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背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内皮祖细胞和补阳还五汤在治疗缺血性疾病上具有相似的功能,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兔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经Dil-ac-LDL和FITC-UEA-I双染色和表面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鉴定后,将贴壁细胞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基础培养基以及含有20,50,100g/L补阳还五汤的EBM-2培养基进行细胞培养72h。检测细胞形态及计数,再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Transwell小室、黏附功能检测、一氧化氮检测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细胞化学分析来评定其增殖、迁移、黏附、分泌一氧化氮和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能力。结果与结论:不同质量浓度补阳还五汤均能增加内皮祖细胞的数量,提高内皮祖细胞增殖、黏附、迁移和分泌一氧化氮的能力(P<0.05),药物质量浓度在50g/L时影响最为显著(P<0.01),而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较微弱。提示补阳还五汤能增加内皮祖细胞的数量,提高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并可能诱导晚期内皮祖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2.
背景:运动条件对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是否会产生的影响目前尚无公识。目的:观察急性运动对健康成人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男性成人志愿者12例参加急性平板运动锻炼(9.3±2.1)min。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运动前后CD34和KDR双标阳性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ac-LDL及lectin荧光标记方法评估体外培养内皮祖细数量,检测内皮祖细胞的黏附、迁移和增殖能力,并测定运动前后血浆和内皮祖细胞分泌一氧化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水平变化。结果与结论: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健康志愿者运动后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较运动前增加(P〈0.05)。荧光标记法证实运动后ac-LDL及lectin抗体双阳性内皮祖细胞数量较运动前增加(P〈0.05),内皮祖细胞迁移和增殖能力明显增强(P〈0.05),但黏附能力无明显变化。急性运动能明显增加健康志愿者的血浆一氧化氮水平(P〈0.05),健康志愿者运动前后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和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增加倍数呈明显的直线相关回归关系(P〈0.05)。结果证实,运动可明显增加健康成人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其机制与其诱导一氧化氮释放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变化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方法:①对象:于2005-11/2006-10在泰山医学院聊城临床学院心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37例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对照组)7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例。②方法:采集研究对象外周血进行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I和Di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内皮祖细胞,通过集落形成试验、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计数内皮祖细胞的数量,测定内皮祖细胞的迁移和黏附能力。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4例入选者血浆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比较其与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迁移和黏附能力有无相关性。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内皮祖细胞集落形成数是对照组的2.7倍,其迁移能力较其他3组升高(P<0.01),但其黏附能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祖细胞数量及迁移能力较稳定型心绞痛和对照组升高(P<0.01);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祖细胞数量及迁移、黏附能力均比对照组减低(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浓度与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及迁移能力呈正相关,与循环内皮祖细胞黏附能力无相关性。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7d内)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可引起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增多,迁移和黏附能力增强,这种变化可能与血浆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背景:内皮祖细胞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特别是作为种子细胞参与组织工程血管构建及疾病治疗。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获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正常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同时获取8例正常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作为对照。将获取的细胞接种在预铺纤维连接蛋白的培养皿中进行体外培养。FACS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获取细胞的免疫表型;采用MTT比色法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检测内皮祖细胞的增殖和黏附能力;实时定量PCR检测血管形成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荧光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acLDL)吞噬实验鉴定内皮功能;将获取的细胞接种在含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基底膜胶中诱导血管生成。结果与结论:动员后外周血和未动员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具有相似的细胞形态和免疫表型,FACS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上述两种内皮祖细胞都表达内皮细胞特异性抗原CD34、CD31、FLK-1、ve-Cadherin、vWF和CD133。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动员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增加;两种来源的内皮祖细胞都具有吞噬Dil-acLDL和在体外诱导血管生成的能力。但是,动员的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增殖能力明显强于未动员外周血中的内皮祖细胞。结果可见动员后的外周血中可以分离出具有内皮祖细胞特性的细胞群体,该群体具有体外诱导血管生成的能力;与未动员的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相比,动员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并具有更好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5.
背景:对于小型实验动物,通过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内皮祖细胞培养、扩增的方法较为繁琐。目的:探讨采用全骨髓培养方式扩增小型动物内皮祖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分离C57BL/6小鼠内皮祖细胞,培养第7天行DiL-acLDL和FITC-UEA-1双荧光染色检测,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34、FLK-1表达情况。同时检测其体外血管生成能力,黏附、增殖和迁移能力。设立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法为对照。结果与结论:全骨髓培养至第2天便可见早期内皮祖细胞集落形成,第7天时可见大量短梭状内皮祖细胞,其具有吞噬DiL-acLDL及结合FITC-UEA-1的能力,内皮祖细胞在基质胶上同样能够形成血管样结构,培养至第2周晚期内皮祖细胞集落出现,迅速生长形成典型的铺路石样,并能够在体外传代培养,细胞数量、细胞表面CD34、FLK-1表达、体外黏附、增殖和迁移能力及晚期集落出现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采用全骨髓培养的方式能够实现小型动物内皮祖细胞的筛选扩增,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6.
