保存是可行的,体外循环管理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5.
背景: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治疗可能减轻心内直视手术后肺损伤,但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二尖瓣置换术肺保护效果。方法:纳入二尖瓣置换患者40例,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治疗,对照组采用中低温心脏停跳体外循环治疗。分别于置换开始和体外循环后30min两个时点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髓过氧化物酶水平;体外循环前及体外循环后30min分别取左右心房血测定中性粒细胞并计算跨肺差值;体外循环前、停机时、停机后1,8h查动脉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及中性粒细胞跨肺差值在体外循环后30min明显升高(P〈0.01),但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呼吸指数在体外循环停机时、停机后1,8h各时点升高(P〈0.05),但实验组升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能减轻二尖瓣置后的肺损伤,有较好的肺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背景:心脏移植供心保护方法有向心脏正常生理状态改进的趋势,以期延长供心保存时间,改善供心的保存质量。理论上供心常温不停跳灌注保存是一种最接近生理状态的保存方法,有良好的发展潜力。目的:观察连续灌注不停跳供心常温长时间保存心肌超微结构和左室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广西巴马小型猪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不停跳连续灌注组和冷保存组,每组各6对。不停跳连续灌注组供心在顺行连续灌注跳动状态下切取,应用氧合血37℃、保存8h后移植。冷保存组供心应用UW停搏液灌停后,0-4℃UW液保存8h后移植。移植主动脉开放3h观察供心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舒张压、左室平均压、左室舒张末压、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记录移植后心律变化,需要除颤例数,以及主动脉开放3h后能否脱离体外循环。主动脉开放3h后取供心左心室前外侧壁心肌组织,观察线粒体及肌膜改变。结果与结论:不停跳连续灌注组供心移植后左心室收缩压、左室平均压、左室舒张末压、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均优于冷保存组(P〈0.05);主动脉开放后不停跳连续灌注组均可保持窦性心律,冷保存组仅1例自主恢复窦性心律;主动脉开放后3h不停跳连续灌注组5例可顺利脱机,冷保存组1例可以脱机;不停跳连续灌注组心肌超微结构保存良好。提示供心常温灌注不停跳方法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适于供心的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7.
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手术对TNF-α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常温体外循环(CPB)心脏不停跳手术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α)含量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30例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5例)在常温心脏不停跳下手术;对照组(n=15例)在低温心脏停跳下手术。全组均在CPB前、结束即刻、结束后2h、结束后24h取静脉血样标本,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TNF-α的含量。两组之间各检测点进行比较,并进行t检验,分析数值。结果 CPB结束后两组TNF-α含量均升高,观察组TNF-α在CPB结束后各时点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温心脏不停跳手术可以减少TNF-α的释放,从而减轻CPB术后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直视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心脏局部低温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80例瓣膜置换的患者按手术类型分层,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瓣膜手术中心表面放置冰泥予局部降温,试验组则心表面不放置冰泥。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术前5 min( T0),主动脉钳开放后5 min( T1)、6 h( T2)、24 h( T3)时点血液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值,观察两组患者在心脏自动复跳率、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左侧胸腔渗液、肺不张、膈肌抬升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各时点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瓣手术后CK-MB变化幅度大于单瓣手术( P<0.05)。两组间CK-MB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均未见明显心功能不全,无死亡病例。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后心脏自动复跳率更高,而胸腔积液、肺不张等肺部并发症以及膈肌抬高发生率更低( P<0.05)。结论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心表面置冰并不能提供额外心肌保护,反而显著提高了肺部并发症率。  相似文献   

9.
