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风是“脑卒中”的俗称,是由于颅内供血动脉的急性缺血或出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目前,中风是世界上第三大致死原因。“中风”主要分为两种:一是缺血性“中风”,因供应脑部血液的血管或脑部中的动脉被其中的血栓阻断或封塞而导致的,约占“中风”的80%。二是出血性“中风”,因脑部中的血管破裂而出血导致的,约占“中风”的20%。中风具有起病急、进展快、预后差、致残率高、易复发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张兆玲 《家庭医学》2005,(12):46-47
中风又叫卒中.医学上称急性脑血管病.或脑血管意外。“人之百病莫大于中风”,中风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一个人如果不幸发生中风.即使能及时抢救化险为夷.也多留下瘫痪、失语或痴呆等后遗症.导致病残及丧失生活和工作能力。患中风的中老年人常发生这样的感叹:”咱不怕死,只怕瘫”。的确,一个因中风导致半身不遂的人.吃喝拉撒全靠别人伺候.还真会冒出“生不如死”的念头来。不过.光怕又有什么用?明智之举是“防”字当头。如何防患于未然呢?要诀之一就是随时留心自身的感觉.一旦出现中风的预兆.及时就医。临床医生告诫我们.正是这些“蛛丝马迹”为您拉响了中风警报。  相似文献   

3.
“热中风”是指夏天由于气温升高而导致的中风。它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是指由于气温升高。血液循环加快.引起血压急剧升高而导致的中风;缺血性中风则是指由于身体出汗过多,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以致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升高而导致的中风。  相似文献   

4.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专著《内经·素问》中就记载有“中风”的病名,喻其发病急、变化快;明代的“医学纲目”中指出:“其猝然仆倒者,又称为卒中”。而现代医学称其为急性脑血管病。 在人们的印象中,中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而且以冬季为主,殊不知夏季7月是中风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中风”这个词语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但是子宫中风大家听过没呢?其实子宫“中风”是子宫内膜出血性坏死的一个通俗叫法,是更为形象地说明这个疾病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中风又叫卒中,医学上称急性脑血管病, 或脑血管意外。“人之百病莫大于中风”,它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一个人如果不幸发生中风,即使能及时抢救化险为夷,也多留下瘫痪、失语或痴呆等后遗症,  相似文献   

7.
冬季话中风     
<正> 中风一词来自祖国医学,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近代将西医中“stroke”一词译为中风或卒中,使中风一词现代化,专指急性脑血管病,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偏瘫”、“脑血栓”、“脑溢血”等,“偏瘫”是中风最为常见和最为典型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中风是中医学的病名,是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和俗称。临床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无昏倒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因起病急骤,来势凶猛,病情变化迅速,像自然界的风一样“善行数变”、“变化莫测”,故名为“中风”。  相似文献   

9.
文生 《药物与人》2001,14(2):48-48
有些人常拍着胸脯说:“我的血压是属于低血压状态,绝对不可能发生脑溢血。”其实这种观念真是大错特错,低血压的人发生脑溢血的实例不在少数。众所周知,血压过高易致脑血管破裂、出血,导致中风。而血压偏低也可诱发脑血栓形成,也能导致中风。这是因为在血压较低时,脑血流速度缓慢,甚至暂时停顿.使本身粘稠度偏高的血液易在已发生硬化的血管壁上形成血栓。事实上,绝大多数脑血栓发生在老年人安静睡眠时.因为这时老年人心跳偏慢.血压偏低.血流缓慢。  相似文献   

10.
一直很健康,为什么舍突然中风(卒中)? 由于绝大多数中风都是突然发生的,因此很多病人会有“一直很健康,怎么会中风”的错觉。其实,那些病人自称的健康都应当打上引号,他们在发病前只能称作是“健康的病人”,而不是“健康的人”。  相似文献   

11.
1中风与风无夫中风,中医病名。相当于西医的脑血管痉挛、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等脑血管意外疾病。症状是突然发生的意识丧失、昏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等。此病是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狼疮与狼无关狼疮,分红斑狼疮与寻常狼疮两种。前者常在脸颊部、鼻翼两侧、耳朵及皮肤破损处.呈蝴蝶形褐色斑块状;后者在脸颊部和臀部,长米粒至黄豆大结节,逐渐扩大,融合成片,红色,破溃后形成溃疡.是一种结核性皮肤病。3与智慧无关的智齿“尽根牙”,医学上称“第三恒磨牙”.旧称“智齿”。它是恒牙中最后萌出的牙齿…  相似文献   

