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紧张素-Ⅱ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诱导的细胞凋亡广泛存在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病理变化中.Ang-Ⅱ诱导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复杂,包括受体(AT1R和AT2R)水平、Fas/FasL信号通路、p53基因、Bcl-2基因家族、Caspase家族和Ang-(1-7)等调控.在凋亡诱导过程中,线粒体损伤、氧化损伤机制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Ang-Ⅱ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和受体2(AT2)在胎组织中的分布及表达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胎儿组织中AT1和AT2受体的分布及其表达量。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AT1受体主要分布在心肌纤维、肾上腺皮质胎儿带、肾近曲小管、气管纤毛柱状上皮和气管腺、皮肤表皮棘细胞层、汗腺导管和毛囊...  相似文献   

3.
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规律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MTT、细胞计数和^3H-TdR掺入法研究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下AngⅡ对VSMCs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技术研究AngⅡ对VSMCs周期与凋亡的影响;用透射电镜观察AngⅡ作用下VSMCs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AngⅡ能促进VSMCs增殖,在一定范围内,其作用强度与AngⅡ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AngⅡ在高浓度(10^-4mol/L)时,使VSMCs凋亡率增加:AngⅡ促使细胞周期由G0/G1向S/G2-M期转变,使细胞由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变。结论:AngⅡ对VSMCs的促增殖作用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大剂量AngⅡ有诱导VSMCs凋亡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成为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的常规用药。多个大型临床试验已证实ACEI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从理论上说,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ARBs)可以更直接、有效地抑制体内各种途径产生的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其临床效果应强于ACEI。但是,最近的临床试验结果并没有显示出ARB的优越性,相反,有研究报道ARB可能增加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心。该发现引起了医学界和患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就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是否增加心肌梗死发病率和病死率及其相关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王宗谦  陈望  闵睿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2,21(12):949-951,954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gyme inhibitor,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Ⅱreceptor blocker,ARB)、钙离子阻断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CCB)单独及联合使用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雌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其中Ⅰ组为阴性对照组,Ⅱ组为5/6肾切除的阳性对照组,Ⅲ~Ⅴ分别为5/6肾切除术后给予氨氯地平(CCB)、贝那普利(ACEI)+氨氯地平(CCB)及贝那普利(ACEI)+氯沙坦治疗组(ARB)。干预时间为10周,观察治疗后大鼠的血压、蛋白尿、血红蛋白、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与Ⅱ组比较,Ⅲ~Ⅴ组均能有效的控制大鼠血压,但各治疗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Ⅴ组在降尿蛋白方面最佳,其次为Ⅳ组;术后10周,Ⅱ~Ⅴ组大鼠血BUN、Cr浓度较Ⅰ组均明显升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Ⅳ组大鼠肾脏病理改变最轻。【结论】ACEI、ARB和CCB单独或联合治疗对肾脏均有保护作用,但联合治疗组的肾脏保护作用更好,尤以ACEI联合CCB组肾脏病理改变最轻。ACEI联合ARB治疗对减少蛋白尿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7.
