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胶质细胞介导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炎症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研究表明帕金森病的黑质纹状体存在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但其释放炎症因子在帕金森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观察小胶质细胞激活所释放的两种炎症因子整合素α及肿瘤坏死因子α在小鼠黑质部位的蛋白表达及酪氨酸羟化酶的蛋白表达。方法:将C57BL/6小鼠经腹腔注射百草枯(10mg/kg),设为帕金森病模型组,并设置对照组,观察两组小鼠行为活动。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小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的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黑质部位酪氨酸羟化酶、整合素α及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百草枯可造成帕金森病模型组小鼠运动减少,并伴有运动迟缓、震颤、探嗅、竖毛及尾巴硬类似于帕金森病样的行为表现,并且脑内黑质纹状体多巴胺含量降低(P<0.05),酪氨酸羟化酶蛋白表达降低(P<0.05),整合素α和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增加(P<0.05),肿瘤坏死因子α在模型组小鼠黑质纹状体有阳性表达,且主要分布在小胶质细胞上。结果表明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损伤参与了帕金森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害过程。  相似文献   

2.
背景:研究证实,小胶质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可增加多巴胺能神经元对百草枯的摄取。造成百草枯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特异性杀伤作用。帕金森病的黑质纹状体存在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但其产生氧化应激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建立帕金森病小鼠模型,观察小胶质细胞介导的氧化应激损伤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方法:36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帕金森病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以腹腔注射百草枯10mg/kg为模型组,等体积生理盐水为对照组,分别观察小鼠行为活动改变。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两组小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的含量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小鼠黑质部位酪氨酸羟化酶、mac-1蛋白表达,同时应用化学比色法测定两组小鼠黑质部位超氧化物歧化酶、还原性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结论:模型组小鼠自发行为活动较对照组减少(P〈0.05)。高效液相法检测模型组小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及酪氨酸羟化酶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ac-1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超氧化物歧化酶、还原性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0.05),丙二醛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提示中脑黑质部位小胶质细胞的激活致使氧化应激反应增强及抗氧化保护作用减弱可能是引起帕金森病发病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PD)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主要的病理特征为DA神经元的退行性病变,导致纹状体多巴胺含量降低。PD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神经炎症在其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备受瞩目,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作为神经炎症的主要组成部分更是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也有可能成为研究新型神经保护型抗PD药物的靶点。本文对小胶质细胞激活后对神经元发挥损伤作用的主要途径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神经炎性反应尤其是小胶质细胞活化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患者多巴胺神经元退变中发挥重要作用。活化的小胶质细胞释放多种炎性因子导致多巴胺神经元死亡。对小胶质细胞活化引起多巴胺神经元死亡的机制研究发现,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的药物对多巴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抗炎治疗将成为PD治疗的新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小胶质细胞在帕金森病中的双重作用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帕金森病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由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坏死引起。目前认为氧化应激、兴奋性毒素介导的细胞损害和线粒体功能障碍是导致帕金森病发病的3大主要因素。研究证实,氧化应激在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因素可激活小胶质细胞产生自由基、超氧化物阴离子、细胞因子、一氧化氮、神经生长因子等,小胶质细胞在帕金森病中可能起着重要的双重作用。因此,调节小胶质细胞功能的药物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脂多糖诱导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等细胞毒性因子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7/2004-07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实验室进行,取3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7,14,30d组,每组10只,对照组5只。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3个不同时间点组立体定位注射脂多糖(20μg,质量浓度5g/L)入大鼠黑质。于注射后不同时间点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等方法动态观察酪氨酸羟化酶神经元、肿瘤坏死因子a、白细胞介素1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等的表达。结果:29只动物进入结果分析。①行为学改变:脂多糖术后7d仅表现为轻度的旋转,每30min旋转(85&;#177;13)r,至14d时旋转次数增多,每30min旋转(121&;#177;17)r,30d时达高峰,每30min旋转(295&;#177;21)r。