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定时模仿早吸吮对母婴分离后产妇泌乳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母婴分离产妇以掷币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采取定时模仿早吸吮。观察两组产妇不同时间的泌乳率、乳汁分泌量。结果实验组母亲产后在24 h内的泌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135,P=0.006);而在48 h和72 h内实验组和对照组泌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产后第1天、第2天和第3天每天的乳汁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01、0.023)。结论采用定时模仿早吸吮对母婴分离的产妇能有效促进其泌乳,提高早产儿纯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产科母婴分离的产妇护理干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科母婴分离的产妇护理干预的方法与体会。方法将2008年1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后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母婴分离的220例产妇按住院时间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非干预组。结果护理干预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明显高于非干预组产妇(P0.05);护理干预组产妇产后开始泌乳时间、泌乳量充足时间及产后第4日乳房硬度等比较均优于非干预组产妇(P0.05);产后42d随访时,护理干预组母乳喂养率(88.18%)明显高于非干预组(P0.05)。结论产科母婴分离的产妇给予护理干预,可改善产妇的心理状况、促进产后恢复,提高护理满意率,可使产妇乳汁分泌时间提前、乳汁分泌量增加、乳房肿胀程度减轻,保证了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朱春阳 《河北医学》2016,(9):1572-1574
目的:探讨乳房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的产妇泌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10月至12月收治的100例母婴分离的初产妇采用SAS软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知识干预、乳房按摩、模仿早期吸吮等乳房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乳房护理知识、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泌乳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乳房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泌乳量多于对照组,乳房胀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乳房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增进产妇产后乳房护理知识,增加乳汁的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回馈式教学法对母婴分离早产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认知、乳汁分泌量及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产科2019年6月至2021年7月早产分娩初产妇86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产妇给予回馈式教学法健康教育。观察两组产妇产后3天对母乳喂养认知的掌握程度,产后1~7天内泌乳量,分别在产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评价早产儿母乳喂养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产妇产后3天母乳喂养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1~7天内泌乳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母乳喂养率(93.02%、93.02%、81.39%)高于对照组(48.83%、34.88%、3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回馈式教学法可有效提高母婴分离早产初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的认知,促进乳汁的分泌,提升早产儿出院后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龙妹 《中外医疗》2012,31(29):176+178-176,178
目的探讨研究早期定时乳房护理对母婴分离产妇泌乳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5月收治128例剖宫产母婴分离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4例,实验组于产后6h定期给予定期采取热敷、按摩、挤奶等促泌乳乳房护理干预,对照组乳房胀痛时再给予乳房护理。结果实验组开始泌乳的时间提前,泌乳量多,乳房胀痛发生率低,母乳喂养率高。结论早期定时促泌乳乳房护理干预,能降低乳房胀痛率,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田硕  吴军玲  曹琳琳 《中国医药导报》2012,(33):150-151,15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联合产后康复仪治疗对乳房肿胀、乳汁分泌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类实验性研究设计,对照组接受产后常规护理及产后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干预组除了接受对照组给的措施之外,产妇还接受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初次泌乳时间、乳汁分泌量情况及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率。结果 150例研究对象完成本研究,干预组初次泌乳时间(15.30±12.28)d与对照组(27.40±18.36)d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24、48和72 h干预组乳汁分泌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产后42 d的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配合产后康复仪是一种有效的增加乳汁分泌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心理状况和母乳喂养的效果。方法:选择母婴分离产妇7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干预组产妇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乳房护理和心理干预;对照组产妇仅接受常规护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来评估两组产妇的心理状况,观察记录泌乳情况和母乳喂养率来评估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效果。结果:与产后首日相比,两组产妇产后第4、7天的评分均有下降,且干预组产妇的SDS、SAS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产后泌乳情况和母乳喂养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母婴分离产妇的心理状况,促进初乳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率,加快产妇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按摩联合穴位刺激对母婴分离早产儿初产妇乳汁分泌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82例母婴分离早产儿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n=40)采用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n=42)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按摩联合穴位刺激。两组产妇护理干预从产后24 h开始,一直持续到早产儿回归初产妇身边。比较两组初产妇的泌乳Ⅱ期启动时间、产后7 d内的泌乳量及胀痛程度;30 d纯母乳喂养率。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泌乳Ⅱ期启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30 d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2,χ2=5.996,P<0.05);两组产妇产后第1 d泌乳量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1、0.475,P>0.05);随着时间的增加,泌乳量有所增加,且观察组产后第3 d、5 d、7 d的泌乳量大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0、2.067、2.329、2.744、2.549、2.424,P<0.05)。结论:按摩联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母婴分离情况下综合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的效果,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母婴分离产妇1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早期促泌乳护理和出院后延续性指导。观测、比较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产后前3d的平均泌乳量及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母婴分离状况下的母乳喂养有明显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使用综合护理对剖宫产的产妇进行护理对提高母乳喂养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3月的剖宫产产妇166例,分为两组,每组各83例。将术后使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一组作为研究组;将术后使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的一组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乳汁分泌的时间、72小时内泌乳有效率及纯母乳喂养率。结果研究组乳汁开始分泌的平均时间较对照组短;研究组72小时以内的泌乳有效率及纯母乳喂养率较对照组高。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剖宫产术后纯母乳喂养率,减少乳汁开始分泌的时间,提高乳汁的分泌量。从而提高了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房内早期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进行正常分娩的120例健康产妇作为研究对象,60例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60例健康产妇作为实验组应用产房内早期护理干预方法,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泌乳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泌乳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与产妇产房内早期护理能够有效促进产妇产后早期乳汁分泌,保证乳汁分泌足量以及良好的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超早期乳房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泌乳量的影响。方法将92例阴道分娩母婴分离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按母婴分离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在产后2h内对产妇乳头进行刺激,以后开始挤奶,1次/3小时,每次双侧乳房挤奶时间持续20min。观察两组产妇泌乳始动率、血清泌乳素水平(PRL)、泌乳量以及乳房肿胀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提前、PRL水平增高、泌乳量增多、乳房肿胀的发生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超早期乳房护理干预可使乳房肿胀发生率降低,促进乳汁分泌。  相似文献   

13.
