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背景:前期应用骨髓间充质源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模拟神经系统疾病动物实验模型取得较好效果.目的:观察应用自体骨髓间充质源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10/2009-04应用自体骨髓间充质源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7例.骨髓穿刺术抽取自体骨髓血50~60 mL,在体外经过分离培养后,制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由患者自体脑脊液诱导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通过腰椎穿刺术经蛛网膜下腔鞘内注射输注方式移植.观察患者移植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移植后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经移植治疗后3例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出院后随访6个月,7例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较移植前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提示自体骨髓间充质源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疾病是一种安全、方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移植组及对照组,每组2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干预,移植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自体骨髓间充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首先抽取患者骨髓并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神经干细胞,待培养细胞达到治疗要求后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共进行4次细胞移植治疗,每次细胞移植间隔5~10d。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后3个月时分别采用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同时观察上述时间点2组患者外周血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情况。 结果经治疗4周及治疗后3个月时,发现移植组及对照组患者UPDRS评分[治疗4周时分别为(41.26±17.92)分、(47.13±18.35)分,治疗后3个月时分别为(33.67±17.77)分、(39.03±16.50)分]均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下降,并且上述时间点移植组患者UPD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移植组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另外移植组患者在治疗4周及治疗后3个月时,其外周血液中VEGF及脑脊液中IL-10表达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强,脑脊液中TNF-α表达则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促进帕金森病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该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移植组,每组29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干预;移植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自体骨髓间充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首先抽取移植组患者骨髓并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神经干细胞,待培养细胞达到治疗要求时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共进行4次细胞移植治疗,每次间隔5~10d。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后3个月时分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N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对2组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经治疗4周及治疗后3个月时,发现2组患者CNS、NIHSS、MBI、上肢FMA及下肢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治疗4周及治疗后3个月时移植组患者CNS评分[分别为(26.20±1.39)分、(17.14±1.64)分]、NIHSS评分[分别为(11.52±1.23)分、(9.51±1.05)分]、MBI评分[分别为(53.55±1.75)分、(60.09±2.17)分]、上肢FMA评分[分别为(34.60±2.08)分、(48.49±2.76)分]及下肢FMA评分[分别为(23.70±2.05)分、(30.41±2.32)分]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移植组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冯大雄  宋跃明 《华西医学》2007,22(2):422-424
细胞移植已成为目前脊髓损伤修复研究的热点[1,2],国内、外研究者分别探索了Schwann细胞、嗅鞘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神经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等的脊髓移植研究.  相似文献   

5.
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组织是高度分化的组织,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组织的再生仅限于胚胎时期和出生后不久,而成年时期神经组织则几乎不能再生,CNS一旦发育成熟就很难在受到外伤和发生某些疾病时进行自我修复。干细胞的发现打破了神经组织不能再生的传统观念,目前,干细胞移植治疗CNS疾病已成为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目的是替代、修复受损神经组织以恢复其生理功能,为多种CNS疾病的临床治疗开创有利条件。现对近年来干细胞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后移植治疗糖尿病足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背景:国外动物实验表明体外扩增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效果较好.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后患肢移植的效果和安全性.设计:随机对照临床观察.对象: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2006-10/2008-10住院确诊的糖尿病足患者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64.3±12.7)岁,按wagner分级2级8例,3级18例,4级14例.按查表法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22例,常规治疗组18例,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批准.方法: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降糖、降压、调脂、抗感染、抗凝、营养神经、扩张血管等药物治疗.局部常规换药,有坏疽者行截趾治疗;细胞移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按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法分离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经流式细胞仪鉴定、染色体检测、细胞悬液皮试后,予肌肉注射法行扩增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主要观察指标:细胞移植后1个月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鉴定可能不良事件和副反应.结果:移植后1个月,细胞移植组患者肢体疼痛、冷感、间歇性跛行均有所改善,踝肱指数明显升高,双下肢血管显像血流灌注有所增加,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移植后3个月随访患者均无异常症状体征出现,血、尿、便常规检测正常,心电图和肝肾功能无特殊改变,出凝血时间正常.结论:体外扩增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患肢治疗糖尿病足简便、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7.
