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的凹痕     
一个女孩,两岁时因一次感冒高烧失去了听力,没过多久,又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从那以后,她便陷入了无声的世界,自己却茫然不知。但她从小就莫名地爱上了舞蹈,仿佛这是她与世界交流的最好方式,也是自己唯一能够酣畅淋漓地表达对生命感悟的一种语言。后来,她的这种天赋和潜能被聋哑学校的一位女教师慧眼识中,并着手对她进行舞蹈培训。15岁那年,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挑中了她,  相似文献   

2.
相传,有一位富家夫人,两年来吃不好睡不香。家人请来了许多医生为她医治,也吃了许多药,就是不见好转。最后,众医生都说无药可治了,夫人痛苦不堪,丈夫也饱受折磨。有一次,丈夫偶然听朋友提起名医张子和。于是,赶忙差人请来张子和为夫人治病。张子和看过病人之后,对丈夫说:"夫人这是思虑过度造成的,我知道怎么能治好夫人的病,不过需要你的配合。"  相似文献   

3.
红茶菌液的功效及配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1年,日本的一位女教师在苏联高加索旅游,发现那里有座长寿村,百岁老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0%以上,不少年逾百岁的老人还能下地劳动,最令人惊异的是其中十分之一的老人还能结婚生育,有对长寿的老翁和老太婆结婚后居然还生了孩子。而且,这个村里没有因患癌症、高血压、心脏病而死亡的,这确实令人惊叹不已。经过周密的考查,女教师发现村民每家都自备有一大缸叫红茶菌液的饮料,男女老幼人皆饮之(当开水喝)。村民们说,常喝此种饮料,能起到防病治病,使人健康的作用。于是,女教师便向村民们讨教红茶菌液的配制方法。后来她将一块拇指大小的红茶菌种带回日本,按照长寿村村民教给的方法配制红茶菌液,并经常饮用。后来,女教师的  相似文献   

4.
送花     
马得 《家庭中医药》2004,11(2):40-40
生活的真谛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知道,只是常常忘了,于是这才有点奥妙。 故事是由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的。一连好几年,这位温和的小个子守墓人每星期都收到一个不相识的妇人的来信,信里附着钞票,要他每周给她儿子的墓地放一束鲜花。 后来有一天,他们照面了。那天,一辆小车开来停在公墓大门口,司机匆匆来到守墓人的小屋,说:“夫人在门口车上,她病得走不动,请你去一下。”  相似文献   

5.
“有事吗?”从纱门后面探出来的是一张慈祥的脸,而且饱经风霜。她的花白头发绾成一个髻。她身穿一件雅致的印花衣服。当哈丽上下打量这位老妇人时,她很庆幸自己出生在一个姑娘们可以穿牛仔裤,穿超短裤的年代。“你是麦克格拉斯夫人吗?”哈丽问。老夫人疑惑地看着她。“我们是从西普森夫人那里知道你名字的。”哈丽继续说,手指着邻居的房子。前门的邮箱写有他们的名字。“我和朋友是卖杂志的”“哦,亲爱的。”老夫人把一只手抬到面颊上。  相似文献   

6.
<正>阆中城张老爷家宝贝女儿在十六岁生日后,就被怪病缠身,每月总有那么几天腹痛,痛得脸发白。张老爷从夔州请来巫师做法,依然不能解除她女儿的痛苦。张老爷的师爷对张老爷说,这阆中城,老百姓都把左曼称活菩萨。张老爷心想这神也求了,地也求了,就还没求人。既然左曼是阆中城神医,就找她解决。几日后,张老爷想到女儿腹痛的日子将来临。于是,他就派手下把左曼叫到家中  相似文献   

7.
传说古代名医张子和,善治疑难怪病,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信。一天,一个名叫项关令的人来求诊,说他夫人得了一种怪病,只知道腹中饥饿,却不想饮食饭菜,整天大喊大叫,怒骂无常,吃了许多药,都无济于事。张子和听后,认为此病服药难以奏效,告诉病人家属,找来两名妇女,装扮成演戏的丑角,故作姿态,扭扭捏捏地做出许多滑稽动作,  相似文献   

8.
平分生命     
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他是她惟一的亲人。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了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的费用。  相似文献   

9.
慢性肠炎是一种很难治愈的顽症。现年79岁的马兹淑女士的慢性肠炎曾陪伴她18年,在18年中她着一点凉,吃稍硬一点的饭,立刻就犯病。犯起病来她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甚是难受。她记不清犯过多少次病了,记不清住过多少次医院了,记不清吃了多少种药了,但始终没有彻底治愈她的慢性肠炎。后来朋友介绍她学练太极  相似文献   

10.
陈泳 《家庭中医药》2005,12(6):58-58
很多人对喝水进食睡觉相当随意,只有在感到特别口渴饥饿困倦时,才想到该喝水进食睡觉了。这是一种有损健康的不良生活习惯。所以,应当积极推广“不渴也喝水,不饿也进食,不倦也睡觉的”“三不也要”保健法。  相似文献   

