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不够理想.基因治疗为其功能修复提供了新的方法.目的:从功能基因、转染载体选择、基因翻译因子生物学效应3方面进行综述,为周围神经损伤的基因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孙贵新  王欢 《中国临床康复》2011,(28):5309-5312
背景:神经端侧缝合对治疗神经近端回缩或撕脱消失的神经损伤有明显的优点,无需考虑受损神经近端缺损距离的大小,不影响供体神经的功能。目的:总结端侧缝合修复周围神经的科研与临床领域方面的研究,为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特别是神经缺损较长、近端无法寻找而不能做端端缝合时,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途径。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万方数据库1990-01/2010-10发表的相关文献。以"end-to-side neurorrhaphy or end-to-side coaptation,nerve repair"或"神经端侧缝合或神经端侧缝合,神经修复"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与神经端侧缝合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有关的文献,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及发表在权威杂志的文章。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86篇文献,排除无关重复的文献,保留38篇文献进行综述。目前认为是许旺细胞可诱导完整的供体神经轴突的侧突出芽,许旺细胞在吻合口处快速增生,并产生大量营养因子。神经外膜及束膜,在神经端侧缝合中起到屏障作用,可阻止新生的轴突长入神经断端。端侧缝合对损伤的周围神经为有效的修复方式,必要时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系统发生的可塑性变化以及如何利用周围神经具有的可塑性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做一回顾性综述.资料来源:通过计算机对CNKI,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1994/2006的中文文章,ovid数据库1960/2006的英文文章进行检索,检索词:周围神经损伤,神经可塑性;peripheral nerve iniury,nerve plasticity.资料选择:选取与周围神经损伤和神经可塑性有关的论文,无论观察对象为人或动物均纳入.资料提炼:未直接检索出同类论文,可见70余篇相关报道,选取CNKI,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收录的发表于核心期刊上的中文文献7篇,ovid收录的英文文献13篇进行分类归纳.资料综合:通过举例说明周围神经损伤后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发生的可塑性变化,即脊髓和大脑皮质发生的动态功能重组,外周神经纤维发生的侧支发芽、神经自身的伸缩及神经的趋化性再生.同时介绍了神经端侧、侧侧吻合,神经自身延长,神经小间隙吻合,带神经血管的肌束植入术这些利用周围神经具有的可塑性来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方法.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在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中的确存在可塑现象,如何最大化利用和挖掘这种可塑性变化将是未来周围神经修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背景:壳聚糖纳米粒子因其独有特性作为基因载体的研究日益增多。目的:综述了壳聚糖纳米粒子作为基因载体的研究进展,进一步促进基因治疗的效果。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2000-01/2011-04关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作为基因载体研究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chitosan,gene"或"壳聚糖;基因"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内容与基因载体和壳聚糖相关的文章,初检得到120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31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壳聚糖基因纳米粒子作为非病毒基因述文章的数量、主要结载体将在基因治疗领域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后壳聚糖转基因体系的研究将更为深入。如何标记、可视跟踪壳聚糖DNA复合物进入不同细胞的过程,明确其基因转染机制,进一步提高基因转染效率,使其尽快进入基因治疗临床应用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系统发生的可塑性变化以及如何利用周围神经具有的可塑性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做一回顾性综述。资料来源:通过计算机对CNKI,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1994/2006的中文文章,ovid数据库1960/2006的英文文章进行检索,检索词:周围神经损伤,神经可塑性;peripheralnerveinjury,nerveplasticity。资料选择:选取与周围神经损伤和神经可塑性有关的论文,无论观察对象为人或动物均纳入。资料提炼:未直接检索出同类论文,可见70余篇相关报道,选取CNKI,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收录的发表于核心期刊上的中文文献7篇,ovid收录的英文文献13篇进行分类归纳。资料综合:通过举例说明周围神经损伤后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发生的可塑性变化,即脊髓和大脑皮质发生的动态功能重组,外周神经纤维发生的侧支发芽、神经自身的伸缩及神经的趋化性再生。同时介绍了神经端侧、侧侧吻合,神经自身延长,神经小间隙吻合,带神经血管的肌束植入术这些利用周围神经具有的可塑性来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方法。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在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中的确存在可塑现象,如何最大化利用和挖掘这种可塑性变化将是未来周围神经修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治疗视神经疾病的方法主要有细胞移植治疗,基因治疗,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其中,基因治疗研究逐步受到重视,并有望成为某些视神经疾病的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之一.目的:从各种基因载体应用、神经营养因子、组织工程修复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全面了解视神经损伤后基因治疗修复的方法.方法:以"视神经修复(optic nerve regeneration),基因治疗(gene therapy),组织工程(tissue-engineering)"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相关文章.纳入与视神经损伤后基因治疗修复密切相关的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268篇文献,排除无关重复的文献,保留29篇文献进行综述.目前视神经损伤后,越来越多的研究采用非病毒及病毒载体从基因角度感染视网膜节细胞,其中病毒载体包括慢病毒载体,腺病毒载体,腺相关病毒载体,当前大部分研究是采用重组的腺相关病毒载体.通过这些基因载体工具的应用,能增强视网膜节细胞的存活,促进受损视神经轴突的再生.  相似文献   

7.
