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丽君 《泰山卫生》2009,33(1):46-47
西瓜——瓜瓤、汁、种子、皮均供药用。果肉作水果,供食用。果肉含磷酸、苹果酸、果糖、葡萄糖、氨基酸、甜菜碱、番茄色素、胡萝卜素、蔗糖酶、维生素c等。皮含蜡质。种子含脂肪、蛋白质、维生素B2等。清暑、解渴、利尿。适用于高血压、肾炎、肝炎、胆囊炎、黄疸等。苹果——酸、甘、平,无毒。含苹果酸,枸椽酸,酒石酸,鞣酸,糖类,脂肪、粘液质及胡萝卜素,维生素B、C。  相似文献   

2.
茶叶,古称荼、茗,又名腊茶、芽茶、细茶等,为山茶科植物茶的芽叶,原产我国南部山地,现在浙江、安徽、江苏、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地均有栽培。茶叶作为一种饮料,在我国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茶叶性味,苦甘、凉,入心、肺、胃经。具有清头目,除烦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的功效。可治头痛、目昏、心烦口渴、食积、瘀滞、疟、痢等症。这其中  相似文献   

3.
三鲜豆腐羹【原料】豆腐300克,蟹柳50克,鲜笋尖、虾仁各20克,香菜末、精盐、味精、姜末、鸡汤、香油各适量。【制作】1.豆腐、虾仁、蟹柳、笋尖均洗净,切成丁。2.锅置火上,加鸡汤、精盐、豆腐、虾仁、蟹柳、笋丁、姜末烧沸,去浮沫。3.汤锅内加味精,撒上香菜末,淋上香油即成。【特点】质嫩鲜香,味美。【爱心便笺】豆腐、竹笋、虾仁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具有滋补养胃、增强免疫力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痧气,是中医疾病中的一种急性湿热病,常在三夏时段发生。病因是,在这个时段气温高,湿度大,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湿热邪气容易侵犯人的体表、经络、脏腑,导致湿热症状。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容易加重,甚至死亡。大头瘟痧高烧,头面红肿,咽喉充血红肿疼痛,吞咽困难,全身肌肉酸痛,气喘,舌干口燥,脉洪数。治法:清热解毒,利咽喉。方药:普济消毒散加羌活、独活。黄芩、党参、生甘草、桔梗、连翘、防风、羌活、独活各9克,黄连、牛蒡子、白芷、马  相似文献   

5.
清蒸石鸡     
做法重现:原料:黄山石鸡750克、水发木耳25克、熟火腿片50克、熟笋片50克,料酒、精盐、味精、白糖、姜片、蒜瓣、猪油、鸡汤等适量。做法:1、将石鸡用刀从颈部开一小口,从刀口处下手剥去外皮,再去内脏,剁去头、爪,洗净,每只切成4块。2、将木耳洗净,撕小片备用。3、将石鸡放入汤碗中,加入料酒、精盐、白糖、味精、姜片、蒜瓣、猪油、鸡汤、木耳、火腿片、笋片等,再在汤碗上盖一个大盘。4、蒸锅上火后,将汤碗放入笼中蒸半小时取出即成。  相似文献   

6.
蝶儿 《健康博览》2012,(7):62-63
嘎鱼学名黄颡鱼,又名黄腊丁、嘎牙子、黄鳍鱼、黄刺骨、小肉滚鱼,鱼肉雪白,少刺,肥嫩鲜美。嘎鱼富含蛋白质,可以维持钾钠平衡、消除水肿、提高免疫力、调低血压、缓冲贫血、有利于生长发育。适宜消瘦,免疫力低,记忆力下降贫血,水肿等症状的人群,生长发育停滞的儿童。也合适出现头晕、乏力、易倦、耳鸣、眼花。皮肤黏膜及指甲等颜色苍白,体力活动后感觉气促、骨质疏松、心悸症状的人群。嘎鱼800克大蒜5克、生姜5克、酱油1茶匙、生抽1茶匙、黄酒1汤匙、醋1茶匙、盐1茶匙、白糖1/2茶匙、香葱5克  相似文献   

