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背景:近年来有应用人工真皮修复骨外露创面的报道,但其治疗效果尚不明确。目的:评价应用人工真皮修复23例骨外露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23例骨外露患者,男18例,女5例。骨外露创面清创后,进行人工真皮移植,待其成活后,进行自体薄断层皮片移植,观察人工真皮及自体断层皮片的成活情况和供皮区瘢痕增生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骨外露患者中除1例女性颅骨外露部分修复外,其余患者人工真皮及自体皮片成活良好,骨外露创面均完全修复,供皮区未见瘢痕。结果提示,人工真皮修复骨外露创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王浩  陈欣 《中国临床康复》2011,(42):7977-7980
背景:人工真皮具有硅胶膜和胶原海绵双层结构,是最早开发和应用于临床的组织工程化皮肤替代物,主要应用于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目的:评价人工真皮在足背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于2009-06/2010-12收治的14例急性外伤后足背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均有肌腱或骨外露。所有患者经清创后,以人工真皮移植,待人工真皮成活后以自体断层皮片移植,观察人工真皮和自体皮的成活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植皮成活,创面愈合良好,供区未见明显瘢痕增生。提示人工真皮联合自体断层皮片移植可以有效修复足背严重皮肤缺损创面,减少供区损伤。  相似文献   

3.
背景:人工真皮具有硅胶膜和胶原海绵双层结构,是最早开发和应用于临床的组织工程化皮肤替代物,主要应用于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目的:评价人工真皮在足背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于2009-06/2010-12收治的14例急性外伤后足背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均有肌腱或骨外露.所有患者经清创后,以人工真皮移植,待人工真皮成活后以自体断层皮片移植,观察人工真皮和自体皮的成活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植皮成活,创面愈合良好,供区未见明显瘢痕增生.提示人工真皮联合自体断层皮片移植可以有效修复足背严重皮肤缺损创面,减少供区损伤.  相似文献   

4.
人工真皮修复软组织缺损20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研究及评价人工真皮在皮肤、组织缺损中的应用,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对2008-01/2009-04期间收治的皮肤、组织缺损患者20例应用人工真皮进行修复治疗.对有皮肤缺损、深部组织(肌腱、关节及骨外露)患者行清创、人工真皮移植,待其成活后,进行自体薄断层皮片进行移植,观察人工真皮及自体断层皮片的成活情况.移植后20例患者深部组织被有效覆盖,所有人工真皮成活,自体皮片移植成活,未见有明显瘢痕组织生成.提示应用人工真皮修复组织缺损、深部组织暴露,可以减少手术风险,减轻手术损伤,减轻瘢痕生成.  相似文献   

5.
背景:深度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积极的治疗方法往往以皮瓣修复为主,但对患者身体状况要求较高,且代价较大。人工真皮是最早开发和成功应用于临床的组织工程化皮肤替代物,主要用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目的:拟观察人工真皮联合自体薄层皮片移植对深度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修复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分析,于200601/2008—03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科、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整形科完成。对象:11例患者均存在由于手术或外伤导致不同程度和部位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部分病例伴有骨质外露、骨膜缺损。方法:手术中一期扩创,需要时凿骨,移植人工真皮,经2~4周创面破类真皮组织覆盖后,二期进行自体薄层皮片移植。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创面愈合及植皮存活情况,供皮区有无明显瘢痕。结果:11例创面均得到良好覆盖。创面愈合后1个月复查,植皮后愈合良好,供皮区均没有明显瘢痕。结论:人工真皮联合自体薄层皮片移植对深度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供区损伤小。人工真皮的应用为修复包含骨外露创面在内的深度皮肤软组织创面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背景: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自体或异体植皮治疗,往往需要多次植皮。而国内临床上应用人工真皮较少,应用经验亦不足。目的:评价人工真皮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收集因皮肤软组织缺损,行人工真皮结合自体薄皮移植修复创面的22例患者,其中骨外露6例,肌腱外露2例,表皮肿瘤切除3例,其他11例。一期清创移植人工真皮,2~4周后局部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外露肌腱、骨组织被类真皮组织覆盖,二期移植自体薄层皮片。