背景:组织工程构建技术是近年来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周围神经治疗领域有着良好的前景。目的:总结近年来利用组织工程学构建技术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1995年1月至2011年12月关于组织工程构建技术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组织工程,神经导管支架,生物活性,周围神经损伤”或“TiSSMeengineering,Nervescaffold。Bioactivity,Peripheralnervedefect”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初检得到156篇文献,最终纳入56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周围神经损伤组织工程修复的两个要素是神经支架材料的选择和生物功能化。构建神经的支架材料包括可降解和非可降解两大类,通常需要具有三维多孔结构和相应的孔隙率及比表面积,其力学性能、表面活性、生物相容性和导电性等直接影响神经损伤修复的效果;生物功能化的主要生物活性因子包括支持细胞,种子蛋白和神经营养因子,将这些生物活性因子接种在神经导管支架材料上,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与功能替代。组织工程技术应用于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与再生的研究重点在于导管、细胞与生长因子的综合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的联合应用将成为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8.
裴彩利 《中国临床康复》2011,(46):8718-8721
背景:半月板损伤后较难自我恢复,组织工程学手段为其功能恢复提供了可能。目的:全面综述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方法,着重阐述了半月板的组织工程修复情况。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万方数据库中1980-01/2011-03关于半损伤及医用材料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半月板、治疗、措施、材料"或"meniscus,treatment,the measure,materials"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研究内容与半月板治疗措施及材料学选择相关的文章,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上的文章。结果与结论:初检得到174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35篇文章进行综述。研究发现软骨组织周边区域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功能,对于规则性裂伤应进行保留组织进行传统疗法治疗,后期效果较好,对于较严重的损伤传统疗法却无能为力,运用组织工程学手段对其进行治疗的材料学条件日趋多元与成熟,理想材料的研制与选择是制约其康复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许旺细胞在促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的:对国内外有关许旺细胞在促神经功能恢复方面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作一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VIP和OVID数据库中1993 01/2010-01关于周围神经损伤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许旺细胞,周围神经,神经再生,综述"或"Schwann Cells,Peripheral Nerve,Nerve Regeneration,Review"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许旺细胞对周围神经损伤的作用有关者,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上的文章.初检得到256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关于许旺细胞作用机制的24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许旺细胞通过多种途径作用于受损的周围神经,进而促进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如何促使损伤局部许旺细胞更多的增殖将成为更好地促进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一大突破点.综合各方面因素,电针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将有更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周围神经损伤是手显微外科的常见病,其治疗及功能恢复一直都是手显微外科的难题。周围神经缺损后如何促进再生修复,提高神经缺损的治疗效果,使患者功能恢复较好,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热点、难点。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周围神经解剖及其再生微环境的认识,周围神经损伤治疗方法已经由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发展到基因工程等,为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思路。本文就周围神经缺损后周围神经修复的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功能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凯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1):158-159
目的:星形胶质细胞不仅在中枢神经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对神经损伤后的功能重组和修复也有多方面影响。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5—01/2005—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astrocytes nerve repair”,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0-01/2005—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星形胶质细胞,生理功能”,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功能修复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 结果:共收集11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 结论: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数目占绝对优势的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的发育及功能活动、损伤后功能重组、神经功能修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吕荣 《中国临床康复》2011,(8):1454-1458