②7,14,30d组术侧黑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数量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lt;0.001),30d组下降达高峰;正常组仅有少量或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术后7d各阳性神经元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多(P&;lt;0.05),术后14d表达至高峰,术后30d较14d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表达于术后30d仍维持较高水平。③各组均检测到酪氨酸羟化酶mRNA表达,7,14,30d组表达数量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lt;0.01),30d组其表达下降达高峰(P&;lt;0.001)。正常组有少量肿瘤坏死因子d、白细胞介素1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术后7d表达明显增加,术后14d达高峰,术后30d组肿瘤坏死因子d、白细胞介素1BmRNA表达明显降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仍维持较高水平。结论:脂多糖可诱导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等细胞毒性因子的释放,其表达高峰期明显早于多巴胺能神经元显著减少期,提示这些细胞毒性因子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过程中起协调作用,加重神经元的损害,促进帕金森病的发展,提示抑制免疫和炎症过程可能有效阻断或减轻这种恶性循环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帕金森病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由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坏死引起。目前认为氧化应激、兴奋性毒素介导的细胞损害和线粒体功能障碍是导致帕金森病发病的3大主要因素。研究证实,氧化应激在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因素可激活小胶质细胞产生自由基、超氧化物阴离子、细胞因子、一氧化氮、神经生长因子等,小胶质细胞在帕金森病中可能起着重要的双重作用。因此,调节小胶质细胞功能的药物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由于多巴胺能神经元对氧化应激特别敏感,小胶质细胞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易活化,而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是氧自由基产生的主要来源,因此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在帕金森病的发病和病情进展中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目的:总结讨论小胶质细胞与帕金森病的相互关系。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0/2010)和Medline数据库(2000/2010),检索词分别为"帕金森病,小胶质细胞"和"Parkinson’sdisease,Microglia",从小胶质细胞激活后产生的细胞因子、毒性物质对帕金森病发病的影响与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阻止神经毒性因子的损害作用进而阻止帕金森病的进展2方面进行总结,对小胶质细胞与帕金森病的相互关系作相关介绍。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112篇文章,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27篇文章。结果表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会损伤多巴胺能神经元,从而引发帕金森病。而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则使多巴胺递质进一步减少、继续损伤多巴胺能神经元并释放炎性因子促使小胶质细胞激活。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则有可能阻止帕金森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脂多糖诱导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等细胞毒性因子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7/2004-07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实验室进行,取3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7,14,30d组,每组10只,对照组5只。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3个不同时间点组立体定位注射脂多糖(20μg,质量浓度5g/L)入大鼠黑质。于注射后不同时间点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等方法动态观察酪氨酸羟化酶神经元、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等的表达。结果:29只动物进入结果分析。①行为学改变:脂多糖术后7d仅表现为轻度的旋转,每30min旋转(85±13)r,至14d时旋转次数增多,每30min旋转(121±17)r,30d时达高峰,每30min旋转(295±21)r。②7,14,30d组术侧黑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数量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01),30d组下降达高峰;正常组仅有少量或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术后7d各阳性神经元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多(P<0.05),术后14d表达至高峰,术后30d较14d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表达于术后30d仍维持较高水平。③各组均检测到酪氨酸羟化酶mRNA表达,7,14,30d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在百草枯(PQ)特异性杀伤多巴胺能神经元中小胶质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所发挥的作用。方法:建立稳定过表达DAT(DAT组)和稳定转染空质粒(EV组)的EM4细胞系,采用小胶质细胞与EM4细胞共培养体系。用不同浓度的PQ干预,采用L-NAME抑制小胶质细胞iNOS,通过MTT法测定EM4细胞存活率,HPLC测定EM4细胞内PQ的浓度。结果:PQ干预后,DAT组和EV组的存活率无明显差异,且对PQ的摄取率无明显差别。小胶质细胞与EM4细胞的共培养能明显增加PQ引起的DAT细胞死亡和PQ摄取率,而对EV细胞死亡和PQ摄取率无明显影响。应用iNOS抑制剂能明显减低共培养体系中DAT细胞死亡和PQ摄取率。结论:小胶质细胞iNOS可增加多巴胺能神经元对PQ的摄取,造成PQ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1.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由于外力或非外力作用造成脊柱骨、韧带及神经结构的破坏,并伴随着损伤部位以下躯干与四肢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其致残率高。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固有的免疫细胞,在SCI后接受损伤信号,发挥分泌因子及吞噬作用,同时和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及其它细胞与非细胞成分发生反应。目前研究显示,小胶质细胞具有多态性和多功能性,参与SCI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炎症、疤痕形成和疼痛。本综述结合前期课题组星形胶质细胞研究基础,通过总结近年来小胶质细胞在SCI过程中功能的研究文献,为SCI疾病进展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2.