背景:在心脏瓣膜置换中应用添加左卡尼汀的心脏停搏液可明显减轻心肌线粒体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心肌细胞。目的:观察加入左卡尼汀的St.Thomas No.2液对大鼠离体心脏低温保存的效果。方法:利用Langendorff灌注装置建立SD大鼠离体心脏灌注和工作模型,随机分成4组,其中2组采用St.Thomas No.2液作为心脏停搏液与保存液分别保存心脏4h、6h,另2组采用添加左卡尼汀的St.Thomas No.2液作为心脏停搏液与保存液分别保存心脏4h、6h。结果与结论:与St.Thomas No.2液保存4h组比较,添加左卡尼汀的St.Thomas No.2液保存4h组心脏心率、冠状动脉流量、左心室收缩峰压和左心室内最大上升速率及心肌含水量、ATP含量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心肌酶漏出量明显减少(P〈0.05);添加左卡尼汀的St.Thomas No.2液保存6h组上述指标检测结果均优于St.Thomas No.2保存6h组(P〈0.05)。提示左卡尼汀强化的St.ThomasNo.2液可显著提高大鼠离体心脏的低温保存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右胸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手术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8年完成的右胸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先心脏病手术347例,选择同期正中切口心脏停跳下先心病手术100例为对照组。结果:小切口不停跳组手术切口长度、CPB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引流量、输血量、胸骨感染及畸形等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胸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手术具有切口隐蔽美观、无胸骨畸形、心肌保护效果好、体外循环时间较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背景:大量实验表明,供肺组织及肺血管功能在适当条件下可以保存,当供体心跳停止后,肺的气体交换系统可耐受热缺血60min。目的: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无心跳供体肺移植大鼠模型。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有心跳供体组、无心跳供体-缺血30min组和无心跳供体-缺血60min组,每组20只。有心跳供体组供体大鼠取供肺保存在4℃低钾右旋糖苷液中4h;无心跳供体-缺血30min组供体放血处死后,维持通气30min,使供肺在热缺血30min后冷保存;无心跳供体-缺血60min组方法同无心跳供体-缺血30min组,不同之处在于供肺热缺血60min。各组大鼠循环回路连接后,于1,15,30,45,60min测出气道峰压和肺静脉血氧气分压。灌注结束后检测供肺湿质量干质量比和丙二醛水平。结果与结论:有心跳供体组和无心跳供体-缺血30min组所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气道峰压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但无心跳供体-缺血60min组升高程度高于有心跳供体组和无心跳供体-缺血30min组(P<0.05)。各组供肺血氧气分压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无心跳供体-缺血60min组供肺血氧气分压低于有心跳供体组和无心跳供体-缺血30min组(P<0.05)。无心跳供体-缺血60min组供肺湿质量干质量比和丙二醛水平较有心跳供体组和无心跳供体-缺血30min组高(P<0.05)。结果提示大鼠无心跳供肺热缺血30min肺移植灌注模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肺移植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三十烷醇(triacontanol ,TRI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方法】采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建立大鼠离体心脏IRI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缺血再灌注(IR)组、不同剂量T RIA+IR组及T RIA (2.5μg/mL)组。正常组全心持续灌流90 min;IR组平衡灌注30 min ,缺血30 min后再灌注30 min;TRIA+IR组在缺血前5 min分别给予(25,15,5,2.5)μg/mL TRIA之后处理同IR组;TRIA组平衡灌注30 min后给药5 min ,之后持续灌流30 min。观测各组心率(HR)、冠脉流量(CF)、左室内压(LVP)和左室内压变化最大速率(± dp/dtmax),测定冠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CK)释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IR组引起明显的心功能损伤,表现为再灌注期间 HR、CF、LVP、± dp/dtmax降低以及CK释放量增加;心脏灌注不同剂量TRIA(25,15,5,2.5μg/mL)5 min可加重IRI所致心功能损伤,甚至心脏停跳,表现为LVP、± dp/dtmax进一步降低,CF显著减少,HR减慢以及CK释放量增加;单独灌注TRIA(2.5μg/mL)对大鼠心功能也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作用持续30 min不能恢复。【结论】离体大鼠心脏灌流 T RIA可抑制心功能及加重心肌IR后心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型静脉内心电图在PICC置管过程中出现的波形规律性.方法 选择符合新型静脉内心电图引导PICC置管的成年患者30例,置管操作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室完成.PICC导丝外接心电导线,通过转换器转接监护仪的左腋中线与左肋下缘连接处电极,在推进PICC导管时,记录导管尖端位于锁骨下静脉(A点)、头臂静脉(B点)、上腔静脉上段(C1点)、中段(C2点)、下段(C3点)和右心房入口(D点)、右心房内(E点)7个标志点的新型静脉内心电图和导管插入深度,并与置管前常规体表心电图(O点)作对照.结果 O、A、B、C1、C2、C3、D、E各点P波振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PICC导管尖端分别位于A、B、C1、C2、C3、D、E点时导管插入平均深度为41.2 cm、43.1 cm、45.0 cm、48.3 cm、51.0 cm、53.4 cm、56.6 cm.结论 新型静脉内心电图法引导PICC置管时出现特征性的宽大负向P波与Q波呈"W"波形,标志导管尖端到达上腔静脉下段,是PICC导管尖端的理想位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时间-空间关联成像(STIC)联合B-flow在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产前超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产前胎儿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可疑或明确心脏畸形的132例胎儿进行B-flow显像及STIC数据采集,观察有无左上腔静脉,并将产前超声诊断结果与产后新生儿超声心动图及引产后胎儿尸体解剖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32例胎儿中120例在B-flow显像模式下STIC数据采集成功,采集成功率为90.9%(120/132);120例STIC数据采集成功的胎儿中,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永存左上腔静脉15例(15/20)。