背景:对于小型实验动物,通过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内皮祖细胞培养、扩增的方法较为繁琐.目的:探讨采用全骨髓培养方式扩增小型动物内皮祖细胞的可行性. 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分离C57BL/6小鼠内皮祖细胞,培养第7天行DiL-acLDL和FITC-UEA-1双荧光染色检测,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34、FLK-1表达情况.同时检测其体外血管生成能力,黏附、增殖和迁移能力.设立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法为对照. 结果与结论:全骨髓培养至第2天便可见早期内皮祖细胞集落形成,第7天时可见大量短梭状内皮祖细胞,其具有吞噬DiL-acLDL及结合FITC-UEA-1的能力,内皮祖细胞在基质胶上同样能够形成血管样结构,培养至第2周晚期内皮祖细胞集落出现,迅速生长形成典型的铺路石样,并能够在体外传代培养,细胞数量、细胞表面CD34、FLK-1表达、体外黏附、增殖和迁移能力及晚期集落出现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采用全骨髓培养的方式能够实现小型动物内皮祖细胞的筛选扩增,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7.
背景: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受损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黄芪对多种原因引起内皮功能障碍具有保护作用,可以有效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目的: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及黄芪干预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增殖及分化影响。方法:不同浓度葡萄糖孵育内皮祖细胞24h以及30mmol/L葡萄糖孵育内皮祖细胞不同时间;内皮祖细胞经20g/L黄芪预处理24h后,再加入30mmol/L葡萄糖培养24h。结果与结论:高葡萄糖以浓度及时间依赖方式减少内皮祖细胞的数量,降低内皮祖细胞的增殖及向内皮细胞系分化能力(P0.05或0.01),给予黄芪预处理后,内皮祖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增殖及向内皮细胞系分化能力明显增强(P〈0.05或0.01)。提示高葡萄糖以浓度及时间依赖方式减少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降低内皮祖细胞的增殖及向内皮细胞系分化能力,黄芪可以改善高葡萄糖对内皮祖细胞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1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2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2水平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有助于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2分泌,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乔威  冉峰  刘长建 《中国临床康复》2013,(36):6508-6514
背景:内皮祖细胞是成熟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具有新生血管和新生内皮化作用,在许多方面均有广泛应用前景,但其生物学特征及鉴定方法仍存争议。目的:探索从人外周血分离培养内皮祖细胞的方法并鉴定其生物学特征。方法:外周采血后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在内皮细胞全培养基重悬后接种于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瓶中,体外培养扩增获取人内皮祖细胞并观察其形态变化、生长增殖潜能及细胞表面抗原表达情况,并通过细胞一氧化氮分泌功能测定及体外血管形成实验检测其功能学特征。结果与结论:体外诱导培养后,六七天形成纺锤样细胞簇,两三周黏附细胞发育形成鹅卵石样外观细胞,逐渐融合呈外生性生长。在相同培养条件下,与人主动脉内皮细胞相比人内皮祖细胞具有高的增殖潜能。人内皮祖细胞表达CD31、CD34、CD144、KDR,表现为典型内皮细胞系表型,此外细胞可摄取ac-LDL并结合UEA-I。在功能上内皮祖细胞可分泌一氧化氮并可在Matrigel中形成管腔样结构。提示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黏附诱导培养可获取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细胞形态、增殖能力、生物表型特征结合细胞功能学的综合性鉴定方法用于内皮祖细胞的鉴定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腾  赵倩  王雯 《中国临床康复》2011,(45):8529-8532
背景:研究发现雌激素对血管内皮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而内皮祖细胞作为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参与内皮的修复。目的:总结内皮祖细胞生物特点及雌激素对内皮祖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在标题和摘要中以"内皮祖细胞,雌激素"或"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stroge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与内皮祖细胞生物学特点及雌激素对其作用研究相关的文献。结果与结论:内皮祖细胞存在于骨髓和外周血中,是具有增殖、迁移、黏附能力并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潜能的原始细胞,可作为未来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的靶点。雌激素对内皮祖细胞有保护效应,能增强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黏附等生物活性,同时还能延迟内皮祖细胞衰老、拮抗其凋亡。但雌激素影响内皮祖细胞生物活性的具体靶点及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背景:近年来内皮祖细胞促进机体血管新生方面的重要作用已形成共识,但内皮祖细胞的定向分化和扩增的问题是影响其疗效和广泛开展的主要原因。目的:观察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体外分离、纯化、扩增和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可行性。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接种于包被有人纤维连接蛋白的细胞培养板中,培养6d后,收集贴壁细胞。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贴壁细胞进行诱导培养。另外,分别以0.05,0.1,0.2BU/mL巴曲酶培养贴壁细胞,观察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与结论:经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后的细胞形态上表现内皮细胞特征,经流式细胞仪测定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特有表面标志CD31和vWF,说明诱导后的细胞为内皮细胞。