冯大雄 《华西医学》2007,22(2):422-424
细胞移植已成为目前脊髓损伤修复研究的热点,国内、外研究者分别探索了Schwann细胞、嗅鞘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神经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等的脊髓移植研究。这些细胞有的取材不方便、来源有限,或体外培养扩增困难、或只能局部移植、或同种异体存在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或受到伦理、法律的限制,有的实验结果存在争议,大部分采用局部移植的方法来完成。近年来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nal cells,BMSC):不仅有向中胚层间质细胞分化的能力,同时在一定条件下或微环境中还具有向外胚层和内胚层细胞分化的能力,具有多系分化的潜能、强大的自我复制能力和可移植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神经病变的效果:3例讨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下肢神经病变患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10/2004—07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3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神经病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①病例1:因糖尿病10年,左下肢麻木及轻度疼痛入院,诊断为左下肢糖尿病足伴末梢神经炎,行左下肢局部肌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②病例2:因糖尿病15年伴右下肢感觉消失入院,诊断为右下肢糖尿病足伴末梢神经炎,行右下肢局部肌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③病例3:因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10年,突发性右下肢疼痛2d,在当地医院取栓术后再次形成血栓,至本院行尿激酶溶栓后下肢动脉血流恢复,但伴随出现右下肢腓总神经损伤和足下垂,且足趾剧烈疼痛。诊断为右下肢缺血性神经痛,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同时进行肌肉局部移植术和动脉腔内移植术。结果:①病例1: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5d,疼痛基本缓解,2周后麻木明显减轻,3个月后麻木消失,肌电图显示下肢腓总神经和胫后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但较术前明显增快。随访15个月无复发。②病例2:于2005—01-25肌电图检查显示,右下肢腓总神经和胫后神经传导速度均为36m/s。2005-01-28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下肢局部肌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移植后5d疼痛基本缓解,2周后麻木明显减轻,1个月后下肢麻木消失,足部麻木明显减轻。2005—04—06肌电图显示右下肢腓总神经和胫后神经传导速度均减慢至34m/s,但较术前有所增快。2005—04—19在局部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下,先后行经导管右下肢动脉腔内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和右下肢缺血局部肌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后1周足部麻木明显减轻,术后10d足部麻木消失。③病例3:于2004—07—17肌电图检查显示,右胫神经(胭-腓肠肌内侧头)运动末端潜伏期为3.6ms,运动传导电位波幅为5.1mY;右胫神经(胭-拇展肌)、腓总神经、腓肠神经感觉运动传导电位消失,伴有足趾剧烈疼痛。2004—07—18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后当晚足趾疼痛减轻,睡眠好;1周后右足有想活动的感觉;术后1个月疼痛消失,足趾可轻微活动;术后3个月足趾的活动力量可达3级;术后6个月可下床活动,有跛行,但可行走。2005—03—16肌电图显示:右胫神经(胭-腓肠肌内侧头)运动末端潜伏期缩短至2.8ms,运动传导电位波幅增高至7.4mv;右腓总神经(腓骨小头下-胫前肌)可见运动传导电位,但波幅显降低为0.13mV;右胫神经(内踝-拇展肌)、右腓总神经(外踝上-伸趾短肌)运动电位消失;右胫神经、腓肠神经感觉传导电位仍然消失。患可以自行行走,目前已经基本恢复正常生活。结论:在目前尚未寻找到更有效的办法来解决下肢神经病变的情况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无疑是治疗方法中可行的一种,值得进一步开展临床观察和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患者24例,包括持续植物状态(PVS)12例、运动神经元病11例、桥脑小脑萎缩1例。入院后经骨髓穿刺采集自体骨髓,当天分离回输1×108个单个核细胞,剩余细胞进行MSCs培养扩增,待MSCs数量增至约1×108个细胞后收集细胞,经腰椎穿刺推注。治疗前后对患者神经功能变化分别进行评价。结果:12例PVS患者中,PVS评分提高、肌力改善5例;11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和1例橄榄桥脑小脑萎缩患者中,肌力、构音障碍改善5例。结论:MSCs移植治疗可以部分缓解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近期疗效明显,无不良反应,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和观察。  相似文献   

10.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每年的截肢患者中约50%是糖尿病患者,其中85%以上是因足部溃疡恶化造成深部感染或坏疽。以往治疗方法包括药物、血管搭桥和介入等,疗效均不理想。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崭新的治疗技术,也是近几年来发展最快的技术,随着干细胞技术的出现及快速发展,这一技术也逐渐被用于下肢缺血性疾病。Tateishi Yuyama等首次应用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取得成功。2003年3月北京宣武医院在国内首次开展,取得了相似的结果。2005年1~5月我们为3例糖尿病足溃疡、坏疽患者进行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患肢均得以保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自体骨髓基质细胞源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前期动物脑干损伤模型实验中观察到骨髓基质细胞源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对脑干损伤具有趋化作用。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 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对照观察实验。于2002—10/2006-12在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进行。 对象:选择持续性植物生存患者45例,年龄3.5~56.0岁,男28例,女17例。方法:患者入院后进行意识指数评分、各项术前常规检查、脑电图、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取患者自体骨髓20~30mL。分离出骨髓基质细胞,再经过扩增及预分化处理后。将骨髓源神经干细胞制成10^9L^-1浓度。