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课题组拟对纳米级二氧化锆增韧的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进行一些初步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力学匹配性,化学稳定性,以及生物相容性实验,其中体外细胞培养实验具有可控性,可重复性,能很好地反映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目的:比较纳米级二氧化锆增韧的羟基磷灰石、纯羟基磷灰石两种材料对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将骨髓基质干细胞置于含体积分数为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传代后改用含β-甘油磷酸钠,地塞米松和维生素C的条件培养基培养。取传至第3代的成骨细胞,以1.0×108L-1浓度接种于放有材料块的细胞培养板中,培养第1~10天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进行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培养第6天的细胞和材料复合物用多聚甲醛固定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与结论:MTT法测得两种材料培养的细胞生长曲线无显著差异。复合培养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能够保持正常分泌碱性磷酸酶的功能。电镜照片也同样证实了两种材料表面均有细胞的附着。说明纳米级二氧化锆增韧的羟基磷灰石、纯羟基磷灰石均不影响成骨细胞增长分化,具有优良的成骨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2.
背景:作者前期实验观察了纳米级二氧化锆增韧的羟基磷灰石(ZrO_2-HA)对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的影响.目的:评价自行研制的纳米级二氧化锆增韧的羟基磷灰石生物复合陶瓷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实验根据卫生部的有关标准,采用纳米级二氧化锆增韧的羟基磷灰石材料对新西兰大白兔、健康成年昆明小鼠、成年大白鼠进行了急性毒性实验、亚急性毒性实验、热原实验、溶血实验及肌肉内植入实验.结果与结论: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所有受试实验动物均没有死亡,实验前后体质量差异无显著性差异意义(P>0.05).热原实验结果:没有致热作用.溶血实验:受试标本在1 h之后大体观察判断均无明显溶血现象,酶标仪检测溶血度测得溶血率均小于5%.肌肉内植入实验:伤口均无感染发生,也未见材料排出.4周后,肌肉组织和材料结合紧密,材料孔隙里面有一定量的组织长入,周围肌肉组织始终保持正常形态结构.亚急性毒性试验:2周后复查体质量和血常规,与实验前的数据做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心,肝,肾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没有发现坏死灶或其他病变.结果提示纳米级二氧化锆增韧的羟基磷灰石材料是一种无毒、无溶血性、不含热原物质的生物医用材料,对肌肉无刺激作用,在兔体内没有发生炎性排斥反应,与肌肉结合牢固,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于将来骨缺损的修复,可能可以作为假体替代材料试用于临床,但还需要全面的评估.  相似文献   

3.
背景:采用仿生学原理,利用海藻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及胶原按一定比例复合,制成一种可注射、可任意塑形且具有良好骨传导、骨诱导性的组织工程骨,其应用在微创外科技术中,具有组织损伤小、不破坏修复区血供、操作简便易行等优点。目的:验证海藻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与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8-02/05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2周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用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海藻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由清华大学材料系研制提供,孔隙率90%,孔径50~200μm。方法:选取生长良好的第5代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与海藻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体外复合培养。主要观察指标:共培养5d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在材料表面、孔隙内的生长情况,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在材料上附着情况。细胞和支架共培养后CCK-8法测定细胞活性。结果:骨髓基质干细胞能在海藻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上良好地黏附、增殖、生长,细胞活性未受到海藻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的影响。结论:海藻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与兔骨髓基质干细胞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背景:有关纳米含氟羟基磷灰石牙种植体材料生物相容性的报道较少。目的:检测纳米含氟羟基磷灰石牙种植体材料的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分别制备羟基磷灰石与纳米含氟羟基磷灰石。①溶血性实验:在0.2 mL稀释兔抗凝血中分别加入0.01,0.15,0.2 g/L纳米含氟羟基磷灰石溶液、生理盐水及蒸馏水各10 mL,检测各组上清液吸光度值。②体外细胞毒性实验:分别以100%,50%纳米含氟羟基磷灰石浸提液、100%羟基磷灰石浸提液、苯酚溶液及RPMI1640培养液培养传至第2代的L929细胞,MTT法检测培养2,4,7 d的吸光度值。结果与结论:体外溶血性实验显示,各浓度梯度纳米含氟羟基磷灰石的溶血率均在5%以内,符合医用材料的溶血要求。体外细胞毒性实验显示,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100%,50%纳米含氟羟基磷灰石浸提液组细胞贴壁覆盖率增加,细胞密度增高,细胞为长梭形或多角形,细胞增殖及形态与RPMI1640培养液组、羟基磷灰石组无明显差别,细胞毒性为0级。  相似文献   

5.