12.
中风是脑血管病变引起急性或亚急性病的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言语蹇涩,半身不遂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变。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压或明显动脉硬化者。中风为当今老年人三大主要死亡原因(中风、心脏病和癌症)之一。中风可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二大类。  相似文献   

13.
凌辰 《家庭医生》2008,(7):36-37
1922年,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第一次发生卒中(俗称“中风”),接下来不到两年的时候里,他再发三次中风,并最终使他的生命走到了终点。 在我们的身边,不乏类似这样,接二连三发生中风的病人,难道,真的是——  相似文献   

14.
中风偏瘫俗称“半肢风”或“半身不遂”,是中风最常见、最主要的后遗症,此症给病人造成的身心痛苦是众所周知的,如何不失时机地使偏瘫得到有效的康复是至关重要的。一、要重视早期康复所谓早期是指在中风发病后,只要病人没有出现神志障碍和严重并发症,不论是出血性中...  相似文献   

15.
《保健医苑》2005,(1):8-9
中风在我国老年人死亡原因中长期占据第一的位置,是损害老年人健康的首犯。中风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波动,严寒的冬季正是它的高发季节,人们应提高警惕,减少它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蕾 《职业与健康》2009,25(20):2217-2218
中风病现代医学称之为脑血管疾病,中风失语是中风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中医对中风失语病名的描述有:神昏不语、语言不利、暴痦难言、中风不语、舌强言蹇、痦痱、风懿、风喑等不同的论述。《素问·脉解》曰:“内夺而厥为痦痱,此肾虚也。”刘河间释云:“内夺而厥,谓肾脏虚弱,其气厥不至舌下,则舌喑不能言,足废不能用。经名暗痱;”《千金要方》谓:“风懿者,奄忽不知人,咽中塞窒然舌强不能言,病在脏腑;”痱,相当于完全性失语,风懿相当于感觉性命名性失语,风喑,似属构音障碍,失音病位在于喉咽。针灸对中风失语症疗效显著,笔者现就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的研究进展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有关中风的记载,在汉、唐以前大都认为是由于外风的侵袭,如“金匮要略”就是以脉络空虚,外风入中为主要原因,又以中络、中经、中腑、中脏来说明受邪的轻重浅深。自金、元以后,才逐步地认识到也有因火盛、气虚、湿痰、内风等原因引起的,从而使中风学说由外因而认识到内因。  相似文献   

18.
导致中风的诱发因素很多,气候剧烈变化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一年四季中有两个中风高峰期:即气温在0℃以下的严冬和气温在32℃以上的炎热夏季,而且气温越高、患中风的危险性就越大,这就是所谓的”热中风”。酷暑高温.闷热难耐;中一个凉水澡、狂饮一杯冰凉的饮料无疑会使人爽彻心肺。但是,对患有高血压、高血脂或者其他心脑血管疾患的人来说.凉水、冷饮、空调、风扇都可成为诱发中风的隐患.是消夏的大忌。消暑防中风,应缓中图治、温中求胜.这对于有慢性病的人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许多人都会以为中风是冬季的高发病,因此在炎热的夏季,一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便放松了预防中风的警惕。如果是这样,那情况可有点不妙: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一年四季,有两个中风高峰期:气温在0℃以下的隆冬和在32℃以上的盛夏,而且气温越高,危险性越大.这就是所谓的“热”中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探讨急性中风患者院前延误就诊程度及其原因,对普及卫生保健常识、中风的预防治疗有一定意义。方法综合考虑诸如社会经济地位、在出现症状时运送的方式等。统计数据从医院获得,以问卷方式掌握如下问题:人口统计、自我报告危险因素、有关去医院情况。结论大约31.6%患者在发病3h后到达医院。大约1/3的患者因为他们等待症状消失而拖延了去医院,另外1/3的患者未及时就医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及时就医的重要性。在利用救护车运送和到达医院用时之间有显著相关性,在中风的危险因素和就医拖延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这个研究结果可能对普及教育人们的卫生保健常识、中风的预防保健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