经开颅或立体定向及导管介入将骨髓基质源神经干细胞植入脑内特定区域,靶区为损伤脑区皮质、室管膜下区、纹状体区、丘脑底核或患侧大脑中动脉、椎动脉。 主要观察指标:3-4月后检查记录昏迷指数、脑电图、听觉诱发电位,并与治疗前进行对比。 结果:全部患者干细胞移植后,生命指征均平稳。5例有短时发热,经对症处理体温恢复正常。3-4个月后随访复查,患者意识(昏迷)指数、脑电图、听觉诱发电位均明显改善。 结论:骨髓基质细胞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战创伤性脑损伤及其后遗症,具有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组织及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38例NYHA心功能Ⅱ~Ⅳ级、心肌存在灌注缺损且左心室射血分数<40%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20例,均通过冠脉动脉造影于冠状动脉内分别注入等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生理盐水。随访3个月并记录不同时期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心肌灌注缺损面积等指标,并通过24hHolter方法记录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观察组术后1,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术前及同期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术后3个月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减小(P<0.05),对照组较术前增加(P<0.0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时均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较术前增加(P<0.05),与1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灌注缺损面积百分比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时降低(P<0.05),对照组较术前降低(P<0.05);2组恶性临床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冠状动脉途径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NYHA心功能Ⅱ~Ⅳ级且心肌存在灌注缺损、拟择期行介入治疗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19例,2组介入治疗术后分别通过大腔导管于梗死相关血管内注入等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生理盐水;于介入治疗术前、术后1,3个月行24h动态心电图、静息心脏超声心动图及99mTeSPECT检查进行疗效及风险评价。结果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术后3个月时较术前和术后1个月时均明显减小(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后1,3个月时均较术前和同期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术后3个月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观察组灌注缺损面积百分比术后3个月时较术前和术后1个月时均明显减小(P〈0.05),对照组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灌注缺损面积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恶性临床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相对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周围神经移植治疗脊髓损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发现,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周围神经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有协同作用.实验拟验证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联合周围神经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为脊髓损伤的治疗开辟新途径.方法:选择2003/2004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干细胞移植治疗中心收治的78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男52例,女26例,年龄18~52岁.其中颈髓损伤12例,胸髓损伤46例,腰骶髓损伤20例,损伤1周至60个月.患者对治疗知情同意,并要求采用该方法治疗.无菌条件下,自患者髂前上棘及髂后上棘通过骨髓穿刺抽取骨髓,分离、纯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选取患者自体腓肠神经作为周围神经移植供体,将自身腓肠神经应用显微外科方法去除外膜、束膜,并剪神经,使神经组织的质地、外观类似于马尾组织,将其排列呈多条状、纵行植入已切开的脊髓处或原囊肿腔内,然后用分离纯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焊接移植的神经,对患者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周围神经移植治疗,术后给予神经生长因子等药物应用, 疗程为1个月,以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实验评估:通过电话随访和患者定时回医院复查的方式,术后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1年.术前、术后和随访按国际截瘫医学会评分标准ASIA评分标准评分,评分的增高表示患者的运动和感觉的功能的恢复.同时进行神经电生理、影像学等方面对比分析.结果:78例患者中除1例严重复合伤患者出现并发症,经积极治疗无效死亡,其余患者术后均顺利出院,原有症状改善情况,未出现明显不良毒副反应.患者术后ASIA评分的平均数较术前提高.37例出现运动、感觉、影像学、神经电生理方面的不同改善,2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神经电生理方面的改善,9例出现神经电生理方面的改善,6例无变化,1例死亡;在随后的1年随访中,除2例失访外,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进一步恢复的趋势,无明显毒副反应发生.结论: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联合周围神经移植治疗脊髓损伤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安全有效,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绞痛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绞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40例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行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2组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行二维超声、单光子体层扫描和动态心电图检测;在术中、术后3,6个月观察2组是否有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并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运动时间及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灌注缺损明显减小(P<0.01).2组均无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背景:目前肝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惟一有效手段,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供体短缺、价格昂贵及免疫排斥反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避免以上缺点.