背景: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冯庆玲教授等采用仿生学原理,制成一种塑形简便并且具有良好骨传导、骨诱导性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骨修复材料.但制备的复合材料是否仍具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尚不确切.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观察实验,于2008-08/11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由清华大学材料系研制,孔隙率90%,孔径50-200 μm.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由2周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股骨和胫骨骨髓绎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方法:将预湿后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材料置于培养板内,将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材料表面在体外复合培养.对照组为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主要观察指标: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和材料复合培养后细胞生长状况,计数细胞接种后1,2,4 h在材料表面的黏附状况,CCK-8检测细胞在复合材料卜的增殖状况,流式细胞仪榆测种植细胞的细胞周期.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复合材料表面上生长状况良好.细胞接种到复合材料1h时黏附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接种2,4 h后两组黏附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细胞接种后,两组均保持正常的分裂增殖速度(P>0.05).材料组和对照组细胞皆为正常的二倍体细胞,未见异倍体细胞形成,复合材料对兔骨髓间充质细胞的细胞周期影响不大.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6.
背景: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乙交酯-丙交酯复合材料(L-lactic acid oligomer/Poly(lactide-co-glycolde),PLGA/g-HA)因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机械性能,目前备受关注。目的: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和改性PLGA/g-HA体外复合后的细胞活性及生物相容性。方法:原代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传代培养至第3代,MTT比色法检测在不同浓度PLGA/g-HA浸提液(10%、30%、50%、80%)中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增殖情况,以及骨髓基质干细胞在PLGA/g-HA表面的黏附性及其细胞形态。结果与结论:于培养后1,3d测得在不同浓度浸提液下骨髓基质干细胞的A值,10%浸提液组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4种浓度浸提液的细胞毒性均为1级;扫描电镜观察到骨髓基质干细胞在PLGA/g-HA表面逐渐伸展,形成伪足,最终牢固锚定在材料表面。提示在PLGA/g-HA的浸提液中骨髓基质干细胞能够发生增殖,对细胞无毒性。骨髓基质干细胞可以黏附在PLGA/g-HA表面且形态正常,生长状态良好,证明PLGA/g-HA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和黏附性,可作为修复骨缺损的复合组织工程骨。  相似文献   

7.
背景: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乙交酯-丙交酯复合材料(L-lactic acid oligomer/Poly(lactide-co-glycolde),PLGA/g-HA)因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机械性能,目前备受关注。目的: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和改性PLGA/g-HA体外复合后的细胞活性及生物相容性。方法:原代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传代培养至第3代,MTT比色法检测在不同浓度PLGA/g-HA浸提液(10%、30%、50%、80%)中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增殖情况,以及骨髓基质干细胞在PLGA/g-HA表面的黏附性及其细胞形态。结果与结论:于培养后1,3d测得在不同浓度浸提液下骨髓基质干细胞的A值,10%浸提液组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4种浓度浸提液的细胞毒性均为1级;扫描电镜观察到骨髓基质干细胞在PLGA/g-HA表面逐渐伸展,形成伪足,最终牢固锚定在材料表面。提示在PLGA/g-HA的浸提液中骨髓基质干细胞能够发生增殖,对细胞无毒性。骨髓基质干细胞可以黏附在PLGA/g-HA表面且形态正常,生长状态良好,证明PLGA/g-HA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和黏附性,可作为修复骨缺损的复合组织工程骨。  相似文献   

8.
