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3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前、后进行了血清铜锌铁和IgG、IgA、IgM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血清铜含量显著高于术后(P<0.001)。血清锌、血清铁含量术前显著低于术后(P<0.001)。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IgG、IgA含量术前显著高于术后(P<0.001)。血清IgM含量术前与术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此项指标可作为梗阻性黄疸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动态观察指标,对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梗阻性黄疸致急性肾功能损害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梗阻性黄疸致急性肾功能损害(ARI)的相关因素。方法总结1992年1月~2004年2月48例梗阻性黄疸发生ARI患者(ARI组)的临床资料,与未发生ARI者(非ARI组)681例进行比较。结果ARI组与非ARI组患者之间,梗阻性黄疸发生时间、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道感染、术前低血压、尿素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胆道感染、术前低血压、尿素氮升高是梗阻性黄疸时发生AR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对35例经临床及手术证实的阻塞性黄疸患者手术前、后进行了血清和尿液铜锌铁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前血清铜水平显著高于术后(P<0.001)。尿液铜含量手术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锌水平和尿液锌含量术前显著低于术后(P<0.001)。血清铁水平和尿液铁含量术前显著低于术后(P<0.001)。结果提示,阻塞性黄疸患者由于胆红素含量升高,可导致血清和尿液铜锌铁代谢异常,但行胆道引流术后铜锌铁异常代谢可得到纠正,此项指标对阻塞性黄疸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阻塞性黄疸患者在七氟烷和丙泊酚麻醉后恢复的差异。方法择期手术的阻塞性黄疸患者30例,ASA分级Ⅰ~Ⅱ级,Child肝功能分级A级,随机分为S组和P组,各15例。S组持续吸入七氟烷,P组接TCI泵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3.5mg/L,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2仙g/kg维持麻醉。持续监测ECG、HR、平均动脉压(MAP)、SpO2;记录麻醉时间、芬太尼用量、苯磺阿曲库铵用量、输液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麻醉恢复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构成、体重及麻醉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麻醉前及麻醉期间MA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分别为(7.9±1.5)min、(8.5±2.6)min、(13.1±4.4)min,P组分别为(26.1±8.8)min、(27.8±11.2)min、(33.7±12.5)min,S组均优于P组;P组麻醉恢复期嗜睡及烦躁患者明显多于S组。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均能满足阻塞性黄疸手术的要求,但七氟烷吸入麻醉恢复更迅速平稳,更适合于阻塞性黄疸手术患者的麻醉。  相似文献   

5.
MRCP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梗阻性黄疸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梗阻性黄疸病人行MRCP检查,并与手术情况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评估MRCP诊断准确率。结果MRCP检查的定位诊断率100%(33/33),其中良性疾患定性诊断率87.5%(21/24),恶性梗阻性黄疸定性诊断率90%(9/10),总的定性诊断符合率87,9%(29/33)。结论MRCP是一种简单、无创且安全的检查方法,在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中、重度黄疸性肝炎临床疗效。方法把70例中、重度黄疸性肝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接受4周的门冬氨酸鸟氨酸,对照组不应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结果4周治疗结束时患者的有效率、改善症状、胆红素变化,门冬氨酸鸟氨酸组高于对照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瑞甘)对中、重度黄疸肝炎有明确疗效。  相似文献   

7.