目的:评价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各种生物型人工材料的性能、应用以及功能恢复评定方法,寻找适宜的周围神经替代物。方法:以"神经导管,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生物材料,许旺细胞"为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2004-01/2010-11相关文章。纳入与生物材料以及组织工程神经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28篇文献为主,重点讨论周围神经修复生物型人工材料的种类、性能以及适宜的功能恢复评定方法。结果:以脱细胞神经基质以及人工合成可降解材料为主体的复合型生物工程材料可作为较理想的支架材料应用于周围神经组织工程。脱细胞神经支架解决了自体神经来源受限、移植物排斥反应等问题,韧性与可塑性接近自体神经,微环境更利于周围神经再生。人工合成可降解材料具有生物降解、可塑性、一定的通透性等优势,且已有商品化成品出现。若将上述材料分别合理构建复合材料,有可能得到性能良好的组织工程神经移植物。周围神经修复后功能恢复评定方法主要以大体与形态学观察、组织学、神经肌肉机能学评定为主,辅以分子生物学技术。各类评定方法的应用有利于筛选出最适宜的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材料与构建方案。结论: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生物型人工材料研究发展迅速,但仍没有超越自体神经移植的支架材料。脱细胞神经基质以及人工合成可降解材料复合构建支架可作为较好的周围神经支架,但仍需要与种子细胞、神经营养因子等联合构建,以取得良好的促进再生效果。当前,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效果的评定更加注重于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迫切需要筛选出最佳的修复材料以及构建方案以满足组织工程神经移植以及功能康复的要求,达到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形态、结构修复与功能重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背景:随着生命科学发展,利用干细胞来源的组织工程技术,有可能使受损的神经组织恢复再生能力。目的:针对较为重要的几种干细胞在神经系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以期阐明各自适用范围和临床效度,为临床医师按需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中1998至2011年期间的关于干细胞移植在神经修复方面研究的文章,检索词为“Stemcells,Transplantation,Newerepair”,限定语种为“English”。同时,检索万方数据库中2006至2011年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干细胞,移植,神经修复”,限定语种为中文。结果与结论:初次检索得到288篇文章,选择与移植干细胞的来源、分化、特征及其在神经修复方面相关的文章,包括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观察对象无论为人或动物,均进行审校。根据纳入标准,在排除重复和个案报道类文章之后,重点选择32篇文章进行综述。说明干细胞移植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使传统认为的不可修复、不可再生的神经组织的结构修复和功能重建成为可能。干细胞移植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4.
乔纯  许文荣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1):101-104
目的:总结以间质干细胞为载体细胞的基因治疗的进展,为细胞基因修饰在实验性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提示。 资料来源: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和Springer数据库1998—01/2005—12与骨髓间质干细胞基因治疗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mesenehymal stem cells。gene therap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搜索CNKI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1998—01/2005—12与骨髓间质干细胞基因治疗相关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为“间质干细胞.基因治疗”。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选择与间质干细胞,转基因,基因治疗、运输、转导有关文章。②在1998年以后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文章、综述文献、Meta分析类文章。 资料提炼:共搜集到273篇相关文章,入选11篇。对检索到的文章的相关信息综合加以概括综述,其中间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自我更新和分化10篇,以间质干细胞作为靶细胞的基因治疗31篇。 资料综合:细胞介导的基因治疗,包括诱导转移性基因进入细胞的病毒和非病毒载体的设计,转移性基因的能力,引导修饰性基因或者被分泌的治疗性物质进入疾病组织的能力以及在于细胞内的治疗性物质产物的最佳化和调节等。运载缺失的基因可以促进心脏的功能性恢复,心肌的再生则可以用来修复心肌损伤。骨髓来源的间质干细胞对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抑制效应非常重要。 结论:间质干细胞是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基因治疗的载体细胞。间质干细胞来源丰富,易于在体外分离和培养,并具有自我更新和多系分化的能力,通过体内外分泌一系列的蛋白从而对遗传缺陷性疾病或获得性疾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5.
刘长路  吴岩 《中国临床康复》2011,(32):6051-6055
背景:干细胞移植作为治疗脊髓损伤最具前景的方法,已经在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目的:综述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相关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6-01/2010-12中国知网、Medline数据库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干细胞,脊髓损伤,细胞移植",英文检索词"stem cells,spinal cord injury,cell stransplantation",共检索到文献494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4篇。结果与结论:研究发现,移植的干细胞可以在脊髓内迁移、分化为神经元并分泌神经营养物质,促进神经组织的修复,改善神经功能。胚胎干细胞最早用于治疗脊髓损伤,但潜在的致瘤性等成为其临床应用的障碍;神经干细胞理论上是治疗脊髓损伤的首选干细胞,由于分离纯化技术要求严格,费用昂贵等使其在研究中进展缓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丰富、取材方便,可行自体移植,避开了伦理学和移植后排斥等问题,目前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自体干细胞移植来源。随着细胞联合移植、基因修饰及组织工程支架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许旺细胞、嗅鞘细胞的应用范围和治疗效果也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6.