背景:天津大学材料学院利用仿生学方法制备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复合支架材料,具有与天然骨相似的结构和性能。目的:研究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复合组织工程支架的细胞毒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①急性全身性毒性实验:将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材料浸提液与生理盐水分别注射至昆明小鼠腹腔,注射24,48,72 h记录小鼠体质量。②致敏实验:在日本大耳白兔背部皮下分别注射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材料浸提液与生理盐水,72 h内观察注射部位水肿及红斑情况,间隔14 d后再次行激发实验。③热源实验:在日本大耳白兔耳缘静脉注射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材料浸提液,注射后检测体温变化。④溶血实验:在稀释的兔抗凝血中分别加入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材料浸提液、生理盐水与蒸馏水。⑤将第3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材料共培养,观察材料表面细胞增殖、生长及黏附状态。结果与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复合支架材料无急性全身毒性、无致敏性、无热源反应、无溶血反应,该支架材料具有三维网络结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材料表面生长、增殖及黏附良好,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复合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9.
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的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羟基磷灰石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但目前缺少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 纳米管复合物生物相容性的相关研究。 目的:分析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先通过阳极氧化技术在钛金属表面制备TiO2纳米管,后采用电沉积技术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 纳米管复合物,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复合物的表面形貌。将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TiO2纳米管形貌钛金属和商业钛金属分别与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共同培养,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增殖及凋亡。 结果与结论:通过改变阳极氧化条件及磁场条件能制备不同管径及管长的TiO2纳米管,以及不同形貌的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倒置显微镜观察共培养3 d后,TiO2 纳米管形貌钛金属及纳米羟基磷灰石/ TiO2纳米管复合物周围的细胞明显增殖,细胞形态良好,排列规则,细胞增殖情况优于商业钛金属组。扫描电镜观察共培养3 d后,细胞在TiO2纳米管形貌钛金属及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上生长良好,可见大量细胞伪足附着于其上;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组的细胞凋亡率7.8%小于TiO2纳米管形貌钛金属组的9.4%及商业纯钛金属组的13.5%,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
背景:在前期的试验中,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粉体,并与柠檬酸衍生物溶液调和制备出可生物降解、适当力学性能以及较好黏合强度的骨水泥。目的:验证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骨水泥材料对体外兔骨髓基质细胞黏附及增殖的影响,了解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应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材料作为骨水泥的固相粉体,将柠檬酸衍生物配制成溶液作为液相调和制备黏合性骨水泥。培养兔骨髓基质细胞,传代扩增后接种到材料上,体外继续培养;以细胞加入无材料的培养皿培养为对照。结果与结论:体外培养的兔骨髓基质细胞2d后呈梭形成纤维细胞样,生长良好。有材料实验组细胞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扫描电镜下骨水泥材料具有良好的多孔网状结构,兔骨髓基质细胞伸出多个伪足样突起,紧密贴附在材料表面。两组细胞均保持持续增殖,2,4,6,和8d实验组增殖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1)。提示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骨水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1.
背景:研究发现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对骨折愈合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其机制尚不明确.目的:观察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对体外分离培养的兔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比观察,于2008-06/2009-01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完成.材料:4周龄新西兰白兔2只,体质量0 8~1.0 kg,用于骨髓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将骨髓基质细胞以2×104个/孔的密度接种于6孔培养板中,采用辐射强度为30 mW/cm2的脉冲超声波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兔骨髓基质细胞,根据低强度脉冲超声波每天作用时间分为4组:5 min/d组,10 min/d组,20 min/d组和空白对照组(无超声波处理).主要观察指标:原代及传代细胞形态变化;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低强度脉冲超声波作用1,3,7 d各组细胞吸光度的变化;作用3,7 d后各组骨髓基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作用7 d各组骨髓基质细胞分泌骨钙素水平的变化.结果:①原代骨髓基质细胞7 d后融合成片,多数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第3代细胞经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处理后,各组细胞形态较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变化.②四甲基偶氮唑盐检测,各组细胞吸光度值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且各实验组不同时间点吸光度值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③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0 min/d组低强度脉冲超声波作用3,7 d后,单位质量骨髓基质细胞总蛋白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其他2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0 min/d组低强度脉冲超声波作用7 d时,骨髓基质细胞分泌骨钙素显著增加(P<0.05),而其他2组骨钙素的分泌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低强度脉冲超声波能够显著促进兔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其诱导分化作用与作用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2.