黎小云 《当代医学》2014,(29):104-10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联合乳房按摩对促进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200例足月分娩的乳汁分泌不足或无分泌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n=100)。对照组产妇产后给予常规早接触、早吸吮等母婴喂养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联合乳房按摩,观察比较2组产妇的乳汁分泌情况。结果经有效护理后,产后24h与48h内,实验组无泌乳量者分别为5例、1例,对照组则有30例、12例,实验组产妇产后乳汁分泌时间提前与对照组,此外,其泌乳量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的增加,2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心理干预联合乳房按摩护理,能够明显缩短乳汁分泌时间,促进乳汁尽早分泌,提高乳汁分泌量,提高了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结合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产后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结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泌乳以及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72h后乳汁分泌足量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结合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增加产妇对母乳喂养成功的信心,从而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132例因早产或抢救原因转入新生儿中心或其它科室,不得不与婴儿分离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比2组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产妇开始泌乳时间、产后4天内乳房肿胀率、产后42天纯母乳喂养率及产后第4天泌乳量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促进母婴分离产妇保持泌乳,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初产剖宫产产妇乳房按摩促泌乳量与泌乳始动时间.方法选择接受手术的110例初产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产妇采取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由经培训护理人员于术后4h进行乳房按摩,分别于产后24h、72h,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泌乳量、泌乳始动平均时间以及纯母乳喂养率.结果产后24h,观察组产妇泌乳量多者为24(43.64%)人,产后72h,观察组产妇泌乳量多者为46(83.64%)人,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泌乳量更多.观察组泌乳始动平均时间(16.3±2.1)h明显小于对照组(23.6±2.2)h,泌乳始动平均时间更短,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纯母乳喂养率更高.结论术后早期进行乳房按摩可提高初产剖宫产产妇乳房舒适度,增加乳汁分泌量,保证母乳喂养成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将中医护理应用于产妇的产后泌乳干预中,分析及研究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入及分娩的200例产妇纳入此文分析对象,参照产后泌乳护理干预措施不同分组,100例产妇归入1组,常规产后泌乳护理干预予以参照组,中医护理予以实验组,观察及对比2组的新生儿乳汁满足合计率、纯母乳喂养合计率、产后开始泌乳时间。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新生儿乳汁满足合计率比较于参照组数据,P0.05,呈现数据间参比的统计学研究意义,实验组产妇的纯母乳喂养合计率比较于参照组数据,P0.05,呈现数据间参比的统计学研究意义,实验组产妇的产后开始泌乳时间比较于参照组数据,P0.05,呈现数据间参比的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在产妇的产后泌乳干预中采用中医护理呈现出更优的效果,体现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阶段指导母乳收集方法在提高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的效果。方法将30例母婴分离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护理人员指导产妇产后初期采用手挤奶用注射器收集母乳,在泌乳Ⅱ期阶段联合吸奶器收集母乳。结果干预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1),产后第1至4 d泌乳量较对照组产妇更多一些,且均P0.01,组意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阶段指导母乳收集方法可使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始动分泌时间提前,使乳汁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母婴分离的产妇使用乳房泌乳评价表对促进乳汁分泌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自然分娩后因各种原因新生儿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2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使用乳房泌乳评价表,根据乳房泌乳评价表得分对产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产妇乳房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第1、2、3、4 d泌乳量均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母婴分离产妇使用乳房泌乳评价表后根据得分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可减少乳房肿胀率,促进乳汁分泌,提高纯母乳喂养率,促进婴儿健康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产后护理干预对促进产妇乳汁分泌的效果。方法将82例产妇纳入本次临床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1例。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产妇在此基础之上实施产后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在不同护理干预方案下的泌乳时间、喂养方式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产妇泌乳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护理干预方案的实施对促进产妇产后乳汁分泌有重要效果,对缩短产妇泌乳时间,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效果显著,有临床重视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