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背景: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与选择性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的早期功能恢复一直存在着争议。目的:评价双膝骨关节炎患者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与选择性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功能恢复情况的差异。方法:根据置换方案将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的双膝骨关节炎患者86例(116膝)分为两组,双膝组(n=29,58膝)行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单膝组(n=57,57膝)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分别对两组患者置换前后的关节活动度、屈曲挛缩度、肌力、疼痛评分、双下肢不等长及HS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并记录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置换后1年随访,两组患者置换后关节活动度和肌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71,0.418);置换后屈曲挛缩度、疼痛评分及双下肢不等长双膝组均显著低于单膝组(P=0.006,0.0013,0.026);同时双膝组置换后HSS评分优于单膝组(P=0.003)。提示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在屈曲挛缩度、疼痛症状评分、双下肢不等长及HSS评分方面优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而两种方案在置换后关节活动度和下肢肌力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背景:双膝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选择双膝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或选择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在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面存在争议。目的:比较双膝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双膝同期关节置换和单膝关节置换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拟行全膝关节置换的双膝重度骨关节炎患者60例(90膝)分为2组:单膝组(30例,30膝)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双膝组(30例,60膝)行双膝同期全膝关节置换。结果与结论:2组患者在感染、肺栓塞、死亡率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双膝组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置换后失血量及输血量均高于单膝组(P〈0.05)。置换后1年随访时,2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肌力、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双膝组患者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低于单膝组(P 〈0.05),提示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心血管并发症方面的风险略高,对存在心血管系统疾病合并症的患者,应尽量避免行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和单侧分期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7年9月—2018年10月因双膝重度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选择膝关节置换方案分为2组,单膝组(31例,31膝)行单侧分期全膝关节置换,双膝组(31例,62膝)行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和术后3 d血红蛋白水平,术后失血量和输血量,并评价两组术前和术后1年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肌力分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结果双膝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单膝组(P0.05);而两组在其他系统并发症及感染、肺栓塞、死亡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双膝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单膝组,失血量及输血量均显著高于单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双膝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单膝组(P0.01),两组膝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肌力分级、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膝关节功能,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如患者身体条件允许可行双侧同期置换,但对于置换术前存在严重心血管疾病者应避免应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对于双膝严重骨性关节炎行两组同时双侧全膝表面置换的围手术期康复的相关研究尚不多见。目的:比较双膝骨性关节炎两组同时双侧全膝表面置换术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两组医生对59例(118膝)患者双膝骨性关节炎同台同时全膝表面置换,与同期80例单膝骨性关节炎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置换前均进行康复教育及预备康复,置换后康复方法标准一致。结果与结论:同时双侧全膝表面置换组置换前通过压腿平均减小屈曲畸形角度11.2°(5°~22°)。置换后3~6周,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5级,较置换前平均增加0.8级;平均ROM≥95°(110±15)°;无痛行走500m以上;独自无痛上下10级楼梯,无肿胀;出院时HSS评分较置换前增加。置换后3个月没有发现松动表现及不良反应,其康复疗效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在围手术期对双膝骨性关节炎两组医生行同时双侧全膝表面置换,通过系统而量化的康复,有利于减少置换中截骨量和置换后并发症,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相比康复结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和单侧分期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双侧同期组(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n=50)、单侧分期组(单侧分期全膝关节置换,n=50)。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疼痛程度、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骨关节功能、失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单侧分期组患者术后的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幅度显著小于双侧同期组,VAS、WOMAC评分降低幅度及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升高幅度均显著大于双侧同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分期组患者的术后失血量、输血量均显著少于双侧同期组,但住院时间显著长于双侧同期组,住院费用显著高于双侧同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分期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双侧同期组的2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相比,单侧分期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效果较好,安全性也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背景:高屈型假体理论上优于普通型假体,尤其是在置入后关节屈曲度方面。目的:评价高屈曲型与普通型假体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的功能康复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科中心初次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133例患者141膝,植入假体分别为高屈曲型与普通型,比较两组患者置入后疗效。结果与结论:置入后高屈组1例发生一过性腓总神经麻痹,1例置入后切口愈合不良,42例44膝获随访,失访2例3膝,随访12~19个月;普通型2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1例浅静脉血栓,86例91膝获随访,失访3例3膝,随访12~23个月。置入后1年两组HSS评分、疼痛评分、肌力评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高屈曲型在活动度、屈曲挛缩度方面优于普通型(P〈0.05)。说明高屈曲型假体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早期在关节活动范围和屈曲挛缩度方面评分优于普通型。  相似文献   

7.