背景:诸多临床和基础研究均发现他汀类药物具有成骨潜能,但未能完全证实他汀类药物促骨形成的作用。目的:观察洛伐他汀体内给药对尾悬吊大鼠骨量和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并探讨洛伐他汀防治失重型骨质疏松的作用潜能。方法: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尾悬吊组和悬吊给药组。对照组和尾悬吊组每天蒸馏水灌胃;悬吊给药组每天20mg/kg洛伐他汀灌胃;两悬吊组大鼠后肢离地进行尾部悬吊,4周后处死所有大鼠。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两悬吊组股骨各段骨密度、小梁相对体积、骨形态发生蛋白2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骨小梁分离度、骨吸收周长百分数、破骨细胞数、类骨质周长百分数、碱性磷酸酶活性比及碱性磷酸酶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细胞增殖能力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尾悬吊4周可导致大鼠骨量丢失;洛伐他汀体内给药不能阻止尾悬吊大鼠股骨骨量丢失,给药早期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分化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3.
背景:诸多临床和基础研究均发现他汀类药物具有成骨潜能,但未能完全证实他汀类药物促骨形成的作用。目的:观察洛伐他汀体内给药对尾悬吊大鼠骨量和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并探讨洛伐他汀防治失重型骨质疏松的作用潜能。方法: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尾悬吊组和悬吊给药组。对照组和尾悬吊组每天蒸馏水灌胃;悬吊给药组每天20mg/kg洛伐他汀灌胃;两悬吊组大鼠后肢离地进行尾部悬吊,4周后处死所有大鼠。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两悬吊组股骨各段骨密度、小梁相对体积、骨形态发生蛋白2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骨小梁分离度、骨吸收周长百分数、破骨细胞数、类骨质周长百分数、碱性磷酸酶活性比及碱性磷酸酶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细胞增殖能力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尾悬吊4周可导致大鼠骨量丢失;洛伐他汀体内给药不能阻止尾悬吊大鼠股骨骨量丢失,给药早期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分化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兔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经体外培养及诱导分化成的神经元样细胞,能否合成分泌5-羟色胺神经生物活性物质成分。方法:分离兔BMSCs,应用神经干细胞培养液和分化诱导因子进行体外培养和诱导分化,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其5-羟色胺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细胞培养所涉及的细胞因子主要有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维A酸。结果:BMSCs培养12d可见大而圆细胞,免疫细胞化学鉴定Nestin抗原阳性;培养20d可见长突起神经元样细胞,神经核蛋白(NeuN)免疫细胞化学检查阳性,高效液相检测BMSCs、空白神经干细胞培养液及L-02肝细胞阴性对照组未测到5-羟色胺生物活性物质,经体外培养增殖14d的神经干细胞及培养液、体外诱导分化20d的神经元样细胞及培养液则可检测到5-羟色胺分别为:每1×107细胞中(1.7940±0.0095),(4.010±0.1170)μg/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0.6323,P=0.001)。方差分析显示:随着骨髓基质细胞培养天数的增加,其所含的5-羟色胺浓度也渐增加,组间5-羟色胺含量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兔BMSCs能在体外增殖,并表达Nestin抗原;而且,在适宜条件下能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并表达成熟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合成、分泌5-羟色胺神经递质。  相似文献   

15.
16.
背景:成骨生长肽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具有促进成骨作用的生长因子,其对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分化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的:验证成骨生长肽在体外对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和成骨向分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实验,于2006-02/06在教育部口腔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6周龄雄性SD大鼠用于骨髓基质细胞提取:成骨生长肽为Sigma公司产品.方法: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加入含不同浓度(10-11,10-10,10-910-8,10-7mol/L)成骨生长肽及小牛血清的α-MEM培养基培养,以单纯含小牛血清的α-MEM培养基培养作对照.主要观察指标:①骨髓基质细胞的鉴定.②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③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内碱性磷酸酶的表达.④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细胞内核心结合因子1mRNA的表达.结果:成骨生长肽对骨髓基质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P<0.05),最大效应浓度为10-9mol/L;能增加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最大效应浓度为10-8mol/L:可诱导核心结合因子1mRNA的表达(P<0.05).结论:成骨生长肽可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并通过诱导其内核心结合因子1mRNA的表达促进其成骨向的分化.  相似文献   

17.