经典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维持动脉血压平衡,水电解质平衡,调节细胞增生及分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管转化酶2,血管紧张素1-7的受体Mas等新成员的发现使人们对这一系统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血管紧张素1-7,及其在体内主要的合成酶ACE2,和受体Mas组成的调节轴可产生广泛的生理学效应,拮抗血管转化酶-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调节轴的效应,从而为高血压,心衰等心血管疾病和肾脏,肝脏等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受体1(AT1R)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AngⅡ、AT1R和bFGF的表达情况.选择3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20例正常宫颈组织作对照.结果:正常宫颈组织中AngⅡ、AT1R和bF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5%,CIN组织中分别为40.0%、36.7%、23.3%,宫颈癌组织中分别为71.4%、77.1%、65.7%.从正常宫颈到CIN再到宫颈癌,AngⅡ、AT1R和bFGF阳性表达率依次升高(P<0.05).Ang Ⅱ、AT1R和bFGF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无关(P>0.05).癌组织中AngⅡ、AT1R和bFGF的表达成正相关(rs分别为0.947,0.860,P<0.05);AngⅡ及AT1R的表达也呈正相关(rs=0.827,P<0.05).结论:3种蛋白在人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大鼠系膜细胞(GMC)增殖与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方法在AngⅡ诱导培养的GMC中,应用Ang-(1-7),通过[^3H]-Thynfidine及[^3H]-Leucine掺入分别测定GMC的DNA、蛋白质合成;结晶紫染色检测细胞数目,观察系膜细胞增殖睛况;放免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Ⅲ型前胶原(pcⅢ)和透明质酸(HA)的含量,观察GMC细胞外基质分泌情况。分别用特异性Ang Ⅱ受体1(AT1)拮抗剂[Sar^1,IIe^8]AngⅡ和AngⅡ受体2(AT2受体)拮抗剂PD123319与Ang-(1-7)共同培养,了解Ang-(1-7)的受体特点。结果Ang-(1-7)呈剂量依赖性抑制AngⅡ诱导GMC的DNA、蛋白质合成及细胞数目增加;Ang-(1-7)/还能呈剂量依赖性减少系膜细胞PcⅢ和HA的分泌。AT1和AT2受体拮抗剂对Ang-(1-7)的上述作用无影响。结论Ang-(1-7)能抑制基础和AngⅡ诱导的GMC增殖与细胞外基质分泌,该作用不通过AT1和AT2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1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对心力衰竭(HF)的病理生理起着重要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显著改善慢性HF患者的预后,但对血管紧张素I不能完全阻断,剩余部分仍可通过其他途径生成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相似文献   

12.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进展与合理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的主要活性介质,在导致高血压及其靶器官损害中产生重要的病理作用.近20年来,围绕其合成、代谢和生理效应进行了大量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β细胞(RIN-m)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氯沙坦的保护作用。方法 常规培养RIN-m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AngⅡ(0、0.1、1、10、100nmol/L)在24、36及48h对RIN-m细胞增殖的影响;随后分为空白对照组,100nmol/LAngⅡ组和氯沙坦预处理组,各组干预48h后,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以及AnnexinⅤ-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⑴AngⅡ浓度及时间依赖性显著抑制RIN-m细胞增殖(P<0.001),以100nmol/LAngⅡ作用48h抑制的最为明显;⑵各组干预48h后,100nmol/LAngⅡ组RIN-m细胞增殖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01),氯沙坦预处理组细胞增殖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明显高于100nmol/LAngⅡ组(P<0.001);⑶透射电镜观察RIN-m细胞,空白对照组和氯沙坦预处理组细胞形态大致正常,100nmol/LAngⅡ组细胞发生典型凋亡样改变;⑷100nmol/LAngⅡ组RIN-m细胞凋亡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01),氯沙坦预处理组凋亡率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低于100nmol/LAngⅡ组(P<0.001)。结论AngⅡ抑制β细胞增殖,诱导β细胞凋亡,氯沙坦预处理可以拮抗AngⅡ的效应,对β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和受体2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诱导的作用。[方法]取新生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传代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血管紧张素Ⅱ和AT2受体激动剂CGP-42112A,孵育24 h,流式细胞仪测定凋亡细胞比值,RT-PCR半定量检测AT2受体mRNA表达。