背景:高压氧可以减轻脑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这种作用与高压氧对小胶质细胞的调节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目的:探讨高压氧对体外大鼠脑小胶质细胞活性、分泌产生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和一氧化氮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实验。单位: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海医系潜水医学教研室、免疫教研室、病理教研室、实验动物中心。材料:实验于1999—05/2000—01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潜水医学实验室及免疫教研室完成。实验选用新生1日龄SD大鼠30只。方法:①用消化法培养新生SD大鼠的脑组织小胶质细胞。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及细胞免疫化学染色鉴定小胶质细胞。②原代小胶质细胞按2&;#215;10^5/孔浓度接种于48孔培养板,将小胶质细胞随机分以下5组:对照组未经高压氧处理;高压氧(0.2MPa 1h)预适应3,7,10,14d组。经各时程高压氧处理后,随机分成2大组,其中一组细胞培养液添加细菌脂多糖(激活小胶质细胞)1mg/L,另一组则不添加。③白细胞介素1活性测定采用胸腺细胞增殖法。肿瘤坏死因子α活性测定采用L929细胞的细胞毒性试验。以Griess法测定亚硝酸的含量代表一氧化氮含量。④两样本比较采用未配对计量资料t检验。主要观察指标:不同时程高压氧预处理后大鼠脑小胶质细胞在静息和激活不同状态下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活性和一氧化氮含量。结果:SD大鼠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静息小胶质细胞细胞外液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活性和一氧化氮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明显。②脂多糖激活的小胶质细胞细胞外液白细胞介素1活性和一氧化氮含量:高压氧预处理10和14d组明显低于对照组[10d组:0.409&;#177;0.014,(5.21&;#177;0.77)μmol/L;14d组:0.381&;#177;0.004,(4.93&;#177;1.02)μmol/L,P〈0.05]。③脂多糖激活的小胶质细胞细胞外液肿瘤坏死因子活性:高压氧预处理14d组明显低于对照组[(51.20&;#177;1.13)%,(70.10&;#177;2.26)%,P〈0.05]。结论:0.2MPa的高压氧预处理可抑制活化小胶质细胞分泌产生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和一氧化氮,但对于静息小胶质细胞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3.
郭壮  周利君 《实用医学杂志》2021,(18):2432-2436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中的胶质细胞不仅是营养支持细胞,同时也是重要的神经炎症反应细胞.急性炎症反应一般有利于组织损伤的修复、细胞碎屑和病原体的清除.而慢性神经炎症是各种疾病的危险因素,如神经退行性疾病.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是介导CNS神经炎症最重要的两类胶质细胞.它们不...  相似文献   

14.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主要表现为中脑黑质及纹状体区域多巴胺能神经元胞体及神经末梢退变,导致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过慢及步态不稳等症状.尽管个别基因的突变已证实与某些家族性PD有关,但绝大部分PD的病因尚不明确.环境因素(如感染、杀虫剂、MPTP、重金属物质)可能在PD的发生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哺乳动物的大脑是一个由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超过1×1014个突触组成的复杂的器官。神经元是一组异质的电活性细胞,形成大脑复杂电回路的框架。然而,神经胶质细胞约占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CNS)所有神经细胞的一半,主要分为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OL)和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PC);神经胶质细胞主要为大脑中的神经元提供营养支持。近二十年来,“三联突触”的概念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概念强调星形胶质细胞是突触的组成部分,并在接受神经元信号后以反馈方式调节神经元活动。自此,神经胶质细胞的突触调节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实质性的修改。本综述总结了关于神经胶质细胞(特别是小胶质细胞和OL谱系细胞)如何影响和重塑大脑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最新重要发现。我们的综述强调了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串扰的细胞和分子方面,并提供了有关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之间的异常突触通讯如何导致神经病理学的额外信息。  相似文献   

17.
