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伟健 《现代养生》2013,(24):12-12
冬天的很多人总会感觉睡不够,一种是季节的原因,另一种也可以是脾虚所导致的。脾虚的症状有腹胀、乏力、浮肿等,脾主肉,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无论是肌肉失去弹性、皮肤没有光泽、肤色暗淡、腰间长出"游泳圈",还是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归根到底,都是脾气虚弱导致的。所以你一旦有以上这些症状可要重视了,日常中脾虚怎么调整才好?什么食物是不能吃的?下面就跟小编一起看看。  相似文献   

2.
人的身体有很多穴位、经络,经常拍打的确能起到舒筋活血的保健功效.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随意拍打?拍哪些部位才能养生呢? 拍打部位不能随心所欲 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中有“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说法.人老了身体各部分就会逐渐出现这样那样的疼痛,这意味着经络或者血液循环出了问题,导致经络阻滞、气血虚弱、外邪入侵.而适当地通过拍打经络养生,可使气血运行通畅,气血旺盛,身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可以得到充分的濡养,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双手不仅仅是用来劳动的,我们还可以从手的一些变化来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中医看病,往往都是从手看起,从手的细节可以了解到整个身体的健康状况,下面一起来看看吧,看看你是属于哪一类? 手凉多吃生姜大枣 入冬后,很多人会出现手脚冰凉、畏寒怕冷的情况,女性更为多见.有时还伴随着倦怠乏力、腰膝酸软、肠胃不适等症状.这可能是脾肺虚、气血弱、三焦经络不通畅的表现.中医认为,脾乃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运化失常,导致身体末梢血液循环不畅,抗寒能力差.  相似文献   

4.
多眠又称“多寐”“嗜睡” ,是指患者不分昼夜的睡 ,唤之则醒 ,醒后复睡 ,精神萎靡不振 ,多见于中老年人。病因 :因湿邪内盛 ,脾阳不振 ,中气不足而引起多眠 ;或因肝胆气郁化火 ,扰及心神而造成 ;或因脾胃虚弱则运化无力 ,生化之源不足而引起的精神疲乏多眠。临床表现 :属于湿邪内盛 ,则身重 ,嗜睡 ,胸闷食少 ,舌苔白腻 ,肪濡缓 ;因肝胆气郁造成多眠 ,多胸闷 ,口苦 ,小便色黄 ,脉弦细 ;因脾胃虚弱 ,则面色萎黄 ,倦怠乏力 ,脉虚弱。笔者近几年来应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多眠症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 0例患者 ,男性 2 0例 ,女性 10例 ,年…  相似文献   

5.
耳鸣为临床常见症症之一。中医认为,耳鸣一症,有虚实之分,但虚多实少。在大病久病、年老体弱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其病机多由于气血不足,肾之阴阳亏虚,不能上充奉养于耳,则耳窍失其濡养而导致耳鸣。除了药物治疗外,选择适宜的食物疗法,对本病也颇有帮助,下面就简介于下: 中气不足耳鸣 症见耳鸣如蝉噪,或如钟鼓水激,劳累后加重,久则耳聋,伴见面色苍白,倦怠乏力,神疲纳少,食后腹胀,自汗便溏,舌苔薄白,脉虚弱无力等,多由于大病久病耗伤中气,气血生化之源亏乏,不能上奉充养于耳故耳鸣,治宜益气健脾、升提中气,可选用: …  相似文献   

6.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随着年龄的增加,中老年人脾胃功能开始衰退,常常会有食欲不振、饮食减少、疲乏无力、久泻久痢,或大便秘结、慢性咳嗽等脾胃气虚的表现,进一步发展会导致中气下陷,升举无力,出现肛门松弛、脱肛、内脏下垂等。如不及时治疗还会反过来加速衰老,形成恶性循环。采用中医食疗法提升中气是中老年人抗御衰老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失眠了,睡不着,睡不踏实,这是一件让人很痛苦的事情.为什么会失眠?中医将失眠归因于五脏,不同症状的失眠是因为五脏受了损伤.找到失眠原因,中医就可以帮你找到有效治疗失眠的方法. 太烦躁而时睡时醒是因肝 若您的症状为时睡时醒,精神欠佳,乏力面白,眼干,舌淡等,就属于肝血亏虚,虚烦失眠,可选用酸枣仁汤缓解.  相似文献   

8.
任仲侠 《长寿》2011,(11):30
老花眼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老花眼的原因主要是眼睛水晶体柔软度和弹性变差,无法将物体影像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而造成的。中医认为老花眼是人上了年纪后,气血渐衰,肝肾精气亏损不能荣养眼目所致。若能注意眼睛营养和保  相似文献   

9.
<正>河北省石家庄市王女士总感觉肚子很饿,但吃不了多少就饱了,饱了以后就肚胀,这是怎么回事,有解决的办法没?从中医角度来说,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主受盛,腐熟水谷。如果腐熟水谷功能亢进,人就经常处于易饥饿状态;脾主运化水谷,若运化无力,那么胃中水谷不能及时转化为精微物质,故而出现脘腹胀满,因此您的这种症状是由胃强脾弱所致。此外,胃强脾弱之证,因  相似文献   

10.
正中医认为,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人体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如营卫(营养物质)、气血、津液、精髓等都化生于脾胃,脾胃的强弱是决定寿命长短的关键。所以,古人说"脾胃者五脏之宗也","安谷则昌,绝谷则亡","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脾胃虚则百病生","善治病者,惟在调和脾胃","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人折寿","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非胃气不能滋","内伤脾胃,百病丛生","善保身者,惟养脾胃而已","养脾者,养气也。养气者,养生之要也"。  相似文献   