巴曲酶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增加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以0.1BU/mL浓度作用显著,且作用时间与血内皮祖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善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背景:动脉内膜损伤是动脉瘤发生的始动因素,内皮祖细胞能修复受损的动脉内膜。目的:建立大鼠颅内动脉瘤模型,探讨动脉瘤大鼠内皮祖细胞数量变化及意义。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作为正常对照,不给予任何干预。模型组大鼠手术结扎双侧肾动脉后支以及左侧颈总动脉,术后喂食含8%氯化钠鼠粮。于2周,1,2,3个月末测量大鼠内皮祖细胞变化,并与3个月末测量各组大鼠血压及动脉瘤大小,RT-PCR检测willis环相关基因表达。结果与结论:模型组大鼠内皮祖细胞数目于2周后就开始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一直持续到3个月末(P〈0.01)。模型组大鼠动脉瘤壁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正常大鼠(P〈0.01),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明显低于正常(P〈0.05)。结果提示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降低可能是动脉瘤生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背景:前期研究证实黄芪通过P38MAPK通路促进内皮祖细胞增殖,其影响是否通过PI3K/Akt/eNOS途径实现?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蛋白激酶B、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d后鉴定内皮祖细胞。观察0,50,200,800,3200,6400mg/L黄芪多糖分别干预6,12,24,48h对内皮祖细胞影响的量效和时效关系;用黄芪多糖及黄芪多糖与PI3K抑制剂LY294002联合干预糖尿病患者内皮祖细胞,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Akt及磷酸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水平。以未进行任何处理健康人内皮祖细胞作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糖尿病患者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黄芪多糖显著增加糖尿病患者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当黄芪多糖在200~800mg/L质量浓度范围,干预6~24h可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增强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升高内皮祖细胞磷酸化Akt及磷酸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P〈0.05);PI3K抑制剂LY294002能阻断黄芪多糖诱导的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磷酸化(P〈0.05)。说明黄芪多糖通过激活PI3K/Akt/eNOS信号通路促进内皮祖细胞增殖和向内皮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组织工程心脏瓣膜再内皮化种子细胞主要来源于成熟内皮细胞,内皮祖细胞作为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的:分离和扩增人脐带血内皮祖细胞,观测其体外生物学特性。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新鲜的脐血中单个核细胞,在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培养液中培养扩增,通过形态学、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仪等对贴壁细胞进行鉴定;并与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增殖和迁移能力比较。结果与结论:随着培养和诱导时间延长,贴壁细胞形态发生明显的改变,从小圆形变成梭形,逐渐分化成典型成熟内皮细胞的鹅卵石样形态,并可形成特征性的克隆;体外诱导7d后90%以上贴壁细胞呈Dil-ac-LDL和FITC-UEA-I双阳性;贴壁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培养7d的细胞VEGFR-2、CD34和CD133表达分别占(77.4±4.9)%、(52.4±6.6)%和(19.4±2.1)%,培养28d的细胞VEGFR-2和CD34表达分别占(81.1±7.4)%和(7.6±3.1)%,而未检测到CD133表达;人内皮祖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高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0.05),并且细胞数量可扩增达109L-1。结果显示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可从人脐带血分离、纯化内皮祖细胞;内皮祖细胞可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都很强。  相似文献   

15.
背景:研究表明波动性高血糖较持续性高血糖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损害可能更严重。目的:观察波动性高糖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增殖、凋亡及丙二醛、抗氧化因子合成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取经培养鉴定后的内皮祖细胞,细胞同化后分别给予5.5mmol/L,20mmol/L,5.5/20mmol/L葡萄糖(5.5,20mmol/L的葡萄糖培养液每8h更换1次)及20mmol/L甘露醇。干预72h后,MTT法检测内皮祖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比色法测定培养液中丙二醛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结果与结论:20mmol/L和5.5/20mmol/L葡萄糖作用72h,内皮祖细胞增殖减少、凋亡率增高(P〈0.01),培养液中丙二醛水平增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降低(P〈0.01),均以5.5/20mmol/L葡萄糖作用最明显(P〈0.01)。说明波动性高糖较恒定性高糖更易抑制内皮祖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波动性高糖环境下氧化应激水平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一氧化碳(CO)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迁移、黏附功能及分泌NO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接种于预先包被人纤维连接蛋白的培养板上,培养1周后鉴定EPCs。将培养1周后的EPCs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分别加入25μM、50μM、100μM、200μM的一氧化碳释放分子-3(CORM-3)培养24 h。测定EPCs的增殖、迁移、黏附和分泌NO能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EPCs增殖、迁移、黏附能力增强,培养上清液中NO浓度增加(P0.05),且在100μM时作用最显著。结论:CO可促进体外培养的EPCs增殖、迁移、黏附和生成NO,提示CO可能通过改善EPCs功能加速血管再内皮化和促进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