刘岩  马信龙 《中国临床康复》2012,(12):2229-2232
背景:寻找具有良好生物特性的骨组织工程修复材料一直是骨科研究的热点,尽管目前各种骨修复材料及方式较多,但没有一种能够非常完美地替代人骨。目的:针对组织工程学和钛板及钛网植骨修复骨损伤的研究作一综述。方法:检索CNKI和Medline数据库(2000-01/2011-10),以组织工程,人工骨修复,钛板,钛网植骨为关键词。将近年发表的针对性强的文章纳入研究范围,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排除与传统材料或方法修复骨损伤和陈旧的文献。对查阅到的最新研究及临床应用有实用价值的文献详细分析并加以总结概括。结果与结论:初次检索到204篇文献,严格按照纳入标准,最终将27篇文献纳入研究。传统方法修复损伤的骨常常遇到组织相容性不佳,材料不足,无法随个体生长等问题,极大降低修复体的应用效果,而钛网植骨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排斥反应小,可任意塑形,植入后能与宿主骨形成紧密的骨性结合,且有一定的固定支持作用,从而能获得满意的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17.
宁丽娜  熊杰 《中国临床康复》2011,(21):3969-3971
背景:了解面神经损伤的修复方法,以及各种组织支架的特性与优势,对于修复方法与材料的合理选择是十分必要的。目的:总结神经组织工程支架或异种神经移植在面神经缺损中的应用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在标题和摘要中以"组织工程支架,神经移植,面神经,修复"或"tissue engineering scaffolds,nerve trans plantation,facial,repair"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根据纳入标准选择21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面神经缺损后立即直接缝合神经的断端是最好的修复方法。自体神经移植受神经移植体来源之限,常造成供区失神经支配;以及产生束外有髓和无髓轴突无规则生长会导致神经纤维错向再生,造成严重的联带运动的不足。异体或异种神经移植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处于动物实验的研究阶段,尚难以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吕军  王培吉 《中国临床康复》2011,(21):3929-3933
背景:由创伤、感染、肿瘤切除以及某些先天性疾病等所导致的四肢骨缺损的治疗仍是骨科临床最常见、最棘手的一大难题。目的:文章综述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复合人工骨的作用机制、局部基因治疗在治疗骨缺损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1999-01/2009-12关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骨缺损修复相关的内容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缺损,人工骨,基因治疗"或"VEGF,Bone defect,Bone substitute,Gene therapy"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骨缺损修复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结果与结论:初检得到285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45篇文章进行综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增加血管渗透性和血管发生的特殊生长因子,在骨的生长、发育和重建中密切协调血管发生和骨发生的关系,而目前的人工骨材料只具有传导成骨的特性,所以改善人工骨材料中的血管生成可促进血运丰富骨组织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背景:基因活化材料是新型的专为组织工程设计的转基因材料。目前基因活化材料技术在骨科主要用于骨折不愈合、软骨以及肌腱韧带损伤的修复。目的:分析目前基因活化材料在骨科组织损伤修复中的应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Gene-Activated-Matrix,GAM"英文检索词及"基因活化材料,组织工程,骨与软骨损伤修复,肌腱韧带损伤修复"中文检索词,检索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1999-01/2010-09相关文献128篇。纳入与骨组织工程及基因活化材料有关的基础性、前瞻性及临床性研究,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保留其中的26篇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目前基因活化材料技术在骨科主要用于骨折、软骨以及肌腱韧带损伤的修复。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可利用基因活化材料修复关节软骨损伤,通过转基因的靶细胞持续大量分泌生长因子来修复损伤的关节软骨。目前,基因治疗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因转染的安全性、基因表达的可控性、以及寻找合适的基因载体。同时,基因活化材料治疗为韧带和肌腱损伤愈合也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大量研究表明利用基因活化材料治疗在组织损伤修复方面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但仍面临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