7.
春风送暖,柳枝发芽。此时的柳树浑身是宝,入药亦显奇效,值得推广应用。柳皮从柳树皮中提取的水杨酸盐,即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有退热、镇痛、祛风、利湿、除痰、明目、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牙痛、乳痈、淋浊、黄疸、风湿骨痛、水火烫伤、皮肤瘙痒等疾患。柳  相似文献   

8.
妙用油菜防治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又名芸苔、胡菜、寒菜、苔菜、芸苔菜、苔芥、红油菜等。为十字花科植物,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油菜味辛,性凉,无毒,入胃、大肠经。具有散血、消肿的功能。可用于治疗劳伤吐血、血痢、丹毒、热毒疮疖、乳痈等症。治偏头痛油菜子0.3克,川大黄1克。共捣细末为散,每次  相似文献   

9.
《生活与健康》2006,(8):35-35
双耳炒菠菜12功效健体,养血美容。原料银耳(干品)20克,黑木耳(干品)30克,菠菜400克,姜10克,葱15克,精盐、味精适量,油30克。做法将黑木耳、银耳浸泡,除去蒂头、杂质,撕成瓣;菠菜洗净,去老梗、黄叶,切4厘米长的段,用沸水氽一下,沥干水分;姜切片,葱切花。油放入锅内,烧六成热时,下姜、葱爆香,随即下菠菜、银耳、黑木耳、味精、精盐,炒熟即可。冬瓜拌海带功效美肤、减肥。原料冬瓜600克,海带200克,醋、葱丝、姜末、红辣椒、盐适量。做法将冬瓜去皮去籽,切成细丝,氽烫后备用。海带放入冷开水中使之涨发。精醋加盐混合备用。将冬瓜与海带、姜末、…  相似文献   

10.
神经官能症     
永学 《健康生活》2014,(9):24-24
方一清痰安眠汤组成党参、白术、陈皮、茯神、合欢皮、夜交藤各15克,半夏、枳实、竹茹、胆星、石菖蒲、远志各10克,炒枣仁、柏子仁各20克,龙骨、牡蛎、珍珠母各30克。功效健脾祛痰,安神宅志。主治神经官能症,属痰火交阻者。症见失眠,烦躁,多梦,伴头痛、眩晕,多愁善感,疑虑妄想,惊悸夜游。  相似文献   

11.
荸荠,又名乌芋、马蹄、地粟,为莎草科植物荸荠的球茎,产于我国南方,秋季、冬初采收,洗净鲜用或风干备用。荸荠皮色紫黑,肉质洁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誉,北方人视之为江南人参。荸荠既可作为水果,又可算作蔬菜,是大众喜爱的时令之品。以个大、新鲜、皮薄、肉细、味甜、汁多、脆嫩、无渣者为佳。中医认为,荸荠性味甘、寒,入肺、胃经,有清热养阴、  相似文献   

12.
《现代养生》2012,(22):33
茶叶:味苦、甘,性凉。归心、肺、胃经。具有止渴、消食、减肥、利尿、提神、清热之功效,适用于各型糖尿病。豆腐:味甘,性凉。归脾、胃经。具有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毒之功效。适用于多饮仍烦渴不止、饥饿、形体消瘦之糖尿病。酥油(牛乳或羊乳经提炼而成的油):味甘,性微寒。归胃、心、肺、肾经。具有补五脏、益气血、止渴、润燥之功  相似文献   