11.
金明玉 《陕西中医》2009,30(6):766-767
临床上经常把异乎寻常的病证称之为“怪病”。在分析时又多“责之于痰”,在治疗上也多从“痰着手”。故有““怪病责之于痰”或“怪病多从痰着手”这两句话,也就逐渐成为临床习惯用语了。结合实际谈谈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2.
水也是碗里的食物[进补原则]制作饮食前要关怀吃食物的人,了解对方现时的身体状况。剧情回放:韩尚宫用特殊的方法教导小长今——给师傅倒水喝,第一次,小长今倒了一杯凉水,韩尚宫眼皮也不抬:"再倒一次。""第二次,长今换成温水,韩尚宫的反应依然是:"明天继续倒。"接连几天,小长今不停地给师傅倒水,绞尽脑汁之后,她猛然想起母亲在给她喝水前总是先问她:肚子疼不疼?解手了吗?嗓子疼不疼?于是这一次小长今也怯怯地问丁韩尚宫这三个问题。韩尚宫笑了,小长今终于给师傅倒了一碗合格的饮用水。饮食心经:师傅的良苦用心是要让长今明白,凡提供饮食之人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要了解吃你提供食物的人的喜好,以及他当时的身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食补食疗。师傅还告诫长今,不要小看一碗水,水  相似文献   

13.
许永付 《家庭中医药》2003,10(10):39-40
美国作家帕·艾查德写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中学女教师年轻貌美、风度典雅、和蔼可亲、气质不凡,男生们都渴望得到她的喜爱、她的重视、她的关切。她被认为是他们心目中的上帝。这位女教师最喜欢自己班上一个名叫查理·罗斯的男生,在毕业典礼上  相似文献   

14.
二十多岁的王丽,正是风华正茂、尽情享受美丽青春的时候,可是不幸的事情发生在这年轻的生命上。在一次跑步后,王丽感觉自己的右髋部十分疼痛,一开始她以为自己跑步受伤了,休息几天就好了,没想到,疼痛越来越厉害。白天走路疼,晚上睡觉也疼得不行,甚至还影响到了排尿……后来,她被家人带去医院接受检查,结果发现她得了骨盆肿瘤,而且手术切除十分困难。她和家人去了很多大医院求医,都因为手术风险大、技术难度高而被拒绝,如果再耽搁下去肯定会影响到生命。后来,在朋友的帮忙下找到戴鮨戎院士诊治。戴鮨戎院士对病人经过检查,发现单纯的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一) 尊敬的詹医生: 2年前,我丈夫去广州打工,回来后,我染上非淋菌性尿道炎(支原体感染)。希望您能给我开1张中药配方,让我吃中药治疗,看能不能彻底根治。 另外,我要向您请教的是,家人洗澡时共用香皂,衣服放在同一个盆里,或在洗衣机内同洗,会不会传染?能不能带孩子一起睡?我女儿今年才5岁,她有时也叫尿道有些痒。我观察她有些分泌物,阴道口有些  相似文献   

16.
刘明 《科学养生》2011,(9):54-54
自小就喜欢甜食,曾经疯狂的吃白糖,粘馒头、拌饭,甚至喝水也要放一些。忽有一日有人告诉说,再这样吃下去,容易糖尿病,吓得我再不敢这样了。不久,远方的大姨来我家,她喝水都放那白色的颗粒,我尝一口,真甜。她告诉我,那东西叫糖精,比糖甜,还便宜。于是,以后妈妈蒸馒头,我都要求妈妈放些糖精,那馒头可  相似文献   

17.
沈肖军 《养生月刊》2005,26(8):734-736
弄清楚药品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很多人连药品的名称都会搞不清楚。同样一个简单的药品,它有3个名称:化学名、通用名、商品名,而且这还是法律规定的,  相似文献   

18.
场景一: 某日,肾病科门诊,进来一位40多岁的女性,刚坐进诊室,就急切地说:"大夫,我这泌尿系感染又犯了,排尿又急又痛,还老想上厕所,这已经是第三次犯病了。"医生问:"您感觉是什么原因导致又复发了?"她说:"我感觉是喝水少了,又有点工作劳累。对了,好像一出差就容易犯。"医生又问:"血糖高吗?"她回答:"没有。"医生再问:"您妇科有炎症没有?"她回答:"我没有做过妇科检查。  相似文献   

19.
王利平 《养生月刊》2022,(3):216-217
如今,重视科学饮水的人越来越多了,但真正会喝水的人却并不多.有些人为了方便而不挑时间、不动脑筋地喝,一两次就把一天的水喝个够,其实这对身体有害无益.饮水也是一门学问,把一天的喝水程序安排好,根据身体状况均衡合理地补充水分是老年人最理想的长寿"饮水经".  相似文献   

20.
最后的秘方     
蒋平 《科学养生》2007,(8):44-44
日前,央视《走近科学》栏目介绍了这样一位患者于君:一年前,她得了一种怪病,就是边走边睡,常常在路上突然晕倒。作了很多检查,吃过很多药,但一直不见效。经人介绍,她找到一位神经方面专家,咨询了半天,专家表示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