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失代偿期肝硬化和慢性重症患者改善作用.方法:纳入纳入终末期肝病患者39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2例,慢性重肝衰竭患者7例.分离其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行肝动脉插管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后1,2,4,8周进行生化检测,并观察其移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分别计算出CTP和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观察各个时间段分值的变化.结果与结论:移植后1,2,4,8周,37例(93%)患者丙氨酸转氛酶逐渐降低,白蛋白、胆碱脂酶活力、胆固醇、凝血酶原活动度均升高(P < 0.01).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移植后8周内腹水减轻32例(80%),食欲改善34例(85%),乏力好转37例(93%),腹胀减轻34例(85%).CTP-B级和CTP-C级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均降低.所有移植患者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提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作为治疗慢性肝衰竭的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例PCNSL临床资料,病理类型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经含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的方案或大剂量MTX(3g/m2)化疗4~5周期,每周期化疗期间给予2次腰椎穿刺+鞘内注射,疾病状态达到完全缓解,后进行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igh-dose chemotherapy with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DC/ASCT)巩固治疗。患者1预处理方案为美罗华联合卡氮芥+依托泊苷+阿糖胞苷+注射用美法仑(马法兰)(BEAM),患者2预处理方案为马利兰+噻替哌(TB)。患者1移植后给予腰椎穿刺+鞘注维持治疗,患者2未接受维持治疗。结果患者1移植后无事件生存4年;患者2移植后2年出现疾病复发,再次给予大剂量MTX等治疗,疗效不佳,半年后死亡。结论PCNSL患者经大剂量MTX化疗达到完全缓解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有机会获得长期无病生存;但PCNSL预后差,最好进行移植后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18.
背景:研究证明,移植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修复受损肾脏并可分化为肾小管上皮细胞,从而恢复肾脏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目的:综合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肾脏疾病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英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99-01/2009-12期间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和肾脏疾病防治相关的文献,检索词"间充质干细胞、肾脏疾病",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英文.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文献所述内容应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肾脏疾病相关,且以近5年发表在较权威杂志者优先.排除重复性文章及Meta分析类文章.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促进多种肾脏疾病的恢复,通过向肾小球和肾小管细胞分化及促进肾脏分泌等机制对肾脏疾病起到治疗作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于治疗肾脏疾病多停留在试验阶段,研究对象主要是动物模型,临床研究开展不多,主要在IgA肾病及一些继发性肾脏疾病,如狼疮性肾炎、淀粉养变肾损害、转移性肾细胞癌等中应用,且大多都处于摸索阶段,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9.
背景:目前有关干细胞技术的临床试验多集中在心肌梗死方面,对原发性心肌病研究尚少,且尚未见到两者对比的相关报道。目的:比较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冠状动脉内移植修复缺血及非缺血所致无功能心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38例拟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A组与试验A组,3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B组与试验B组。对照组与试验组在介入治疗后分别通过大腔导管于相应冠状动脉内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果与结论:移植后1个月试验组左室射血分数较移植前和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移植后3个月试验组左室射血分数较移植前和对照组明显升高、心肌灌注缺损面积百分比较移植前和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试验组间仅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A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移植前、对照A组和试验B组均明显减小(P<0.05),而试验B组仅较移植前明显降低(P<0.05)。随访期间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在试验组和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经冠状动脉途径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无功能心肌的修复是安全有效的,且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优于扩张型心肌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