13.
秋天天气由热转凉,人体也会有一些变化,那么我们从饮食上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哦。秋季饮食应贯彻"少辛多酸"的原则,肺主辛味,肝主酸味,辛味能胜酸,故秋季要减辛以平肺气,增酸以助肝气,以防肺气太过胜肝,使肝气郁结。尽可能少食用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不宜多吃烧烤,以防加重秋燥症状。应当多吃蔬菜水果。可以多食用芝麻、糯米、蜂蜜、荸荠、葡萄、萝卜、梨、柿、莲子、百合、甘蔗、菠萝、香蕉、银耳等。下面就看看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秋季美食吧!  相似文献   

14.
乌梅:性味酸、平,入肝、脾、肺、大肠经,具有敛肺生津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等症。因其味酸能生津止渴,故可解醉酒烦渴。取乌梅30克,水煎服,可解醉酒后烦渴。白茅根:又名茅草根,其性味甘、寒,入肺、胃、膀胱经,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之功效。取白茅根15~30克,水煎服,可解酒毒。  相似文献   

15.
周贻谋 《长寿》2012,(5):50-51
《证类本草》卷九载有海藻和昆布,实为两种药食俱佳之品。言海藻味苦、咸,性寒,无毒。主治瘿瘤气、颈下核、破散结气、痈肿、症瘕坚气、腹中上下鸣、十二水肿,疗皮间积聚、暴溃、留气热结,利小便。又说,此物茹之甚甘美,常食之,可以起男子阴气,消男子溃疾。谈到昆布,则言其味咸、寒,无毒,主十二种水肿、瘿瘤聚结气、瘘疮。又说,此物海岛之人爱食,久服病亦不生。还说久服瘦人,表明它具有减肥的作用。海藻为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或羊栖菜的全草。性寒而味苦、咸,归肝、胃、肾经,功能消痰软坚,利水泄热。主治瘿瘤、瘰疬、痰核、睾丸肿痛、脚气水肿等。现代  相似文献   

16.
橙子,为芸香科乔木植物香橙的成熟果实。中医认为,橙子性味甘、酸,微凉。有生津止渴、开胃宽胸、止呕之功,适用于食欲不振、胸腹胀满作痛,消瘿,解酒、鱼蟹毒。可生食,绞汁饮,水煎汤服,每次1~2个。营养分析表明,本品含橙皮甙、柠檬酸、苹果  相似文献   

17.
《现代养生》2012,(17):1
红薯,又称甘薯、番薯、山芋等,红薯生食脆甜,可代替水果;熟食甘甜,它既可作主食,又可当蔬菜,蒸、煮、煎、炸、熘,吃法颇多。中医学认为,红薯味甘性平,补脾益气。《本草纲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当代《中华本草》说其"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秘。主治脾虚水肿、疮疡肿毒、肠燥便秘"。  相似文献   

18.
十月份气温开始转凉,昼夜温差加大,空气干燥。这个月份,人们除了容易出现口燥咽干、咳嗽少痰、皮肤干燥等秋燥症状之外,还容易患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暖,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物,并控制好室内湿度。饮食方面可选择一些平补阴阳、润燥的食物,如全麦面、萝卜、白菜、山药、红薯、南瓜、花生、芝麻、百合、栗子、豆浆、蜂蜜、梨、葡萄、苹果、荸荠等。  相似文献   

19.
竹子是一种多年生禾本科植物,用途广泛。自古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中,处处都有竹的倩影。大文学家苏东坡曾感叹地说:"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竹子在祖国医药宝库中也有一席地位。竹叶、竹茹、竹沥、竹黄、竹笋等都是常用的中药,在临床上各有不同的药用价值。1.竹叶竹叶有淡竹叶和苦竹叶之分,淡竹叶为常用中药,性寒,味甘、淡,入心、胃经。能清热除烦、生津利水,为清凉止渴之解热药。常用于高热烦渴、口舌生疮、小儿惊痫等症。  相似文献   

20.
郭守业 《长寿》2013,(12):25
配方:紫苏5克,人参3克,绿茶3克。用法:用250毫升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功能:疏风,止咳,益气,用于气虚、外感、咳逆、气短。药材解析: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其煎剂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