[结果]血管紧张素Ⅱ以10-5mol/L、10-6mol/L、10-7mol/L、10-8mol/L浓度加入培养细胞24 h后,凋亡细胞比值分别为(21.73±1.25)%(、18.65±0.49)%、(17.29±0.67)%(、15.98±0.71)%,均显著增高于对照组(6.89±1.17)%,(P<0.001)。CGP-42112A以10-5~10-8mol/L浓度作用于细胞后凋亡细胞值分别为(22.32±2.69)%(、19.17±1.63)%(、17.98±1.96)%、(16.06±1.4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04±0.61)%,(P<0.001),凋亡细胞数与2种药物均呈剂量依赖性。RT-PCR半定量分析,两种药物作用于细胞后,随着浓度的逐渐增加,AT2受体mRNA的表达均逐渐增强。[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和AT2受体兴奋剂均可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细胞凋亡可能通过AT2受体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我国现有1.5亿高血压病患,而且每年还以300万人新发病率递增,不少人还会引起心脑血管合并症,严重的影响人民生命和健康。目前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很多,但不够十分满意,尤其是无法得到根治的效果。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拮抗剂是一类新型降压药,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可以口服、耐受性好等诸多优点,符合现代抗高血压治疗的要求,已越来越受目前临床上的重视,本主要对目前国内外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拮抗剂的特点进行介绍。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体内主要的血管收缩因子,它可使血管收缩,同时可刺激醛固酮分泌增加,使血管内水钠滞留,引起总血管阻力上升,血压升高。近年来开发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以选择性的与AngⅡ相结合,拮抗AngⅡ的作用,导致血压下降。被Losartan(氯沙坦)或同类物拮抗剂的受体为AT1。AT1受体主要分布在血管、肾上腺、心、肝、脑、肾等组织和器官。主要功能包括:刺激心肌组织的细胞生长及正性变时变力效应,刺激平滑肌细胞分裂增殖,收缩血管平滑肌,刺激交感神经增加儿茶酚胺的释放,刺激抗利尿激素及醛固酮分泌释放,控制摄水及尿钠的排泄,这些都跟引起血压升高有关。AT1受体拮抗剂的共同点是松弛血管平滑肌,增加盐类排泄,减少心肌细胞肥厚,且抗高血压作用不伴随心率和心输出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一代降压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肾小球的保护作用。方法:由自发性高血压鼠(Spontaneous Hypertensiv Rat,SHR0和正常血压鼠对照(Normotensive Wistar-Kyoto,Rat WKY)组成,其中SHR再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分别于3月龄和8月龄测量鼠尾动脉压及电子显微镜下有关超微结构计量指标。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选用Losartan。结果:与正常血压对照鼠比较,高血压鼠血管内皮细胞,系膜细胞体密度明显增大(P<0.01),显示增生较前活跃,可见较多的电子致密物聚积并使整个系膜区体密度扩大(P<0.01)。而经Losartan治疗后血管内皮细胞,系膜细胞的过度增生肥大能被有效地抑制,系膜区体密度及细胞外基质较非治疗组明显减小(P<0.001)。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降低动脉压的同时,有效地保护了肾脏,延缓高血压肾小球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利用血管紧张素(AT)Ⅱ(AngⅡ)受体阻滞剂研究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和2型受体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胶原合成中的作用。方法实验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以及SD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别分为空白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作用组,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阻滞剂组,血管紧张素Ⅱ+AT2受体阻滞剂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量上清中细胞分泌Ⅰ型胶原的含量,细胞ELISA法测量细胞中贮存的Ⅰ型胶原的含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量Ⅰ型胶原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阻断AT1受体后,两种大鼠VSMC分泌以及胞内胶原量较AngⅡ照组明显下降(P〈0.01);阻断AT2受体后,SHR大鼠VSMC分泌以及胞内胶原量均较Angli对照组下降(P〈0.01,后者P〈0.05),而在SD大鼠中,则无明显下降。结论在胶原合成方面,源自SHR的VSMC对于AngⅡ反应性高于源自SD大鼠的VSMC。AT1受体参与Ang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胶原合成的过程;AT2受体参与AngⅡ诱导SHR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胶原合成的过程,但是在SD大鼠的VSMC巾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了我国人民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发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肿瘤的发病机制中有很大的作用,为此本文将围绕AngⅡ与肿瘤发生展开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