11.
正夏末秋初,脾胃最易受"秋老虎"的湿热攻击,常吃黄色食物能健胃养脾。长夏湿热,最易脾胃虚弱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负责将人体所需营养转运吸收,并散布到全身。脾在五行中属土,喜燥恶湿,而长夏时节的湿热最易让人出现脾虚湿困。现代人脾胃普遍不太好,湿热天气又让人贪凉,爱吃冰激凌,爱喝冷饮,刺激脾胃;饮食经常不规律,常在外吃快餐或大餐,各种肥腻食物不知给脾胃  相似文献   

12.
妇科疾病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肾主生殖,起主导作用,肝、脾两脏为辅助,但肝脏是生化气血津液的源泉,脾统血,肝藏血,肝主疏泄,能生化气血同时肝为冲任所系,冲任二脉起子胞中通于肾,脾胃强则气血充足,血海满盈经血应时而下.脾胃生化水浴精微以养肾,使肾的精气充足才能使生殖之精不竭即所谓"人始生,生成精".[1]肝、脾两脏功能失调或肝脾两脏不和是许多妇科疾病的基本病机.故临床上,从肝、脾论治妇科疾病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3.
角膜软化症是高度营养缺乏,特别是维生素A缺乏造成的一种角膜溶化坏死的眼病,临床表现为初起时入幕或暗处视物不见,继则涩痒、羞明、眼珠干燥,黑睛混浊甚至糜烂破损。多见于婴幼儿,常双眼受累,中医称“疳积上目”又称“肝虚雀目”多因患儿饮食不节,或饮食偏食,病后不科学的忌口,或婴儿喂养不当以及久病虚羸失于调养,致脾胃损伤,运化功能失常,湿热内蕴,酿成疳积,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肝血虚少,目窍失养,阴血不足,肝热内生,上攻于目而成本病,临床根据眼部与全身症状,大体可分,脾胃虚弱、肝血不足、脾虚…  相似文献   

14.
着眼于青年人白发现象进行调研.依据调查结果,结合中医知识分析发现山东省大学生白发现象的原因主要有:(1)肝气旺盛,情志不调.(2)肾精亏虚,精血暗耗.(3)脾胃虚弱,气血化生乏源.(4)血热,煎熬津液.(5)过量的电磁辐射.(6)化学药物美发.除了以上六条,先天遗传因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2 3脾与胃病辨证脾与胃位于中焦 ,二者互为表里。脾主肌肉、四肢 ,开窍于口 ,其华在唇 ,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水谷、水湿 ,输布精微 ;又主统血 ,其气主升 ,喜燥恶湿。胃主受纳、腐熟水谷 ,为“水谷之海” ,胃气以降为顺 ,喜润恶燥。脾与胃共同完成饮食的消化、吸收与输布 ,故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脾的主要病理变化以运化、升清功能失职致阳气虚衰 ,运化失调 ,水湿痰饮内生 ,不能统血 ,以及升举无力 ,中气下陷等。临床以腹胀或痛、纳少、便溏、浮肿困重、内脏下垂、出血等为常见症状。胃病以受纳、腐熟功能障碍及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  相似文献   

16.
你可能听说过或曾目睹过,有的人站着乘车居然睡着了,车到终点方醒;有的人走路时竟能打瞌睡;有的人吃完饭或正在吃饭时即呼呼入睡;有的人正在紧张地工作却不知觉地去见周公了;有的学生在听课时身不由己地进入了梦乡。这其中虽不能排除疲劳、睡眠不足等因素,但相当一部分属于发作性睡病。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白天睡眠发作综合征,本病属神经科疾病,患发作性睡病的患者在解剖形态上没有改变。中医将本病归于“多寐”、“嗜睡”、“善眠”等范畴。可从以下几方面治疗:1.湿邪困脾型:以本病特征加头昏身重,脘痞纳呆,或恶心欲吐,口粘而干…  相似文献   

17.
看脚辨健康     
脚与健康关系密切,被誉为人体的"第二心脏"。俗话说:"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这是因为人体的老化首先是从脚开始的,脚为精气之根,是人体总的精气之源。有一句人们非常熟悉的健康格言"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才会促使气血流通,而大多数运动的过程是在双脚的带动下完成的,脚除了带动肢体运动之外,更重要的是推动气血运动。我们要"迈开双脚",就能走向健康、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18.
正小朋友问了稀奇古怪的问题怎么办?我们告诉你最好的回答!人为什么要睡觉?宝宝你看,电动玩具的电要是用完了,就不能动了,等它充了电,就可以继续玩。我们做事、玩耍,都需要能量——也就是体力。经过白天的工作、活动、玩耍,我们的体力差不多就耗完了,会觉得累、觉得困,不想动,就跟玩具没有电一样,这时,睡觉能帮助我们"充电",一般睡了一个晚上之后,我们的体力又恢复了,又可以继续工作或玩耍啦!  相似文献   

19.
陶陶 《健康博览》2016,(5):34-35
正我国中医的藏象学说认为:脾胃五行属土,属于中焦,共同承担着化生气血的重任,所以说脾胃同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的气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能量)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的。浙江省中山医院针灸科的高宏主任中医师谈到,脾胃是"后天之本",就是人生存的根本,在防病和养生方面有  相似文献   

20.
小儿贫血,中医辩证为脾肾两虚,气血不足。中医理论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为生化气血之源,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同完成消化吸收的任务。若脾胃功能失常,则气血失其生化之源以致血少气衰而成贫血。小儿贫血主要是饮食不平衡,营养不良而影响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