柳瑞春 《现代保健》2011,(26):41-42
目的、研究活菌制剂与思密达在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治疗方面的作用。方法把160例患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活菌制剂与思密达,对照组进行常规传统治疗,比较两组患儿黄疸消退的时间和血清TBIL的改变。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分别为(4.25±2.37)d和(6.54±2.46)d。治疗组血清TBIL降低(115.97±38.71)/μmol/L,对照组降低(71.17±24.38)μmol/L。两组黄疸消退时间、血清TBIL降低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应用活菌制剂与思密达对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黄疸643例病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病因构成及护理。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对643例新生儿黄疸病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以母乳性黄疸占首位353例(54.9%),其次是新生儿溶血病161例(25.0%)。结论加强新生儿胆红素监测,及早发现病理性黄疸,是预防核黄疸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丹参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护肝疗效。方法 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丹参治疗组(n=56)和对照组(n=50)。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腹水、黄疸、肝性脑病及死亡等指标。结果 经丹参治疗患者,ALT、TBIII、PT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腹水、黄疸、肝性脑病及死亡病例指标均优于常规组。结论 丹参可提高机体的抗肝损害能力,改善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应用介入引流治疗的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接受经皮介入引流治疗的142例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性别、年龄、肿瘤类型、术前梗阻时间、术前感染、引流方式、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血清肌酐、术后胆红素下降程度以及术后是否行抗肿瘤治疗作为研究参数,评估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感染(P=0.006)、肝功能Child—Pugh评分(P=0.004)、血清肌酐(P=0.043)、血清总胆红素下降程度(P:0.001)及术后是否行抗肿瘤治疗(P=0.015)是影响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引流治疗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感染(0R=3.729,95%C11.332~6.363,P=0.040)、肝功能Child-Pugh评分≥10分(OR=0.513,95%CI0.375~1.276,P:0.018)及术后抗肿瘤治疗(OR=0.668,95%CI0.210~2.026,P=0.038)是影响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引流治疗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结论在对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引流治疗时,术前感染、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及术后是否行抗肿瘤治疗可能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对评估该类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6年8月对4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三维适形放疗,每次剂量300~400cGy,照射10-12次。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治疗后2个月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32例,无变化5例,进展1例,总有效率为85.0%(34/40)。40例黄疸均有不同程度消退。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82.5%(33/40)、70.0%(28140)及27.5%(11/40)。治疗后2个月的肝功能检查指标(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较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有较好的疗效,绝大多数患者均能耐受,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评价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同时合并黄疸时的早期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平面回波超高速成像方法对mE患儿进行DwI冠状位扫描,感兴趣区为左右两侧的豆状核、额叶深部白质及海马,后期处理为ADC值的测定,并对测定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①HIE组均为足月儿,共32例,轻、中、重度HIE患儿分别为12例、13例、7例。根据合并黄疸轻重程度再次分为无黄疸组8例,轻度黄疸5例,中度黄疸14例,重度黄疸5例;②无黄疸组与重度黄疸组的右侧豆状核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0.05);无黄疸组与重度黄疸组左侧豆状核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0.05);③在进行右侧海马的ADC值比较中,无黄疸组与轻度黄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5);轻度黄疽与中度黄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05);④在进行左侧海马ADC值比较中,无黄疸组与轻度黄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5);轻度黄疸与中度黄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5);轻度黄疸与重度黄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05);⑤各部位ADC值与黄疸之间无相关性(均P〉O.01),即随着黄疸程度的加重ADC值无明显的变化趋势。结论早期进行DwI扫描,黄疸对HIE患儿的DWI信号无影响,可用于早期鉴别缺氧缺血性脑病和胆红素脑病。  相似文献   

13.
吴峰  梁鹤  邢栋 《现代保健》2012,(17):12-13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对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胆红素的影响。方法:将54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葡醛内酯静滴)26例和试验组(葡醛内酯静滴+茵陈蒿汤口服)28例。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值予以观察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TBIL、DBIL均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俨〈0.05),试验组胆红素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患者在手术解除梗阻的基础上应用茵陈蒿汤,能够加速黄疸的消退,促进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前段时间,患有高血压的朱先生在一次体检中发现血脂异常。由于降脂心切,朱先生在原来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降压药)的同时,经朋友推荐,到药店买了洛伐他汀、阿昔莫司(两种均为降血脂药)一起服用。没想到服药10天后,朱先生就出现全身疲乏、食欲不振、黄疸,被确诊为药物性肝炎。经保肝、退黄疸、降酶治疗后,朱先生的症状才逐渐好转。  相似文献   

15.