背景:膝关节置换一期双侧置换还是单膝分期置换一直存在着争议。目的:评价双膝关节疾病患者一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与选择性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临床疗效及SF-36健康问卷调查差异。方法: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144例190膝,均采用施乐辉公司假体行一期双膝全膝关节置换(双膝组)及一期选择性单膝全膝关节置换(单膝组)。观察患者膝关节置换前后活动范围、HSS评分及疼痛评分、置换后并发症及置换后SF-36量表调查结果。结果与结论:随访1年,9例失访,135例进入结果分析。膝关节置换后双膝组1例发生一过性腓总神经麻痹,1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1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单膝组发生2例切口愈合不良。膝关节置换后1年,SF-36量表调查,两组除生理职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外,其余7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活动范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HS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双膝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单膝组(P〈0.05)。结果证实,双膝组膝关节置换后早期在疼痛评分方面优于单膝组,但SF-36量表评价、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关节活动范围等方面较单膝组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对于双膝严重骨性关节炎行两组同时双侧全膝表面置换的围手术期康复的相关研究尚不多见。目的:比较双膝骨性关节炎两组同时双侧全膝表面置换术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两组医生对59例(118膝)患者双膝骨性关节炎同台同时全膝表面置换,与同期80例单膝骨性关节炎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置换前均进行康复教育及预备康复,置换后康复方法标准一致。结果与结论:同时双侧全膝表面置换组置换前通过压腿平均减小屈曲畸形角度11.2°(5°~22°)。置换后3~6周,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5级,较置换前平均增加0.8级;平均ROM≥95°(110±15)°;无痛行走500m以上;独自无痛上下10级楼梯,无肿胀;出院时HSS评分较置换前增加。置换后3个月没有发现松动表现及不良反应,其康复疗效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在围手术期对双膝骨性关节炎两组医生行同时双侧全膝表面置换,通过系统而量化的康复,有利于减少置换中截骨量和置换后并发症,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相比康复结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背景:年龄在60岁以上存在关节疼痛、功能障碍和关节畸形的骨关节炎患者均可以考虑行全膝关节置换。目的:比较传统全膝关节置换、微创全膝置换和避开股四头肌的微创全膝置换后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差异。方法:选择北京301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交通医院获得随访的120例骨关节炎患者,其中42例接受常规全膝关节置换,42例接受微创全膝关节置换,36例接受避开股四头肌的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所有患者置换后第2,6,12周进行膝关节HS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检测。结果与结论:微创全膝关节置换组及避开股四头肌的微创全膝关节置换组较常规全膝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长(P〈0.01),出血量少(P〈0.01);两微创手术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置换后2周微创全膝关节置换组及避开股四头肌的微创全膝关节置换组关节活动度、HSS评分均优于常规全膝关节置换组(P〈0.01),两微创组间关节活动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避开股四头肌的微创全膝关节置换组HSS评分优于微创全膝关节置换组(P〈0.01);置换后6,12周3组HS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提示避开股四头肌的微创全膝关节置换与微创全膝关节置换以及常规全膝关节置换相比,手术损伤较小,术后疼痛程度更轻,术后能早期进行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10.
背景:高屈型假体理论上优于普通型假体,尤其是在置入后关节屈曲度方面。目的:评价高屈曲型与普通型假体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的功能康复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科中心初次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133例患者141膝,植入假体分别为高屈曲型与普通型,比较两组患者置入后疗效。结果与结论:置入后高屈组1例发生一过性腓总神经麻痹,1例置入后切口愈合不良,42例44膝获随访,失访2例3膝,随访12~19个月;普通型2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1例浅静脉血栓,86例91膝获随访,失访3例3膝,随访12~23个月。置入后1年两组HSS评分、疼痛评分、肌力评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高屈曲型在活动度、屈曲挛缩度方面优于普通型(P<0.05)。说明高屈曲型假体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早期在关节活动范围和屈曲挛缩度方面评分优于普通型。  相似文献   

11.