B-flow-STIC诊断永存左上腔静脉20例。其中5例伴无名静脉缺如,4例合并心脏严重复杂畸形(2例合并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1例合并三尖瓣发育不良,1例合并右心室双出口,1例合并右位主动脉弓,5例合并室间隔缺损),6例为单纯性永存左上腔静脉。B-flow-STIC修正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5例;其中2例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为房间隔缺损,1例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1例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心内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均经B-flow-STIC修正诊断为永存左上腔静脉;1例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漏诊,B-flow-STIC诊断为永存左上腔静脉引流至左心房。结论 STIC联合B-flow可清晰显示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及其空间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永存左上腔静脉产前超声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新生儿期永存左上腔静脉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时明确诊断或疑为永存左上腔静脉胎儿共11例,出生后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总结永存左上腔静脉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11例胎儿产后均明确诊断为永存左上腔静脉。超声图像表现为永存左上腔静脉全程可显示,位于主动脉弓左侧,由左颈内静脉与左锁骨下静脉交汇形成,呈"Y"形,近心端与冠状静脉窦相连;永存左上腔静脉血流频谱与右侧上腔静脉相一致。结论超声心动图对新生儿期引流入冠状静脉窦到右心房的永存左上腔静脉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背景:代谢综合征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现今有关代谢综合征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报告罕见报道。目的:建立代谢综合征/左前降支心肌梗死大鼠模型。方法:将雄性SD大鼠给予高果糖饮食,喂养时间8周,建立代谢综合征模型。再将此模型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深部建立代谢综合征/心肌梗死大鼠模型。结果与结论:采用高果糖喂养后的大鼠出现了高血压、高三酰甘油以及胰岛素抵抗现象(P〈0.05)。代谢综合征/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建模成功率为70%;组织切片可见大量心肌细胞坏死,瘢痕形成;超声心动图显示代谢综合征/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左室舒张末内径和收缩末内径显著增加(P〈0.05),射血分数和缩短分数显著减少(P〈0.05),有创血流动力学检查提示代谢综合征/心肌梗死大鼠左室收缩压、左心室压最大上升速率和左心室压最大下降速率均下降(P〈0.05),而左室舒张末期压和心率升高(P〈0.05)。结果证实,采用高果糖喂养可以制作可靠的大鼠代谢综合征模型;采用结扎左前降支方法能成功建立代谢综合征大鼠的心肌梗死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创心脏手术中体外循环管理策略,总结新型手术中体外循环的初步经验。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8月122例病人实施微创心脏手术,其中男性54例,女性68例,年龄14-65(36.7±14.5)岁,体质量31-76(57.3±10.6)kg。61例采用常温非停跳心内直视手术(非停跳组),其余病例于浅或中低温体外循环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术(停跳组)。术式包括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主动脉瓣置换术,二尖瓣置换/成形术,三尖瓣成形术,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左房黏液瘤摘除术。小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的病例采用股动脉插管、二级股静脉插管建立循环回路,必要时加用上腔静脉插管引流。其余病例均采取股动脉插管、同侧股静脉插管及上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回路。停跳组阻断升主动脉后,顺行灌注4∶1冷血停搏液,行浅或中低温高流量灌注。必要时配合超滤。结果体外循环时间20-161(72.4±27.9)min,最低鼻温27.7-35.4(33.0±1.9)℃,最低肛温31-35.7(34.1±1.3)℃。停跳组61例病例中,升主动脉阻断时间17-107(49.9±21.0)min,其中36例病人心脏自动复跳,自动复跳率为58.9%。转中常规超滤3例,超滤液量1 500-3 000ml;平衡超滤8例,超滤液量2 000-7 000ml;常规超滤±平衡超滤6例,超滤液量3 800-6 500ml。122例患者均安返监护室,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为4-18(6.5±2.5)h。监护室停留时间为13-37(19.0±4.8)h,术后胸腔引流量50-420(150±203)ml。术后住院时间为6-21(7.2±2.0)天。治愈出院121例,死亡1例,死亡率为0.8%。结论综合而全面的进行体外循环管理对微创心脏手术是有效而必要的,同时还应注重与术者及麻醉师等相关手术人员的有效配合与沟通。  相似文献   

18.
汤成春  马根山  黄峻 《新医学》2010,41(1):7-10,F0003
目的:探讨5-氮胞苷诱导的心室成纤维细胞(CFs)植入大鼠梗死区组织后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取远交群(SD)乳鼠提取CFs,行体外培养、扩增,取第3代细胞以5-氮胞苷诱导。另取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只,建立大鼠AMI模型,2周后,治疗组将诱导后的CFs注入梗死区及其周边;对照组则注入等量细胞培养液。分别在移植前及移植4周后行心脏UCG及MPA心功能分析系统检测心功能。结果:与移植前及对照组移植4周后比较,治疗组移植4周后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容积、左心室压最低值、左心室舒张末压明显降低,每搏量、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压最高值、左心室压力上升的最大变化速率及其对应的左心室压、左心室压力下降的最大变化速率及其对应的左心室压明显增加(均为P〈0.05~0.01)。结论: 5-氮胞苷诱导的CFs植入大鼠心肌梗死区可以改善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