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是脊髓损伤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机制复杂,给临床治疗带来巨大的挑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小胶质细胞通过扩大神经炎症反应介导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本文以神经炎症为切入点,对小胶质细胞参与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过程机制进行综述,期待为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带来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福平通过抑制蛋白激酶R(protein kinase R,PKR)活化对小胶质细胞炎症及其介导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用鱼藤酮诱导BV2小胶质细胞构建PD炎症细胞模型,经利福平或者PKR抑制剂(C16)预先孵育2小时,Western blot检测p?PKR、PKR、NLRP3、Caspase?1、IL?1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水溶性一氧化碳分子释放剂(CORM-3)对放射性脑损伤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BV2系小胶质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和照射加CORM干预组,通过ELISA法测定各组照射后24 h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法判断各组小胶质细胞激活形态,TUNEL染色比较各组共培养后原代神经元凋亡情况,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38 MAPK通路对CORM干预放射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BV2细胞放射后24 h TNF-α、IL-1β表达明显增高;CORM-3可减轻放射后小胶质细胞活化程度及炎症表达,降低了放射后TUNEL阳性细胞百分比;CORM-3抑制了放射后BV2细胞磷酸化P38及ICAM-1蛋白的表达增加,而P38抑制剂进一步下调放射后BV2细胞ICAM-1的表达。结论 CORM-3通过P38 MAPK-ICAM-1通路抑制内源性小胶质细胞活化和外源性白细胞趋化的双重调控方式改善放射后脑损伤炎症反应,进而减轻放射后炎症所致神经元损伤,这为改善鼻咽癌放疗后脑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有潜在前景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背景高压氧可以减轻脑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这种作用与高压氧对小胶质细胞的调节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目的探讨高压氧对体外大鼠脑小胶质细胞活性、分泌产生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和一氧化氮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实验.单位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海医系潜水医学教研室、免疫教研室、病理教研室、实验动物中心.材料实验于1999-05/2000-01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潜水医学实验室及免疫教研室完成.实验选用新生1日龄SD大鼠30只.方法[1]用消化法培养新生SD大鼠的脑组织小胶质细胞.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及细胞免疫化学染色鉴定小胶质细胞.[2]原代小胶质细胞按2×105/孔浓度接种于48孔培养板,将小胶质细胞随机分以下5组对照组未经高压氧处理;高压氧(0.2 MPa 1 h)预适应3,7,10,14 d组.经各时程高压氧处理后,随机分成2大组,其中一组细胞培养液添加细菌脂多糖(激活小胶质细胞)1 mg/L,另一组则不添加.[3]白细胞介素1活性测定采用胸腺细胞增殖法.肿瘤坏死因子α活性测定采用L929细胞的细胞毒性试验.以Griess法测定亚硝酸的含量代表一氧化氮含量.[4]两样本比较采用未配对计量资料t检验.主要观察指标不同时程高压氧预处理后大鼠脑小胶质细胞在静息和激活不同状态下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活性和一氧化氮含量.结果SD大鼠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1]静息小胶质细胞细胞外液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活性和一氧化氮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明显.[2]脂多糖激活的小胶质细胞细胞外液白细胞介素1活性和一氧化氮含量高压氧预处理10和14 d组明显低于对照组[10 d组0.409±0.014,(5.21±0.77)μmol/L;14 d组0.381±0.004,(4.93±1.02)μmol/L,P<0.05].[3]脂多糖激活的小胶质细胞细胞外液肿瘤坏死因子活性高压氧预处理14 d组明显低于对照组[(51.20±1.13)%,(70.10±2.26)%,P<0.05].结论0.2 MPa的高压氧预处理可抑制活化小胶质细胞分泌产生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和一氧化氮,但对于静息小胶质细胞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