背景:双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做单侧置换后,很大一部分患者未作二次对侧置换,有很多影响因素。目的:双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一期选择性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未行二期对侧膝关节置换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纳入初次一期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双膝骨性关节炎患者28例28膝,假体均采用施乐辉公司普通型,所有患者一期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1年内未行二期对侧膝关节置换。记录置换前后HSS评分、膝关节活动范围;同时对28例患者未行二期膝关节置换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与结论:2例失访,2例在外院行对侧膝关节置换,最终随访24例24膝,平均随访12.6个月(12-19个月)。膝关节活动范围与HSS评分置换后与置换前比较均显著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7,P=0.409)。问卷调查分析影响患者选择二期手术因素,单因素随访结果围手术期疼痛是主因占到95%以上;多因素随访结果:围手术期的疼痛占95.8%,心理因素占87.5%,医院的软件条件占70.8%,3项原因平均占总因素的84.7%。说明24例24膝未行二期膝关节置换影响因素中置换后围手术期的疼痛、患者的心理因素及医院的软件条件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2.
李锋  张克  刘岩  田华  娄思权 《中国临床康复》2011,(26):4773-4776
背景:膝关节置换中是否置换髌骨是一个持续争论的话题。目的:侧重评价保留髌骨膝关节置换后髌骨的影像学稳定性和症状改善。方法:对39例(48膝)骨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行保留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结果与结论:术中记录髌骨软骨退变分级Ⅲ级和IV级达36膝,占75%,置换后HSS评分及FELLER髌骨评分较置换前明显改善,明显膝前痛病例为5例,占10%,其髌骨病理分级均达到Ⅳ级。保留髌骨膝关节置换前后影像学评价髌股关节的对线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下肢力线校正满意。提示对于置换前髌股轨迹不良、术中软骨病理分级较低者应该进行选择性的髌骨置换,恰当选择病例采用保留髌骨的膝关节置换可减少髌股关节并发症,置换前仔细评估,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操作可进一步改善髌股轨迹。  相似文献   

13.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生活质量的概念在医学领域中逐渐得到了关注。 目的: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对老年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疼痛、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治疗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102例,进行临床观察及12个月随访。将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59例作为全膝关节置换组,确诊但未行手术而采用药物等保守治疗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均对患者进行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 评分)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 WHOQOL-100量表评价,并分析各相关因素与 HSS 评分及WHOQOL-100各项评分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与结论:患者治疗后12个月,全膝关节置换组膝关节HSS评分等级为良,总分为(82.03±10.1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全膝关节置换组WHOQOL-100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心理子项评分接近于正常人群(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β=1.988)、并发症(β=2.035)及HSS评分(β=2.108)为影响患者置换后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提示HSS评分能较好地评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改善老年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疼痛及功能障碍的疗效,将WHOQOL-100评分引入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疗效评估中能更全面的评价置换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婚姻状况、并发症及HSS评分是影响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深静脉血栓影响患者离床时间,研究发现随访期间有配偶照顾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都有正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重度屈曲畸形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方法。方法:对80例重度屈曲畸形>60°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采用系统的康复方法,按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术前膝关节评分为(51.25±6.10)分,康复内容包括:肌力、肌耐力、本体感受功能、活动度、理疗、传统中医推拿疗法、心理护理。通过功能评分、稳定性、肌力、满意度几方面,评价其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膝关节肿胀已消除,术后平均1年患膝股四头肌、腘绳肌、腓肠肌肌力均达到Ⅳ级(徒手肌力评定分级)以上。患者主观满意程度高,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7.13±7.43)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重度屈曲畸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用该康复方法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背景:全膝关节黄换中髌骨冠换与否一直存在争议。目的:对临床全膝关节簧换中是否进行髌骨簧换进行对比观察。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7月至2012年4月在曲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56例,兆60膝,按全膝关节置换时是否进行髌骨置换分为髌骨置换组和髌骨未置换组。结果与结论:令膝关节置换3个月后,髌骨置换组忠者在膝关节功能评定量表评分、髌骨评分、活动度和Q角与髌骨未置换组比明显降低(P〈0.05),而膝前痛评分和膝外翻角与髌骨未置换组患者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全膝关节置换中合理进行髌骨处理可有效改善髌股关节运动轨迹,明混降低髌骨并发症。对于髌股关节匹配及力线良好的忠者保留髌骨可提高关节的功能恢复,在全膝关节胃换中进行髌骨置换较髌骨不置换总休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