观察取皮部位、损伤部位、操作性能、密封性、不良反应情况,结合评价临床效果及综合评价。结果与结论:20例患者人工真皮结合二期自体薄皮移植全部存活,至二期植皮所需时间(18.50±4.27)d,其中1例患者因感染再次手术,2例患者行人工真皮后未行二期植皮,而自动上皮化;随访至3个月,21例损伤部位表皮生长性、外观性均良好、无瘢痕增生,1例因感染而致瘢痕增生严重、外观不良,但生长性良好;20例患者取皮部位无明显的色素沉着及色素脱出,无严重增生性瘢痕,上皮形成时间为(15.35±4.67)d。说明人工真皮结合自体薄皮移植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操作简便,创面愈合质量高,供皮区损伤轻微,至二期植皮时间较长,总体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人工真皮复合自体薄皮移植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自体或异体植皮治疗,往往需要多次植皮.而国内临床上应用人工真皮较少,应用经验亦不足.目的:评价人工真皮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收集因皮肤软组织缺损,行人工真皮结合自体薄皮移植修复创面的22 例患者,其中骨外露6 例,肌腱外露2 例,表皮肿瘤切除3 例,其他11 例.一期清创移植人工真皮,2~4 周后局部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外露肌腱、骨组织被类真皮组织覆盖,二期移植自体薄层皮片.观察取皮部位、损伤部位、操作性能、密封性、不良反应情况,结合评价临床效果及综合评价.结果与结论:20 例患者人工真皮结合二期自体薄皮移植全部存活,至二期植皮所需时间(18.50±4.27) d,其中1 例患者因感染再次手术,2 例患者行人工真皮后未行二期植皮,而自动上皮化;随访至3 个月,21 例损伤部位表皮生长性、外观性均良好、无瘢痕增生,1 例因感染而致瘢痕增生严重、外观不良,但生长性良好;20 例患者取皮部位无明显的色素沉着及色素脱出,无严重增生性瘢痕,上皮形成时间为(15.35±4.67) d.说明人工真皮结合自体薄皮移植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操作简便,创面愈合质量高,供皮区损伤轻微,至二期植皮时间较长,总体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真皮(皮耐克?)在烧伤整形外科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5月~2013年10月我科应用人工真皮修复各种创面的所有病例,观察治疗效果及总结其临床经验。结果本组病例包括增生性瘢痕、烧伤、热压伤、慢性溃疡及瘢痕疙瘩等各种创面共42人次46个创面,应用人工真皮共85片,均采用二期移植法。有2例一期出现严重感染而致人工真皮失活,其余人工真皮移植后成活,经二期再次移植自体刃厚皮片,创面愈合良好。随访半年~1年,复合皮片色泽接近正常皮肤,质地柔软,功能部位伸展性好。结论人工真皮结合自体皮片移植可部分替代中厚皮片和皮瓣的应用,有效地修复皮肤深度创面,无论在功能还是在外观上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薄断层皮片复合移植用于修复功能部位肉芽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03/2004-03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康复中心收治功能部位肉芽创面患者48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采用J-1型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薄断层皮复合移植一次性完成创面修复共28个功能部位;对照组共30个功能部位仅移植自体薄断层皮片。结果两组皮片均成活良好;经随访观察6~24个月,治疗组脱细胞异体真皮无排异反应,植皮处光滑平整,色泽及弹性良好,瘢痕增生轻,关节运动角度正常;对照组表皮反复起水泡,瘢痕增生重,关节运动角度较正常小。结论复合皮移植一次性完成对功能部位肉芽创面的修复是一种理想的方法,皮片成活率高,远期瘢痕增生轻,关节活动功能无明显受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烧伤后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新的修复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0~20HD4年16例26个部位深度烧伤及烧伤后期 瘢痕整形患者的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片复合移植手术效果。结果:复合皮成活良好,成活率95%以上,外观及功能接近正常 皮肤,取得良好效果。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片复合移植可有效保证移植部位外观及功能,减轻供皮区瘢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皮能快愈敷料对深度烧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我们收治深度烧伤患者22例.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创面深度及烧伤严重程度评估,待生命体征稳定,创面水肿高峰期结束后行创面治疗,1期清创手术,行皮能快愈敷料移植术,皮能快愈敷料外加湿性敷料(德湿威);2周后Ⅱ期手术,去除皮能快愈敷料硅胶膜行自身刃厚皮移植.结果 22例深度烧伤创面均愈合,皮能快愈敷料无感染及溶解.皮片移植存活,创面外观满意,供皮区瘢痕增生轻.