喜庆节日、阖家团圆、好友相聚、往来应酬之际对于礼仪之邦的中国人,少不了举杯畅饮.为的是一个氛围。为了健康,我们欢乐之余还须理性,毕竟酒喝多了会伤肝。如何最大限度减少酒对肝脏的伤害呢?民间采取食用水果(梨、甘蔗等)、萝卜、芹菜、豆腐、蜂蜜等方法缓解酒醉后的不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续经动脉化疗栓塞术介入在胆管癌并阻塞性黄疸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一2010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胆管癌并阻塞性黄疸患者中能有效接受随访者为研究对象,共38例,所有入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证实。机械抽样随机将其中的11例分为A组,采取常规EMBE介入治疗;余27例分为B组,在常规EMBE介入治疗后加用局部灌注栓塞化疗术。结果:B组术后2W血清TBIL及DBIL均显著低于A组(P〈0.05);血清STP和A水平显著高于A组(P〈O.05);无进展生存期显著长于A组(P〈0.05);总生存期显著长于A组(P〈0.05)。结论:对于胆管癌并阻塞性黄疸的患者,EMBE术后加用后续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可显著降低胆红素水平,有效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70例胰腺癌的临床诊断过程总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胰腺癌临床诊断特点,提高胰腺癌早期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0年-2000年胰腺癌住院患者70例(男48例,女22例,年龄:36-83岁,平均年龄63.7岁)。结果 临床分期:I-Ⅱ期8例占11.4%。有症状后仅40例(57.1%)患者在一月内就诊,其中19例927.1%)在有症状后一月内得到确诊,I-Ⅱ期为5例(26.3%)。胰腺癌的首发症状多为腹痛52例(74.3%)、黄疸7例(10.1%)、上腹不适4例(5.8%)等。40例(57.1%)患者曾误诊为其它疾病,多为慢性胃炎15例、慢性胆囊炎5例、溃疡病4例等。CA199升高16/18例(88.9%),CA125升高6/7例(85.7%),其中3例I-Ⅱ期患者仅CA125升高。5例在确诊前5个月内因血糖升高诊断糖尿病。结论 胰腺癌确诊时中晚期占大多数,就诊晚、误诊、胰腺癌发展快为其主要原因。首发症状多为腹痛、黄疸、上腹不适等,慢性胃炎、胆囊炎、溃疡病为误诊的主要疾病。CA199、CA125升高对胰腺癌敏感性较高,应重视CA125、血糖升高的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37例梗阻性黄疸(A组)和120例单纯胆囊结石(B组)患者补体水平变化,A组分为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急诊手术组(A1组)和择期手术组(A2组)。结果显示A1、A2组术前血清补体3(C3)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1),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1)。手术后A、A1、A2组C3显著高于术前,而CIC显著低于术前。研究表明在梗阻性黄疸和胆道感染时肝细胞、巨噬细胞等C3产生减少,肝窦枯否细胞对CIC清除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9.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梗阻性黄疸继发肝功能损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梗阻性黄疸继发肝功能损伤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梗阻性黄疸患者40例,20例进行常规治疗,另外20例除常规治疗外,加用GSH,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恢复情况。结果GSH治疗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结论GSH可以通过减轻肝脏细胞的脂质过氧化以及发挥抗氧自由基的作用,有效治疗梗阻性黄疸患者造成的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常山县钩端螺旋体(钩体)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91—2006年常山县钩体病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采用患者和宿主动物病原学、血清学检测方法探索主要的流行菌群。结果1991-2006年常山县钩体病平均发病率为19.29/10万,以中青年农民为主,男性高于女性;79月为发病高峰,流行形式主要呈稻田型。检出钩体菌株36株,以黄疸出血群为主,563.89%(23/36)。血清学检测阳性率50.74%(171/337),以黄疸出血群和七日热群为主,分别占50.29%(86/171)和30.41%(52/171)。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占41.48%(475/1145),带菌率为2.95%(14/475),蛙、猪、牛等未检出菌。结论常山县钩体病的主要流行菌群为黄疸出血群和七日热群,主要宿主动物为黑线姬鼠。采用相应的菌苗接种为主导措施,可以有效控制钩体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