骨髓基质细胞条件液对PC12细胞生长与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条件液对PC12细胞生长与分化的影响,分析其能否保护PC12细胞免受鱼藤酮的毒性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11/2006-04在河北省脑老化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完成,PC12细胞来源于大鼠嗜铬细胞瘤。①条件液对PC12细胞增殖影响和对毒物鱼藤酮的抵抗作用:PC12细胞按实验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条件液组,分别经正常培养液和骨髓基质细胞培养制备的条件液培养。两组分别加入鱼藤酮,浓度为0和10μmol/L,作用72h,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细胞存活率=鱼藤酮孔吸光度值/对照孔吸光度值×100%。②条件液对PC12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分别于接种第3,7,10天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分化情况和突起生长情况。计数10~20个视野,按突起细胞数、3个或3个以上突起细胞数、突起长度大于2倍胞体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率3个指标对条件液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条件液对PC12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对毒物鱼藤酮的抵抗作用:经鱼藤酮作用后条件液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4.45±1.60)%,(78.86±4.95)%(t=6.783,P<0.01)]。用条件液培养PC12细胞72h,条件液组与对照组的细胞存活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18.1±3.28)%,(121.3±10.54)%(P>0.05)]。②条件液对PC12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条件液作用3d,细胞开始长出突起,但与对照组无差别。至第7天,有突起细胞数、突起大于2倍胞体直径的细胞数及有3个以上突起的细胞数均增多,占总细胞数的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培养至第10天,长度大于2倍胞体直径的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的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骨髓基质细胞条件液可诱导PC12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但对其增殖及鱼藤酮所致氧化损伤均无明显作用。骨髓基质细胞的这种诱导作用可能由其分泌到细胞外的可溶性分子介导。  相似文献   

18.
骨髓基质细胞条件液对PC12细胞生长与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条件液对PC12细胞生长与分化的影响,分析其能否保护PC12细胞免受鱼藤酮的毒性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5-11/2006—04在河北省脑老化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完成,PC12细胞来源于大鼠嗜铬细胞瘤。①条件液对PC12细胞增殖影响和对毒物鱼藤酮的抵抗作用:PC12细胞按实验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条件液组,分别经正常培养液和骨髓基质细胞培养制备的条件液培养。两组分别加入鱼藤酮,浓度为0和10μmol/L,作用72h,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细胞存活率=鱼藤酮孔吸光度值/对照孔吸光度值&;#215;100%。②条件液对PC12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分别于接种第3,7,10天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分化情况和突起生长情况。计数10-20个视野,按突起细胞数、3个或3个以上突起细胞数、突起长度大于2倍胞体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率3个指标对条件液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①条件液对PC12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对毒物鱼藤酮的抵抗作用:经鱼藤酮作用后条件液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4.45&;#177;1.60)%,(78.86&;#177;4.95)%(t=6.783,P〈0.01)1。用条件液培养PC12细胞72h,条件液组与对照组的细胞存活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18.1&;#177;3.28)%,(121.3&;#177;10.54)%(P〉0.05)1。②条件液对PC12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条件液作用3d,细胞开始长出突起,但与对照组无差别。至第7天,有突起细胞数、突起大于2倍胞体直径的细胞数及有3个以上突起舶细胞数均增多,占总细胞数的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培养至第10天,长度大于2倍胞体直径的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的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骨髓基质细胞条件液可诱导PC12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但对其增殖及鱼藤酮所致氧化损伤均无明显作用。骨髓基质细胞的这种诱导作用可能由其分泌到细胞外的可溶性分子介导。  相似文献   

19.
背景:骨碎补促进骨损伤愈合疗效确切,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骨碎补总黄酮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冲洗兔股骨和胫骨骨髓腔获取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联合贴壁培养法体外纯化扩增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测定不同浓度骨碎总黄酮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经骨碎补总黄酮体外诱导后,行扫描电镜形态学观察,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和VonKossa银染色了解细胞钙化情况。结果与结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联合贴壁培养法扩增和纯化;含骨碎补总黄酮血清培养后,四甲基偶氮唑蓝测定结果显示,骨碎补总黄酮浓度为10-6mmol/L时可明显促进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经骨碎补总黄酮诱导液诱导,扫描电镜下可见成骨细胞样形态和钙结节形成;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钙结节茜素红染色和VonKossa银染色均呈阳性,提示骨碎补总黄酮可促进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