结论 改良皮能快愈敷料与自体刃厚皮复合修复深度烧伤创面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皮能快愈敷料加自体刃厚皮片修复深部组织外露创面的效果,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本院30例使用皮能快愈敷料加自体刃厚皮片修复深部组织外露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术后的护理要点.结果 术后随访6~ 12个月1,所有患者植皮区存活,其中愈合优28例,良2例;皮片均光滑平整,色素沉着和瘢痕增生不明显,皮肤的弹性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皮能快愈敷料加自体刃厚皮片修复深部组织外露创面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术后对创口进行严密的观察和护理是保证皮片存活及具有良好功能和外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腓肠肌内侧头联合内侧半比目鱼肌瓣转移修复胫骨近端骨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16例患者胫骨近端骨外露创面采用腓肠肌内侧头联合内侧半比目鱼肌瓣转移术治疗。男11例,女5例;年龄20~46岁,平均37岁。胫骨近端骨外露创面范围为(12.0 cm×11.0 cm)~(16.5 cm×14.0 cm)。双肌瓣修复胫骨近端骨外露创面后,肌瓣表面行一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供区创面直接缝合。 结果术后所有肌瓣全部成活,肌瓣没有发生血管危象。有1例发生受区小的植皮坏死,经游离植皮修复后愈合。术后随访2.5~4.5年,平均3.5年,骨折愈合牢固。受区和供区外形较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结论该方法适用于修复胫骨近端较大的骨外露创面,减轻了对供区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烧伤后瘢痕整形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烧伤后瘢痕整形手术围手术期间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烧伤后行瘢痕整形手术的患者362例,在围手术期间施行相关护理,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本组362例患者术后均康复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13.2d。发生并发症12例,占3.3%,分别为肺部感染8例,供皮区感染2例,压疮2例。护理效果较为理想。结论:烧伤后瘢痕整形手术期间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护理工作的实施情况直接影响到患者瘢痕修复及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5.
上肢微型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指创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目前临床上治疗手指创面的手术方法有局部筋膜蒂皮瓣转位、足部及上肢微型游离皮瓣转位等。目的:探讨上肢微型游离皮瓣修复各种外伤所致手指创面的手术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2010年12月至2014年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手外科收治的12例手部创面患者,共12指,均为不规则创面,伴不同程度骨骼及肌腱外露;创面范围为(1.5 cm×2.0 cm)-(3.0 cm×4.5 cm)。12例均先行创面清创处理,之后采用四肢微型游离皮瓣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缝合。结果与结论:全部12例皮瓣均成活,供区及受区切口皆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5个月。皮瓣外观良好,无需再次行皮瓣修整,患指功能及外观恢复较理想。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指修复后活动功能显示,优3例,良8例,差1例;优良率为91%。结果证实,上肢微型游离皮瓣是修复手部创面的理想方法,具有对手部正常组织无损伤及供区隐蔽等优点,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背景:纳米级的羟基磷灰石纤维蛋白凝胶材料与人体内组织成分更为相似,具有良好的生物与力学性能,但缺乏骨诱导作用。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纤维蛋白凝胶/重组人成骨蛋白1复合人工骨的骨缺损修复能力。方法:制备新西兰大白兔单侧桡骨缺损模型后,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分别植入不同材料行骨缺损修复:纳米羟基磷灰石纤维蛋白凝胶/重组人成骨蛋白1人工骨组、纳米羟基磷灰石/纤维蛋白凝胶组、空白对照组(未植入任何材料)。术后4,8,12周行大体标本观察、X射线、扫描电镜、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及生物力学测试,比较各组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结果与结论:术后4,8,12周,纳米羟基磷灰石纤维蛋白凝胶/重组人成骨蛋白1人工骨组X射线评分、成骨效果、放射性核素聚集强度、生物力学强度均高于纳米羟基磷灰石/纤维蛋白凝胶组(P 〈 0.05)。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区无骨性连接,骨端硬化,骨缺损未能修复。说明纳米羟基磷灰石纤维蛋白凝胶/重组人成骨蛋白1复合人工骨具有良好的骨缺损修复能力,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